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池包的滅火裝置及電動汽車。
背景技術:
目前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滅火一般采用外置的滅火系統,在進行滅火時,需要先通過傳感器采集起火信號,然后通過控制單元下達指令,最后從電池包外置滅火器向電池內噴射滅火劑,以達到滅火的目的。這種外置的滅火系統結構復雜,成本高,需要占用整車空間布置,且該滅火系統還需要外部供電,否則不能起到監控滅火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外置滅火器占用空間大,結構復雜,需要外部供電才能起到監控滅火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池包的滅火裝置及電動汽車。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電池包的滅火裝置,應用于電動汽車,包括:
殼體,所述殼體具有容置滅火劑的腔體,所述殼體上開設有與所述腔體連通的噴射口和第一開口;
通過所述第一開口插入到所述殼體的腔體中的圓筒,所述圓筒的底部設置有火藥爆炸裝置;
多條引線,所述引線的第一端與所述火藥爆炸裝置連接,所述引線的第二端與電池單元的電芯連接。
可選地,所火藥爆炸裝置包括:火藥瓶,存放于所述火藥瓶內的火藥,以及蓋設于所述火藥瓶的瓶口處的瓶塞;
所述瓶塞上設有多個通孔,所述引線的第一端穿過所述通孔后插入到所述火藥中。
可選地,該滅火裝置還包括:
蓋設于所述噴射口上的噴射口蓋,所述噴射口蓋通過膠水粘貼于所述殼體上。
可選地,所述圓筒的筒口設有一彎折的外沿;所述圓筒通過所述外沿與所述第一開口卡接連接。
可選地,該滅火裝置還包括:
蓋設于所述圓筒的筒口上的防護蓋,所述防護蓋與所述圓筒的外沿卡接連接;
其中,所述防護蓋上設有用于所述引線穿出的第二開口。
可選地,所述殼體的形狀為長方體。
可選地,所述噴射口的數量為2個,且所述噴射口關于所述殼體的中心線對稱。
可選地,所述殼體上還設有固定所述引線的卡槽;其中,所述卡槽的數量為2個,且所述卡槽關于所述殼體的中心線對稱。
依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了一種電動汽車,包括電池包,尤其還包括如上所述的電池包的滅火裝置,其中,所述滅火裝置設置于所述電池包內,所述滅火裝置的殼體與所述電池包內的電池單元間隔設置,引線的第二端與所述殼體相鄰的電池單元的電芯連接。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殼體具有容置滅火劑的腔體,腔體內放置有火藥爆炸裝置,由于引線的第一端與火藥爆炸裝置連接,引線的第二端與電池單元的電芯連接。因此,當電池單元的電芯起火時,點燃引線,進而引發火藥爆炸裝置發生輕微爆炸,給腔體內的滅火劑施加一定壓力,滅火劑即可從與腔體連通的噴射口噴出,并淋灑到著火的電芯及其周圍,從而達到滅火的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滅火裝置與現有技術中常用的外置滅火器相比,無需外部供電,通過引線即可起到監控滅火的效果,另外,該滅火裝置結構更加簡單,可安裝于電池包內,不占用整車的布置空間。
附圖說明
圖1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滅火裝置的剖面圖;
圖2表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滅火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表示本實用新型時候了中滅火裝置的爆炸圖。
其中圖中:1、殼體;101、噴射口;102、第一開口;2、滅火劑;3、圓筒;301、外沿;401、火藥瓶;402、火藥;403、瓶塞;5、引線;6、噴射口蓋;7、防護蓋;701、第二開口;8、卡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電池包的滅火裝置,該滅火裝置應用于電動汽車,如圖1所示,該滅火裝置包括:
殼體1,殼體1具有容置滅火劑2的腔體,殼體1上開設有與腔體連通的噴射口101和第一開口102;
通過第一開口102插入到殼體1的腔體中的圓筒3,圓筒3的底部設置有火藥爆炸裝置;
多條引線5,引線5的第一端與火藥爆炸裝置連接,引線5的第二端與電池單元的電芯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通過將引線5的第一端與火藥爆炸裝置進行連接,并將引線5的第二端與電池單元的電芯連接。當電池單元的電芯著火時,可點燃引線5,進而引發火藥爆炸裝置發生輕微爆炸,爆炸過程中,對殼體1的腔體內的滅火劑2產生壓力,使得滅火劑2從與腔體相通的噴射口101噴射出,并淋灑到著火的電芯及其周圍,從而達到滅火的效果。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滅火裝置,通過引線5即可達到監控滅火的效果,在降低系統復雜性的同時,還避免了對電池系統的功率損耗。另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滅火裝置與現有技術中常用的外置滅火器相比,結構更加簡單,并且可直接安裝于電池包內,不占用整車的布置空間。
具體地,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火藥爆炸裝置包括:火藥瓶401,存放于火藥瓶401內的火藥402,以及蓋設于火藥瓶401的瓶口處的瓶塞403;其中,瓶塞403上設有多個通孔,可用于引線5的第一端穿過,且引線5的第一端穿過通孔后插入到火藥402中。由于火藥瓶401內部的空間較小,因此當引線5被點燃時,即可引發火藥瓶401內的火藥402發生輕微爆炸,從而對腔體內的滅火劑2產生一定的沖擊力。
由于該火藥爆炸裝置在發生輕微爆炸時,會產生一定的沖擊力,為防止該火藥爆炸裝置從腔體內部彈出,因此需要對防止該火藥爆炸裝置的圓筒3進行良好的固定。如圖1所示,圓筒3的筒口設有一彎折的外沿301,該外沿301恰好與第一開口102卡接連接,因此,可避免在爆炸過程中,圓筒3受力發生偏移或者從第一開口102彈出。
其中,為進一步避免圓筒3在爆炸過程中彈出,還特意在圓筒3的筒口上蓋設一防護蓋7,如圖1所示,該防護蓋7也與圓筒3的外沿301卡接連接。如圖3所示,為了避免因在圓筒3的筒口蓋設防護蓋7而導致引線5無法與火藥爆炸裝置連接,因此特在防護蓋7上開設了用于引線5穿出的第二開口701。其中,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滅火裝置的爆炸圖,在進行組裝時,由各結構依次按照圖3中的虛線穿過即可。
具體地,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為避免腔體內的滅火劑2泄漏,特在噴射口101上蓋設一噴射口蓋6,其中,噴射口蓋6通過膠水粘貼于殼體1上。之所以選擇膠水作為連接噴射口蓋6與殼體1的粘結劑,是因為膠水有良好的粘貼固定效果,以及良好的密封作用。其中,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采用膠水作為粘接劑僅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選取的一種優選方式,當然可以理解的是,對此并不進行具體限定。
具體地,如圖2所示,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殼體1的形狀為長方體。進一步地,如圖1所示,噴射口101的數量為兩個,且這兩個噴射口101關于殼體1的中心線對稱。因此,當火藥爆炸裝置發生輕微爆炸時,滅火劑2可以從兩個噴射口101同時噴出,既提高了滅火速度,又擴大了滅火范圍。
進一步,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滅火劑2選用為水基泡沫滅火劑。其中,水基泡沫滅火劑原理為:在可燃物表面形成并擴展一層薄水膜,使可燃物與空氣隔離,實現滅火。其中,經噴射口101噴出的滅火劑2可蒸發吸熱,迅速降低燃燒區溫度,同時降低燃燒區空氣中的氧氣濃度,防止復燃。其抗復燃性是干冰滅火劑無法比擬的優點。
因此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通過采用多個噴射口101以及采用水基泡沫滅火劑,可有效提高滅火效率和滅火速度,同時還保證了滅火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由于對于電動汽車來說,大大減少了因電池著火而造成的損失。
具體地,如圖2所示,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殼體1上還設有固定引線5的卡槽8,其中,卡槽8的數量為2個,且卡槽8關于殼體1的中心線對稱。該卡槽8不僅起到了固定引線5的作用,還具有為引線5導向的作用。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對殼體1的形狀并不進行具體限定,可依據電池包的大小或者電池單元的大小進行相應調整。
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了一種電動汽車,包括電池包,尤其還包括上述的電池包的滅火裝置,其中,該滅火裝置設置于電池包內,且該滅火裝置的殼體1與電池包內的電池單元間隔設置,引線5的第二端與殼體1相鄰的電池單元的電芯連接。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采用的滅火裝置,通過將引線5的第一端與火藥爆炸裝置進行連接,并將引線5的第二端與電池單元的電芯連接。當電池單元的電芯著火時,可點燃引線5,進而引發火藥爆炸裝置發生輕微爆炸,爆炸過程中,對殼體1的腔體內的滅火劑2產生一壓力,使得滅火劑2從與腔體相通的噴射口101噴射出。由于該滅火裝置安裝于電池包內部,因此噴出的滅火劑2經電池包的上蓋反彈后會淋灑到著火的電芯及其周圍,從而達到滅火的效果。
具體地,如圖2所示,引線5的數量為4條,其中,這4條引線5中的2條朝向殼體1的一側,另外2條則朝向殼體1的另一側,并分別與殼體1相鄰的電池單元的電芯連接。因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滅火裝置,通過引線5即可達到監控滅火的效果,在降低系統復雜性的同時,還避免了對電池系統的功率損耗。另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滅火裝置與現有技術中常用的外置滅火器相比,結構更加簡單,可直接安裝于電池包內,不占用整車的布置空間。
盡管已經描述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優選實施例,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的創造概念,則可以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實用新型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以上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