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消防噴淋頭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地下室循環立體停車庫的消防噴淋頭用集熱板。
背景技術:
目前還沒有一種專門的針對地下室立體停車庫而設計的消防噴淋頭用集熱板,現有的集熱板無法滿足地下室立體停車庫的使用要求及防火要求。地下室面積大且空氣相對于地面來說較為陰冷潮濕不利于集熱且標準化的集熱板影響車輛的正常進入無法滿足要求。
申請號為201020144181.2的中國專利公開一種消防灑水頭的集熱加強型集熱板,具有一本體,并于中央處開設一用以穿設消防灑水頭的穿孔,該穿孔供一灑水頭穿設,使該灑水頭安裝于本體下方,所述本體上另外開設至少一透孔,這些透孔則是讓火場物品燃燒所產生上升的熱氣流,可直接由本體的透孔通過上升,故本體下方處的溫度不低于本體周圍的溫度,使安裝于本體下方的灑水頭周圍溫度快速上升,令感熱元件受熱而被破壞,進而提早灑水頭的作動,對于火災現場安全的維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但是該集熱板不適用于地下室立體停車庫。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地下室循環立體停車庫的消防噴淋頭用集熱板,所述集熱板集熱效果好,適用于地下室面積大且空氣較為陰冷潮濕的地下車庫。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地下室循環立體停車庫的消防噴淋頭用集熱板,所述集熱板為L形板1,所述L形板1包括第一側面2和第二側面3,所述第一側面2中間設有穿孔,用于穿設噴淋頭4,第一側面2和第二側面3的兩側均設有邊框5。
所述第二側面3為向下的凹面,縮小集熱面積,加強集熱效果。
所述邊框5的寬度為2~5cm,邊框一方面可以聚熱,加強集熱板集熱效果,另一方面,邊框用于保護噴淋頭,避免車輛撞上噴淋頭而損壞。
所述第一側面2的長度為35~45cm,寬度為8~15cm。
所述第二側面3的長度為35~45cm,寬度為18~25cm。為保證集熱效果,第二側面的長度和寬度比第一側面的要大。
L形板的材料為不銹鋼板,減輕L形板的重量,避免壓壞噴水淋頭。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地下室立體停車庫每層高平均1.6米,一般采用側噴式噴淋頭,噴淋頭水平噴灑水,本實用新型將集熱板為L形,第一側面2中間設有穿孔,用于穿設噴淋頭4,第一側面2和第二側面3的兩側均設有邊框5。邊框一方面可以聚熱,加強集熱板集熱效果,另一方面,邊框用于保護噴淋頭,避免車輛撞上噴淋頭而損壞。另外,由于第一側面是朝下,如果側面的寬度過大,會影響車輛進出,故將第一側面的寬度設計為8~15c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集熱板集熱效果好,結構簡單,尤其適用于陰暗潮濕環境,而且在符合消防規范的情況下保證了車輛能夠正常進出且使消防系統與立體停車庫系統兩個系統能夠相互獨立運行。
附圖說明
圖1為集熱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集熱板的使用狀態圖;
圖3為凹面集熱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L形板,2-第一側面,3-第二側面,4-噴淋頭,5-邊框,6-車庫。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技術方案。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所述集熱板為L形板1,所述L形板1包括第一側面2和第二側面3,所述第一側面2中間設有穿孔,用于穿設噴淋頭4,第一側面2和第二側面3的兩側均設有邊框5。
邊框5的寬度為2~4cm,第一側面2的長度為40cm,寬度為10cm。第二側面3的長度為40cm,寬度為20cm。L形板的材料為不銹鋼板,減輕L形板的重量,避免壓壞噴水淋頭。
也可將第二側面3設計成向下的凹面,增強集熱效果,見圖3。
將L形集熱板安裝在車庫6的側噴式噴淋頭上(噴淋頭設置在車頭前上方),當噴淋頭環境溫度超過65℃時,噴淋頭開始噴灑水,進行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