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船體艙壁結構裝配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船體縱橫艙壁結構裝配的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船體艙壁安裝時,因艙壁結構重心較高,在安裝時,單純對艙壁下端采用定位焊固定容易發生傾倒,從而造成下方施工人員的人身傷害。近年來國內船廠已經發生多起艙壁未固定牢靠而發生的安全事故,因此,在艙壁安裝時,一般需要采用角鋼進行支撐,但由于艙壁結構較高,如此需要的支撐角鋼也較長,而且由于支撐角鋼往往需要與艙壁和下部平臺焊接才能起到固定作用,如此產生的后續支撐角鋼的拆除和焊接馬腳的清理都帶來了不少的工作量,對船舶PSPC規范的實施也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設計的一種船體縱橫艙壁結構裝配的固定裝置,采用“十”結構的艙壁固定工裝,可方便快捷的實現縱橫艙壁之間的固定,有利于艙壁吊裝快速脫鉤,減少艙壁和平臺之間支撐角鋼的焊接和后續清理工作,固定裝置便于拆除,可重復利用,工作效率高,適用范圍廣,避免艙壁重心過高而發生傾倒,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船體縱橫艙壁結構裝配的固定裝置,其特點是該固定裝置由設置在底板上的下支撐板和上支撐板組成,所述上支撐板為等腰三角形,其對稱軸上設有垂直于底邊的上槽口,頂角上設有吊孔;所述下支撐板為梯形,其對稱軸上設有垂直于底邊的下槽口;所述底板由四塊小墊板且以艙壁厚度為間距組成的方陣墊板,下支撐板承插在上槽口內且與上支撐板為“十”字相交設置在底板的對角線上,其底邊分別與四塊小墊板焊接。
所述上槽口和下槽口為梯形。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方便、快捷的實現縱橫艙壁之間的固定,有利于艙壁吊裝快速脫鉤,減少艙壁和平臺之間支撐角鋼的焊接和后續清理工作,通過調整各組成部件厚度及結構縫隙的參數,即可適用各類船舶縱橫艙壁的安裝,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適用范圍廣,便于拆除,工作效率高,有效避免艙壁重心過高而發生的傾倒,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側視圖;
圖3為上支撐板結構示意圖;
圖4為下支撐板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俯視圖;
圖6為本發明具體運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附圖1~圖2,本發明由底板1、下支撐板2和上支撐板3通過焊接組裝成船體縱橫艙壁結構裝配的固定裝置,所述下支撐板2與上支撐板3以“十”字相交設置在由四塊小墊板組成的底板1上,且分別與四塊小墊板為焊接。
參閱附圖3,所述上支撐板3為等腰三角形,其對稱軸上設有垂直于底邊的上槽口4,頂角上設有吊孔5,所述上槽口4為梯形的開口槽。
參閱附圖4,所述下支撐板2為梯形,其對稱軸上設有垂直于底邊的下槽口6,所述下槽口6為梯形的開口槽。
參閱附圖5,所述底板1由四塊小墊板且以艙壁部件的厚度為間距7組成的方陣墊板,下支撐板2承插在上槽口4內且與上支撐板3為“十”字相交設置在底板1的對角線上,其底邊分別與四塊小墊板焊接組成縱橫艙壁結構裝配的固定裝置。
參閱附圖6,船體艙壁結構安裝時,當縱艙壁8吊裝后,在進行后續的橫艙壁9吊裝時,將本發明承插接在縱橫艙壁的交叉連接處,其縱橫艙壁的厚度與間距7吻合,可快速實現艙壁之間的上部固定,配合艙壁下部的定位焊,有利于艙壁吊裝的快速脫鉤,減少了艙壁和平臺之間支撐角鋼的焊接和后續清理工作。
以上只是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專利,凡為本發明等效實施,均應包含于本專利的權利要求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