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載智能設備,特別涉及一種車門自動開啟裝置。
背景技術:
車門把手是汽車上最常使用的地方,因此門把手附近的車漆最容易被刮傷。針對這種情況,一種解決方案是采用市面上的一種門把手保護貼,但是這種保護貼雖然可以將車漆隔離開來,但是外觀上不美觀,并且容易脫落;另一種解決方案則是采用鷗翼式車門,車門鉸鏈設于棚頂,直接受遙控鑰匙控制從兩側如翅膀似展開,但是這種車門造價昂貴,只適用于豪華車型。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情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普通車型的車門自動開啟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門自動開啟裝置,包括:
一紅外線收發器,安裝于車門,向車門前一定范圍內發射紅外線,當該紅外線收發器接收到反射回來的該紅外線時,發出一觸發信號;
一控制單元,與該紅外線收發器電連接,當接收到該觸發信號后,發出一啟動信號;
一第一電機,連接一第一推桿,該第一推桿安裝于車門把手內側,其伸縮桿抵靠于車門把手,該第一電機與該控制單元電連接,當接收到該控制單元發出的該啟動信號時,帶動該第一推桿將該車門把手推開,以解鎖車門;
一第二電機,連接一第二推桿,該第二推桿安裝于車門內側的門框上,其伸縮桿抵靠于車門,該第二電機與該控制單元電連接,當接收到該控制單元發出的該啟動信號時,帶動該第二推桿將該車門推開,以打開車門。
優選地,該車門自動開啟裝置還包括一遙控鑰匙,當該遙控鑰匙上的按鈕被按下時,且控制單元接收到該觸發信號后,該控制單元發出一啟動信號。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車門自動開啟裝置在使用者靠近時可自動將車門打開,減少門把手的手動使用次數,降低了門把手附近車漆的磨損,同時整個裝置結構簡單,只需要在普通車型的結構上略作改進即可實現,成本低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車門自動開啟裝置一實施例的電路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紅外線收發器被觸發時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門把手未被第一推桿推開時的剖面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門把手被第一推桿推開時的剖面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車門未被第二推桿推開時的俯視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車門被第二推桿推開時的俯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車門自動開啟裝置一實施例的電路圖,包括紅外線收發器1、遙控鑰匙2、控制單元3、第一電機4及第二電機5,該紅外線收發器1和遙控鑰匙2分別連接該控制單元3的輸入端,該第一電機4和第二點擊分別連接該控制單元3的輸出端。
請參閱圖2所示,該紅外線收發器1包括發射器11及接收器12,分別安裝于車門6下方的底盤上,該發射器11向外側一定范圍內發射紅外線,當有人站在車門6前時,該紅外線將被其腿部反射回去,于是該紅外線接收器12可接收到反射回來的該紅外線,并向該控制單元3發送一觸發信號。
該遙控鑰匙2可遠程對該控制單元3進行控制,只有當該遙控鑰匙2的按鈕被按下時,該控制單元3才在接收到該觸發信號后分別向該第一電機4及第二點擊發出一啟動信號。
請參閱圖3-4所示,該第一電機4連接第一推桿41,該第一推桿41安裝于門把手61內側,且其第一伸縮桿410抵靠于門把手61,當該第一電機4接收到該控制單元3發出的該啟動信號時,該第一電機4開始工作,帶動該第一推桿41將該門把手61推開,使車門6解鎖。
請參閱圖5-6所示,該第二電機5連接第二推桿51,該第二推桿51安裝于車門6內側的門框上,且其第二伸縮桿510抵靠于車門6,當該第一電機4接收到該控制單元3發出的該啟動信號時,該第一電機4開始工作,帶動該第二推桿51將該車門6推開,使車門6打開。
綜上所述,使用者從遠處走向汽車,先按下遙控鑰匙2上對應的按鈕,接著走到車門6前,使腿部遮擋該紅外線收發器1發出的紅外線,該紅外線反射回去后又被該紅外線收發器1接收,接著控制單元3控制第一電機4帶動第一推桿41推開門把手61解鎖車門6,同時控制第二電機5帶動第二推桿51推開車門6,于是使用者可直接進入車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車門自動開啟裝置在使用者靠近時可自動將車門6打開,減少門把手61的手動使用次數,降低了門把手61附近車漆的磨損。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和實施例做了詳細說明,但不能以之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在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內所作的均等修飾和變化,皆應該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