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造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造紙機網部水針機構。
背景技術:
近年來,市場上常用的造紙機網部水針的控制為軟水槽采用熱電的軟水經過一樓50UM預過濾器處理,水針泵5Bar水壓到水針加壓泵,加壓泵出口經過雙重250UM棉芯過濾器過濾雜質,最后到雙孔水針直徑0.6mm,30bar穩定的壓力對紙幅兩邊切割。水針位置安裝在底網最后一個高真空上方。在實施本發明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中存在:水針頭纖維反濺隨著車速的提高水針頭容易積纖維,纖維積多容易產生掉邊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為此,需要提供一種造紙機網部水針機構,用于解決水針頭容易積纖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發明人提供了一種造紙機網部水針機構,包括軟水槽、溢水盤、軟管、第一氣管、第二氣管、水針套以及水針頭,
所述軟水槽通過管道與溢水盤相連接;所述溢水盤包括盤體以及溢水頭,所述溢水頭設置在盤體上,溢水頭的頂端設有多個通孔,所述溢水盤通過軟管與水針頭相連接,所述水針頭朝向下方,水針頭的底端低于溢水盤的底端;
所述水針套設置在水針頭上,水針套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個氣管接頭,兩氣管接頭分別和第一氣管、第二氣管相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結構,還包括殼體,所述殼體設置在造紙機上,所述溢水盤設置在殼體內,所述殼體包覆整個溢水盤,所述軟管的一端與水針頭相連接,軟管的另一端與殼體的頂部相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結構,所述殼體底端通過支架固定在造紙機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結構,所述第一氣管與第二氣管的一端均與氣管接頭相連接,第一氣管與第二氣管的另一端通過三通與總氣管相連接,所述總氣管上設有調節氣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結構,所述氣管接頭兩端的直徑均為10mm。
區別于現有技術,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軟管和溢水盤可以調整水針頭的角度和壓力來減少積纖維現象,但當車速提高水針頭積纖維現象加重,通過水針套著水針頭上方,在水針套內安裝兩個直徑為10mm的氣管接頭對水針周圍進行環形吹氣,氣管前裝個可以調節接手閥,這樣可以減少水針頭積纖維的現象。水針頭增加環形吹氣,減少水針頭的纖維積料現象,可以減少人工清潔水針頭的積料,防止人工處理不當或者積料多產生掉邊斷紙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造紙機網部水針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施例水針頭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軟水槽;
11、管道;
20、溢水盤;
21、盤體;
22、溢水頭;
221、通孔;
30、軟管;
40、第一氣管;
50、第二氣管;
51、三通;
52、總氣管;
53、調節氣閥;
60、水針套;
61、氣管接頭;
70、水針頭;
80、殼體;
81、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請參閱圖1以及圖2,本實用新型一種造紙機網部水針機構,包括軟水槽10、溢水盤20、軟管30、第一氣管40、第二氣管50、水針套60以及水針頭70,所述軟水槽通過管道11與溢水盤相連接;軟水槽對管道進行供水,所述溢水盤包括盤體21以及溢水頭22,所述溢水頭設置在盤體上,溢水頭的頂端設有多個通孔221,所述溢水盤通過軟管與水針頭相連接,所述水針頭朝向下方,水針頭的底端低于溢水盤的底端;供水量大經過溢水盤往溢水頭周圍慢慢溢出可以防止水流速過快產生水泡。
本實施例還包括殼體80,殼體為封閉長方體,只有一個入口一個出口,防止水流溢出,所述殼體底端通過支架81固定在造紙機上,殼體通過支架穩定的固定在造紙機合適的位置。所述殼體設置在造紙機上,所述溢水盤設置在殼體內,所述殼體包覆整個溢水盤,所述軟管的一端與水針頭相連接,軟管的另一端與殼體的頂部相連接。水針頭可以通過軟管調整角度,水針頭用于對紙幅進行切割。
本實施例中,所述水針套設置在水針頭上,水針套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個氣管接頭,所述氣管接頭兩端的直徑均為10mm。兩氣管接頭分別和第一氣管、第二氣管相連接。所述第一氣管與第二氣管的一端均與氣管接頭相連接,第一氣管與第二氣管的另一端通過三通51與總氣管52相連接,所述總氣管上設有調節氣閥53。水針套為中空結構,水針套套著水針頭上方,在水針套內安裝兩個直徑為10mm的氣管接頭對水針周圍進行環形吹氣,總氣管前裝個可以調節氣閥,調整氣流的大小,這樣可以減少水針頭積纖維的現象。
使用過程中,軟水槽對管道進行供水,水流經過溢水盤往周圍慢慢溢出可以防止水流速過快產生水泡,最后讓水流從低處到水針頭。外部氣泵對總氣管進行供氣,調節氣閥調整氣流大小,第一氣管與第二氣管通過氣管接頭對水針頭進行環形吹氣。本實施例,對水針頭增加環形吹氣,減少水針頭的纖維積料現象,可以減少人工清潔水針頭的積料,防止人工處理不當或者積料多產生掉邊斷紙現象。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