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零部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貨箱尾門用限位鉸鏈。
背景技術:
車用鉸鏈一般是安裝在車身和車門之間,支撐車門并使車門可相對車身轉動,以此實現車門的開啟和關閉。車用鉸鏈一般包括一個可固定到車身上的鉸鏈固定頁,一個可固定在車門上的鉸鏈活動頁,鉸鏈固定頁和鉸鏈活動頁通過鉸鏈軸連接且二者可相對轉動。現在很多車門鉸鏈都集成有車門限位裝置,即帶限位功能的車門鉸鏈,但這種帶限位功能的車門鉸鏈,不僅結構復雜,安裝繁瑣、要求高,而且加工成本高。而對于一些皮卡車、掛車、軍用汽車車箱,在裝卸貨物時需要貨箱尾門能夠快速拆卸,但關閉時又要求貨箱尾門與貨箱連接可靠,同時還要避免意外脫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安裝/拆卸方便、可靠的汽車貨箱尾門用限位鉸鏈。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汽車貨箱尾門用限位鉸鏈,包括固定在貨箱本體上的固定頁板及與尾門相連的活動頁板;所述活動頁板包括活動頁板本體及連接在所述活動頁板本體底部的鉸鏈軸,所述固定頁板包括固定頁板本體及焊接在所述固定頁板本體側表面上內側的軸套,所述軸套上軸向開設有供所述鉸鏈軸插入的軸孔;所述鉸鏈軸包括與所述活動頁板本體底部相連的鉸鏈軸本體及沿所述鉸鏈軸本體內側端部向外延伸的限位軸,且所述限位軸的直徑小于所述鉸鏈軸本體的直徑;所述限位軸的外圓周側面上設置有凸臺,所述凸臺與所述鉸鏈軸本體內側端部的端面之間形成凹 槽;所述軸孔包括外段軸孔、中間段軸孔及內段軸孔,所述外段軸孔、所述內段軸孔的內徑均與所述鉸鏈軸本體的直徑相等,所述中間段軸孔包括半圓柱孔及與半圓柱孔對合且供所述凸臺穿過的限位缺口,所述半圓柱孔的內徑與所述限位軸的直徑相等。
進一步地,所述限位軸的半徑與所述凸臺的高度之和不大于所述鉸鏈軸本體的半徑。
進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寬度等于所述中間段軸孔的寬度。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頁板本體側表面上外側頂部還設置有用于所述活動頁板本體軸向限位的限位凸臺。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頁板本體側表面上外側底部上的固定孔為沉頭孔,且與所述沉頭孔相配合的緊固件為預埋沉頭螺釘。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活動頁板與固定頁板處于關閉狀態時,凸臺不與限位缺口對齊,限制了活動頁板沿軸向的移動,從而保證了活動頁板無法從固定頁板脫開;尾門拆卸時,活動頁板轉動至鉸鏈軸上的凸臺與中間段軸孔上的限位缺口對齊,活動頁板本體沿軸向移動,使得鉸鏈軸從軸孔內抽出時,從而使活動頁板即可與固定頁板脫開;因此,整體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方便、快速、可靠;
2、活動頁板與固定頁板處于關閉狀態時,限位凸臺也可以限制活動頁板沿軸向外側移動,避免鉸鏈軸從軸孔內脫出,提高了鉸鏈系統的可靠性;
3、尾門拆卸時,固定頁板本體側表面上外側底部上的固定孔位沉頭孔,且與沉頭孔相配合的緊固件為預埋沉頭螺釘,避免了活動頁板與固定頁板脫開時,活動頁板與緊固件發生干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汽車貨箱尾門用限位鉸鏈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活動頁板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固定頁板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主視剖視示意圖;
圖5為圖3的左視示意圖;
圖6為圖1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7、圖8為圖1的拆卸示意圖。
其中:活動頁板1(其中:活動頁板本體1.1、鉸鏈軸1.2、鉸鏈軸本體1.3、限位軸1.4、凸臺1.5、凹槽1.6、)、固定頁板2(其中:限位凸臺2.1、沉頭孔2.2、固定頁板本體2.3、軸套2.4、軸孔2.5、外段軸孔2.6、中間段軸孔2.7、圓柱孔2.7a、限位缺口2.7b、內段軸孔2.8)、預埋沉頭螺釘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為汽車貨箱尾門用限位鉸鏈,包括固定在貨箱本體上的固定頁板2及與尾門相連的活動頁板1。結合圖2所示,活動頁板1包括活動頁板本體1.1及連接在活動頁板本體1.1底部的鉸鏈軸1.2,結合圖3所示,固定頁板2包括固定頁板本體2.3及焊接在固定頁板本體2.3側表面上內側的軸套2.4,軸套2.4上軸向開設有供鉸鏈軸1.2插入的軸孔2.5,活動頁板1與固定頁板2配合后活動頁板本體1.1繞此鉸鏈軸1.2轉動。
再次如圖2所示,鉸鏈軸1.2設計為直徑不同的兩段,包括與活動頁板本體1.1底部相連的鉸鏈軸本體1.3及沿鉸鏈軸本體1.3內側端部向外延伸的限位軸1.4,且限位軸1.4的直徑小于鉸鏈軸本體1.3的直徑,限位軸1.4的外圓周側面(即部分外周緣面)上設置有凸臺1.5,凸臺1.5與鉸鏈軸本體1.3內側端部的端面之間形成凹槽1.6,并且限位軸1.4的半徑與凸臺1.5的高度之和不大于鉸鏈軸本體1.3的半徑。
結合圖3、圖4所示,軸孔2.5包括外段軸孔2.6、中間段軸孔2.7及內段軸孔2.8,外段軸孔2.6、內段軸孔2.8的內徑均與鉸鏈軸本體1.3的直徑相等,結合圖5所示,中間段軸孔2.7包括半圓柱孔2.7a及與半圓柱孔2.7a對合且供凸臺1.5穿過的限位缺口2.7b,限 位缺口2.7b內型面的尺寸不小于凸臺1.5外輪廓的尺寸,半圓柱孔2.7a的內徑與限位軸1.4的直徑相等,并且,中間段軸孔2.7的寬度等于凹槽1.6的寬度。另外,固定頁板本體2.3側表面上的外側頂部還設置有用于活動頁板本體1.1軸向限位的限位凸臺2.1,即限位凸臺2.1與軸套2.4不在同一側,也可以限制活動頁板1沿軸向外側移動,避免鉸鏈軸1.2從軸孔內脫出,提高了鉸鏈系統的可靠性。
如圖1及圖6所示,活動頁板1的鉸鏈軸1.2插入固定頁板2的軸孔2.5內,鉸鏈軸1.2各段分別與軸孔2.5各段配合,即限位軸1.4穿過軸孔2.5的外段軸孔2.6直至限位軸1.4端部的凸臺1.5穿過中間段軸孔2.7進入內段軸孔2.8,直至凹槽1.6與中間段軸孔2.7相配合,然后將活動頁板本體1.1繞鉸鏈軸1.2轉動,使得凸臺1.5不與限位缺口2.7b對齊,從而使得活動頁板1與固定頁板2處于關閉狀態時。活動頁板1與固定頁板2裝配完成后,鉸鏈軸1.2與軸孔2.5同心,由于凹槽1.6與中間段軸孔2.7相配合,凸臺1.5不與限位缺口2.7b對齊(即凸臺1.5不能從限位缺口2.7b滑出),限制了活動頁板1沿軸向的移動,從而保證了活動頁板1無法從固定頁板2脫開;另外,鉸鏈軸1.2直徑較粗的一段,即鉸鏈軸本體1.3與軸孔2.5的外段軸孔2.6配合后一起起支撐作用。
如圖7所示,活動頁板1轉動至一定角度(即尾門可拆卸的角度)時,鉸鏈軸1.2上的凸臺1.5與中間段軸孔2.7上的限位缺口2.7b對齊時,活動頁板本體1.1沿軸向移動,當鉸鏈軸1.2從軸孔2.5內抽出時,活動頁板1即可與固定頁板2脫開,如圖8所示,與此同時,鉸鏈軸1.2沿軸向移動路徑時,要求固定頁板本體2.3側表面上外側頂部的限位凸臺2.1與活動頁板本體1.1發生干涉,從而實現將尾門拆除。另外,為了避免活動頁板1與固定頁板2脫開時,活動頁板1與緊固件發生干涉,固定頁板本體2.3側表面上外側底部上的固定孔為沉頭孔2.2,且與沉頭孔2.2相配合的緊固件為預埋沉頭螺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