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臺布邊料回收機,屬于臺布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臺布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應用的越來越廣泛,現有的臺布在生產加工過程中,需要將臺布兩側不規整的邊緣進行切邊操作,使得臺布能夠被整齊的進行收卷,提高臺布的質量,在將臺布進行切邊后會連續產生切邊料,目前對廢邊料的處理是采用對其卷繞,繞卷后在進行粉碎,再在后期進行回收,采用這種處理方法沒有及時的對邊料進行處理,容易造成廢邊料堆積,對原料的浪費,增加了生產的成本,另外還給工廠的生產帶來不便。另外,在處理時,先繞卷在粉碎,需要額外的耗能,增加了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實用新型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對臺布邊料一體化回收利用的臺布邊料回收機。
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臺布邊料回收機,包括工作臺、邊料切刀、切斷刀、臺布成品輸送輥、邊料輸送輥、粉碎室、輸送管、輸送泵以及存儲倉,其中,所述切斷刀通過連接桿與工作臺頂部的操作梁連接;所述邊料切刀有兩個,其中一個與雙頭螺紋調節螺桿的一端連接,另一個與雙頭螺紋調節螺桿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雙頭螺紋調節螺桿與工作臺頂部的操作梁連接;所述邊料輸送輥有兩對,分別設置于邊料切刀的外側,而所述臺布成品輸送輥設置于切斷刀的前方;所述粉碎室包括一個以上的碾壓輥組、頂部開口的暫存倉,所述碾壓輥組通過軸承支撐座安裝在暫存倉,每個碾壓輥組包括第一碾壓輥和第二碾壓輥,所述第一碾壓輥和第二碾壓輥相對設置,且碾壓輥組的每個碾壓輥上均設置有鐵刷;所述輸送管一端與暫存倉的底部連通,另一端與存儲倉連通,而所述輸送泵安裝在輸送管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碾壓輥和第二碾壓輥的外表面均設置有丙烯酸樹脂層。
優選的:所述第一碾壓輥和第二碾壓輥上設置有相互咬合的碾壓齒。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能夠對產生的邊料及時的一體化處理,且處理后的邊料為粉碎徹底,能夠進行二次生產臺布,降低了臺布生產成本。
2.由于第一碾壓輥和第二碾壓輥的外表面均設置有丙烯酸樹脂層,因此可有效的防止臺布粘在碾壓齒上。
3.由于設置有鐵刷,第一碾壓輥和第二碾壓輥轉動時,因此能夠將第一碾壓輥和第二碾壓輥上粘有的臺布邊料刷出來。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粉碎室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各種等價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
一種臺布邊料回收機,如圖1所示,包括工作臺1、邊料切刀2、切斷刀3、臺布成品輸送輥6、邊料輸送輥4、粉碎室、輸送管61、輸送泵62以及存儲倉9,其中,所述切斷刀3通過連接桿31與工作臺1頂部的操作梁連接,使用時,操控操作梁將切斷刀3向下壓,對臺布進行切斷;所述邊料切刀2有兩個,其中一個與雙頭螺紋調節螺桿21的一端連接,另一個與雙頭螺紋調節螺桿21的另一端連接,所述雙頭螺紋調節螺桿21與工作臺1頂部的操作梁連接;使用時,調節雙頭螺紋調節螺桿21,使得兩個邊料切刀2之間的間距得到合適的位置,一般情況是,雙頭螺紋調節螺桿21的兩端螺紋的旋轉方向相反,邊料切刀2與雙頭螺紋調節螺桿21螺紋連接,因此,當雙頭螺紋調節螺桿21轉動時,由于螺紋的作用,邊料切刀2會沿著螺紋旋轉方向移動,因此可以調節邊料切刀2之間的距離;然后操控操作梁下壓邊料切刀2,由于臺布在工作臺1上移動,如圖1所示,待切臺布7,切好的臺布為72,其在臺布成品輸送輥6上輸送,臺布邊料為71,在邊料輸送輥4輸送;如圖2所示,所述邊料輸送輥4有兩對,分別設置于邊料切刀2的外側,而所述臺布成品輸送輥6設置于切斷刀3的前方;所述粉碎室包括一個或兩個的碾壓輥組、頂部開口的暫存倉51,所述碾壓輥組通過軸承支撐座54安裝在暫存倉51,每個碾壓輥組包括第一碾壓輥52和第二碾壓輥53,所述第一碾壓輥52和第二碾壓輥53相對設置,且碾壓輥組的每個碾壓輥上均設置有鐵刷8;所述輸送管61一端與暫存倉51的底部連通,另一端與存儲倉9連通,而所述輸送泵62安裝在輸送管61上。所述第一碾壓輥52和第二碾壓輥53的外表面均設置有丙烯酸樹脂層。所述第一碾壓輥52和第二碾壓輥53上設置有相互咬合的碾壓齒511,邊料進入到粉碎室時,轉動碾壓輥組,邊料進入到第一碾壓輥52和第二碾壓輥53之間,由于有碾壓齒的咬合,因此可將臺布剪切的更徹底,粉碎得更細。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