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紡織機械領域,尤其與一種倍捻機繞尾紗裝置有關。
背景技術:
倍捻機是一種加捻設備,可以實現一轉兩捻。倍捻機包括車頭裝置、車尾裝置和控制系統,車頭裝置和車尾裝置之間的機架前后兩側各排列分布有多個倍捻錠位,每一倍捻錠位主要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安裝于機架上的卷繞裝置、超喂裝置和錠子,紗線由錠子加捻后進入超喂裝置中的超喂輪,超喂輪對加捻后的紗線進行張力調節,后通過卷繞裝置中導紗嘴在橫動桿上的橫向導紗將紗線按一定形狀卷繞到筒管上,形成筒紗,筒紗中有一段尾紗,尾紗即為一開始卷繞到筒管上的那段初始紗線,這段紗線通常為次品紗線,不能作為后道工序的紗線使用,而現有的倍捻機通常將尾紗也作為正常的紗線使用,影響紗線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背景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能避免對尾紗的使用,保證紗線質量的倍捻機繞尾紗裝置。
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倍捻機繞尾紗裝置,其特征是,倍捻機繞尾紗裝置設置于卷繞裝置和超喂裝置之間,所述繞尾紗裝置包括引紗輥、尾紗掛鉤套、尾紗桿和尾紗桿單向旋轉機構,引紗輥橫向穿裝于機架的安裝孔,引紗輥由驅動機構驅動旋轉,尾紗桿橫向穿裝于機架的安裝孔且位于橫動桿的下方,橫動桿橫向位于所述引紗輥的下方,尾紗掛鉤套固定套裝于尾紗桿上且對應位于筒管一端部的下方,尾紗掛鉤套上設有沿圓周方向均布的多個斜槽,所述尾紗桿單向旋轉機構包括凸輪、擺臂和單向軸承,凸輪套裝于所述引紗輥的一端,凸輪與擺臂一端鉸接,擺臂中部套裝于尾紗桿,引紗輥旋轉帶動凸輪旋轉,凸輪旋轉帶動擺臂擺轉,擺臂擺轉帶動尾紗桿旋轉,所述單向軸承套裝于尾紗桿,單向軸承內圈與尾紗桿固定,單向軸承外圈與機架固定,使尾紗桿實現單方向旋轉,尾紗桿單方向旋轉帶動尾紗掛鉤套單方向旋轉,尾紗掛鉤套的單方向旋轉角度剛好是尾紗在筒管一端部上卷繞的卷繞行程。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尾紗從錠子上出來經過超喂輪,嵌入尾紗掛鉤套上的其中一個斜槽后卷繞到與尾紗掛鉤套相對應的筒管一端部上,尾紗掛鉤套隨尾紗桿進行單方向旋轉,尾紗在筒管端部上進行卷繞,等卷繞完成,尾紗掛鉤套也剛好旋轉一定角度,尾紗之后的紗線從尾紗掛鉤套上的斜槽中脫出來,紗線卡入導紗嘴中,紗線在筒管上進行正常的卷繞。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補充和完善,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以下技術特征。
所述尾紗桿單向旋轉機構還包括連桿,連桿兩端分別鉸接機架前后兩側的所述擺臂的另一端。
所述擺臂與所述機架之間的尾紗桿上并列套裝有兩個所述單向軸承,兩個單向軸承的內圈均與尾紗桿固定,兩個單向軸承的外圈限位頂靠在機架上。
本實用新型可以達到以下有益效果:1、通過在橫動桿與超喂裝置之間設置尾紗桿,尾紗桿上固定套裝開設有多個斜槽的尾紗掛鉤套,尾紗通過尾紗掛鉤套可以將尾紗集中卷繞在筒管端部,卷繞完成后,再由導紗嘴將尾紗之后的紗線卷繞到筒管的導紗行程中,可以將尾紗和尾紗之后的紗線在筒管上進行分區域卷繞,避免尾紗在后道工序的使用,保證筒紗的質量,從而保證后道工序的正常進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描述。
本實用新型包括引紗輥7、尾紗掛鉤套10、尾紗桿9和尾紗桿單向旋轉機構,引紗輥7橫向穿裝于機架14的安裝孔,引紗輥7由驅動機構驅動旋轉,尾紗桿9橫向穿裝于機架14的安裝孔且位于橫動桿8的下方,橫動桿8橫向位于所述引紗輥7的下方,尾紗掛鉤套10固定套裝于尾紗桿9上且對應位于筒管5的一端部的下方,尾紗掛鉤套10上設有沿圓周方向均布的多個斜槽,所述尾紗桿單向旋轉機構包括凸輪4、擺臂2、連桿3和兩個單向軸承1,凸輪4套裝于所述引紗輥7的一端,凸輪4與擺臂2的一端鉸接,連桿3的兩端分別鉸接機架14前后兩側的所述擺臂2的另一端,擺臂2中部套裝于尾紗桿9,引紗輥7旋轉帶動凸輪4旋轉,凸輪4旋轉帶動擺臂2擺轉,擺臂2擺轉帶動尾紗桿9旋轉,兩個單向軸承1并列套裝于所述擺臂2與所述機架14之間的尾紗桿9上,兩個單向軸承1的內圈均與尾紗桿9固定,兩個單向軸承1的外圈通過螺釘限位頂靠在機架14上,使尾紗桿9實現單方向旋轉,尾紗桿9單方向旋轉帶動尾紗掛鉤套10單方向旋轉,尾紗掛鉤套10的單方向旋轉角度剛好是尾紗在筒管5的一端部上卷繞的卷繞行程。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尾紗從錠子13上出來經過超喂輪11,嵌入尾紗掛鉤套10上的其中一個斜槽后卷繞到與尾紗掛鉤套10相對應的筒管5一端部上,尾紗掛鉤套10隨尾紗桿9進行單方向旋轉,尾紗在筒管5端部上進行卷繞,等卷繞完成,尾紗掛鉤套10也剛好旋轉一定角度,尾紗之后的紗線12從尾紗掛鉤套10上的斜槽中脫出來,紗線12卡入導紗嘴6中,紗線12在筒管5上進行正常的卷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