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包覆紗,尤其涉及一種包覆紗的紡紗。
背景技術:
日常生活中,單種紗線由于各有千秋,單種紗線制成的產品在使用,質感等方面可能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所以現有很多產品采用混紡形式。混紡形式一般包括兩種,一種是紗線先做包覆處理,再織成織物,也就是采用包覆紗來實現混紡的目的;另一種就是采用多種紗線在織成織物的時候按照一定的比例來織成混紡織物。兩種方式的織物各有千秋。包覆紗最大的有點就是采用拉伸力強,現有的包覆紗通常是將紗芯線經過牽伸處理后,直接進行包覆處理;伸縮彈力基本上都是靠紗芯線來支撐提供。但是單種紗線的拉伸強度是有限度的,所以紗芯的拉伸程度基本上決定了最終整個織物的彈力(也就是拉伸強度),那么如何進一步提高包覆紗的拉伸強度是在包覆紗領域一直研究探索的重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由于包覆紗的紡紗工藝形式而造成的包覆紗的彈力受到限制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在增強包覆紗的拉伸強度的同時還不影響包覆紗的斷裂強度的包覆紗的紡紗。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包覆紗的紡紗,包括以下步驟:
1、紗芯線牽伸處理再纏繞在絡筒上;
2、外包紗經過牽伸處理后再纏繞在空心錠子上;
3、經過步驟1處理后的紗芯線經過空心錠子的中間穿出,步驟2處理后的外包紗在空心錠子的外表面回轉,接著外包紗與紗芯線纏繞在一起,制成初步包覆紗;
4、經過步驟3處理后的初步包覆紗經過導紗輥處理后再纏繞在絡筒上;
5、經過步驟4處理后的包覆紗經過熱定型處理后,制得最終的包覆紗產品。
本申請突破傳統的只是將紗芯線進行牽伸處理的做法,本申請大膽嘗試將外包紗進行牽伸前處理,且在多次嘗試后,發現當外包紗牽伸倍數控制在2的時候;整個紗線的拉伸強度有一個突破;當牽伸倍數過小于2的時候,整個紗線的拉伸強度沒有什么明顯的變化;當大于2的時候,包覆紗的整個強度就會受到較大影響。本申請大膽進行外包紗拉伸,拉伸倍數控制在2,整體上讓包覆紗的拉伸強度有了質的改變,與此同時不影響纖維的斷裂強度。同時將織物進行熱定型處理,利用熱力,消除紗線在拉伸過程中產生的內應力,使大分子發生一定程度的松弛,使紗線的形狀固定成型。
具體地,熱定型是溫度是80-90℃,熱定型時間是2秒。
熱定型是溫度是80-90℃,熱定型時間是2秒;溫度不易過低,過低對于紗線沒有熱定型作用;溫度過高,容易造成紗線的損傷。
具體地,步驟(1)中牽伸處理的牽伸倍數是3.5-4;紗芯的牽伸倍數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過低會造成包覆紗的拉伸強度不夠,過高同樣也會造成紗線的斷裂強度過低。
具體地,紗芯線的密度為15tex-20tex。
紗芯線的密度過低,制備的包覆紗的強度一樣的會受到影響,但是密度過大包覆紗很難實現包覆。因為紗芯線密度過大,直徑較大,幾乎沒有包覆的意義。
具體地,紗芯線采用氨綸紗線;外包紗采用錦綸外包紗。
氨綸紗線是所有紗線中最理想的紗芯,因為質地較柔軟,拉伸強度大;而外包紗采用錦綸,錦綸相對耐磨性好;二者結合使得整個包覆紗的強度以及拉伸強度最佳。
具體地,在步驟(3)處理之后的初步包覆紗再經過空心錠子的中間穿出,第二外包紗在空心錠子的外表面回轉,接著第二外包紗與包覆紗纏繞在一起,形成第二包覆紗;第二包覆紗再經過導紗輥處理后再纏繞在絡筒上;再進行熱定型處理;熱定型是溫度是80-90℃,熱定型時間是2秒。第二外包紗是采用未經過牽伸處理的紗線。
紗芯線的外包紗不限于一層,可以在紗芯線的外面合理設置多層外包紗;處理過程筒第一層外包紗的處理過程相同。多層外包紗設置,可以使得包覆紗可以實現一些其他功能,用戶可以根據需要增加一些其他功能性紗線在上面。
優選地,第二外包紗采用滌綸紗線。第二外包紗采用滌綸,可以增加包覆紗的耐磨性能。
具體地,外包紗的密度為18tex-20tex;第二外包紗的密度為20tex-23tex。
通常包覆紗外面的紗線是與外界接觸的紗線,當外包紗的密度為18tex-20tex;第二外包紗的密度為20tex-23tex;整個包覆紗的整體性較好。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請突破傳統的只是將紗芯線進行牽伸處理的做法,本申請大膽嘗試將外包紗進行牽伸前處理,且在多次嘗試后,發現當外包紗牽伸倍數控制在2的時候;整個紗線的拉伸強度有一個突破;當牽伸倍數過小于2的時候,整個紗線的拉伸強度沒有什么明顯的變化;當大于2的時候,包覆紗的整個強度就會受到較大影響。本申請大膽進行外包紗拉伸,拉伸倍數控制在2,整體上讓包覆紗的拉伸強度有了質的改變,與此同時不影響纖維的斷裂強度。同時將織物進行熱定型處理,利用熱力,消除紗線在拉伸過程中產生的內應力,使大分子發生一定程度的松弛,使紗線的形狀固定成型。
2.熱定型是溫度是80-90℃,熱定型時間是2秒;溫度不易過低,過低對于紗線沒有熱定型作用;溫度過高,容易造成紗線的損傷。
3.步驟(1)中牽伸處理的牽伸倍數是3.5-4;紗芯的牽伸倍數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過低會造成包覆紗的拉伸強度不夠,過高同樣也會造成紗線的斷裂強度過低。
4.紗芯線的密度為15tex-20tex;紗芯線的密度過低,制備的包覆紗的強度一樣的會受到影響,但是密度過大包覆紗很難實現包覆。該選擇能實現更好的包覆效果。
5.紗芯線采用氨綸紗線;外包紗采用錦綸外包紗。氨綸紗線是所有紗線中最理想的紗芯,因為質地較柔軟,拉伸強度大;而外包紗采用錦綸,錦綸相對耐磨性好;二者結合使得整個包覆紗的強度以及拉伸強度最佳。
6.在步驟(3)處理之后的初步包覆紗再經過空心錠子的中間穿出,第二外包紗在空心錠子的外表面回轉,接著第二外包紗與包覆紗纏繞在一起,形成第二包覆紗;第二包覆紗再經過導紗輥處理后再纏繞在絡筒上;再進行熱定型處理;熱定型是溫度是80-90℃,熱定型時間是2秒。紗芯線的外包紗不限于一層,可以在紗芯線的外面合理設置多層外包紗;處理過程筒第一層外包紗的處理過程相同。多層外包紗設置,可以使得包覆紗可以實現一些其他功能,用戶可以根據需要增加一些其他功能性紗線在上面。
7.第二外包紗采用滌綸,可以增加包覆紗的耐磨性能。
8.當外包紗的密度為18tex-20tex;第二外包紗的密度為20tex-23tex;整個包覆紗的整體性較好(拉伸性能以及斷裂強度)。
附圖說明
圖1是發明單層包覆紗的紡紗的示意圖;
圖2是發明雙層包覆紗的紡紗的示意圖;
圖中標記:1-紗芯筒;2-導紗器;3-空心錠子;4-外包紗;5-紗芯線;6-紡圈器;7-引紗器;8-整紗器;9-導紗輥;3-1-第一空心錠子;5-1-第一紗芯線;4-1-第一外包紗;3-2-第二空心錠子;5-2-第二紗芯線;4-2-第二外包紗;6-1-第一紡圈器;6-2-第二紡圈器。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下面結合圖1、圖2對本發明作詳細說明。
實施例1
一種包覆紗的紡紗,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紗芯線5經過牽伸裝置進行牽伸處理,接著經過處理的紗芯線5纏繞在紗芯筒1上面,備用,牽伸倍數是4倍;
步驟2.外包紗4經過牽伸處理后再纏繞在空心錠子3上,牽伸倍數是2;
步驟3.經過步驟1處理后的紗芯線5在導紗器2的作用下,從空心錠子3的中間穿出,步驟2處理后的外包紗4在空心錠子3的外表面回轉,接著外包紗4與紗芯線5在紡圈器6的作用下纏繞在一起,制成初步包覆紗;
步驟4.經過步驟3處理后的初步包覆紗經過引紗器7再經過導紗輥9處理后再纏繞在絡筒上,導紗輥上設置有可以左右移動整理紗線的整紗器;
步驟5.經過步驟4處理后的包覆紗經過熱定型(熱定型是溫度是80℃,熱定型時間是2秒)處理后,制得最終的包覆紗產品。
保持其他各項指標不改變,只改變第一層外包紗的牽伸倍數,測量最終的包覆紗的強力以及伸長率,數據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第一層外包紗的牽伸倍數為2的時候,包覆紗的強力與伸長率是綜合最佳的。而且有質的改變,這對于包覆紗的制備有重大意義。
實施例2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步驟1未經過牽伸處理前的紗芯線5的密度為15tex;步驟2中未經過牽伸處理前的外包紗的密度為18tex。
實施例3
在實施例2的基礎上,紗芯線5采用氨綸紗線;外包紗采用錦綸外包紗。
實施例4
一種包覆紗的紡紗,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第一紗芯線5-1經過牽伸裝置進行牽伸處理,接著經過處理的第一紗芯線5-1纏繞在紗芯筒1上面,備用,牽伸倍數是3.8倍;
步驟2.第一外包紗4-1經過牽伸處理后再纏繞在第一空心錠子3-1上,牽伸處理倍數是2;
步驟3.經過步驟1處理后的第一紗芯線5-1在導紗器2的作用下,從第一空心錠子3-1的中間穿出,步驟2處理后的第一外包紗4-1在第一空心錠子3-1的外表面回轉,接著第一外包紗4-1與第一紗芯線5-1在第一紡圈器6-1的作用下纏繞在一起,制成初步包覆紗;
經過上述處理后的初步包覆紗經過第二空心錠子3-2的作用下,從第二空心錠子3-2的中間穿出,未經過牽伸處理的第二外包紗4-2,接著第二外包紗4-2與第二紗芯線5-2(也就是上面的初步包覆紗)在第二紡圈器6-2的作用下纏繞在一起,制成包覆紗;
步驟4.經過步驟3處理后的初步包覆紗經過引紗器7再經過導紗輥9處理后再纏繞在絡筒上,導紗輥上設置有可以左右移動整理紗線的整紗器;
步驟5.經過步驟4處理后的包覆紗經過熱定型(熱定型是溫度是90℃,熱定型時間是2秒)處理后,制得最終的包覆紗產品。
實施例5
在實施例4的基礎上,第二外包紗采用滌綸紗線。
實施例6
在實施例5的基礎上,外包紗的密度為18tex;第二外包紗的密度為20t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