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移門上用的一種移門上輪。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移門上所用的滾輪采用滾珠結構,制作成本較高,而且容易損壞,使用時動作不可靠,使用效果不理想,在安裝時的操作也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裝方便、制作成本低且使用效果較好的移門上輪。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移門上輪,包括一左硬膠內圈、一右硬膠內圈、一軸承內套和一橡膠外圈,所述左硬膠內圈的中部和右硬膠內圈的中部均設有擠壓安裝部,左硬膠內圈的擠壓安裝部和右硬膠內圈的擠壓安裝部均具有中空腔,所述軸承內套的一部分擠壓裝入左硬膠內圈的擠壓安裝部內,軸承內套的另一部分擠壓裝入右硬膠內圈的擠壓安裝部內,左硬膠內圈的擠壓安裝部的中空腔和右硬膠內圈的擠壓安裝部的中空腔相配合形成一組裝腔,軸承內套位于該組裝腔內,且該軸承內套的外圓周面上設有一弧形凹槽,所述組裝腔的腔壁上設有與軸承內套的弧形凹槽配合的弧形凸臺,所述橡膠外圈注塑包覆在左硬膠內圈和右硬膠內圈外,左硬膠內圈和右硬膠內圈上均具有注膠孔,左硬膠內圈的注膠孔和右硬膠內圈的注膠孔相通。
進一步的,所述左硬膠內圈的擠壓安裝部與右硬膠內圈的擠壓安裝部在組裝時對齊安裝,軸承內套的一半部分擠壓裝入左硬膠內圈的擠壓安裝部的中空腔內,軸承內套的另一半部分擠壓裝入右硬膠內圈的擠壓安裝部的中空腔內,弧形凸臺的一半部分位于左硬膠內圈的擠壓安裝部的中空腔的腔壁上,弧形凸臺的另一半部分位于右硬膠內圈的擠壓安裝部的中空腔的腔壁上。
進一步的,所述左硬膠內圈的擠壓安裝部向右延伸,右硬膠內圈的擠壓安裝部向左延伸,左硬膠內圈的擠壓安裝部和右硬膠內圈的擠壓安裝部嵌套在一起,其中,右硬膠內圈的擠壓安裝部嵌設于左硬膠內圈的擠壓安裝部的中空腔中,弧形凸臺位于右硬膠內圈的擠壓安裝部的中空腔的腔壁上。
進一步的,所述橡膠外圈的外圓周面為球面結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移門上輪由左硬膠內圈、右硬膠內圈、軸承內套和橡膠外圈組成,軸承內套與左硬膠內圈以及右硬膠內圈擠壓組裝在一起,橡膠外圈再包覆于左硬膠內圈和右硬膠內圈外,本發明的這種結構摒棄了原有的滾珠結構,結構更可靠,制作成本較低,在使用時,動作也較可靠,使用效果較理想,且整個結構安裝操作方便。在本發明的結構中,軸承內套的弧形凹槽和組裝腔上的弧形凸臺相配合,更加增大了整個結構的組裝可靠性。左硬膠內圈和右硬膠內圈上均設有注膠孔,在注塑橡膠外圈時,橡膠外圈的塑膠會進入到注膠孔中,從而可以將左硬膠內圈和右硬膠內圈更好的結合在一起,使得整個結構更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主視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主視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部分組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移門上輪,包括一左硬膠內圈1、一右硬膠內圈2、一軸承內套3和一橡膠外圈4,所述左硬膠內圈1的中部和右硬膠內圈2的中部均設有擠壓安裝部6,左硬膠內圈1的擠壓安裝部6和右硬膠內圈2的擠壓安裝部6均具有中空腔,所述軸承內套3的一部分擠壓裝入左硬膠內圈1的擠壓安裝部的中空腔內,軸承內套3的另一部分擠壓裝入右硬膠內圈2的擠壓安裝部的中空腔內,左硬膠內圈1的擠壓安裝部的中空腔和右硬膠內圈2的擠壓安裝部的中空腔相配合形成一組裝腔,軸承內套3位于該組裝腔內,且該軸承內套3的外圓周面上設有一弧形凹槽31,所述左硬膠內圈1和右硬膠內圈2組合形成的組裝腔的腔壁上設有與軸承內套3的弧形凹槽31配合的弧形凸臺5,所述橡膠外圈4注塑包覆在左硬膠內圈1和右硬膠內圈2外,左硬膠內圈1和右硬膠內圈2上均具有注膠孔7,左硬膠內圈1的注膠孔7和右硬膠內圈2的注膠孔7相通。
如圖1和圖2所示的實施例一,左硬膠內圈1的擠壓安裝部與右硬膠內圈2的擠壓安裝部在組裝時呈對齊安裝,軸承內套3的一半部分擠壓裝入左硬膠內圈1的擠壓安裝部的中空腔內,軸承內套3的另一半部分擠壓裝入右硬膠內圈2的擠壓安裝部的中空腔內,弧形凸臺5的一半部分位于左硬膠內圈1的擠壓安裝部的中空腔的腔壁上,弧形凸臺5的另一半部分位于右硬膠內圈2的擠壓安裝部的中空腔的腔壁上。
如圖3、圖4和圖5所示的實施例二,左硬膠內圈1的擠壓安裝部和右硬膠內圈2的擠壓安裝部均為臺階狀,左硬膠內圈1的擠壓安裝部向右延伸,右硬膠內圈2的擠壓安裝部向左延伸,左硬膠內圈1的擠壓安裝部和右硬膠內圈2的擠壓安裝部嵌套在一起,左硬膠內圈1的擠壓安裝部的延伸部分抵靠在右硬膠內圈2的擠壓安裝部的底部臺階上,右硬膠內圈2的擠壓安裝部的延伸部分抵靠在左硬膠內圈1的擠壓安裝部的底部臺階上,右硬膠內圈2的擠壓安裝部則嵌設于左硬膠內圈2的擠壓安裝部的中空腔中,整個弧形凸臺5位于右硬膠內圈2的擠壓安裝部的中空腔的腔壁上,軸承內套3的左端位于左硬膠內圈1的擠壓安裝部的中空腔中,軸承內套3的其余部分位于右硬膠內圈2的擠壓安裝部的中空腔中。
進一步說,所述橡膠外圈4的外圓周面為球面結構。
本發明的移門上輪由左硬膠內圈1、右硬膠內圈2、軸承內套3和橡膠外圈4組成,軸承內套3與左硬膠內圈1以及右硬膠內圈2擠壓組裝在一起,橡膠外圈4再包覆于左硬膠內圈1和右硬膠內圈2外,本發明的這種結構摒棄了原有的滾珠結構,結構更可靠,制作成本較低,在使用時,動作也較可靠,使用效果較理想,且整個結構安裝操作方便。在本發明的結構中,軸承內套3的弧形凹槽31和組裝腔上的弧形凸臺5相配合,更加增大了整個結構的組裝可靠性。左硬膠內圈1和右硬膠內圈2上均設有注膠孔7,在注塑橡膠外圈4時,橡膠外圈4的塑膠會進入到注膠孔7中,從而可以將左硬膠內圈1和右硬膠內圈2更好的結合在一起,使得整個結構更可靠。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