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氧化鋅涂布遠紅外復合抗菌保健材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納米氧化鋅涂布遠紅外復合抗菌保健材料,其特征是所述復合材料分為基體層1和納米氧化鋅復合層2,基體層1由體積百分比5-10%的遠紅外陶瓷微粉1.1組成,納米氧化鋅復合層2由體積百分比20-30%的納米氧化鋅2.1組成,所述納米氧化鋅粒徑為15-25μm,所述遠紅外陶瓷微粉粒徑為15-25μm,所述納米氧化鋅復合厚度為0.5-1mm,遠紅外陶瓷微粉均勻分布在基體層內,納米氧化鋅微粉均勻分布在納米氧化鋅復合層內。
【專利說明】 納米氧化鋅涂布遠紅外復合抗菌保健材料發明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納米氧化鋅涂布的聚合物與陶瓷復合材料。
【背景技術】
[0002]遠紅外線能夠深入人體的皮膚以及皮下組織,從而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保持一定的溫度。形成熱反應促使皮下深層溫度上升,微細血管擴張促使血液循環,起到一定保健作用,遠紅外陶瓷微粉,利用具有遠紅外輻射性能的無機非金屬微粉不同的紅外光譜特性,經過一定的工藝成型、燒結而成的功能性陶瓷微粉。用于制備各種保健材料。
[0003]納米氧化鋅作為新型納米醫用材料廣泛的應用于外用抗菌消炎領域,但是納米材料有其使用局限性,皮膚表面有破損,納米粒子進入人體,容易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從而產生潛在的不良反應,這些缺陷極大的限制了包括納米氧化鋅在內的醫用納米材料的應用。
【發明內容】
:
[0004]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復合抗菌保健材料,其特征是所述復合材料分為基體層I和納米氧化鋅復合層2,基體層I由體積百分比5-10%的遠紅外陶瓷微粉1.1組成,納米氧化鋅復合層2由體積百分比20-30%的納米氧化鋅2.1組成,所述納米氧化鋅粒徑為15-25 μ m,所述遠紅外陶瓷微粉粒徑為15-25 μ m,所述納米氧化鋅復合厚度為0.5-lmm,遠紅外陶瓷微粉均勻分布在基體層內,納米氧化鋅微粉均勻分布在納米氧化鋅復合層內。
[0005]所述的復合保健材料,基體層和納米氧化鋅均采用擠出和注射方式生產,將遠紅外陶瓷微粉和納米氧化鋅微粉混合加熱熔融,然后經擠出或注射即可得到基層和納米鋅復合層,然后將兩層采用熱合或膠粘的反正結合在一起即得。
[0006]本發明的提供的復合抗菌保健材料,將納米氧化鋅復合層布置在材料表面,能夠突出其抗菌效果,同時基體層內部的遠紅外陶瓷微粉,也能夠發出遠紅外線,可以起到抗菌保健的雙重作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
[0007]圖1復合抗菌保健材料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8]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并不能解釋為對本發明實施方式的限制。
[0009]如圖1所示的復合保健抗菌材料結構,基體層I由體積百分比10%的遠紅外陶瓷微粉后加熱熔融,以注射或擠出的方式成形,遠紅外陶瓷微粉均勻分布在基體層內,復合層內抗菌復合層2由體積百分比25%的納米氧化鋅2.1組成,納米氧化鋅粒徑范圍為30-50 μ m,納米氧化鋅均勻分布在抗菌復合層內,與納米氧化鋅將混合后加熱熔融,再經注射或擠出成形的方式制得,納米氧化鋅復合層厚度0.5-lmm。
【權利要求】
1.一種復合抗菌保健材料,其特征是所述復合材料分為基體層(I)和納米氧化鋅復合層(2),基體層(I)由體積百分比5-10%的遠紅外陶瓷微粉(1.1)組成,納米氧化鋅復合層(2)由體積百分比20-30%的納米氧化鋅(2.1)組成,所述納米氧化鋅粒徑為15-25μπι,所述遠紅外陶瓷微粉粒徑為15-25 μ m,所納米氧化鋅復合厚度為0.5-1_,遠紅外陶瓷微粉均勻分布在基體層內,納米氧化鋅微粉均勻分布在納米氧化鋅復合層內。
【文檔編號】B32B9/04GK104416971SQ201310407066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9日
【發明者】宋玉斌 申請人:天津市金康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