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到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倍捻機用彈性紗退繞錠翼裝置。
背景技術:
倍捻機是一種加捻設備,可以實現一轉兩捻,加捻效率比傳統捻線設備成倍提高。卷裝容量增大,萬米無接頭,加捻質量大幅提高,較低的層高,特別適合操作。在倍捻機中,傳統的退繞錠翼裝置,沒有滾輪裝置,只是在錠翼上蓋頂部加裝一個陶瓷口來減少摩擦力,但并沒有改變滑動摩擦的性質,當紗線具有一定張力時,退繞阻力比較大,影響紗線退繞速度,最終降低加捻效果,影響產品質量。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倍捻機用彈性紗退繞錠翼裝置,該倍捻機用彈性紗退繞錠翼裝置,能夠讓紗線平順退繞,并提供一定的張力。該裝置在使用過程中,紗線從紗卷出來,穿過錠翼鉤,繞到頂部的退繞滾輪中間的凹槽內,經過滾輪后,再穿到張力器內。紗線在退繞的時候,能帶動滾輪一起滾動,因為是滾動摩擦,退繞阻力小,能有效防止分紗情況,尤其針對彈性紗(如氨綸)加捻工藝,防分紗效果更明顯。總之,該錠翼裝置利用了滾輪機構,把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大大降低了退繞阻力,使退繞平順,從而保證了加捻質量。此外,該倍捻機用彈性紗退繞錠翼裝置結構設計合理,使用和維修方便,適合推廣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倍捻機用彈性紗退繞錠翼裝置,包括錠罐、張力器、阻尼環、錠翼下蓋,所述張力器設置在錠罐底面的中心上,所述阻尼環和錠翼下蓋套在張力器上,所述阻尼環位于錠翼下蓋的下方,所述阻尼環能夠在張力器上滑動,所述錠翼上蓋設置在錠翼下蓋上,所述錠翼上蓋的底部設有兩個錠翼鉤,所述錠翼上蓋的頂部設有銷軸孔,所述退繞滾輪通過銷軸設置在錠翼上蓋上。
優選的所述兩個錠翼鉤相對于張力器中心對稱。
優選的所述退繞滾輪的中部設有凹槽。
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種倍捻機用彈性紗退繞錠翼裝置,該倍捻機用彈性紗退繞錠翼裝置,能夠讓紗線平順退繞,并提供一定的張力。該裝置在使用過程中,紗線從紗卷出來,穿過錠翼鉤,繞到頂部的退繞滾輪中間的凹槽內,經過滾輪后,再穿到張力器內。紗線在退繞的時候,能帶動滾輪一起滾動,因為是滾動摩擦,退繞阻力小,能有效防止分紗情況,尤其針對彈性紗(如氨綸)加捻工藝,防分紗效果更明顯。總之,該錠翼裝置利用了滾輪機構,把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大大降低了退繞阻力,使退繞平順,從而保證了加捻質量。此外,該倍捻機用彈性紗退繞錠翼裝置結構設計合理,使用和維修方便,適合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倍捻機用彈性紗退繞錠翼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倍捻機用彈性紗退繞錠翼裝置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其中: 1、錠罐;2、張力器;3、阻尼環;4、錠翼下蓋;5、錠翼上蓋;6、錠翼鉤;7、銷軸;8、退繞滾輪;9、銷軸孔。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附圖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具體實施例,請參閱圖1和圖2,一種倍捻機用彈性紗退繞錠翼裝置,包括錠罐1、張力器2、阻尼環3、錠翼下蓋4,所述張力器2設置在錠罐1底面的中心上,所述阻尼環3和錠翼下蓋4套在張力器2上,所述阻尼環3位于錠翼下蓋4的下方,所述阻尼環3能夠在張力器2上滑動,所述錠翼上蓋5設置在錠翼下蓋4上,所述錠翼上蓋5的底部設有兩個錠翼鉤6,所述錠翼上蓋5的頂部設有銷軸孔9,所述退繞滾輪8通過銷軸7設置在錠翼上蓋5上,所述兩個錠翼鉤6相對于張力器2中心對稱,所述退繞滾輪8的中部設有凹槽。
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種倍捻機用彈性紗退繞錠翼裝置,該倍捻機用彈性紗退繞錠翼裝置,能夠讓紗線平順退繞,并提供一定的張力。該裝置在使用過程中,紗線從紗卷出來,穿過錠翼鉤,繞到頂部的退繞滾輪中間的凹槽內,經過滾輪后,再穿到張力器內。紗線在退繞的時候,能帶動滾輪一起滾動,因為是滾動摩擦,退繞阻力小,能有效防止分紗情況,尤其針對彈性紗(如氨綸)加捻工藝,防分紗效果更明顯。總之,該錠翼裝置利用了滾輪機構,把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大大降低了退繞阻力,使退繞平順,從而保證了加捻質量。此外,該倍捻機用彈性紗退繞錠翼裝置結構設計合理,使用和維修方便,適合推廣使用。
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創造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