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
技術背景
塑料材料受潮時含有微量水分,如不消除,會在所加工的制品表面形成氣泡或水紋,對制品的性能和外觀造成影響。而利用電熱干燥機械消除水分的傳統工藝,需要提前干燥原料造成生產不便,存在著延長制品加工時間而導致生產效率低下,電量消耗、加工環境惡化、生產成本增加等不足之處。所以,受潮的塑料材料生產薄膜存在影響質量、增加成本的雙重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成為擺在業者面前的一大難題。
物流儲運自粘膜大多采用聚乙烯和聚異丁烯混合生產,當聚乙烯受潮時,直接生產薄膜會產生氣泡或水紋而影響質量。如果將材料烘干則造成烘干成本增加及生產效率下降等一系列的問題。
因此,研發一種可以解決該產品原材料受潮時,直接生產而不影響產量及質量的新工藝技術,實有必要。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在材料不用烘干情況下,可以保持原重量,又可以消除薄膜氣泡,保證質量。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為單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消泡劑(母料)、40 99. 6%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5% 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為A/B型雙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10%A層和90%B層組成,A層和B層中均添加消泡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消泡劑(母料)、0 9. 7%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6% 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 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消泡劑(母料)、30 89. 8%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5%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為A/B型雙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20%A層和80%B層組成,A層和B層中均添加消泡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洲消泡劑(母料)、0 19. 7%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15% 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消泡劑(母料)、20 79. 8%L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5%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為A/B型雙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30%A層和70%B層組成,A層和B層中均添加消泡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洲消泡劑(母料)、0 29. 7%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25% 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消泡劑(母料)、10 69. 8%L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5%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為A/B/C型三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10%A層、80%B層和10%c層組成,A層、B層和C層中均添加消泡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消泡劑(母料)、0 9. 7%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6% 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消泡劑(母料)、25 79. 8%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C 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消泡劑(母料)、0 9. 9%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6% 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為A/B/C型三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20%A層、60%B層和20%C層組成,A層、B層和C層中均添加消泡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洲消泡劑(母料)、0 19. 7%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15% 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消泡劑(母料)、5 59. 8%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 C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2%消泡劑(母料)、0 19. 9%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15% 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為A/B/C型三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30%A層、40%B層和30%C層組成,A層、B層和C層中均添加消泡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洲消泡劑(母料)、0 29. 7%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25% 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3%消泡劑(母料)、0 39. 8%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37%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 C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2%消泡劑(母料)、0 29. 9%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25% 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所述消泡劑為塑料消泡劑,也稱塑料消泡母料或吸潮母料,是專為解決以ΡΕ、PP、 ABS、PS、尼龍為原材料的塑料制品在加工過程中的水泡問題而開發的一種新型功能母料。 該母料在塑料成型加工前,通過少量添加和簡單的混合,而不用經過干燥過程,就可以成型加工,具有使用方便,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的優點。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明不論是單層擠出結構、雙層共擠結構還是三層共擠結構, 只要在各層中增加消泡劑,消泡劑在材料不用烘干情況下,可以保證生產效率,又可以消除薄膜氣泡,保證質量,降低成本。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為單層結構,單層擠出工藝配方(每100公斤配比比例)由 0. 2 5公斤消泡劑(母料)、40 99. 6公斤L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5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實施例二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為A/B型雙層結構,雙層共擠工藝配方(每100公斤配比比例)A層10公斤,B層90公斤;A層由0. 1 1公斤消泡劑(母料)、0 9. 7公斤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6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由0. 2 5公斤消泡劑(母料)、30 89. 8公斤L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5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實施例三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為A/B型雙層結構,雙層共擠工藝配方(每100公斤配比比例): A層20公斤,B層80公斤;A層由0. 1 2公斤消泡劑(母料)、0 19. 7公斤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15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由0. 2 5公斤消泡劑(母料)、20 79. 8公斤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 0 50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5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實施例四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為A/B型雙層結構,雙層共擠工藝配方(每100公斤配比比例)A層30公斤,B層70公斤;A層由0. 1 2公斤消泡劑(母料)、0 29. 7公斤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25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由0. 2 5公斤消泡劑(母料)、10 69. 8公斤L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5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實施例五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為A/B/C型三層結構,三層共擠工藝配方(每100公斤配比比例):A層10公斤、B層80公斤和C層10公斤;A層由0. 1 1公斤消泡劑(母料)、0 9. 7 公斤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6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由0. 2 5公斤消泡劑(母料)、25 79. 8公斤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C層由0. 1 1 公斤消泡劑(母料)、0 9. 9公斤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6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3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實施例六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為A/B/C型三層結構,三層共擠工藝配方(每100公斤配比比例):A層20公斤、B層60公斤和C層20公斤;A層由0. 1 2公斤消泡劑(母料)、0 19. 7 公斤L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15公斤MLLDPE(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由0. 2 5公斤消泡劑(母料)、5 59. 8公斤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50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C層由0. 1 2 公斤消泡劑(母料)、0 19. 9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15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3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實施例七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為A/B/C型三層結構,三層共擠工藝配方(每100公斤配比比例):A層30公斤、B層40公斤和C層30公斤;A層由0. 1 2公斤消泡劑(母料)、0 29. 7 公斤L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25公斤MLLDPE(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2 3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由0. 2 3公斤消泡劑(母料)、0 39. 8公斤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37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混合而成;C層由0. 1 2公斤消泡劑(母料)、0 29. 9公斤LLDPE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0 25公斤MLLDPE (茂金屬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和0 3公斤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總結,本發明不在材料不用烘干情況下,可以保證生產效率,又可以消除薄膜氣泡,保證質量,降低成本。
權利要求
1.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其特征在于為單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0.2 5%消泡劑、40 99. 6%LLDPE、0 50%MLLDPE和0. 2 5%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2.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其特征在于為A/B型雙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10%A層和90%B層組成,A層和B層中均添加消泡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消泡劑、0 9. 7%LLDPE、0 6% MLLDPE和0. 2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 0. 2 5%消泡劑、30 89. 8%LLDPE、0 50%MLLDPE和0 5%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3.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其特征在于為A/B型雙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20%A層和80%B層組成,A層和B層中均添加消泡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m消泡劑、 0 19. 7%LLDPE、0 15% MLLDPE和0. 2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 0. 2 5%消泡劑、20 79. 8%LLDPE、0 50%MLLDPE和0 5%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4.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其特征在于為A/B型雙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30%A層和70%B層組成,A層和B層中均添加消泡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洲消泡劑、 0 29. 7%LLDPE、0 25% MLLDPE和0. 2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 0. 2 5%消泡劑、10 69. 8%LLDPE、0 50%MLLDPE和0 5%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5.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其特征在于為A/B/C型三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10%A 層、80%B層和10%C層組成,A層、B層和C層中均添加消泡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 0. 1 1%消泡劑、0 9. 7%LLDPE、0 6% MLLDPE和0. 2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消泡劑、25 79. 8%LLDPE、0 50%MLLDPE混合而成;C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1%消泡劑、0 9. 9%LLDPE、0 6% MLLDPE和0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6.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其特征在于為A/B/C型三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20%A 層、60%B層和20%C層組成,A層、B層和C層中均添加消泡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 0. 1 2%消泡劑、0 19. 7%LLDPE、0 15% MLLDPE和0. 2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5%消泡劑、5 59. 8%LLDPE、0 50%MLLDPE混合而成;C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2%消泡劑、0 19. 9%LLDPE、0 15% MLLDPE和0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7.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其特征在于為A/B/C型三層結構,按重量百分比,由30%A 層、40%B層和30%C層組成,A層、B層和C層中均添加消泡劑;其中,A層按重量百分比,由 0. 1 2%消泡劑、0 29. 7%LLDPE、0 25% MLLDPE和0. 2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B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2 3%消泡劑、0 39. 8%LLDPE、0 37%MLLDPE混合而成;C層按重量百分比,由0. 1 2%消泡劑、0 29. 9%LLDPE、0 25% MLLDPE和0 3%聚異丁烯混合而成。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防透視物流儲運自粘膜。可為單層結構,由0.2~5%消泡劑、40~99.6%LLDPE、0~50%MLLDPE和0.2~5%聚異丁烯混合而成。也可為A/B型雙層結構,由10%A層和90%B層組成,或由20%A層和80%B層組成,或由30%A層和70%B層組成,A層和B層中均添加消泡劑。還可為A/B/C型三層結構,由10%A層、80%B層和10%C層組成,或由20%A層、60%B層和20%C層組成,或由30%A層、40%B層和30%C層組成,A層、B層和C層中均添加消泡劑。本發明在材料不用烘干情況下,可以保持原重量,又可以消除薄膜氣泡,保證質量。
文檔編號B32B27/18GK102504400SQ2011103413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日
發明者陳建朝 申請人:廈門聚富塑膠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