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用于交換紡紗機的牽伸單元的下方傳送帶的方法及紡紗機與流程

文檔序號:11723057閱讀:316來源:國知局
用于交換紡紗機的牽伸單元的下方傳送帶的方法及紡紗機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交換具有彼此鄰近地安排的大量紡紗工位(spinningstation)的紡紗機(spinningmachine)的牽伸單元(draftingunit)的下方傳送帶(apron)的方法,其中每一個紡紗工位包括用于牽伸纖維線股的牽伸單元和用于產生紗線的紡錘,其中兩個鄰近的牽伸單元包括在其上安排頂部輥(roller)和頂部傳送帶的共同壓力臂;并且

頂部輥與下方驅動軸桿相互作用,頂部傳送帶與由驅動軸桿驅動并且由傳送帶引導裝置(apronguide)引導的下方傳送帶相互作用;并且

提供用于引導纖維線股的纖維引導裝置,以便在穿過牽伸單元的纖維排布線(routingline)中引導纖維線股,所述纖維引導裝置、輥和傳送帶關于彼此被安排成使得纖維線股的纖維排布線的位置與下方傳送帶的中心周線并且優選地還與牽伸單元的頂部輥和/或頂部傳送帶具有一定側向偏移距離,本發明還涉及相應的紡紗機。



背景技術:

從de102013112941a1獲知一種紡紗機,其中與紡錘線成側向偏移引導纖維線股。由此獲得優點是把纖維線股壓在相對表面上的頂部輥發生偏心磨損,并且通過圍繞壓力臂的中心線將其反轉,頂部輥的不同區段把纖維線股壓在相對表面上。從而可以使得頂部輥的服務壽命倍增。但是這種實現方式的缺點在于,牽伸單元的傳送帶仍然僅在一處發生磨損。為了防止所述磨損,常常移除傳送帶并且在相反的指向中將其重新安裝在冷凝設備(condensingdevice)中,以便從而把磨損轉移到傳送帶的不同區段。這樣所帶來的缺點是,由于驅動軸桿和傳送帶引導裝置在幾個紡紗工位上延伸并且必須被移除以改換傳送帶,因此其移除過程非常耗時。為了進行改換必須停止整臺機器,從而還導致不少的生產損失。當紡紗機具有大量傳送帶時,確定傳送帶的原始裝配位置即使可能也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常常發生的情況是,傳送帶被錯誤地重新安裝在原始指向中,從而對于所述單獨的傳送帶可能發生更多的磨損。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確保能夠可靠地改換和旋轉冷凝設備的傳送帶以供進一步使用。

所述目的是通過獨立權利要求的特征實現的。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用于交換紡紗機的牽伸單元的下方傳送帶的方法包括彼此鄰近地安排的大量紡紗工位。在每一個紡紗工位處有用于牽伸纖維線股的牽伸單元和用于產生紗線的紡錘。兩個相鄰的牽伸單元包括在其上安排頂部輥和頂部傳送帶的壓力臂。頂部輥與下方驅動軸桿相互作用,頂部傳送帶與由驅動軸桿驅動并且由傳送帶引導裝置引導的下方傳送帶相互作用。提供用于引導纖維線股的纖維引導裝置,以便在穿過牽伸單元的纖維排布線中引導纖維線股。所述纖維引導裝置、輥和傳送帶關于彼此被安排成使得纖維線股的纖維排布線的位置與下方傳送帶的中心周線并且優選地還與牽伸單元的頂部輥和/或頂部傳送帶具有一定側向偏移距離。

根據本發明,通過把鄰近牽伸單元并且特別是壓力臂的相鄰牽伸單元的下方傳送帶推動穿過彼此而沿著驅動軸桿和傳送帶引導裝置將其交換,其中纖維線股的纖維排布線與傳送帶的中心周線的距離以及優選地還有與牽伸單元的頂部輥和/或頂部傳送帶的距離彼此不同。不需要把下方傳送帶從驅動軸桿和傳送帶引導裝置擰脫并且隨后再次將其擰上。驅動軸桿和傳送帶引導裝置保持安裝,并且所述交換可以非常快速地進行。下方傳送帶優選地在這里被松動并且/或者被拉動到一個區段中,該區段中的驅動軸桿的直徑小于頂部傳送帶下方的下方傳送帶的工作區段中的直徑。下方傳送帶因此被松動,并且另一側的下方傳送帶可以被擰動穿過第一側的下方傳送帶,或者第一側的下方傳送帶可以被推過第二側的下方傳送帶。兩個下方傳送帶隨后再次被帶到對應的頂部傳送帶下方的區段中,并且在必要時被擰緊。通過這種方法可以非常快速地改換下方傳送帶。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纖維線股在牽伸單元的下游被冷凝。特別在具有冷凝設備的紡紗機上,纖維線股只在很窄的寬度上延伸經過牽伸單元。可以存在僅把纖維線股來回移動少許的橫動(traversing)設備,為此原因,牽伸單元中的壓力輥和傳送帶的可用寬度不需要被完全利用。這也正是本發明特別在這樣的應用中特別有利的原因。

如果壓力臂的鄰近牽伸單元的頂部輥被調換,從而使其在調換之后被安排在壓力臂的另一側,則不僅傳送帶而且連同上方輥都對于更長時間保持適用。同樣地,頂部傳送帶也可以被從一側調換到另一側。

如果用于下方傳送帶的驅動軸桿驅動大量下方傳送帶,特別是八個下方傳送帶,則使用本發明是特別有利的。八個下方傳送帶或者八個紡紗工位常常被安排在一個軸桿群組中,為此原因,驅動軸桿和傳送帶引導裝置通常也穿過整個軸桿群組。下方傳送帶沿著該長度的擰脫和擰上(特別是驅動軸桿和傳送帶引導裝置的移除)在這里是特別耗時的。

如果絲線引導裝置(threadguide)發生橫動以便覆蓋輥和傳送帶的更寬范圍,則特別有利的是將橫動區段安排在中心周線的外部。其結果是,在改換傳送帶和輥之后,可以使用纖維線股先前沒有穿過其中的傳送帶和輥的新的區段。在這種情況下,傳送帶和輥就像新的一樣。通過這種方式,傳送帶和輥能夠被使用的時間幾乎可以倍增。

根據本發明的紡紗機包括彼此鄰近地布置的多個紡紗工位。在每一個紡紗工位處有用于牽伸纖維線股的牽伸單元和用于產生紗線的紡錘。兩個相鄰的牽伸單元包括在其上安排頂部輥和頂部傳送帶的壓力臂。頂部輥與下方驅動軸桿相互作用,頂部傳送帶與由驅動軸桿驅動并且由傳送帶引導裝置(特別是偏轉臺和偏轉條)引導的下方傳送帶相互作用。提供用以引導纖維線股的纖維引導裝置,以便引導纖維線股穿過牽伸單元。所述纖維引導裝置、輥和傳送帶關于彼此被安排成使得纖維線股的纖維排布線的位置與下方傳送帶的中心周線并且優選地還與牽伸單元的頂部輥和/或頂部傳送帶具有一定側向偏移距離。

根據本發明,牽伸單元的區段中的驅動軸桿和傳送帶引導裝置完全沒有障礙,從而可以通過把鄰近牽伸單元的下方傳送帶推動穿過彼此而沿著驅動軸桿和傳送帶引導裝置將其交換,其中纖維線股的纖維排布線與傳送帶的中心周線的距離以及優選地還有與牽伸單元的頂部輥和/或頂部傳送帶的距離彼此不同。在將要彼此交換的傳送帶之間不存在可能阻礙傳送帶被推動的組件。在這里可以把傳送帶向側面推動而無需移除驅動軸桿和傳送帶引導裝置。通過將其推動或擰動穿過彼此,可以改換沿著驅動軸桿和傳送帶引導裝置的位置。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把新指派的纖維排布線指派到傳送帶上的未被使用的地方。

在本發明的一項有利發展中,在牽伸單元的下游安排冷凝設備以用于冷凝經過牽伸的纖維線股。適當的冷凝設備可以裝配有用于冷凝經過牽伸的纖維線股的多種設備。因此,可以在吸著狹縫(suctionslit)上布置網格傳送帶(latticeapron)或者穿孔或縱向穿孔傳送帶,所述狹縫吸著纖維線股,但是也防止纖維被吸著到吸著狹縫中。在一個替換實施例中,吸著狹縫被布置在基本上實現與網格傳送帶相同的任務的篩輥(screenroller)內。

有利的是,壓力臂的鄰近牽伸單元的頂部輥按照可以反轉的方式被固定到壓力臂,從而使其在反轉之后被安排在壓力臂的另一側。作為規則,鄰近牽伸單元的頂部輥被安排成在壓力臂上聯結在一起的各個對。當被反轉時,頂部輥對例如保持在相同的壓力臂中,但是從壓力臂的第一紡紗工位被調換到壓力臂的第二鄰近紡紗工位。同樣地,在這里對于兩個紡紗工位中的纖維線股的不同纖維排布線,頂部輥上的加載以及相應地磨損發生在不同的地方。因此,頂部輥的完全更換或者對于輥覆蓋物的再研磨(regrinding)可以被延遲。

有利的是,下方傳送帶的驅動軸桿沿著大量紡紗工位延伸,特別是沿著八個紡紗工位延伸。八個下方傳送帶或者八個紡紗工位常常被安排在一個軸桿群組中。驅動軸桿和傳送帶引導裝置通常延伸穿過整個軸桿群組。下方傳送帶沿著該長度的擰脫和擰上(并且特別是驅動軸桿和傳送帶引導裝置的移除)將是特別耗時的,為此原因,本發明在這里是特別有利的。

如果纖維引導裝置具有橫動實現方式,并且如果橫動區段位于中心周線之外,則頂部輥和傳送帶的加載較輕。但是在這里重要的是,當通過更換頂部輥和傳送帶而改變位置時,磨損位置出現在頂部輥和傳送帶的不同軸向位置處,因此其對于更長時間保持適用。

附圖說明

將在后面的示例性實施例中描述本發明的其他優點。在這里

圖1示出了紡紗工位的側視圖的示意性表示;

圖2示出了纖維線路的側向位移;

圖3示出了具有橫動的纖維線路的側向位移;

圖4示出了正被擰動穿過的下方傳送帶;以及

圖5示出了具有不同地偏移的纖維引導裝置的纖維線路。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示出了紡紗工位1的側視圖的示意性表示。紡紗工位1包括牽伸單元2、冷凝設備3和紡錘單元4。冷凝設備3是可選的,這意味著本發明也可以在沒有冷凝設備3的情況下使用。纖維線股5被輸送穿過具有傳送帶對(其具有下方傳送帶7和頂部傳送帶8)以及出料輥對9的牽伸單元2,穿過冷凝設備3并且進入到紡錘單元4中,并且被紡成紗線。纖維引導裝置10被布置在去到牽伸單元2的進口處。在牽伸單元2中還可以布置另外的纖維引導裝置(這里未示出)。如在纖維線股5的延伸方向上所見,布置在最后的纖維引導裝置10決定纖維線股5如何以及在何處延伸到冷凝設備3中以及延伸出牽伸單元2。每一個輥對包括一個頂部和一個底部輥。具有箝壓輥15、中空型材11、網格傳送帶12和偏轉引導裝置13的冷凝設備3被緊接在出料輥對9的下游布置。這里所示出的示例性實施例中的箝壓輥15由出料輥對9的頂部輥通過皮帶或者替換地例如通過齒輪箱驅動,從而將網格傳送帶12移位到中空型材11的表面的一部分上并且移位到偏轉引導裝置13上。在中空型材11中的纖維線股5的延伸區段中提供吸著狹縫14。在中空型材11中存在真空,從而使得纖維線股5被吸著到在吸著狹縫14的區段中具有開口的網格傳送帶12。纖維線股5的纖維在此位置處被冷凝。

進口和出料輥對6、9的頂部輥、頂部傳送帶8以及箝壓輥15聯結到壓力臂16。壓力臂16支撐頂部輥和頂部傳送帶8以及鄰近紡紗工位1的兩個鄰近牽伸單元2的冷凝設備3的箝壓輥15。頂部輥和箝壓輥15例如可以被從壓力臂16單獨移除并且反轉。這意味著頂部輥和箝壓輥15的軸被圍繞壓力臂16的中心線旋轉180°,從而使得頂部輥和箝壓輥15與每一個的鄰近紡紗工位1相關聯。兩個紡紗工位1彼此間隔開的距離是紡錘間距st。壓力臂16的中心線m(參見圖2)關于紡錘間距st被居中布置。

進口輥對6和出料輥對9的底部輥是沿著大量紡紗工位1延伸的驅動軸桿。下方傳送帶7也由驅動軸桿17驅動。此外,下方傳送帶7還被傳送帶引導裝置轉向,在本例中是被偏轉臺18和偏轉條19轉向。驅動軸桿17、偏轉臺18和偏轉條19也沿著大量紡紗工位1延伸。為了能夠在無需移除驅動軸桿17、偏轉臺18和偏轉條19的情況下將不同紡紗工位1的下方傳送帶7彼此交換,這些裝置在牽伸單元2的區段中完全沒有障礙,這意味著在相應的紡紗工位1之間沒有承載位置或托架可以妨礙各個單獨的下方傳送帶7從一個紡紗工位1到另一個紡紗工位1來回移動。可能是必要的承載位置和托架僅僅被安排在特定數目的紡紗工位1之后,優選地是八個紡紗工位1之后,其中所述紡紗工位被安排在軸桿支撐件22之間(圖5)。下方傳送帶7可以在該所謂的軸桿群組內在彼此之間交換。根據本發明進行所述交換,從而使得通過將相鄰牽伸單元2的下方傳送帶7推動穿過彼此而沿著驅動軸桿17和傳送帶引導裝置將其交換。在交換之后,在右側具有磨損的傳送帶7則被使用在具有傳送帶7的左側的纖維線路20(圖2)的紡紗工位1中,并且反之亦然。

在下面的附圖中僅僅示出了進口輥對6和出料輥對9的底部輥以及下方傳送帶7。為了更清楚起見,沒有繪制出對應的頂部輥和頂部傳送帶8。

圖2示出了與紡錘線sl和sl’間隔開的一對纖維線路20和20’的示意性表示。每一種情況中的紡錘線sl表明穿過牽伸單元2進入到紡錘單元4中的直線線路,并且在這里對應于下方傳送帶7的中心周線。纖維引導裝置10與紡錘線sl間隔開一定距離a。在左側示出的紡紗工位1’中,纖維線路20’處于紡錘線sl’的右側。在右側示出的紡紗工位1中,纖維線路20處于紡錘線sl的左側。冷凝設備3的進口區段(在這里為了更清楚起見僅僅示出了吸著狹縫14)也通過所述距離a與紡錘線sl或sl’顯著間隔開。至少在其算術符號方面,分別與紡錘線sl或sl’的距離a和a’相應地是不同的。距離a的量值在這里優選地與距離a’的量值相同。距離a必須足夠大,從而使得發生在輥和傳送帶上的磨損分別與紡錘線sl或sl’間隔足夠遠,從而當頂部輥6、9和6’、9’被反轉并且相鄰的頂部傳送帶8、8’和相鄰的下方傳送帶7、7’彼此交換時,所發生的磨損與最先發生的磨損間隔開。吸著狹縫14的出口靠近紡錘線sl,優選地與之相距大約1mm。

中心線m表明壓力臂16的位置(參見圖1)。兩個鄰近紡紗工位1和1’的進口和出料輥對6、9和6’、9’的頂部輥被固定到該壓力臂16。鄰近的頂部輥6、9和6’、9’以及箝壓輥15和15’通過軸線(未示出)彼此連接。相關聯的底部輥通常是常常在其頂部輥的區段中具有凹槽(fluted)的連續軸桿。下方傳送帶7和7’被安排在驅動軸桿17(這里未示出)、偏轉臺18和偏轉條19上。頂部傳送帶8和8’被固定在壓力臂16上。當反轉頂部輥對6、9和6’、9’以及箝壓輥15和15’時,也就是說當圍繞中心線m旋轉所述輥對時,先前布置在右側的輥被移動到左側,并且反之亦然。其結果是,頂部輥對6、9和6’、9’以及箝壓輥15和15’上的纖維線路20或20’在反轉之后與反轉之前的纖維線路20或20’顯著間隔開。

這同樣適用于傳送帶7、8或7’、8’。頂部傳送帶8和8’被彼此交換,這是在于其被移除并且在相對側再次被裝回。下方傳送帶7和7’也被交換,但是其交換方式是被推動穿過彼此,并且通過這種方式改換側面。因此,在反轉或交換之后發生的磨損也與反轉或交換之間的磨損明顯地間隔開。

纖維引導裝置10、10’也可以具有橫動實現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正如后面將再次解釋的那樣,纖維引導裝置10、10’橫向地來回移動到纖維線路20、20’。所述橫動優選地還應當僅僅關于中心周線ul、ul’在輥6、6’或9、9’和傳送帶7、7’、8、8’的一側發生,從而使得僅在這一側找到纖維線路20、20’。當輥6、6’或9、9’和傳送帶7、7’、8、8’被調換時,另一側被使用,并且使用時間相應地被延長。在圖2中,中心周線ul、ul’與紡錘線sl、sl’相同。

類似于圖2,圖3示出了壓力臂16的兩個鄰近的紡紗工位1和1’,并且示出了其中心線m。在該示例性實施例中,按照傳統的方式實施了纖維線路20、20’。纖維引導裝置10、10’相應地被緊鄰紡錘線sl、sl’布置。對于輥對6和9或6’、9’以及傳送帶7、8和7’、8’的典型安放風格,磨損將緊鄰所述輥和傳送帶7、8以及7’和8’的中心周線ul、ul’發生。即使所述輥將被反轉并且傳送帶7、8和7’、8’被交換,磨損也將不會間隔開足夠遠從而使其將不再會影響纖維線股5、5’。應當提到的是,纖維線股5、5’當然不像這里示出的線厚度那樣窄,而是具有一定的側向范圍。磨損也不僅是線性的,而是還在頂部輥9、傳送帶7、8以及箝壓輥15的塑料涂層上側向延伸。當反轉輥時,原始磨損對新纖維線路20的影響因此將大到使得紡紗將是近乎不可能的。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下,紡錘線sl、sl’與中心周線ul、ul’偏移距離a、a’。磨損于是也以一定側向偏移發生。所述距離a、a’又使得即使當輥6、9圍繞中心線m被反轉并且傳送帶7、8被交換時,重新開始的磨損或纖維線路20在輥6、9、傳送帶7、8或箝壓輥15上以間隔a、a’發生,從而與原始纖維線路20明顯地間隔開。

每一個距離a必須是多少取決于個別的情況。因此,纖維線股5的厚度將扮演角色,頂部輥6、9、傳送帶7、8或箝壓輥15的材料也將扮演角色。纖維線股5的橫動寬度也具有影響。作為規則,橫動線路在傳統的紡紗機1上更寬,例如16mm,并且在具有冷凝設備3的紡紗機1上寬度較小,例如6mm。橫動線路c與中心周線ul的距離b應當足夠大,從而使得第一使用不會與第二使用重疊。大于2mm的距離b是有利的。相應的距離b越大,本領域技術人員就可以愈加確定早前的磨損軌道不會影響新的纖維線路20。

圖4概括了如何通過沿著驅動軸桿17和傳送帶引導裝置或者偏轉臺18和偏轉條19把下方傳送帶7和7’推動穿過彼此而將其交換。如果必要的話,首先通過移動驅動軸桿17、偏轉臺18和/或偏轉條19的其中一個組件來松弛傳送帶7和7’。隨后在第一下方傳送帶7與第二下方傳送帶7’之間有足夠的空間可用于把第二下方傳送帶7’擰動穿過第一下方傳送帶7的下方。

圖5示出了具有八個紡錘線sl和sl’的四個壓力臂16的示意性平面圖。中空型材11與壓力臂16相關聯。在中空型材11中提供從左到右成角度的吸著狹縫14,以及從右到左成角度的其他吸著狹縫14。于是纖維線路20或20’也通過纖維引導裝置10的適當安排分別被設定到紡錘線sl10或10’的左側或右側。輥和傳送帶7、8和7’、8’相應地也分別被其中心線(其對應于紡錘線sl)的右側或左側的纖維接觸,并且相應地在該位置處被磨損。每一個纖維引導裝置10連接到連接桿21,以便能夠對其進行聯合調節和橫動。底部輥6和9的軸桿以及驅動軸桿17、偏轉臺18和偏轉條19分別被安放在封閉紡紗機的一個節段的軸桿支撐件22中。頂部輥6和9以及箝壓輥15(這里未示出)或者可以通過在相同的壓力臂16上反轉而被更換,或者通過在具有纖維線路20的相同偏移的壓力臂16上反轉而被更換。或者,頂部輥對9在更換時也可以被放置在鄰近的節段中。同樣地,在這里新的磨損位置與先前的舊磨損位置存在偏移。

為了交換下方傳送帶7和下方傳送帶7’,沿著傳送帶引導裝置或者沿著驅動軸桿17、偏轉臺18和偏轉條19把相應的傳送帶7、7’推動穿過彼此。首先在中心的左側受到磨損的下方傳送帶7現在被移動到下方傳送帶7’的位置并且在右側受到磨損,并且反之亦然。其間的傳送帶引導裝置相應地沒有提供承載點或托架,從而可以在軸桿支撐件22之間自由推動傳送帶7、7’。

本發明不限于所示出的示例性實施例。在專利權利要求書和其他公開內容的范圍內,任何時間都可能有各個單獨的實施例實例的組合。

附圖標記

1、紡紗工位

2、牽伸單元

3、冷凝設備

4、紡錘單元

5、纖維線股

6、進料輥對

7、下方傳送帶

8、頂部傳送帶

9、出料輥對

10、纖維引導裝置

11、中空型材

12、網格傳送帶

13、偏轉引導裝置

14、吸著狹縫

15、箝壓輥

16、壓力臂

17、驅動軸桿

18、偏轉臺

19、偏轉條

20、纖維線路

21、連接桿

22、軸桿支撐件

a、間隔

b、間隔

c、橫動線路

ul、周線

sl、紡錘線

m、中心線

st、紡錘間距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漳县| 阿城市| 洛阳市| 嘉黎县| 冷水江市| 五峰| 花莲县| 溧阳市| 遂溪县| 改则县| 板桥市| 布尔津县| 炉霍县| 仲巴县| 南开区| 普安县| 太湖县| 西乌珠穆沁旗| 麻江县| 那坡县| 黑龙江省| 玉山县| 云林县| 石首市| 永兴县| 横山县| 萨迦县| 永平县| 车致| 贡嘎县| 财经| 青海省| 铜梁县| 罗山县| 浦江县| 桦甸市| 博野县| 余姚市| 增城市| 南皮县| 光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