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抗菌防污紡織面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面料,尤其涉及一種抗菌防污紡織面料。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面料大多采用純棉纖維或者其他合成纖維構成的紗線編織印染制成,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它們具有的分子結構存在著分子間的空隙,極易沾染污物,尤其是如沾染有染料等滲透性極強的東西后,極難除去,同時這些面料尤其是棉纖維面料沾上污染物后會滋生大量的細菌和螨蟲,容易引發霉變味,從而威脅人們的健康。 發明內容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抗菌功能且可以防止污物的抗菌防污紡織面料。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抗菌防污紡織面料,包括底布,所述底布上涂有一層PU薄膜層,所述薄膜層上涂有一層納米活性碳粉層。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I3U薄膜層的厚度為O. I O. 25mm。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納米活性碳粉層的厚度為O. 09 O. 15mm。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納米活性碳粉層中納米粒子的粒徑<30nm。通過采用前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①在織物表層涂有粒徑極小的納米活性碳粉層,使織物表層的縫隙結構變得緊密,污潰等污染物不易滲入,使織物具有不受污染的特性,從而減少洗滌的次數,并且可縮短洗滌織物的時間;②在織物底布和表層納米活性碳粉層之間涂有一層PU薄膜層,能夠形成一層穩定的空氣界面保護膜,能夠起到防水防油防塵的功效,無論是飲品、調味料、食用油、灰塵等均不能輕易滲入弄臟織物。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借此對本實用新型如何應用技術手段來解決技術問題,并達成技術效果的實現過程能充分理解并據以實施。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為參考圖1,一種抗菌防污紡織面料,包括底布1,所述底布上涂有一層薄膜層2,所述PU薄膜層2上涂有一層納米活性碳粉層3。所述PU薄膜層2的厚度為O. I O. 25mm,所述納米活性碳粉層3的厚度為O. 09 O. 15mm,所述納米活性碳粉層3中納米粒子的粒徑<30nmo本實用新型在織物表層涂有粒徑極小的納米活性碳粉層,使織物表層的縫隙結構變得緊密,污潰等污染物不易滲入,使織物具有不受污染的特性,從而減少洗滌的次數,并且可縮短洗滌織物的時間;另外,在織物底布和表層納米活性碳粉層之間涂有一層PU薄膜層,能夠形成一層穩定的空氣界面保護膜,能夠起到防水防油防塵的功效,無論是飲品、調味料、食用油、灰塵等均不能輕易滲入弄臟織物。盡管結合優選實施方案具體展示和介紹了本實用新型,但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不脫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各種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抗菌防污紡織面料,包括底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布上涂有一層PU薄膜層,所述PU薄膜層上涂有一層納米活性碳粉層。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抗菌防污紡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PU薄膜層的厚度為O. I O. 25mm。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抗菌防污紡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納米活性碳粉層的厚度為 O. 09 O. 15mm。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抗菌防污紡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納米活性碳粉層中納米粒子的粒徑<30n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面料,提供一種具有抗菌功能且可以防止污物的抗菌防污紡織面料,包括底布,所述底布上涂有一層PU薄膜層,所述PU薄膜層上涂有一層納米活性碳粉層。
文檔編號B32B33/00GK202623458SQ20122023790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4日
發明者王德偉 申請人:晉江市達勝紡織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