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織物抗菌纖維,屬于紡織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功能差別化聚酯纖維,尤其是抗菌聚酯纖維市場空間很大,這與人們日益成熟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意識的快速增長相適應。目前,可用于制造抗菌聚酯的抗菌劑主要有:通過物理吸附離子交換等方法,將銀、銅、鋅等金屬(或其離子)固定在氟石、硅膠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劑,然后將其加入到聚酯材料中即獲得具有抗菌能力的纖維。其中,銀系抗菌劑因其不分解,持久,抗菌譜廣,對細菌不易誘導耐藥性,抗菌能力強,是無機抗菌劑中應用最廣的。然而,由于其屬于重金屬,成本高,且在聚酯材料中較難分散易造成纖維拉絲連續性差、斷裂強度低等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殺菌效果出眾的織物抗菌纖維。
本發明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織物抗菌纖維,包括竹炭纖維和滌綸纖維,竹炭纖維與滌綸纖維相絞合,還包括殼聚糖、超細纖維,所述竹炭纖維外表具有多孔結構,所述殼聚糖填充于多孔結構內;所述滌綸纖維外表面設有螺旋形葫蘆形槽體,所述填充有殼聚糖的竹炭纖維落入葫蘆形槽體底層,超細纖維落入葫蘆形槽體表層。
進一步說,所述滌綸纖維為空心結構,滌綸纖維內芯具有十字型空腔,滌綸纖維外表為圓形。
進一步說,所述超細纖維0.88D×38mm或0.8D×38mm。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
本發明以天然植物提取物作為抗菌材料,并結合竹炭纖維的多孔結構,將抗菌材料與竹炭纖維相結合,具有結構穩定,殺菌效果出眾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所述葫蘆形槽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所述填充有殼聚糖的竹炭纖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發明的解釋而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1:
參見圖1至3,本實施例所述織物抗菌纖維,織物抗菌纖維,包括竹炭纖維1和滌綸纖維2,竹炭纖維1與滌綸纖維2相絞合,還包括殼聚糖3、超細纖維4,所述竹炭纖維1外表具有多孔結構,所述殼聚糖3填充于多孔結構內;所述滌綸纖維2外表面設有螺旋形葫蘆形槽體,所述填充有殼聚糖3的竹炭纖維1落入葫蘆形槽體底層,超細纖維4落入葫蘆形槽體表層。
竹炭纖維1具有特殊的多孔結構,經過預干燥、干燥、炭化、煅燒4個階段后,由維管束、薄壁細胞、導管形成的多孔結構形狀非常類似并接近于由五元環和六元環所組成的洋蔥狀富勒烯和展開的碳納米管結構。在不同工藝階段,竹炭纖維1所表現出來的孔隙大小和比表面積也各不相同,在經歷400℃以下的竹炭的比表面積較小,而在500℃以后竹炭中微孔開始形成與發展,在600℃~700℃之間微孔急劇發展,而超過1000℃煅燒時,由于竹炭內部類石墨微晶邊緣含氧官能團的顯著減少導致類石墨微晶之間的張力減少,致使其比表面積又迅速減少。竹炭孔隙和比表面積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其對殼聚糖3和氧化鋅的有效吸附,調整竹炭的熱解工藝,篩選出合適孔隙大小的竹炭纖維1,調控竹炭吸附時間及溫度等工藝參數,實現竹炭纖維1對殼聚糖3的多重高效吸附。經過多重吸附后竹炭的孔隙被填充有殼聚糖3,孔隙邊緣吸附了較多的納米氧化鋅,研究表明,填充有殼聚糖3的竹炭表層含有大量羥基基團,為能夠與聚酯纖維基體材料實現良好的相容,減弱復合抗菌劑在基體材料中應力集中效應,防止在后期熔融紡絲過程中發生斷絲的情況。為有效保護吸附有殼聚糖3的竹炭纖維1,采用超細纖維4做覆蓋。
本實施例所述滌綸纖維2為空心結構,滌綸纖維2內芯具有十字型空腔,滌綸纖維2外表為圓形。該空腔結構可有效提升纖維的透氣性。
本實施例所述超細纖維40.88D×38mm或0.8D×38mm。該型號的超細纖維4與竹炭纖維1的槽體相匹配,集合后具有柔韌性和防護性。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狀、所取名稱等可以不同,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發明結構所作的舉例說明。凡依據本發明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者簡單變化,均包括于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內。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發明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