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開棉打手。
背景技術:
開棉工序是紡紗工藝過程的第一道工序,目的是通過開棉打手對原棉的打擊和撕扯,將棉包中壓緊的團塊狀棉纖維開松成小棉塊或小棉束,并進行初步的除雜。開棉效果是否充分影響后續工藝對棉纖維的除雜作用和成紗的質量。
現有開棉機上的開棉打手一般為單面刀片式打手,僅具有開松作用,且開棉打手與棉纖維之間不斷的高速摩擦,極易產生大量靜電荷,在靜電作用下棉纖維容易吸附纏繞在打手和輥軸上,不利于棉塊的開松和棉流的輸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使原棉開松更充分、使靜電消除的開棉打手。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開棉打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打手本體、轉軸和中心桿,所述轉軸上安裝有若干打手本體,所述打手本體隨著所述轉軸轉動,所述打手本體外圓周安裝有若干組打手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組打手刀片包括一個片狀刀片和一個梳針刀片,片狀刀片和梳針刀片通過雙頭螺釘分別固定于打手本體的兩側,所述轉軸為空心軸,所述中心桿兩端固定,位于轉軸的空心腔內,所述中心桿為導電金屬材質,表面固定有若干毛細導線,所述毛細導線與轉軸的內表面接觸,所述中心桿兩端通過導線接地。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在原有普通打手的片狀刀片的基礎上增設了梳針刀片,對原棉的開松打擊作用更充分,同時梳針刀片可對原棉進行初步的梳理除雜,且采用了接地的中心桿,有效的導出了打手工作時產生的靜電,提升了開棉效果,保證棉流輸送暢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的左視圖;
圖中:1-打手本體;2-轉軸;3-片狀刀片;4-梳針刀片;5-雙頭螺釘;6-中心桿;7-毛細導線;8-導線;
以下將結合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參照附圖進行詳細敘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開棉打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打手本體1、轉軸2和中心桿6,所述轉軸2上安裝有若干打手本體1,所述打手本體1隨著所述轉軸2轉動,所述打手本體1外圓周安裝有若干組打手刀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組打手刀片包括一個片狀刀片3和一個梳針刀片4,片狀刀片3和梳針刀片4通過雙頭螺釘5分別固定于打手本體1的兩側,所述轉軸2為空心軸,所述中心桿6兩端固定,位于轉軸2的空心腔內,所述中心桿6為導電金屬材質,中心桿6表面固定有若干毛細導線7,所述毛細導線7與轉軸2的內表面接觸,所述中心桿6兩端通過導線8接地。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改進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