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造紙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三層造紙網。
背景技術:
采用傳統編織方法的三層造紙網的面網網子在使用過程中,不足以支撐紙纖維,造成成紙紙幅表面粗糙不平整,印刷性能不好,紙纖維容易嵌入網孔中堵塞網,水分過濾不暢通,導致不能充分過濾出紙漿中的水分,影響成紙強度性能,同時也造成細小纖維的流失,浪費原料,增加生產成本;底網在進行機械傳遞過程中會受到摩擦力,面網和底網產生相對運動,導致三層造紙網內部出現嚴重磨損,長時間的這種相對運動會破壞連接線以及面層和底層之間的內部結構,造紙成網子變形分層,進而會改變網孔大小和均勻度,因此隨著網子在紙機上運行的時間的增加,也會影響到了網的穩定性和脫水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當前的造紙網過濾紙漿水分不暢通、纖維流失浪費嚴重、內部磨損大,網子易變形的問題,而提供一種三層造紙網,該造紙網在面網兩根緯線之間嵌入一根加強緯絲,保證網脫水性能的同時提高網子的支撐性,將成對排列兩根緯線穿在同一片鋼筘筘隙內作為連接線編織于兩層網中,并改進編織密度,連接線承受較大張力,降低上下兩層網的相對摩擦。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三層造紙網,包括面網、底網和連接線,所述面網由經線Ⅰ、緯線Ⅰ交錯編織,底網由經線Ⅱ、緯線Ⅱ交錯編織,所述連接線為成對排列的兩根緯線Ⅲ,兩根緯線Ⅲ相互平行,連接線的密度為34根/cm,所述面網采用兩上一下三綜平紋編織結構,且在兩根緯線Ⅰ之間嵌入一根加強緯絲,所述底網采用三上兩下五綜斜紋織結構,經線Ⅰ與經線Ⅱ數量之比為1:1,緯線Ⅰ與緯線Ⅱ數量之比為3:5。
上述的一種三層造紙網,所述經線Ⅰ、經線Ⅱ的編織密度為34根/cm。
上述的一種三層造紙網,所述經線Ⅰ、緯線Ⅰ采用直徑為0.20-0.24mm的聚酯長絲編織。
上述的一種三層造紙網,所述經線Ⅱ、緯線Ⅱ采用直徑為0.26-0.40mm較粗聚酯長絲編織。
上述的一種三層造紙網,所述緯線Ⅲ采用直徑為0.26-0.40mm的聚酯長絲編織。
上述的一種三層造紙網,所述加強緯絲采用直徑為0.12-0.15mm的尼龍編織。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優點:本實用新型的三層造紙網提高了纖維支撐指數,改善紙頁成形質量,成紙紙幅表面光滑平整,改善了網子脫水能力,保證紙漿中的水分過濾暢通,能充分過濾出紙漿中的水分,同時避免流失細小纖維,節約原料,降低生產成本,成對排列的連接線能承受較大張力,避免產生內部磨損,提高了正面網孔大小均勻度,提高了成形網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經線Ⅰ,2-緯線Ⅰ,3-經線Ⅱ,4-緯線Ⅱ,5-緯線Ⅲ,6-加強緯絲。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一種三層造紙網,如圖1所示,包括面網、底網和連接線,所述面網由經線Ⅰ1、緯線Ⅰ2交錯編織,經線Ⅰ1、緯線Ⅰ2采用直徑為0.22mm的聚酯長絲,底網由經線Ⅱ3、緯線Ⅱ4交錯編織,經線Ⅱ3、緯線Ⅱ4采用直徑為0.36mm較粗聚酯長絲,經線Ⅰ1與經線Ⅱ3數量之比為1:1,緯線Ⅰ2與緯線Ⅱ4數量之比為3:5,經線Ⅰ1、經線Ⅱ3的編織密度為34根/cm;所述連接線為成對排列的兩根緯線Ⅲ5,兩根緯線Ⅲ5相互平行,編制時,將成對排列兩根緯線Ⅲ5穿在同一片鋼筘筘隙內作為連接線編織于兩層網中,連接線的密度為34根/cm,所述緯線Ⅲ5采用直徑為0.28mm的聚酯長絲編織,連接線采用成對排列的緯線Ⅲ5,能使網承受較大張力,降低上下兩層網的相對摩擦;所述面網采用兩上一下三綜平紋編織結構,即是由一根聚酯經線Ⅰ1和三根聚酯緯線Ⅰ2上下連接線組成一組平紋結構,其中,三根聚酯緯線Ⅰ2兩上一下分布,且在兩根緯線Ⅰ2之間嵌入一根細的加強緯絲6,加強緯絲6采用直徑為0.13mm的尼龍編織,改進后的面網提高了纖維支撐指數,提高了面網孔大小均勻度,同時不影響網子脫水能力,所述底網采用三上兩下五綜斜紋織結構,即是由一根聚酯經線Ⅱ3和五根聚酯緯線Ⅱ4上下連接線組成一組平紋結構,其中,五根聚酯緯線Ⅱ4三上兩下分布;提高了底網的耐摩擦性能,增加機械傳遞性,提高了成形網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