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造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環保制漿工藝。
背景技術:
現有的制槳方法依次為如下步驟:粉碎機粉碎、分離機分離出非纖維物質和纖維物質、纖維物質進加藥劑進行冷?、擠漿機進行擠水、進入高濃磨進行磨漿、加藥劑冷?進行反應、擠漿機擠水、利用高濃磨磨漿、進行漂白。
以小麥秸稈制漿為例來說明以上工藝存在的弊端為:1.由于收回來的小麥秸稈存在有干、有濕不均勻的情況,在粉碎分離過程中因為干濕度而影響分離非纖維和纖維物質的效果導致分離不干凈,因為非纖維物質的存在從而影響紙漿的拉力強度和白度。2.進行加藥劑冷?反應時,因溫度低下達不到熟紙漿的要求,會造成反應時間太長,紙漿達不到軟化的效果,造成漿不熟,太生硬。3.紙漿進入擠漿機再進入高度濃磨,擠漿機 耗電量高,生產力小,高濃磨耗電量非常大。4.雖然高濃磨自產一些熱能但是溫度還是低下,達不到需要紙漿熟的效果,從而高濃磨沒有用處,起不到軟化紙漿的作用。5.擠漿機擠水后再進入高濃磨,因為漿沒有熟,其為生硬狀態從而使高濃磨達不到它的生產效率,生產量低。
綜上所述,現有的制漿工藝會造成設備生產低下,耗電量高,還影響紙漿的拉力強度和白度,因而達不到造紙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了克服以上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生產量高、耗能低、紙漿拉力強度和白度高的環保制漿工藝。
本發明克服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環保制漿工藝,依次包括如下步驟:
a)將造紙原料利用粉碎機粉碎成直徑為30-50mm的顆粒;
b)利用振動篩將粉碎后的顆粒中的纖維物質與非纖維物質進行分離;
c)將分離后的非纖維物質送入反應池反應形成有機肥;
d)將分離后的纖維物質送入儲料倉;
e) 將儲料倉中的纖維物質、氫氧化鈉溶液、過氧化氫、硫酸鎂以及水按照1:0.25:0.25:0.05:0.3的比例加入第一反應罐進行加熱,加熱溫度為70℃-90℃,加熱時間為50-60分鐘,形成漿料;
f)將第一反應罐加熱后的漿料進行脫水處理;
g) 將脫水后的漿料、過氧化氫、硫酸鎂及水按照1:0.15:0.01:0.3的比例加入第二反應罐加熱漂白,加熱溫度為85℃-95℃,加熱時間為40-50分鐘,使漂白后的漿料白度≥90%;
h)將漂白后的漿料進行脫水處理;
i)將脫水后的漂白的漿料、水加入高濃磨進行磨漿處理,形成紙漿;
j) 將紙漿加入第三反應罐加熱,利用步驟i) 高濃磨磨漿產生的溫度為60℃-70℃的熱能,在第三反應罐中加熱20-30分鐘。
為了提高纖維物質與非纖維物質的分離度,還包括在步驟b)后利用烘干設備對分離后的纖維物質進行烘干,烘干溫度≥200℃,使烘干后的纖維物質干度≥90,利用揉搓機對烘干后的纖維物質進行揉搓使纖維物質中的非纖維物質與其分離,利用振動篩對分離后的纖維物質和非纖維物質進行篩選,得到纖維物質。
為了進一步降低能耗,上述烘干設備對纖維物質烘干時產生的熱蒸汽分別送入第一反應罐的罐體外圈、第二反應罐的罐體外圈以及第三反應罐的罐體外圈,對其進行加熱。
為了降低排放,在執行步驟a)以及步驟b)的過程中,利用旋風塔進行除塵操作。
上述步驟f)及步驟h)中的脫水處理利用離心脫干機進行。
為了節水,上述步驟f)脫離的水送入步驟c)中的反應池中。
為了節水,上述步驟h)脫離的水送入步驟e)中的第一反應罐內。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進行三次加熱處理,第一次加熱使紙漿反應熟,第二次加熱使紙漿進行漂白,且紙漿得到軟化,形成軟化到位的熟漿。熟漿通過高濃磨磨漿也使產量得以大幅提高,避免傳統工藝因為漿沒有熟,生硬而使高濃磨效率低下的情況發生。第三次加熱使紙漿的白度與拉力強度達到要求。通過在反應罐中三次加熱,避免了傳統冷浸反應方式溫度達不到熟紙漿的要求使紙漿不熟、生硬的情況發生,提高了生產量,降低了能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一種環保制漿工藝,依次包括如下步驟:a)將造紙原料利用粉碎機粉碎成直徑為30-50mm的顆粒;b)利用振動篩將粉碎后的顆粒中的纖維物質與非纖維物質進行分離;c)將分離后的非纖維物質送入反應池反應形成有機肥;d)將分離后的纖維物質送入儲料倉;e) 將儲料倉中的纖維物質、氫氧化鈉溶液、過氧化氫、硫酸鎂以及水按照1:0.25:0.25:0.05:0.3的比例加入第一反應罐進行加熱,加熱溫度為70℃-90℃,加熱時間為50-60分鐘,形成漿料;f)將第一反應罐加熱后的漿料進行脫水處理;g) 將脫水后的漿料、過氧化氫、硫酸鎂及水按照1:0.15:0.01:0.3的比例加入第二反應罐加熱漂白,加熱溫度為85℃-95℃,加熱時間為40-50分鐘,使漂白后的漿料白度≥90%;h)將漂白后的漿料進行脫水處理;i)將脫水后的漂白的漿料、水加入高濃磨進行磨漿處理,形成紙漿;j) 將紙漿加入第三反應罐加熱,利用步驟i) 高濃磨磨漿產生的溫度為60℃-70℃的熱能,在第三反應罐中加熱20-30分鐘。由于進行三次加熱處理,第一次加熱使紙漿反應熟,第二次加熱使紙漿進行漂白,且紙漿得到軟化,形成軟化到位的熟漿。熟漿通過高濃磨磨漿也使產量得以大幅提高,避免傳統工藝因為漿沒有熟,生硬而使高濃磨效率低下的情況發生。第三次加熱使紙漿的白度與拉力強度達到要求。在第三反應罐中加熱時,是利用了高濃磨磨漿產生的熱能,因此降低了能耗。通過在反應罐中三次加熱,避免了傳統冷浸反應方式溫度達不到熟紙漿的要求使紙漿不熟、生硬的情況發生,提高了生產量,降低了能耗。
因為干濕度的要求,只進行步驟b)利用振動篩一次篩選,可能存在纖維物質與非纖維物質分離不干凈的情況發生,因此進一步的,還包括在步驟b)后利用烘干設備對分離后的纖維物質進行烘干,烘干溫度≥200℃,使烘干后的纖維物質干度≥90,利用揉搓機對烘干后的纖維物質進行揉搓使纖維物質中的非纖維物質與其分離,利用振動篩對分離后的纖維物質和非纖維物質進行篩選,得到纖維物質。通過烘干后的纖維物質利用揉搓機先揉搓,在利用振動篩進行二次篩選,可以確保纖維物質中存在的少量非纖維物質徹底與其分離。進一步提高了纖維物質的純度,由于分離干凈,使紙漿的白度和拉力強度進一步提高。
上述烘干設備對纖維物質烘干時產生的熱蒸汽分別送入第一反應罐的罐體外圈、第二反應罐的罐體外圈以及第三反應罐的罐體外圈,對其進行加熱,因此可以替代使用電用蒸汽發生器對第一反應罐、第二反應罐以及第三反應罐的加熱,節省了電能,降低了能耗。
為了避免生產過程中煙塵彌漫,在執行步驟a)以及步驟b)的過程中,利用旋風塔進行除塵操作。進一步降低了排放,減少了污染。步驟f)及步驟h)中的脫水處理利用離心脫干機進行。
步驟f)脫離的水送入步驟c)中的反應池中嗎,可以實現廢水二次利用,節省了水資源的消耗。步驟h)脫離的水送入步驟e)中的第一反應罐內,由于第二次離心脫干機形成的水已經很清澈了,因此可以使其進入第一反應罐中使用,進一步節省了水資源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