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紡紗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以及一種緊密賽絡紡紗線方法。
背景技術:
在環錠紡紗裝置上,通過設置喇叭口橫動裝置,以增加皮輥的使用壽命,從而減少磨皮輥的時間,減少人力,并減少皮輥的使用成本。隨著緊密紡紗技術后的產生,在緊密紡紗裝置上也采用喇叭口橫動裝置,以增加皮輥的使用壽命,但是,在使用時,需要將喇叭口橫動裝置的動程改小。然而,當緊密賽絡紡技術產生后,將喇叭口橫動裝置應用在緊密賽絡紡裝置上時,則喇叭口橫動裝置在橫動過程中,會造成緊密賽絡紡在集聚處兩根須條變成一根須條,從而影響到紗線的質量,若在保證緊密賽絡紡紗線結構的前提下,不用細紗機的喇叭口橫動功能,則會造成皮輥的磨損周期變短,增加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解決喇叭口橫動裝置在橫動過程中,造成緊密賽絡紡在集聚處兩根須條變成一根須條問題的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采用上述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的緊密賽絡紡紗線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其至少包括:喇叭口橫動機構,所述喇叭口橫動機構至少包括兩偏心輪組件,各所述偏心輪組件包括偏心輪、傳動部件和移動臂,所述移動臂通過傳動部件與所述偏心輪相接,所述移動臂上連接有用于須條穿過的喇叭口,所述偏心輪轉動驅動所述移動臂和所述喇叭口沿所述移動臂的軸向往復平移,兩所述偏心輪的偏心軸同軸,且兩所述偏心輪的中軸線相互平行并位于所述偏心軸的兩側,兩所述移動臂相互平行并位于所述偏心軸的同側,且兩所述移動臂的軸線位于同一水平面內;驅動機構,連接所述偏心軸并驅動兩所述偏心輪同步轉動,且兩所述喇叭口的移動方向相反并在移動過程中不重疊。
如上所述的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其中,所述喇叭口橫動機構還包括導向板,所述導向板上開設有兩個平行且間隔設置的導向槽,兩所述移動臂分別設置于兩所述導向槽內,并能沿所述導向槽移動。
如上所述的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其中,所述傳動部件為套設于所述偏心輪外部的框架,所述偏心輪轉動驅動所述框架往復平移,所述移動臂朝向所述偏心輪的一端與所述框架相連接。
如上所述的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其中,所述傳動部件為傳動桿,所述傳動桿的一端與所述偏心輪的端面能轉動的連接,所述傳動桿的另一端與所述移動臂朝向所述偏心輪的一端能轉動的連接。
如上所述的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其中,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和主轉輪,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主轉輪相接,所述主轉輪與所述偏心軸相接并驅動兩所述偏心輪同步轉動。
如上所述的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其中,所述主轉輪的中心軸處開設有螺紋孔,通過螺栓貫穿所述偏心軸與所述螺紋孔旋接配合,所述主轉輪與所述偏心軸相接。
如上所述的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其中,兩所述偏心輪為一體式結構,且兩所述偏心輪的直徑相等。
如上所述的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其中,兩所述喇叭口的出口端面位于同一表面上。
如上所述的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其中,所述喇叭口上設置有卡扣,通過所述卡扣與所述移動臂的卡接配合,所述喇叭口與所述移動臂相接。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緊密賽絡紡紗線方法,其采用上述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所述緊密賽絡紡紗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根據預設的喇叭口橫動動程,確定兩偏心輪組件的兩偏心輪的偏心軸位置,并將驅動機構與所述偏心軸相接;
調試兩喇叭口初始位置,使靠近所述驅動機構的所述喇叭口能自初始位置沿所述移動臂軸向朝向所述驅動機構往復移動,遠離所述驅動機構的所述喇叭口能自初始位置沿所述移動臂軸向背向所述驅動機構往復移動,并且在移動過程中兩所述喇叭口不重疊;
將兩根須條分別穿過兩喇叭口;
開啟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驅動兩所述偏心輪同步轉動,兩所述喇叭口分別沿兩所述移動臂的軸向反向往復平移;
關閉所述驅動機構,兩所述偏心輪停止轉動,兩所述喇叭口停止移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如下:
本發明提供的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通過設置兩組偏心輪組件,使得兩喇叭口能夠反向移動,并且在移動過程中不會重疊,既避免了兩根須條纏繞成一根的情況發生,保證了紗線質量,又能夠增大須條與皮輥之間的摩擦面積,從而有效減少了皮輥的磨損,降低了皮輥的使用成本;
本發明提供的緊密賽絡紡紗線方法,采用上述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因此,采用該緊密賽絡紡紗線方法進行紡紗線,既能夠避免兩根須條纏繞成一根的情況發生,保證了紗線質量,又降低了皮輥的使用成本。
附圖說明
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發明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發明的范圍。其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的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中兩偏心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所示的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中導向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1所示的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中框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1所示的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中一個喇叭口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1所示的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中另一個喇叭口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1所示的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中主轉輪的架構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
1-偏心輪組件;11-偏心輪;111-通孔;12-框架;13-移動臂;14-喇叭口;141-卡扣;2-驅動機構;21-驅動電機;22-主轉輪;221-螺紋孔;3-導向板;31-導向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現結合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其至少包括喇叭口14橫動機構和驅動機構2,其中,喇叭口14橫動機構至少包括兩偏心輪組件1,各偏心輪組件1包括偏心輪11、傳動部件和移動臂13,移動臂13通過傳動部件與偏心輪11相接,移動臂13上連接有用于須條穿過的喇叭口14,具體的,如圖6和圖7所示,喇叭口14上設有卡扣141,通過卡扣141與移動臂13相卡接,這樣,既使得喇叭口14能夠隨移動臂13同步移動,又使得喇叭口14的安裝及更換操作簡單方便;偏心輪11轉動驅動移動臂13和喇叭口14沿移動臂13的軸向往復平移,即通過傳動部件將偏心輪11的旋轉運動轉化成直線運動,從而帶動移動臂13和喇叭口14沿移動臂13的軸向往復平移;兩偏心輪11的偏心軸同軸,即兩偏心輪11繞同一軸線旋轉,從而使得偏心輪11能夠同步轉動,且兩偏心輪11的中軸線相互平行并位于偏心軸的兩側,即從偏心軸的軸向看,一個偏心輪11的偏心軸位于其中軸線的左側,另一個偏心輪11的偏心軸位于其中軸線的右側;兩移動臂13相互平行并位于偏心軸的同側,且兩移動臂13的軸線位于同一平面內,這樣,當兩偏心輪11同步轉動時,兩移動臂13能夠在傳動部件的作用下反向平移,并且移動臂13能夠在偏心輪11的驅動下在一定范圍內往復移動;如圖1和圖2所示,驅動機構2連接偏心軸并驅動兩偏心輪11同步轉動,且兩喇叭口14的移動方向相反并在移動過程中不重疊,即靠近驅動機構2的喇叭口14自初始位置沿移動臂13軸向朝向驅動機構2往復移動,遠離驅動機構2的喇叭口14自初始位置沿移動臂13軸向背向驅動機構2往復移動,并且在移動過程中兩喇叭口14不重疊,這樣,即使兩喇叭口距離最近時,也只能是并排設置,不會交叉,從而避免了兩根須條交匯,進而保證了紡織的紗線質量,同時由于喇叭口14隨移動臂13平移,因此,增大了須條與皮輥之間的摩擦面積,從而有效減少了皮輥的磨損,降低了皮輥的使用成本。
本發明提供的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如圖1和圖2所示,在初始位置時,兩偏心軸11的中軸線與偏心軸位于同一水平面內,兩個喇叭口14為相鄰設置,且靠近驅動機構2的喇叭口14能自初始位置沿移動臂13軸向朝向驅動機構2往復移動,遠離驅動機構2的喇叭口14能自初始位置沿移動臂13軸向背向驅動機構2往復移動,在使用時,將兩根須條分別穿過兩喇叭口14,通過驅動機構2驅動兩偏心輪11同步轉動,偏心輪11驅動傳動部件動作,傳動部件將偏心輪11的旋轉運動轉換成直線移動并帶動移動臂13平移,由于兩偏心輪11的偏心軸同軸,且兩偏心輪11的中軸線相互平行并位于偏心軸的兩側,兩移動臂13位于兩偏心輪11的偏心軸的同側,因此,在兩偏心輪11同步轉動過程中,一個偏心輪11驅動與其連接的移動臂13朝向驅動機構2移動,該移動臂13上連接的喇叭口14靠近驅動機構2,另一個偏心輪11驅動與其連接的移動臂13背向驅動機構2移動,該移動臂13上連接的喇叭口14遠離驅動機構2,這樣,確保了兩喇叭口14始終反向移動,且在移動過程中,兩喇叭口14不會重疊,進而保證兩根須條不會纏繞在一起。
本發明提供的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通過設置兩組偏心輪組件1,使得兩喇叭口14能夠反向移動,并且在移動過程中不會重疊,既避免了兩根須條纏繞成一根的情況發生,保證了紗線質量,又能夠增大須條與皮輥之間的摩擦面積,從而有效減少了皮輥的磨損,降低了皮輥的使用成本。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如圖1和圖4所示,為了確保兩移動臂13在移動過程中始終平行設置,喇叭口14橫動機構還包括導向板3,導向板3上開設有兩個平行且間隔設置的導向槽31,兩移動臂13分別設置于兩導向槽31內,并能沿導向槽31移動,導向板3既能夠限制兩移動臂13始終平行移動,又能夠對兩移動臂13起到支撐作用,從而使得兩移動臂13能夠在兩偏心輪11的驅動下順暢的往復平移。
在本實施方式的一個具體示例中,如圖1和圖5所示,傳動部件為套設于偏心輪11外部的框架12,框架12的底部敞開,框架12的內部寬度與偏心輪11的直徑相等,且框架12不隨偏心輪11同步轉動,偏心輪11轉動能夠驅動框架12往復平移,移動臂13朝向偏心輪11的一端與框架12相連接,從而使得移動臂13能夠隨框架12往復平移,且移動臂13在導向板3的限制作用下,只能沿自身軸向往復平移。
在本實施方式的另一個具體示例中,傳動部件為傳動桿,傳動桿的一端與偏心輪11的端面能轉動的連接,傳動桿的另一端與移動臂13朝向偏心輪11的一端能轉動的連接,偏心輪11的轉動能夠驅動傳動桿帶動移動臂13往復平移,而移動臂13在導向板3的限位作用下,則只能沿自身軸向往復平移。
在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中,如圖1所示,驅動機構2包括驅動電機21和主轉輪22,驅動電機21的輸出軸與主轉輪22相接,主轉輪22與偏心軸相接并驅動兩偏心輪11同步轉動,這樣使得驅動兩偏心輪11同步轉動的操作簡單可靠。
其中,主轉輪22也可以不通過驅動電機21驅動,可以采用通過主轉輪22與細紗機后羅拉聯動的方式,達到兩個喇叭口14反向往復橫動的作用。
進一步,如圖8所示,主轉輪22的中心軸處開設有螺紋孔221,通過螺栓貫穿偏心軸與螺紋孔221旋接配合,主轉輪22與偏心軸相接,需要說明的是,為了確保主轉輪22與偏心軸之間連接的可靠性,主轉輪22的轉動方向與螺栓旋緊于螺紋孔221內的方向一致,這樣,在主轉輪22旋轉的過程中,螺旋能夠始終旋緊于螺紋孔221內,從而保證了主轉輪22在旋轉的過程中能夠帶動兩偏心輪11同步轉動。
進一步,如圖3所示,兩偏心輪11為一體式結構,這樣,能夠確保兩偏心輪11的相對位置關系不變,從而確保兩喇叭口14的相對移動關系不變,避免了因兩偏心輪11相對位置偏移,導致兩喇叭口14在移動過程中出現重疊的現象,從而確保了兩根須條不會纏繞在一起,優選的,兩偏心輪11為一體成型的兩個圓柱體,且兩個圓柱體部分交疊,例如:設定兩圓柱體的直徑為15mm,若喇叭口14橫動動程為3mm,則兩圓柱體的交疊直徑為12mm,此時,偏心軸設置于兩圓柱體的交疊區域的中心,且兩圓柱體的中軸線與偏心軸位于同一平面內;若喇叭口14橫動動程為2mm,則兩圓柱體的交疊直徑是13mm,同樣的,偏心軸設置于兩圓柱體的交疊區域的中心,且兩圓柱體的中軸線與偏心軸位于同一水平面內,與上述喇叭口14橫動動程為3mm的實施方式相比,橫動動程變小,膠輥的使用壽命略有改善;若喇叭口14橫動動程為4mm,則兩圓柱體的交疊直徑是11mm,同樣的,偏心軸設置于兩圓柱體的交疊區域的中心,且兩圓柱體的中軸線與偏心軸位于同一水平面內,與上述喇叭口14橫動動程為3mm的實施方式相比,橫動動程較大,增加紗線斷頭,膠輥壽命增加;優選的,兩偏心輪11的直徑相等,即兩圓柱體的直徑相等,使得兩移動臂13的往復平移的距離相等,從而使得工作人員更加容易根據需要的移動行程確定偏心軸的位置。
進一步,如圖1和圖2所示,兩喇叭口14的出口端面位于同一表面上,這樣,使得工作人員更加容易的確定兩喇叭口14的初始設置,從而降低了裝配難度,同時,能夠避免兩根須條誤從同一喇叭口14的出口端穿出。
下面以兩偏心輪11的直徑為15mm,喇叭口14橫動動程為3mm為例,結合附圖具體說明本發明提供的緊密賽絡紡紗線的裝配過程:
如圖1所示,兩偏心輪11由一體制成的兩個直徑為15mm的圓柱體構成,由于兩偏心輪11的直徑為15mm,喇叭口14橫動動程為3mm,因此,在加工時,將兩圓柱體的交疊直徑設定為12mm,兩偏心輪11的偏心軸位于兩圓柱體的交疊區域的中心處,并在兩圓柱體的交疊區域的中心處開設用于螺栓貫穿的通孔111,且兩圓柱體的中軸線與通孔111位于同一水平面內,安裝時,將驅動電機21的輸出軸與主轉輪22相接,再將螺栓貫穿通孔111旋緊于主轉輪22的螺紋孔221內,使兩偏心輪11與主轉輪22連接成一體,且在主轉輪22的轉動過程中,螺栓與螺紋孔221始終保持旋緊配合,從而使得主轉輪22轉動能夠驅動兩偏心輪11同步轉動;將兩框架12分別套設于兩偏心輪11上,然后將兩移動臂13分別放置于導向板3的兩導向槽31內,并將兩移動臂13朝向主轉輪22的一端通過螺釘與分別與兩框架12的一側面相接;在兩移動臂13上分別卡接一喇叭口14,并調整兩喇叭口14位置,使靠近驅動機構2的一喇叭口14能自起始位置沿移動臂13軸向朝向驅動機構2往復移動,遠離驅動機構2的喇叭口14能自起始位置沿移動臂13軸向背向驅動機構2往復移動即可完成裝配,此時,兩喇叭口14的出口端位于同一豎直平面內;
在紡紗線時,開啟驅動電機21,驅動電機21驅動主轉輪22轉動,主轉輪22帶動兩偏心輪11同步轉動,兩偏心輪11轉動驅動兩框架12反向平移,兩框架12帶動兩移動臂13和兩喇叭口14反向平移,并且兩喇叭口14在移動過程中不會重疊。
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緊密賽絡紡紗線方法,其采用上述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該緊密賽絡紡紗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0:根據預設的喇叭口橫動動程,確定兩偏心輪組件的兩偏心輪的偏心軸位置,并將驅動機構與偏心軸相接;
S20:調試兩喇叭口初始位置,使靠近驅動機構的喇叭口能自初始位置沿移動臂軸向朝向驅動機構往復移動,遠離驅動機構的喇叭口能自初始位置沿移動臂軸向背向驅動機構往復移動,并且在移動過程中兩喇叭口不重疊;
S30:將兩根須條分別穿過兩喇叭口;
S40:開啟驅動機構,驅動機構驅動兩偏心輪同步轉動,兩喇叭口分別沿兩移動臂的軸向反向往復平移;
S50:關閉驅動機構,兩偏心輪停止轉動,兩喇叭口停止移動。
其中,S10具體為:當兩偏心輪均采用直徑為15mm的圓柱體時,若喇叭口橫動動程為3mm,則兩圓柱體的交疊直徑為12mm,此時,偏心軸設置于兩圓柱體的交疊區域的中心,且兩圓柱體的中軸線與偏心軸位于同一平面內;若喇叭口橫動動程為2mm,則兩圓柱體的交疊直徑是13mm,同樣的,偏心軸設置于兩圓柱體的交疊區域的中心,且兩圓柱體的中軸線與偏心軸位于同一平面內;若喇叭口橫動動程為4mm,則兩圓柱體的交疊直徑是11mm,同樣的,偏心軸設置于兩圓柱體的交疊區域的中心,且兩圓柱體的中軸線與偏心軸位于同一平面內。
進一步,S20具體為:進行調整時,驅動電機驅動主轉輪正轉或者反轉,在兩偏心輪在主轉輪的帶動下同步正轉或反轉,在兩偏心輪同步轉動過程中,一個偏心輪驅動與其連接的移動臂朝向驅動機構移動,將安裝于該移動臂上喇叭口設置在靠近驅動機構處,另一個偏心輪驅動與其連接的移動臂背向驅動機構移動,將安裝于該移動臂上的喇叭口設置于遠離驅動機構處,并使兩喇叭口相鄰設置。
本發明提供的緊密賽絡紡紗線方法,采用上述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因此,采用該緊密賽絡紡紗線方法進行紡紗線,既能夠避免兩根須條纏繞成一根的情況發生,保證了紗線質量,又增大了須條與皮輥之間的摩擦面積,從而有效減少了皮輥的磨損,降低了皮輥的使用成本。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通過設置兩組偏心輪組件,使得兩喇叭口能夠反向移動,并且在移動過程中不會重疊,既避免了兩根須條纏繞成一根的情況發生,保證了紗線質量,又能夠增大須條與皮輥之間的摩擦面積,從而有效減少了皮輥的磨損,降低了皮輥的使用成本;
本發明提供的緊密賽絡紡紗線方法,采用上述緊密賽絡紡紗線輔助裝置,因此,采用該緊密賽絡紡紗線方法進行紡紗線,既能夠避免兩根須條纏繞成一根的情況發生,保證了紗線質量,又降低了皮輥的使用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而且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的各組成部分并不僅限于上述整體應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描述的各技術特征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一項單獨采用或選擇多項組合起來使用,因此,本發明理所當然地涵蓋了與本案發明點有關的其它組合及具體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