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造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造紙烘干部的蒸汽烘干系統。
背景技術:
紙是耗能大戶,節約用能尤為重要。現代的造紙過程可分為制漿、調制、抄造、加工等主要步驟,其中,加工工藝中的造紙烘干部的作用是繼壓榨部后脫出濕紙中的水分,使得成紙干度提高到92~95%之間。
現有技術中,造紙烘干部是利用新鮮蒸汽將紙頁烘干,通常采用二次烘干,即先對紙頁進行中溫烘干后再對紙頁進行高溫烘干,則需要烘干部使用兩套蒸汽系統,使得其蒸汽耗用量非常大,因此,降低烘干部的蒸汽用量對節能以及紙頁成本的控制是非常關鍵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工藝中造紙烘干部的蒸汽耗用量大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減少蒸汽耗用量的蒸汽烘干系統。
本發明提供基礎方案是:造紙烘干部的蒸汽烘干系統,包括第一烘干機構和第二烘干機構,第一烘干機構和第二烘干機構均包括烘缸組,其中,第一烘干機構設置有第一進風口和排氣口,第二烘干機構設有有第二進風口和入氣口,第一進風口與第二進風口通過蒸汽管連通,蒸汽管上設有蒸汽入口,排氣口與入氣口通過熱風道連通。
基礎方案的工作原理:當需要對濕紙進行烘干時,蒸汽從蒸汽入口進入到蒸汽管中,再經過蒸汽管流入至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當蒸汽從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分別進入第一烘干機構和第二烘干機構后,烘缸組開始對濕紙進行烘干,待烘干的濕紙經過第一烘干機構后,進入到第二烘干機構進行二次烘干,其中,第一烘干機構的蒸汽在對濕紙進行烘干后通過熱風道進入到第二烘干機構中對第二烘干機構中的濕紙進行二次烘干。
基礎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設置兩個烘干機構保證了對濕紙進行更有效的烘干效果;將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通過蒸汽管連通后,第一烘干機構與第二烘干機構共用一個蒸汽入口,節約了烘干系統的設備成本;由于第一烘干機構中的蒸汽在對濕紙進行烘干后仍然具有一定的溫度,設置熱風道后,該蒸汽通過熱風道進入到第二烘干機構,與經過第二進風口進入的蒸汽一起對濕紙進行二次高溫烘干,保證了烘干效果,同時通過熱風道實現了第一烘干機構中的蒸汽的二次利用,降低了烘干系統的蒸汽能耗,節約了能源,并使造紙成本得以降低。
優選方案一: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排氣口處設置有單向閥。有益效果:通過設置單向閥,使得蒸汽只能從第一烘干機構進入到第二烘干機構中,保證了該蒸汽的二次利用順利進行。
優選方案二:作為基礎方案的又一優選,熱風道上設置有熱泵。有益效果:設置熱泵后,熱泵對經過的蒸汽進行高效集熱整合形成高溫蒸汽,最后進入到第二烘干機構,保證了對濕紙的烘干效果。
優選方案三:作為基礎方案的再一優選,烘缸組錯位排列設置。有益效果:將烘缸組錯位排列設置后,充分利用了烘干機構的空間,增加了烘缸的個數,從而提高了濕紙的烘干效果。
優秀方案四:作為基礎方案的另一優選選,第一進風口與第二進風口處設置有密封圈。有益效果:在第一進風口與第二進風口處設置密封圈后,避免了蒸汽外泄,從而保證了烘干系統的烘干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造紙烘干部的蒸汽烘干系統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第一烘干機構101、第二烘干機構103、烘缸組105、蒸汽管107、熱風道109。
如圖1所示的造紙烘干部的蒸汽烘干系統,包括第一烘干機構101和第二烘干機構103,本發明中第一烘干機構101為第一烘干室,第二烘干機構為第二烘干室,第一烘干機構101和第二烘干機構103均包括烘缸組105,烘缸組105錯位排列設置,本實施例中,烘缸組包括6個烘缸,第一烘干機構101設置有第一進風口和排氣口,排氣口處設置有單向閥第二烘干機構103設有第二進風口和入氣口,第一進風口與第二進風口通過蒸汽管107連通,第一進風口與第二進風口處設置有密封圈,蒸汽管107上設有蒸汽入口,排氣口與入氣口通過熱風道109連通,熱風道109上設置有熱泵。
工作時,蒸汽進入到蒸汽管107中,再經過蒸汽管107流入至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當蒸汽從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分別進入第一烘干機構101和第二烘干機構103后,烘缸開始對濕紙進行烘干,待烘干的濕紙經過第一烘干機構101后,進入到第二烘干機構103進行二次烘干,其中,第一烘干機構101的蒸汽在對濕紙進行烘干后通過熱風道109進入到第二烘干機構103中后對第二烘干機構103中的濕紙進行二次烘干。設置兩個烘干機構保證了對濕紙進行更有效的烘干效果;將第一進風口和第二進風口通過蒸汽管107連通后,第一烘干機構101與第二烘干機構103共用一個蒸汽入口,節約了烘干系統的設備成本;由于第一烘干機構101中的蒸汽在對濕紙進行烘干后仍然具有一定的溫度,設置熱風道109后,該蒸汽通過熱風道109進入到第二烘干機構103,與經過第二進風口進入的蒸汽一起對濕紙進行二次高溫烘干,保證了烘干效果,同時通過熱風道109實現了第一烘干機構101中的蒸汽的二次利用,降低了烘干系統的蒸汽能耗,節約了能源,并使造紙成本得以降低。通過設置單向閥,使得蒸汽只能從第一烘干機構101進入到第二烘干機構103中,保證了該蒸汽的二次利用順利進行。設置熱泵后,熱泵對經過的蒸汽進行高效集熱整合形成高溫蒸汽,最后進入到第二烘干機構103,保證了對濕紙的烘干效果。將烘缸組錯位排列設置后,充分利用了烘干機構的空間,增加了烘缸的個數,從而提高了濕紙的烘干效果。在第一進風口與第二進風口處設置密封圈后,避免了蒸汽外泄,從而保證了烘干系統的烘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