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扳手,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大型車的車載式電動扳手。
背景技術:
大型貨車上的輪胎或U型螺栓(即俗稱的弓夾子,主要用于穩定汽車底盤和車架)拆卸時,因其上的螺栓鎖緊力較普通的小型車或者小轎車上的螺栓鎖緊力要大,因此用一般的電動輪胎扳手會因功率不足而導致拆卸耗時過長甚至輪胎無法拆卸。現有一些電動扳手,使用電壓為220V或380V,適用于修理廠或維修站,而不便用于大型車在行進途中需要更換輪胎或拆卸弓夾子,現在也存在很多利用車載電源的隨車用電動扳手,其使用的電機一般為微形電機,功率小,拆卸耗時長。尤其是在拆卸弓夾子時,因弓夾子的安裝位置距離地面過近,用普通的電動扳手拆卸時往往不易掌握拆卸角度,導致拆卸效率極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現有的車載電動扳手在拆卸大型車輪胎或U型螺栓時拆卸角度不易掌握,拆卸效率低的問題,進而提供了一種用于大型車的車載式電動扳手。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用于大型車的車載式電動扳手,它包括保護殼體、馬達、沖擊塊總成及轉動輸出部分,沖擊塊總成位于保護殼體內,它還包括第一把手、配電箱、第二把手、電源線及電源夾,其中第一把手、馬達、沖擊塊總成及轉動輸出部分順次固接,配電箱固接在第一把手上,且第一把手上設置有用于控制馬達正反轉的開關,電源線及電源夾與配電箱連接,轉動輸出部分包括行星減速箱及錐齒輪傳動組,錐齒輪傳動組通過行星減速箱與沖擊塊總成固接,所述馬達為啟動馬達,第二把手固接在保護殼體外側。
進一步地,錐齒輪傳動組中,主動齒輪及從動齒輪均為直齒輪,軸角為90度。
進一步地,保護殼體的外側沿其圓周方向開設有一圈第一凹槽,第二把手通過設置在第一凹槽內的滑塊可滑動固接在保護殼體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把手呈U型,第二把手的兩個開口端與保護殼體分別通過滑塊可滑動連接。
進一步地,第一凹槽的一側壁呈鋸齒狀,第二把手的把持部開設有止動腔,第二把手上還設置有止動裝置,所述止動裝置包括按鈕、定位塊、復位彈簧、第二凹槽、兩個拉桿、兩根拉線及兩個卡塊,所述第二凹槽、復位彈簧、定位塊及按鈕由下至上依次設置在止動腔內,復位彈簧的下部位于第二凹槽內,且定位塊通過復位彈簧與第二凹槽的底端固接,兩個拉桿的一端可轉動固接在定位塊的兩側,第二把手內沿其中心位置對稱開設有兩個拉線通道,兩條拉線對應設置在兩個拉線通道內,兩個卡塊對應可伸縮設置在兩個滑塊內,每個拉桿的另一端對應通過一根拉線與一個卡塊連接,兩個拉桿的中部均搭接在第二凹槽的側壁頂部,按鈕松開狀態時,卡塊伸出滑塊外且卡接在第一凹槽一側壁的鋸齒上,第二把手固定在第一凹槽內;按鈕下壓狀態時,卡塊收縮在滑塊內,第二把手在第一凹槽內自由移動。
進一步地,一種用于大型車的車載式電動扳手還包括盤線器,所述盤線器包括線輥及可轉動固接在線輥上的線夾,電源線纏繞在線輥上且通過線夾固定。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不同尺寸大小的扳頭安裝在錐齒輪傳動組的輸出端,在拆卸輪胎或U型螺栓時,通過錐齒輪的轉向作用,操作人員能夠更易把持扳手,而現有電動扳手的扳頭軸線與沖擊塊總成的中心軸線平行,本實用新型與現有的電動扳手相比,拆卸時拆卸角度更易掌握,使人手持扳手的力更小,拆卸更簡單,進而拆卸效率更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示意圖;
圖2為沖擊塊總成的主視示意圖;
圖3為第二把手的主視示意圖(固定狀態);
圖4為第二把手的主視示意圖(活動狀態);
圖5為圖4的P處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結合圖1~圖4說明本實施方式,一種用于大型車的車載式電動扳手,它包括保護殼體1、馬達2、沖擊塊總成3及轉動輸出部分,沖擊塊總成3位于保護殼體1內,它還包括第一把手4、配電箱5、第二把手6、電源線7及電源夾8,其中第一把手4、馬達2、沖擊塊總成3及轉動輸出部分順次固接,配電箱5固接在第一把手4上,且第一把手4上設置有用于控制馬達2正反轉的開關9,電源線7及電源夾8與配電箱5連接,轉動輸出部分包括行星減速箱10-1及錐齒輪傳動組10-2,錐齒輪傳動組10-2通過行星減速箱10-1與沖擊塊總成3固接,所述馬達2為啟動馬達,第二把手6固接在保護殼體1外側。
不同尺寸大小的扳頭安裝在錐齒輪傳動組10-2的輸出端,在拆卸輪胎或U型螺栓時,通過錐齒輪的轉向作用,操作人員能夠更易把持扳手,使得拆卸更容易。
所述轉動輸出部分還可以為轉動軸,扳頭直接安裝在轉動軸上力的輸出端,與正常電動扳手的拆卸角度范圍無異。
所述馬達2為大型柴油機的啟動馬達,這種電機功率大,體積小,重量輕,耐用,是現有的車載電機或是別的低壓電機所達不到的功率,并用,因拆卸大貨車螺栓為間歇運轉,不需要啟動馬達長時間連續運轉。
所述沖擊塊總成3為現有的電動扳手中常用的沖擊塊總成3,但各部分尺寸較現有的沖擊塊總成3要大。
電源夾8包括電源紅線夾及電源黑線夾,電源紅線夾與車載電瓶正極連接,電源黑線夾與車載電瓶負極連接。
具體實施方式二:結合圖1~圖4說明本實施方式,錐齒輪傳動組10-2中,主動齒輪及從動齒輪均為直齒輪,軸角為90度。如此設計,更適于拆卸U型彈簧。其它組成與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三:結合圖1~圖4說明本實施方式,保護殼體1的外側沿其圓周方向開設有一圈第一凹槽1-1,第二把手6通過設置在第一凹槽1-1內的滑塊6-1可滑動固接在保護殼體1上。如此設計,在拆卸輪胎或U型螺栓時,拆卸不同位置的螺栓時電動扳手可能需要不同的拆卸角度,第二把手6可滑動固接在保護殼體1上,使電動扳手在實際拆卸時,可以根據不同的拆卸角度移動第二把手6的位置,便于操作人員把持扳手。其它組成與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四:結合圖1~圖4說明本實施方式,所述第二把手6呈U型,第二把手6的兩個開口端與保護殼體1分別通過滑塊6-1可滑動連接。其它組成與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三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五:結合圖1~圖5說明本實施方式,第一凹槽1-1的一側壁呈鋸齒狀,第二把手6的把持部開設有止動腔6-2,第二把手6上還設置有止動裝置,所述止動裝置包括按鈕6-3、定位塊6-4、復位彈簧6-5、第二凹槽6-6、兩個拉桿6-7、兩根拉線6-8及兩個卡塊6-9,所述第二凹槽6-6、復位彈簧6-5、定位塊6-4及按鈕6-3由下至上依次設置在止動腔6-2內,復位彈簧6-5的下部位于第二凹槽6-6內,且定位塊6-4通過復位彈簧6-5與第二凹槽6-6的底端固接,兩個拉桿6-7的一端可轉動固接在定位塊6-4的兩側,第二把手6內沿其中心位置對稱開設有兩個拉線通道6-10,兩條拉線6-8對應設置在兩個拉線通道6-10內,兩個卡塊6-9對應可伸縮設置在兩個滑塊6-1內,每個拉桿6-7的另一端對應通過一根拉線6-8與一個卡塊6-9連接,兩個拉桿6-7的中部均搭接在第二凹槽6-6的側壁頂部,按鈕6-3松開狀態時,卡塊6-9伸出滑塊6-1外且卡接在第一凹槽1-1一側壁的鋸齒上,第二把手6固定在第一凹槽1-1內;按鈕6-3下壓狀態時,卡塊6-9收縮在滑塊6-1內,第二把手6在第一凹槽1-1內自由移動。如此設計,第二把手6的U型底部為把持部,操作人員在調整扳手角度時,一手握住第一把手4調整扳手整體角度,同時另一手握住第二把手6,并按住按鈕6-3,卡塊6-9收縮在滑塊6-1內,隨著扳手整體角度的調整,第二把手6沿第一凹槽1-1滑動,調整好角度后,松開按鈕6-3,復位彈簧6-5復位,卡塊6-9隨之伸出滑塊6-1并卡接在第一凹槽1-1一側壁的鋸齒上,第二把手6位置固定,便于螺栓的拆卸。其它組成與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四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六: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一種用于大型車的車載式電動扳手還包括盤線器11,所述盤線器11包括線輥11-1及可轉動固接在線輥11-1上的線夾11-2,電源線7纏繞在線輥11-1上且通過線夾11-2固定。如此設計,扳手不使用時,電源線7纏繞在盤線器11上,扳手在使用時,先將電源夾8與車載電瓶連接,然后拿起扳手,同時捌動線夾11-2使電源線7能夠從線輥11-1上繞下,將扳手移動至工作地點后,松開線夾11-2,還纏繞在線輥11-1上的電源線7繼續固定,扳手工作時電源線7安全放置。其它組成與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二、四或五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