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紗線制作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多股紗線并紗機。
背景技術:
現代工業生產中,對于紡織類產品的生產的工藝要求越來愈高,隨之而來的是紗線制品的加工制造工藝的不斷提高,而且現在的紗線制品往往需要通過將若干股的單股紗線繞制成一股來完成,但是現有的紗線合并機器無法做到。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提供一種結構更加簡單的、使用更加方便的,并紗完成的紗線更加牢固的多股紗線并紗機。
本發明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多股紗線并紗機,包括架體、若干并紗機構和若干控制面板,所述并紗機構的數量與所述控制面板的數量一致,所述控制面板設于所述并紗機構的右側,所述并紗機構包括并紗單元、導紗單元和收紗單元,所述并紗單元設于所述架體之上,所述架體上設有電機,并與所述控制面板電連接,所述并紗單元連接在所述電機之上,并跟隨所述電機轉動,所述并紗單元的外圍設有十二個紗線槽,所述并紗單元的中心設有并紗孔,所述導紗單元設于所述并紗單元的后側,所述導紗單元設有固定導紗環和移動導紗環,所述移動導紗環與所述控制面板電連接,所述移動導紗環的上方設有收紗單元,所述收紗單元與所述控制面板電連接,所述收紗單元上設有限位桿,所述限位桿與所述控制面板電連接。
所述收紗單元的上方位于所述架體上設有照明電燈。
所述控制面板上有電源按鈕和顯示屏。
本發明所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中,所述多股紗線并紗機在并紗工藝中,增加了旋轉并紗的步驟,能夠有效提高并紗完成后的紗線的強度,增加自身強度,不易出現松散的情況,而且導絲結構的設計,能夠有效的將必殺完成的紗線盤繞在紗線管上。因此,所述多股紗線并紗機做到了結構更簡單、操作更簡便、并紗更有效、紗線更牢固。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多股紗線并紗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部件名稱對應的標號如下:
1、架體;2、并紗機構;3、控制面板;4、并紗單元;5、導紗單元;6、收紗單元;8、紗線槽;9、并紗孔;10、固定導紗環;11、移動導紗環;12、限位桿;13、照明電燈;14、電源按鈕;15、顯示屏。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述:
作為本發明所述多股紗線并紗機的實施例,如圖1所示,包括架體1、若干并紗機構2和若干控制面板3,所述并紗機構2的數量與所述控制面板3的數量一致,所述控制面板3設于所述并紗機構2的右側,所述并紗機構2包括并紗單元4、導紗單元5和收紗單元6,所述并紗單元4設于所述架體1之上,所述架體1上設有電機(圖中未示出),并與所述控制面板3電連接,所述并紗單元4連接在所述電機7之上,并跟隨所述電機7轉動,所述并紗單元4的外圍設有十二個紗線槽8,所述并紗單元4的中心設有并紗孔9,所述導紗單元5設于所述并紗單元4的后側,所述導紗單元5設有固定導紗環10和移動導紗環11,所述移動導紗環11與所述控制面板3電連接,所述移動導絲環11的設計,能夠有效的將并紗完成后紗線纏繞在紗線管之上,所述移動導紗環11的上方設有收紗單元6,所述收紗單元6與所述控制面板3電連接,所述收紗單元上6設有限位桿12,所述限位桿12與所述控制面板3電連接,所述限位桿12的設計,能夠有效的控制紗線管上纏繞紗線的數量,更加智能化的控制所述多股紗線并紗機。
本實施例中,所述收紗單元6的上方位于所述架體1上設有照明電燈13,此處的設計,有效的解決了一般的并紗機夜間無法工作的難題。
本實施例中,所述控制面板3上有電源按鈕14和顯示屏15,此處的設計,有利于操作人員控制所述多股紗線并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