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電動工具,尤其涉及將工業交流電源作為電源來驅動馬達的電動工具。
【背景技術】
[0002]以往,公知有由從交流電源向馬達供給的電力驅動的電動工具、例如沖擊鉆(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該沖擊鉆具備電源電路部,該電源電路部具有用于減少電磁噪聲的薄膜電容器以及鐵氧體磁心,并將來自交流電源的交流電變換為直流電,薄膜電容器以及鐵氧體磁心容納于手柄部。
[0003]現有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139747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6]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0007]但是,以往的沖擊鉆的結構中,由于在手柄部容納有薄膜電容器以及鐵氧體磁心,所以手柄部超過需要地變粗并且變長。另外,需要將薄膜電容器以及鐵氧體磁心配置為不與通過手柄部的信號線干涉,因而沖擊鉆的組裝性變差。
[0008]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使手柄部變細并且變短、且改善了組裝性的電動工具。
[0009]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0010]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電動工具,具有:馬達;殼體,其具有容納上述馬達的軀干部、容納搭載使上述馬達動作的控制電路的基板的基板容納部、以及一端與上述軀干部連接且另一端與上述基板容納部連接的手柄部;電源線,其從上述基板容納部延伸,且能夠與交流電源連接;以及電源電路部,其具有用于除去噪聲的噪聲除去零部件,并將從上述電源線供給的交流電變換為直流電,其中,上述噪聲除去零部件容納于上述基板容納部。
[0011]根據這樣的結構,能夠防止與通過手柄部內的信號線干涉,進而能夠防止信號線的斷線。并且,由于手柄部內的信號線的布線變得容易,所以能夠改善電動工具的組裝性。并且,由于在手柄部內不配置噪聲除去零部件,所以能夠使手柄部的握持部變細并且變短。
[0012]另外,優選構成為,在上述軀干部設置保持前端工具的前端工具保持部,上述馬達和上述前端工具保持部依次沿一個方向設于上述軀干部,上述噪聲除去零部件在上述基板容納部內配置在上述一個方向側端部。
[0013]根據這樣的結構,能夠縮短電動工具的排列上述軀干部、上述手柄部以及上述基板容納部的方向上的長度,從而作為整體能夠使電動工具緊湊。并且,能夠防止容納噪聲除去零部件的基板容納部成為操作時的操作的妨礙。
[0014]另外,優選構成為,在上述軀干部設置保持前端工具的前端工具保持部,上述馬達和上述前端工具保持部依次沿一個方向設于上述軀干部,上述基板容納部向上述一個方向突出,上述基板容納部的上述一個方向側端部相比上述前端工具保持部位于上述馬達側。
[0015]根據這樣的結構,在操作時,基板容納部的突出的部分不與被加工材接觸,能夠防止基板容納部成為操作的妨礙。
[0016]并且,優選構成為,在上述軀干部設置保持前端工具的前端工具保持部,上述馬達和上述前端工具保持部依次沿一個方向設于上述軀干部,上述噪聲除去零部件在上述基板容納部內配置在與上述一個方向側相反側的端部。
[0017]根據這樣的結構,能夠縮短電動工具的排列上述軀干部、上述手柄部以及上述基板容納部的方向上的長度,從而作為整體能夠使電動工具緊湊。
[0018]并且,優選構成為,上述噪聲除去零部件在上述軀干部、上述手柄部以及上述基板容納部排列的方向上配置在與上述基板大致相同的位置、或者相對于上述基板的手柄部相反側的位置。
[0019]根據這樣的結構,能夠防止與手柄部內通過的信號線干涉,進而能夠防止信號線的斷線。并且,由于手柄部內的信號線的布線變得容易,所以能夠改善電動工具的組裝性。并且,由于在手柄部內不配置噪聲除去零部件,所以能夠使手柄部的握持部變細并且變短。
[0020]并且,優選構成為,在上述基板容納部配置有對上述噪聲除去零部件的搖晃進行緊固的緊固構件。
[0021]根據這樣的結構,由于在噪聲除去零部件的周圍配置有緊固構件,所以能夠防止電動工具的動作時的噪聲除去零部件的搖晃。
[0022]并且,優選構成為,上述噪聲除去零部件是扼流線圈以及電容器。
[0023]并且,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動工具,其具有:馬達,其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轉軸;殼體,其具有容納上述馬達的軀干部、從上述軀干部延伸的手柄部、設于上述手柄部的上述軀干部的相反側的端部且向前方或者/以及后方突出的突出部;電源線,其從上述突出部延伸,且能夠與交流電源連接;以及噪聲除去零部件,其用于除去噪聲,其中,上述噪聲除去零部件容納于上述突出部。
[0024]根據這樣的結構,由于將噪聲除去零部件設于突出部,所以能夠使手柄部變細且變短。
[0025]并且,優選構成為,在上述突出部容納將從上述電源線供給的交流電變換為直流電的電源電路部、和搭載使上述馬達動作的控制電路的基板。
[0026]發明的效果如下。
[0027]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能夠使手柄部變細并且變短、改善了組裝性的電動工具。
【附圖說明】
[0028]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沖擊鉆的剖視圖。
[0029]圖2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沖擊鉆的控制框圖。
[0030]圖3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沖擊鉆的剖視圖。
[0031]圖4是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沖擊鉆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2]以下,作為本發明的電動工具的一個例子,基于圖1以及圖2對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沖擊鉆I (impact driver)的結構進行說明。
[0033]如圖1所示,沖擊鉆I主要由殼體2、馬達3、齒輪機構4、錘5、砧座部6、變換器電路部7、控制部8以及電源線9構成。
[0034]殼體2是樹脂制,其構成沖擊鉆I的輪廓,主要由大致筒狀的軀干部21、從軀干部21延伸突出的手柄部22以及基板容納部23構成。軀干部21呈大致筒狀,依次容納有馬達3、齒輪機構4、錘5以及砧座部6。以下的說明中,將砧座部6側定義為前側,將馬達3側定義為后側。并且,相對于軀干部21將手柄部22所延伸突出的方向定義為下方,將相反方向定義為上方。并且,將圖1中的紙面方向跟前側定義為右方,將相反方向定義為左方。
[0035]在軀干部21內的前側位置配置有內置裝錘5以及站座部6的金屬制的錘外殼24。錘外殼24呈隨著朝向前方而直徑漸漸變細的大致漏斗形狀,在前端部分形成有開口 24a。在軀干部21的后端面形成有導入外部空氣的多個吸氣口 21a,在軀干部21的側面且在后述的冷卻風扇31的外側形成有將導入的外部空氣排出的未圖示的多個排氣口。
[0036]手柄部22呈大致筒狀,其上端與軀干部21連接,下端與基板容納部23連接。在手柄部22設有作為電子開關的觸發器25,觸發器25與容納在手柄部22內的開關機構26連接。由觸發器25對向馬達3的電力的供給和切斷進行切換。在手柄部22和軀干部21連接的連接部分且在觸發器25的正上方設有作為切換馬達3的旋轉方向的電子開關的未圖示的正反切換開關。
[0037]在基板容納部23容納有控制部8,電源線9從基板容納部23向下方延伸突出。基板容納部23具有在從馬達3朝向砧座部6的方向(前方)上突出的突出部23A。突出部23A的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