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力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設備接線夾組合式孔位標定裝置。
背景技術:
在電力變電站內,通過線夾、導線與變電設備接線板配合來實現(xiàn)一次變電設備之間的電氣連接,為了使接線夾與變電設備接線板可靠連接,需在接線夾上開設與變電設備接線板匹配的連接孔。由于不同電氣設備的電壓等級不同,并且各設備生產廠家的接線板尺寸存在差異,因此一般將接線夾設計為無孔結構,在進行電氣設備安裝或檢修施工時,再匹配變電設備接線板上孔位完成接線夾打孔作業(yè)。
為了保證變電設備接線板與接線夾孔位的一致性,在接線夾上打孔前需要進行孔位標定,即根據(jù)設備接線板上的孔位尺寸,在無孔的接線夾上標識出擬打孔的孔位中心點位置。目前,針對接線夾上孔位中心點的標定問題,通常采用劃線標點的操作方法,其具體操作步驟為:在無孔的接線夾上橫向畫出兩條直線,線距為變電設備接線板上橫向孔距,再在無孔的接線夾上縱向畫出兩條直線,線距為變電設備接線板上縱向孔距,四條直線的交點即為無孔接線夾上孔位中心點位置。由于采用上述劃線標點操作方法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劃線標點的精度難以保證,增加了變電設備之間的電氣連接施工的難度,同時還存在著工作效率低的弊病。
授權公告號為CN204255214U的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電力設備接線夾孔位標定裝置,它包括按壓式可調節(jié)固定架、記號筆和標尺盤;所述按壓式可調節(jié)固定架設有按壓座、固定桿和一組鉸接臂;所述鉸接臂數(shù)量為四個,它們環(huán)繞固定桿均勻布置,鉸接臂上端與固定桿鉸接裝配,下端與記號筆配裝;所述固定桿上端與按壓座配裝,下端固定在標尺盤上。該發(fā)明在標尺盤本體上設置了與不同間距孔位匹配的標準模板,標準模板的數(shù)量為三套,可根據(jù)電力設備接線板上孔位選定一組模孔,然后調節(jié)四個記號筆的位置,使四個記號筆穿入選定的模孔(圓孔)中,然后對按壓式可調節(jié)固定架的按壓座施加向下的壓力,在導向柱銷與導向槽孔配合下,按壓座相對于固定桿向下運動,通過鉸接臂帶動穿入模孔中的記號筆向下移動,從而在接線夾表面上標示出擬打孔的位置,完成孔位標定作業(yè)。
操作中,記號筆為了與模板上的圓孔配合,其位置需要調整,具體地,工作人員手動調節(jié)鉸接臂,使記號筆豎立且與模板的圓孔上下對齊,如此操作,不僅麻煩,而且,難以使記號筆與模板的圓孔準確對齊。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接線夾安裝對中定位準確的設備接線夾孔位標定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設備接線夾組合式孔位標定裝置,包括標尺盤、接線夾、豎直支撐裝置和水平支撐裝置;豎直支撐裝置包括四個豎直支撐單元;標尺盤可拆卸水平安裝在四個豎直支撐單元中部;水平支撐裝置可拆卸安裝在四個豎直支撐單元的下端;接線夾安裝在水平支撐裝置內;四個豎直支撐單元互成直角設置;
標尺盤為開設有沿圓周方向間隔三十度角布置的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的圓柱;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分別由四組互成直角沿圓孔組組成;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的四組圓孔組的中心為標尺盤的圓心;圓孔組由相同數(shù)量的間距相同的等直徑的圓孔組成;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的圓孔組的最內側的圓孔的圓心與標尺盤的圓心之間的間距不同;
豎直支撐單元包括水平設置的平移座和垂直于平移座下端面的定位座;定位座為一段圓環(huán)并且內圓柱面的直徑與標尺盤的直徑相同;平移座內滑行設置有平移孔座;平移孔座設置有三個檔位分別與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相匹配;
水平支撐裝置包括矩形的支撐座本體和對中裝置;支撐座本體開設有上下貫穿的矩形安裝槽;支撐座本體升降滑動設置在四個定位座上;接線夾通過對中裝置安裝在矩形安裝槽內。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支撐座本體的四個角上成型有滑行安裝塊;滑行安裝塊開設有與定位座相匹配的圓環(huán)段形狀的滑行安裝槽。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平移座上下貫穿設置有橫截面為十字形的平移槽;平移孔座為長方體并且滑行設置在平移槽內;平移孔座上開設有上下貫穿的與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的圓孔組相匹配的標定孔組;平移孔座的外端面上垂直有檔位桿;檔位桿向外貫穿平移座并且外圓周面上成型有三個環(huán)形槽狀的軸向分布的檔位槽;檔位槽內可插設一側開口的檔位限定環(huán);檔位槽之間的位移差與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的圓孔組的最內側的圓孔的圓心和標尺盤的圓心之間的間距差相同。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定位座的內圓柱面上固定有方形的定位柱;標尺盤的外圓周面上開設有十二個與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的圓孔組的相對應的與定位柱相匹配的標尺盤定位槽。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優(yōu)選,支撐座本體位于矩形安裝槽的側壁上開設有對中安裝槽;對中裝置包括四個首尾連接的對中單元、驅動蝸桿和驅動蝸輪;對中單元包括中心軸、一對固定在中心軸兩端的對中錐齒輪、對中齒輪和對中齒條;中心軸與矩形安裝槽的側壁相平行并且樞接在支撐座本體的對中安裝槽內;對中齒輪固定在中心軸的中心;對中齒條水平設置在對中安裝槽的上側壁上并且與對中齒輪嚙合;對中齒條朝向矩形安裝槽的一端垂直固定有對中安裝板;相鄰的對中單元的對中錐齒輪嚙合;其中一個中心軸上固定有驅動蝸輪;驅動蝸桿垂直與中心軸并且樞接在對中安裝槽的側壁上;驅動蝸桿與驅動蝸輪嚙合;驅動蝸桿的旋轉中心軸的外端穿出支撐座本體的端面并且固定有驅動手柄。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接線夾安裝對中操作簡單并且定位準確,保證了孔位標定的準確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正視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仰視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圖1中A-A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圖1中B-B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圖1中C-C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標尺盤;100、標尺盤定位槽;11、第一模板;12、第二模板;13、第三模板;20、接線夾;30、豎直支撐裝置;31、平移座;310、平移槽;32、定位座;321、定位柱;33、平移孔座;330、標定孔組;331、檔位桿;3310、檔位槽;332、檔位限定環(huán);40、水平支撐裝置;41、支撐座本體;410、矩形安裝槽;411、滑行安裝塊;4110、滑行安裝槽;42、對中裝置;421、中心軸;422、對中錐齒輪;423、對中齒輪;424、對中齒條;4241、對中安裝板;425、驅動蝸輪;426、驅動蝸桿;4261、驅動手柄。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一種設備接線夾組合式孔位標定裝置,包括標尺盤10、接線夾20、豎直支撐裝置30和水平支撐裝置40;豎直支撐裝置30包括四個豎直支撐單元;標尺盤10可拆卸水平安裝在四個豎直支撐單元中部;水平支撐裝置40可拆卸安裝在四個豎直支撐單元的下端;接線夾20安裝在水平支撐裝置40內;四個豎直支撐單元互成直角設置;
如圖5所示,標尺盤10為開設有沿圓周方向間隔三十度角布置的第一模板11、第二模板12和第三模板13的圓柱;第一模板11、第二模板12和第三模板13分別由四組互成直角沿圓孔組組成;第一模板11、第二模板12和第三模板13的四組圓孔組的中心為標尺盤10的圓心;圓孔組由相同數(shù)量的間距相同的等直徑的圓孔組成;第一模板11、第二模板12和第三模板13的圓孔組的最內側的圓孔的圓心與標尺盤10的圓心之間的間距不同;
如圖3所示,豎直支撐單元包括水平設置的平移座31和垂直于平移座31下端面的定位座32;定位座32為一段圓環(huán)并且內圓柱面的直徑與標尺盤10的直徑相同;平移座31內滑行設置有平移孔座33;平移孔座33設置有三個檔位分別與第一模板11、第二模板12和第三模板13相匹配;
如圖4所示,水平支撐裝置40包括矩形的支撐座本體41和對中裝置42;支撐座本體41開設有上下貫穿的矩形安裝槽410;支撐座本體41升降滑動設置在四個定位座32上;接線夾20通過對中裝置42安裝在矩形安裝槽410內。
如圖4所示,支撐座本體41的四個角上成型有滑行安裝塊411;滑行安裝塊411開設有與定位座32相匹配的圓環(huán)段形狀的滑行安裝槽4110。
如圖3所示,平移座31上下貫穿設置有橫截面為十字形的平移槽310;平移孔座33為長方體并且滑行設置在平移槽310內;平移孔座33上開設有上下貫穿的與第一模板11、第二模板12和第三模板13的圓孔組相匹配的標定孔組330;平移孔座33的外端面上垂直有檔位桿331;檔位桿331向外貫穿平移座31并且外圓周面上成型有三個環(huán)形槽狀的軸向分布的檔位槽3310;檔位槽3310內可插設一側開口的檔位限定環(huán)332;檔位槽3310之間的位移差與第一模板11、第二模板12和第三模板13的圓孔組的最內側的圓孔的圓心和標尺盤10的圓心之間的間距差相同。
如圖5所示,定位座32的內圓柱面上固定有方形的定位柱321;標尺盤10的外圓周面上開設有十二個與第一模板11、第二模板12和第三模板13的圓孔組的相對應的與定位柱321相匹配的標尺盤定位槽100。
如圖4所示,支撐座本體41位于矩形安裝槽410的側壁上開設有對中安裝槽;對中裝置42包括四個首尾連接的對中單元、驅動蝸桿426和驅動蝸輪425;對中單元包括中心軸421、一對固定在中心軸421兩端的對中錐齒輪422、對中齒輪423和對中齒條424;中心軸421與矩形安裝槽410的側壁相平行并且樞接在支撐座本體41的對中安裝槽內;對中齒輪423固定在中心軸421的中心;對中齒條424水平設置在對中安裝槽的上側壁上并且與對中齒輪423嚙合;對中齒條424朝向矩形安裝槽410的一端垂直固定有對中安裝板4241;相鄰的對中單元的對中錐齒輪422嚙合;其中一個中心軸421上固定有驅動蝸輪425;驅動蝸桿426垂直與中心軸421并且樞接在對中安裝槽的側壁上;驅動蝸桿426與驅動蝸輪425嚙合;驅動蝸桿426的旋轉中心軸的外端穿出支撐座本體41的端面并且固定有驅動手柄4261。
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從第一模板11、第二模板12和第三模板13中選定合適的模板,然后把定位座32的定位柱321插設在標尺盤定位槽100;接著把接線夾20放置到支撐座本體41的矩形安裝槽410內,然后操作驅動手柄4261,通過對中裝置的對中安裝板4241等速壓緊在把接線夾20的側壁上進行對中定位,然后四個定位座32插設在支撐座本體41的滑行安裝槽4110內,接著把平移孔座33定位在相對應的檔位上,最后記號筆(未畫出)穿過平移孔座33的標定孔組330的相應的圓孔在接線夾20進行孔位標定;
對中裝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驅動手柄4261帶動驅動蝸桿426旋轉,驅動蝸桿426通過驅動蝸輪425帶動其中之一的中心軸421旋轉;旋轉了的中心軸421通過對中錐齒輪422驅動剩余的中心軸421旋轉;中心軸42通過對中齒輪423驅動對中齒條424向內側等速平移,即對中安裝板4241向內側等速平移;四個對中安裝板4241抵靠住接線夾20的四個側壁,這樣中安裝板4241就完成了對中定位。
以上內容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jù)本發(fā)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