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化纖加工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銅系抗菌復合纖維。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識的提高,人們對抗菌功能紡織品的需求越來越大,市場上出現了許多使用銀系抗菌纖維制作的抗菌紡織品。近年來,隨著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公開限制納米銀在紡織品上的使用,銅系抗菌纖維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然而,關于銅系抗菌復合纖維的研究報道則較少。
專利CN 200920212953.9公開了一種皮芯型抗菌復合纖維,所述的纖維為雙層皮芯結構,其芯層是聚丙烯腈、纖維素或聚氯乙烯,皮層為摻有納米級抗菌粉末的聚合物共混體系,所述的聚合物與芯層為同一種聚合物,皮層中,納米抗菌粉末的含量占皮層總干重的3‰~15‰,該纖維同時具有原聚合物的優良力學性能,該專利涉及溶液紡絲的高聚物,但對采用熔融紡絲方法生產的聚酯、錦綸基銅系抗菌纖維而言,該技術不能獲得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及彈性性能的纖維。
專利CN201020190046.1公開了一種復合抗菌纖維,該復合抗菌纖維包括芯層和皮層,芯層與皮層為內外設置結構,芯層中設有抗菌母粒,皮層的橫截面為正三角形結構,芯層為滌綸構成的芯層,皮層為錦綸構成的皮層,但該專利未涉及銅系抗菌技術。
一般來說,同樣含量的銅系抗菌劑的抗菌性能較銀系抗菌劑差,為獲得優異的抗菌性能,銅系抗菌劑的添加量將高于銀系抗菌劑,這對銅系抗菌聚酯或錦綸母粒的可紡性要求更高。為了解決常規共混方法生產抗菌纖維時存在抗菌劑添加量大、可紡性下降及力學性能變差等問題,有必要研究和開發新的銅系抗菌復合纖維。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彈性佳、抗菌性能持久、成本低的一種銅系抗菌復合纖維。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銅系抗菌復合纖維,其結構特點是,包括采用錦綸或聚酯纖維的纖維復合層和芯紗層,纖維復合層包纏在芯紗層外部;纖維復合層包括多根單絲,該單絲為皮芯結構,該單絲由內到外依次設有基體內層和分布有銅系抗菌劑的基體外層。
進一步地,所述單絲為皮芯結構成分相同的復合絲。
進一步地,所述芯紗層采用氨綸絲芯紗。
進一步地,所述纖維復合層以150-700捻/m的捻度包纏在芯紗層的外部。
進一步地,所述纖維復合層至少包括十二根單絲。
進一步地,所述基體外層的面積占整個單絲橫斷面面積的15-35%。
芯紗層采用氨綸絲,可使復合纖維具有較高的彈性,從而避免了為獲得一定的彈性,皮芯結構的復合纖維因采用不同的材質而導致復合纖維的染色和力學性能可能發生下降的問題。
在基體內層不添加抗菌劑,抗菌劑分布在基體外層,這有利于降低抗菌劑的添加量,并降低制造成本。
纖維復合層包含有多根單絲,單絲的根數至少為12,以確保復合纖維具有一定的斷裂強度及具有較佳的抗菌性能。
采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后,通過銅系抗菌復合纖維的單絲采用皮芯結構,在基體內層不添加抗菌劑,抗菌劑分布在基體外層,有利于降低抗菌劑的添加量,并降低制造成本。而將纖維復合層包纏在芯紗層外部,從而使得纖維復合層的力學性能不受損,保持較佳的彈性效果。該銅系抗菌復合纖維可用于制作抗菌襪子、內衣等。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單絲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盡本實用新型之技術內容、結構特征、所達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將例舉實施并配合說明書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參照圖1所示的一種銅系抗菌復合纖維,其包括采用氨綸絲的芯紗層2以及包纏在該芯紗層2外部的纖維復合層1,該纖維復合層1以150-700捻/m的捻度包纏在芯紗層2外部。芯紗層2采用氨綸絲,可使復合纖維具有較高的彈性,從而避免了為獲得一定的彈性,皮芯結構的復合纖維因采用不同的材質而導致復合纖維的染色和力學性能可能發生下降的問題。
參照圖1并結合圖2和圖3所示,該纖維復合層1包括至少十二根單絲11,該單絲11采用錦綸或聚酯纖維。纖維復合層1設置為多根單絲11可以確保復合纖維具有一定的斷裂強度及具有較佳的抗菌性能。
單絲11設置為皮芯結構,該單絲11由內到外依次設有基體內層111和基體外層112。基體內層111和基體外層112成分相同,基體外層112的面積占整個單絲11橫斷面面積的15-35%。在基體外層112分布有銅系抗菌劑,該銅系抗菌劑為銅、氧化亞銅、氧化銅中的一種,該銅系抗菌劑的含量占基體外層112總干重0.5%~3%。在基體內層111不添加抗菌劑,抗菌劑分布在基體外層112,這有利于降低抗菌劑的添加量,并降低制造成本。
采用上述結構的銅系抗菌復合纖維的單絲11采用皮芯結構,其包括基體內層111和分布有銅系抗菌劑的基體外層112,有利于降低抗菌劑的添加量,并降低制造成本。而將纖維復合層1包纏在芯紗層2外部,從而使得纖維復合層1的力學性能不受損,保持較佳的彈性效果。該銅系抗菌復合纖維可用于制作抗菌襪子、內衣等。
以下給出一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
本實施例一種銅系抗菌復合纖維,其包括采用氨綸絲的芯紗層2以及包裹在該芯紗層2外部的纖維復合層1,該纖維復合層1以400捻/m的捻度包纏在芯紗層2外部。
該纖維復合層1包括二十四根單絲11,該單絲11采用聚酯纖維。單絲設置為皮芯結構,該單絲11由內到外依次設有基體內層111和基體外層112。基體內層111和基體外層112成分相同,基體外層112的面積占整個單絲11橫斷面面積的30%。在基體外層112分布有銅系抗菌劑,該銅系抗菌劑為氧化亞銅,該銅系抗菌劑的含量占基體外層112總干重的1.5%。
采用上述結構的銅系抗菌復合纖維的單絲11采用皮芯結構,其包括基體內層111和分布有銅系抗菌劑的基體外層112,有利于降低抗菌劑的添加量,并降低制造成本。而將纖維復合層1包纏在芯紗層2外部,從而使得纖維復合層1的力學性能不受損,保持較佳的彈性效果。該銅系抗菌復合纖維可用于制作抗菌襪子、內衣等。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范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