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彈簧伸縮筘。
背景技術:
伸縮筘為用于紡織領域的排分紗部件,現有的伸縮筘由筘針、伸縮鏈和底座組裝在一起。伸縮鏈應用平行四邊行的角度變化原理,以定尺鋼片條的中心和兩頭打一個孔,用兩片鋼條上下中心合并鉚合為一組,每組鋼片兩頭再連接鉚合在一起,形成可伸縮的工作幅寬。
用戶使用伸縮筘時,先配置好需要用的筘針片,把筘針片一片片地安裝到伸縮筘的伸縮鏈上,伸縮鏈上鉚接有含卡口的卡座,筘針片放入卡座卡口內并由螺絲緊定鎖定。紡織員工把每支紗放置于每兩根筘針之間的間距內,若干支紗就能夠均勻等分整齊排列了。
但是該種伸縮筘結構復雜,而且為實現所有筘針在伸縮過程中始終保持均勻等分排布,需要很高的加工精度,耐用性差,筘針片與伸縮鏈的組裝過程繁瑣,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彈簧伸縮筘,簡化結構,降低成本。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彈簧伸縮筘,包括底座、伸縮驅動機構、彈簧組和一個以上的筘針排,底座的頂面上具有沿底座的長度方向延伸的針槽,伸縮驅動機構和彈簧組沿底座的長度方向平行地安裝在底座的內腔內,每個筘針排的筘針都通過穿入與其配套的至少兩個分別上下排布彈簧組的彈簧圈的方式進行定位,該上下排布包括在垂直面上下交錯排布,并從針槽穿出底座,伸縮驅動機構與彈簧組驅動連接,伸縮驅動機構驅動彈簧組伸長或回復,彈簧組在伸縮過程帶動筘針移動,以調節筘針之間的針距,每個彈簧組內的相鄰兩根螺旋彈簧通過彼此的彈簧圈一一相扣的方式嵌合連接,所有彈簧組內的螺旋彈簧的規格相同,嵌合連接的兩根螺旋彈簧在其長度方向具有三個通道,分別是中通道和位于中通道兩側的側通道,中通道為嵌合連接的兩根螺旋彈簧的內孔的嵌合部分,其中一個側通道為其中一個螺旋彈簧的內孔的非嵌合部分,另一個側通道為另一個螺旋彈簧的內孔的非嵌合部分,在彈簧組內穿入支撐桿,將穿入彈簧組的筘針部分定位在彈簧圈的中間位置,在彈簧組內穿入支撐桿的第一種結構形式為:在彈簧組的中通道和其中一個側通道內各穿入兩根支撐桿,并且這兩根支撐桿位于穿入彈簧組的筘針部分的兩側;在彈簧組內穿入支撐桿的第二種結構形式為:在彈簧組的中通道內各穿入兩根支撐桿,并且這兩根支撐桿位于筘針的兩側,在彈簧組的兩個側通道內各穿入一根支撐桿,并且穿入側通道內的這兩個支撐桿位于穿入彈簧組的筘針部分的同一側。
進一步限定,筘針由如下多種結構形式:
筘針為一字型筘針,包括針桿部分,筘針通過針桿部分穿入彈簧組。
或者,筘針包括針桿部分和橫梁部分,在橫梁部分上具有插口,針桿部分通過該插口穿過橫梁部分,筘針通過針桿部分和橫梁部分分別穿入彈簧組,或者筘針僅通過橫梁部分穿入彈簧組。
或者,筘針包括針桿部分和由針桿部分的一側或兩側延伸出的側臂部分,筘針分別通過針桿部分和側臂部分穿入彈簧組,或者筘針僅通過側臂部分穿入彈簧組。
或者,筘針為Z字型筘針,包括分為上段、彎折段和下段的針桿部分,彎折段和下段位于底座的內腔內,彎折段與針槽在垂直方向上錯開設置,上段從針槽內穿出底座,筘針通過下段穿入彈簧組。
或者,筘針包括針桿部分和針腳部分,針腳部分有兩個頂部連接的前、后針腳構成,針桿部分位于針腳部分的頂部連接部位并從針槽內穿出底座,筘針通過前、后針腳穿入彈簧組。
更具體地,針腳部分呈門字型,針腳部分的頂部連接部位的寬度大于針槽的寬度,使頂部連接部位與底座的針槽兩側的內壁配合,對筘針形成限位。
進一步限定,針桿部分上的彈簧組通過定位桿進行軸向支撐有如下幾種結構形式,
針桿部分上的彈簧組通過穿入位于上方的側通道的定位桿進行軸向支撐,該定位桿位于該側通道的最高點,在筘針上具有定位孔,該定位桿通過穿過筘針的定位孔的方式進行安裝。
或者,針桿部分上的彈簧組通過位于其最低點下方的定位桿進行軸向托持,在筘針上具有定位孔,該定位桿通過穿過筘針的定位孔的方式進行安裝。
或者,針桿部分上的彈簧組通過位于其下方兩側的定位桿進行軸向支撐,定位桿通過間隔地排布在底座內的多片托片進行托持,托片的一側具有側槽,另一側具有支撐腳,在底座的側壁上具有側凸條,側凸條通過嵌入托片的側槽的方式使托片可轉動地掛靠在側凸條上,支撐腳向下并向側槽一側延伸并通過抵在底座的側壁上的方式抵消定位桿對托片的向下作用力,在托片的頂部具有對定位桿進行托持限位的托持凹槽結構,定位桿設置在托持凹槽結構內;
或者,針桿部分上的彈簧組通過位于其下方兩側的定位桿進行軸向支撐,定位桿通過間隔地排布在底座內的多片托片進行托持,托片的側面具有彈簧組讓位槽,待支撐的彈簧組和定位桿嵌入彈簧組讓位槽,在彈簧組讓位槽的底部具有對定位桿進行托持限位的托持凹槽結構,定位桿設置在托持凹槽結構內;
或者,所述的針桿部分上的彈簧組通過位于其下方兩側的定位桿進行軸向支撐,在針桿部分的一側或兩側延伸出托臂,定位桿架設在托臂上,定位桿通過位于其同一側的托臂進行托持。
更好地保證托片在相鄰筘針之間位置穩定,進一步限定,托片上具有夾片,托片通過夾片夾持在筘針上,隨筘針一起移動。
進一步限定,底座的內腔的底部具有沿長度方向延伸的卡槽,筘針的底部嵌入卡槽,筘針的底部為尖頭,卡槽為尖槽。
進一步限定,筘針排的數量為一個,筘針排的筘針為一字型筘針,包括針桿部分,筘針通過針桿部分穿入彈簧組,筘針排的筘針都通過穿入與其配套的兩個分別上下排布彈簧組的彈簧圈的方式進行定位,排布在上方的彈簧組通過位于其下方兩側的定位桿進行軸向支撐,定位桿通過間隔地排布在底座內的多片托片進行托持,托片的一側具有側槽,另一側具有支撐腳,在底座的側壁上具有側凸條,側凸條通過嵌入托片的側槽的方式使托片可轉動地掛靠在側凸條上,支撐腳向下并向側槽一側延伸并通過抵在底座的側壁上的方式抵消定位桿對托片的向下作用力,在托片的頂部具有對定位桿進行托持限位的托持凹槽結構,定位桿設置在托持凹槽結構內,排布在下方的彈簧組通過位于其下方兩側的定位桿進行軸向支撐,在針桿部分的一側或兩側延伸出托臂,定位桿架設在托臂上,定位桿通過位于其同一側的托臂進行托持,底座的內腔的底部具有沿長度方向延伸的卡槽,筘針的底部嵌入卡槽,筘針的底部為尖頭,卡槽為尖槽,針桿的底部的尖頭的上部結構向側面延伸形成托臂,排布在下方的彈簧組直接與底座的底部接觸,通過底座的底部進行軸向支撐,在底座內筘針及托片位于伸縮驅動機構的一側。
進一步限定,筘針排的數量為兩個以上,各筘針排的筘針在前后方向上彼此交錯設置。
進一步限定,筘針排的數量為兩個,分別是前筘針排和后筘針排,前筘針排和后筘針排的筘針在前后方向上彼此交錯設置,并且前筘針排和后筘針排的筘針結構相同,前后方向相反,前筘針排和后筘針排的筘針都通過穿入與其配套的兩個分別上下排布彈簧組的彈簧圈的方式進行定位,排布在上方的彈簧組通過位于其下方兩側的定位桿進行軸向支撐,定位桿通過間隔地排布在底座內的多片托片進行托持,托片的側面具有彈簧組讓位槽,待支撐的彈簧組和定位桿嵌入彈簧組讓位槽,在彈簧組讓位槽的底部具有對定位桿進行托持限位的托持凹槽結構,定位桿設置在托持凹槽結構內,排布在下方的彈簧組直接與底座的底部接觸,通過底座的底部進行軸向支撐。
進一步限定,在針槽上方鋪設吹氣管。
進一步限定,托片的頂部還具有凸出的限位凸起,限位凸起穿過針槽,限位凸起的外側寬度L與針槽的寬度一致。
進一步限定,筘針排的數量為三個,分別是前筘針排、中筘針排和后筘針排,前筘針排、中筘針排和后筘針排的筘針在前后方向上彼此交錯設置,并且前筘針排和后筘針排的筘針結構相同,前后方向相反,前筘針排和后筘針排的筘針為Z字型筘針,包括分為上段、彎折段和下段的針桿部分,彎折段和下段位于底座的內腔內,彎折段與針槽在垂直方向上錯開設置,上段從針槽內穿出底座,筘針通過下段穿入彈簧組,中筘針排的筘針包括針桿部分和針腳部分,針腳部分有兩個頂部連接的前、后針腳構成,針桿部分位于針腳部分的頂部連接部位并從針槽內穿出底座,筘針通過前、后針腳穿入彈簧組,針腳部分呈門字型,針腳部分的頂部連接部位的寬度大于針槽的寬度,使頂部連接部位與底座的針槽兩側的內壁配合,對筘針形成限位,在前后方向上中筘針排的針桿部分位于前筘針排、后筘針排的針桿部分之間,在底座的前側設置兩個分別上下排布彈簧組,在底座的后側同樣設置兩個分別上下排布彈簧組,前筘針排的下段和中筘針排的前針腳穿入與其配套的前側的兩個彈簧組的彈簧圈,后筘針排的下段和中筘針排的后針腳穿入與其配套的后側的兩個彈簧組的彈簧圈,排布在上方的彈簧組通過位于其下方兩側的定位桿進行軸向支撐,定位桿通過間隔地排布在底座內的多片托片進行托持,托片的側面具有彈簧組讓位槽,待支撐的彈簧組和定位桿嵌入彈簧組讓位槽,在彈簧組讓位槽的底部具有對定位桿進行托持限位的托持凹槽結構,定位桿設置在托持凹槽結構內,排布在下方的彈簧組直接與底座的底部接觸,通過底座的底部進行軸向支撐。
更好地保證托片在相鄰筘針之間位置穩定,進一步限定,托片為在垂直方向上呈弧形的彈性件,托片的端部和中部通過分別抵在相鄰筘針的側面的方式保持托片在相鄰筘針之間的位置穩定,同時通過彈性變形的方式適應相鄰筘針之間針距的變化。
進一步限定,筘針為由金屬板切割或沖壓而成扁平筘針。
進一步限定,伸縮驅動機構為絲桿式伸縮驅動機構,絲桿式伸縮驅動機構包括絲桿組件、絲母,絲母套在絲桿組件上,絲桿組件帶動絲母移動,絲母與彈簧組連接并驅動彈簧組伸長或回復,絲母有一個,彈簧組的一端與底座相對固定,另一端與絲母驅動連接,或者,絲母有兩個,彈簧組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絲母驅動連接,絲桿組件通過兩段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紋驅動絲母相向運動。
進一步限定,底座為鋁型材。
進一步限定,底座的內腔的至少兩個面上具導向凸條,絲母上具有導槽,絲母通過導向凸條嵌入導向槽的方式進行滑移導向。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彈簧組夾持筘針,使筘針可隨彈簧的伸縮而調整均勻的調節針間距;同時通過支撐桿使彈簧組能在整個伸縮調節過程中始終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對所有筘針具有相等的夾持力,筘針等間距的變化,可以均勻穩定地對若干支紗的幅寬進行調整。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彈簧伸縮筘的筘針與彈簧組的配合狀態圖;
圖2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彈簧伸縮筘的筘針、彈簧組和支撐桿的第1種配合狀態圖;
圖3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彈簧伸縮筘的筘針、彈簧組和支撐桿的第2種配合狀態圖;
圖4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彈簧伸縮筘的筘針、彈簧組和支撐桿的第3種配合狀態圖;
圖5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彈簧伸縮筘的筘針、彈簧組和支撐桿的第4種配合狀態圖;
圖6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彈簧伸縮筘的筘針、彈簧組和支撐桿的第5種配合狀態圖;
圖7是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彈簧伸縮筘的主視圖;
圖8是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彈簧伸縮筘的俯視圖;
圖9是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彈簧伸縮筘的剖面圖;
圖10是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彈簧伸縮筘的筘針、彈簧組和支撐桿的第1種配合狀態圖;
圖11是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彈簧伸縮筘的筘針、彈簧組和支撐桿的第2種配合狀態圖;
圖12是本發明的實施例2的彈簧伸縮筘的筘針的橫梁部分、彈簧組和支撐桿的第3種配合狀態圖;
圖13是本發明的實施例3的彈簧伸縮筘的筘針的結構示意圖;
圖14是本發明的實施例4的彈簧伸縮筘的筘針的結構示意圖;
圖15是本發明的實施例5的彈簧伸縮筘的筘針的結構示意圖;
圖16是本發明的實施例6的彈簧伸縮筘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17是本發明的實施例6的彈簧伸縮筘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圖18是本發明的實施例6的彈簧伸縮筘的A筘針的結構示意圖;
圖19是本發明的實施例6的彈簧伸縮筘的B筘針的結構示意圖;
圖20是本發明的實施例7的彈簧伸縮筘的結構示意圖;
圖21是本發明的實施例7的彈簧伸縮筘的軸向支撐結構示意圖;
圖22是本發明的實施例7的俯視狀態的簡要示意圖;
圖23是本發明的實施例7的托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24是本發明的實施例8的彈簧伸縮筘的結構示意圖;
圖25是本發明的實施例9的彈簧伸縮筘的結構示意圖;
圖26是本發明的實施例9的彈簧伸縮筘的俯視狀態的簡要示意圖;
圖中:1.筘針,1-1.針桿部分,1-2.橫梁部分,1-2-1.插口,1-3.側臂部分,1-5-1.上段,1-5-2.彎折段,1-5-3.下段,1-6.托臂,2.彈簧組,2-1.側通道,2-2.中通道,3.支撐桿,4.底座,5.絲桿組件,6.附加軸,7.針槽,8.定位桿,9.夾片,10.托片,10-1.側槽,10-2.支撐腳,10-3.彈簧組讓位槽,11.側凸條,12.卡槽,13.吹氣管,14.絲母,15.導向凸條,16.限位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2、3、4、5、6、7、8和9所示:
一種彈簧伸縮筘,包括底座4、伸縮驅動機構、彈簧組2和一個筘針排,筘針排的筘針1為一字型扁筘針,包括針桿部分1-1。底座4的頂面上具有沿底座4的長度方向延伸的針槽7,伸縮驅動機構和彈簧組2沿底座4的長度方向平行地安裝在底座4的內腔內,該筘針排的筘針1都通過針桿部分1-1穿入與其配套的兩個以上的在垂直面分別上下直線排布彈簧組2的彈簧圈的方式進行定位,并從針槽7穿出底座4。
每個彈簧組2內的相鄰兩根螺旋彈簧通過彼此的彈簧圈一一相扣的方式嵌合連接,所有彈簧組2內的螺旋彈簧的規格相同,嵌合連接的兩根螺旋彈簧在其長度方向具有三個通道,分別是中通道2-2和位于中通道2-2兩側的側通道2-1,中通道2-2為嵌合連接的兩根螺旋彈簧的內孔的嵌合部分,其中一個側通道2-1為其中一個螺旋彈簧的內孔的非嵌合部分,另一個側通道2-1為另一個螺旋彈簧的內孔的非嵌合部分。
在彈簧組2內穿入支撐桿3,將穿入彈簧組2的筘針部分即針桿部分1-1定位在彈簧圈的中間位置。
如圖2和4所示,在彈簧組2內穿入支撐桿3的第一種結構形式為:在彈簧組2的中通道2-2和其中一個側通道2-1內各穿入兩根支撐桿3,并且這兩根支撐桿3位于穿入彈簧組2的針桿部分1-1的兩側;
如圖5所示,在彈簧組2內穿入支撐桿3的第二種結構形式為:在彈簧組2的中通道2-2內各穿入兩根支撐桿3,并且這兩根支撐桿3位于筘針1的兩側,在彈簧組2的兩個側通道2-1內各穿入一根支撐桿3,并且穿入側通道2-1內的這兩個支撐桿3位于穿入彈簧組2的筘針部分的同一側。
如圖6所示,上述兩種在彈簧組2內穿入支撐桿3的結構形式可以組合使用。
伸縮驅動機構與彈簧組2驅動連接,伸縮驅動機構驅動彈簧組2伸長或回復,彈簧組2在伸縮過程帶動筘針1移動,以調節筘針1之間的針距。
伸縮驅動機構為絲桿式伸縮驅動機構,該絲桿式伸縮驅動機構伸縮筘技術領域的常規技術,用于驅動伸縮筘中的伸縮部件,如伸縮鏈,達到調整筘針之間的間距的目的,在本實施例中,伸縮部件為彈簧組2,絲桿式伸縮驅動機構驅動彈簧組2伸長或回復。絲桿式伸縮驅動機構包括絲桿組件5、絲母14,絲母14套在絲桿組件5上,絲桿組件5帶動絲母14移動,絲母14與彈簧組2連接并驅動彈簧組2伸長或回復。
絲母14有一個,彈簧組2的一端與底座4相對固定,另一端與絲母14驅動連接。
或者,絲母14有兩個,彈簧組2的兩端分別與兩個絲母14驅動連接,絲桿組件5通過兩段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紋驅動絲母14相向運動。
筘針1為由金屬板切割或沖壓而成扁平筘針。
底座4為鋁型材。
如圖2所示,針桿部分1-1上的彈簧組2通過穿入位于上方的側通道2-1的定位桿8進行軸向支撐,該定位桿8位于該側通道2-1的最高點,在筘針1上具有定位孔,該定位桿8通過穿過筘針1的定位孔的方式進行安裝。
如圖3所示,或者,所述的針桿部分1-1上的彈簧組2通過位于其最低點下方的定位桿8進行軸向托持,在筘針1上具有定位孔,該定位桿8通過穿過筘針1的定位孔的方式進行安裝。
如圖5和6所示,上述兩種定位桿8穿入筘針1的結構形式可組合使用。
通過定位桿8的軸向托持作用,可以將彈簧組內的兩螺旋彈簧更好地控制在同軸線,同軸位、同等位之間工作,在伸縮調節過程中兩螺旋彈簧都不會產生竄位、飄移、下沉,彈簧圈之間夾持力、間距得到有效控制,進而使筘針之間間距始終相等。
在底座內增加附加軸6,附加軸6穿過絲母14對絲母14的直線移動進行導向。
當然該實施例1并不排除沒有附加軸6和定位桿8的實施方案,沒有附加軸6和定位桿8的實施方案也是本發明所要保護的內容。
實施例2,如圖10、11和12所示:
該實施例2和實施例1相比,區別點在于:筘針1包括針桿部分1-1和橫梁部分1-2,在橫梁部分1-2上具有插口1-2-1,針桿部分1-1通過該插口1-2-1穿過橫梁部分1-2,筘針1通過針桿部分1-1和橫梁部分1-2分別穿入彈簧組2,或者筘針1僅通過橫梁部分1-2穿入彈簧組2。
實施例3,如圖13所示:
該實施例3和實施例1相比,區別點在于:筘針1包括針桿部分1-1和由針桿部分1-1的一側或兩側延伸出的側臂部分1-3,筘針1分別通過針桿部分1-1和側臂部分1-3穿入彈簧組2,或者筘針1僅通過側臂部分1-3穿入彈簧組2。
實施例4,如圖14所示:
該實施例4和實施例1相比,區別點在于:筘針1為Z字型扁筘針,包括分為上段1-5-1、彎折段1-5-2和下段1-5-3的針桿部分1-1,彎折段1-5-2和下段1-5-3位于底座4的內腔內,彎折段1-5-2與針槽7在垂直方向上錯開設置,上段1-5-1從針槽7內穿出底座4,筘針1通過下段1-5-3穿入彈簧組2。實施例5,如圖15所示:
該實施例5和實施例1相比,區別點在于:筘針1包括針桿部分1-1和針腳部分1-7,針腳部分1-7有兩個頂部連接的前、后針腳構成,針桿部分1-1位于針腳部分1-7的頂部連接部位并從針槽7內穿出底座4,筘針1通過前、后針腳穿入彈簧組2。
更優化地,針腳部分1-7呈門字型,針腳部分1-7的頂部連接部位的寬度大于針槽7的寬度,使頂部連接部位與底座4的針槽7兩側的內壁配合,對筘針1形成限位。
實施例6,如圖16、17、18和19所示:
該實施例6和實施例1相比,區別點在于:彈簧組2的數量為兩個,排布在上方的彈簧組2通過位于其下方兩側的定位桿8進行軸向支撐,定位桿8通過間隔地排布在底座4內的多片托片10進行托持,托片10的一側具有側槽10-1,另一側具有支撐腳10-2,在底座4的側壁上具有側凸條11,側凸條11通過嵌入托片10的側槽10-1的方式使托片10可轉動地掛靠在側凸條11上,支撐腳10-2向下并向側槽10-1一側延伸并通過抵在底座4的側壁上的方式抵消定位桿8對托片10的向下作用力,在托片10的頂部具有對定位桿8進行托持限位的托持凹槽結構,定位桿8設置在托持凹槽結構內。
更好地保證托片10在相鄰筘針之間位置穩定,托片10上具有夾片9,托片10通過夾片9夾持在筘針1上,隨筘針1一起移動。
排布在下方的彈簧組2通過位于其下方兩側的定位桿8進行軸向支撐,在針桿部分1-1的一側或兩側延伸出托臂1-6,定位桿8架設在托臂1-6上,定位桿8通過位于其同一側的托臂1-6進行托持。
如圖17所示的是在針桿部分1-1的兩側延伸出托臂1-6的結構形式。
如圖18和19所示的是該實施例中采用A、B兩種筘針的情況,A、B兩種筘針交錯使用,其中A筘針的前側伸出托臂1-6,B筘針的后側伸出托臂1-6,前側的定位桿8通過A筘針的托臂1-6支撐,后側的定位桿8通過B筘針的托臂1-6支撐。
底座4的內腔的底部具有沿長度方向延伸的卡槽12,筘針1的底部嵌入卡槽12,用于筘針的導向、定位,筘針1的底部為尖頭,卡槽12為尖槽,針桿的底部的尖頭的上部結構向側面延伸形成托臂1-6,尖頭的筘針和尖槽相比方頭的筘針和方槽優點為:不受筘針寬度的限制,采用方頭的筘針和方槽時,需要筘針的寬度與方槽的寬度一致,不同寬度的筘針,需要加工不同寬度的方槽,不能通用。
在底座4內筘針1及托片10位于伸縮驅動機構的一側。
底座4的內腔的至少兩個面上具導向凸條15,絲母14上具有導槽,絲母14通過導向凸條15嵌入導向槽的方式進行滑移導向。
在該實施例中采用彈簧組2通過位于其下方兩側的定位桿8進行軸向支撐的優點在于:在實施例1中如果筘針的寬度大于6mm,在筘針上打定位孔是沒有問題,基本不影響筘針的結構強度,當時一旦筘針的寬度小于6mm,在筘針上打定位孔可能會影響針的結構強度,而采用本實施例的方案可以不需要在筘針上打定位孔,可以適應更小寬度的筘針。
當然該實施例不排除沒有定位桿8軸向支撐的實施方式,如圖16所示。
上面的實施例都為單個筘針排的實施例,下面為兩個以上筘針排的實施例,并且筘針排的筘針1在前后方向上彼此交錯設置。
實施例7,如圖20、21、22和23所示:
和實施例1相比,區別點在于:筘針排的數量為兩個,分別是前筘針排和后筘針排,前筘針排和后筘針排的筘針1在前后方向上彼此交錯設置,并且前筘針排和后筘針排的筘針結構相同,前后方向相反。
前筘針排和后筘針排的筘針1都通過穿入與其配套的兩個分別上下排布彈簧組2的彈簧圈的方式進行定位。
筘針1為Z字型扁筘針,包括分為上段1-5-1、彎折段1-5-2和下段1-5-3的針桿部分1-1,彎折段1-5-2和下段1-5-3位于底座4的內腔內,彎折段1-5-2與針槽7在垂直方向上錯開設置,上段1-5-1從針槽7內穿出底座4,筘針1通過下段1-5-3穿入彈簧組2。
排布在上方的彈簧組2通過位于其下方兩側的定位桿8進行軸向支撐,定位桿8通過間隔地排布在底座4內的多片托片10進行托持。
托片10的側面具有彈簧組讓位槽10-3,待支撐的彈簧組2和定位桿8嵌入彈簧組讓位槽10-3,在彈簧組讓位槽10-3的底部具有對定位桿8進行托持限位的托持凹槽結構,定位桿8設置在托持凹槽結構內。在托片10的中部具有用于穿過伸縮驅動機構的讓位孔。
更好地保證托片10在相鄰筘針之間位置穩定,托片10為在垂直方向上呈弧形的彈性件,托片10的端部和中部通過分別抵在相鄰筘針1的側面的方式保持托片10在相鄰筘針1之間的位置穩定,同時通過彈性變形的方式適應相鄰筘針1之間針距的變化。
排布在下方的彈簧組2直接與底座4的底部接觸,通過底座4的底部進行軸向支撐,不再需要定位桿8。
托片10的頂部還具有凸出的限位凸起16,限位凸起16穿過針槽7,限位凸起16的外側寬度L與針槽7的寬度一致。
在針槽7上方鋪設吹氣管13。在限位凸起16的頂部具有用于鋪設吹氣管13的凹槽。吹氣管13位于前筘針排和后筘針排之間。吹氣管13有兩個作用,分別是托紗和吹氣保潔作用。
實施例8,如圖24所示:
和實施例7相比,區別點在于:前筘針排或后筘針排的筘針1的上段較短,不露出針槽7。在底座上僅能看到一排筘針。
實施例9,如圖25和26所示:
筘針排的數量為三個,分別是前筘針排、中筘針排和后筘針排,前筘針排、中筘針排和后筘針排的筘針1在前后方向上彼此交錯設置,并且前筘針排和后筘針排的筘針結構相同,前后方向相反。
前筘針排和后筘針排的筘針1為Z字型筘針,包括分為上段1-5-1、彎折段1-5-2和下段1-5-3的針桿部分1-1,彎折段1-5-2和下段1-5-3位于底座4的內腔內,彎折段1-5-2與針槽7在垂直方向上錯開設置,上段1-5-1從針槽7內穿出底座4,筘針1通過下段1-5-3穿入彈簧組2。
中筘針排的筘針1包括針桿部分1-1和針腳部分1-7,針腳部分1-7有兩個頂部連接的前、后針腳構成,針桿部分1-1位于針腳部分1-7的頂部連接部位并從針槽7內穿出底座4,筘針1通過前、后針腳穿入彈簧組2。
針腳部分1-7呈門字型,針腳部分1-7的頂部連接部位的寬度大于針槽7的寬度,使頂部連接部位與底座4的針槽7兩側的內壁配合,對筘針1形成限位。
在前后方向上中筘針排的針桿部分1-1位于前筘針排、后筘針排的針桿部分1-1之間。
在底座4的前側設置兩個分別上下排布彈簧組2,在底座4的后側同樣設置兩個分別上下排布彈簧組2,前筘針排的下段和中筘針排的前針腳穿入與其配套的前側的兩個彈簧組2的彈簧圈,后筘針排的下段和中筘針排的后針腳穿入與其配套的后側的兩個彈簧組2的彈簧圈。
排布在上方的彈簧組2通過位于其下方兩側的定位桿8進行軸向支撐,定位桿8通過間隔地排布在底座4內的多片托片10進行托持。
托片10的側面具有彈簧組讓位槽10-3,待支撐的彈簧組2和定位桿8嵌入彈簧組讓位槽10-3,在彈簧組讓位槽10-3的底部具有對定位桿8進行托持限位的托持凹槽結構,定位桿8設置在托持凹槽結構內。
排布在下方的彈簧組2直接與底座4的底部接觸,通過底座4的底部進行軸向支撐。
上述實施例具有如下幾個屬于本發明保護范圍的簡單變換:
1、如在實施例6、7、8和9中,排布在下方的彈簧組2和排布在上方的彈簧組2一樣,共同通過托片10進行軸向支撐。
2、如在實施例6中為更好地保證托片10在相鄰筘針之間位置穩定,采用實施例7中托片為在垂直方向上呈弧形的彈性件的設計方案;或者,在實施例7、8和9中采用實施6中托片上具有夾片9的設計方案;或者,在實施例6、7、8和9中同時采用上述兩種托片的設計方案。
3、本具體實施中的各個實施例所采用的筘針的具體結構形式僅為優選方案,也可以單獨或組合采用本發明公開的所有結構形式的筘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