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是一種高精度紡織線定位裝置,屬于紡織線定位裝置領域。
背景技術:
定位裝置是指用于確定工件或加工工具所要求位置的裝置。紡紗與織布的總稱。中國古代的紡織與印染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古人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簡單的紡織工具。直至今天,我們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藝術品都是紡織和印染技術的產物。
現有技術公開了申請號為:201520032123.3的一種紡織機,包括安裝有減噪裝置的墻板,該減噪裝置包括有安裝殼,安裝殼內開設有減振腔,減振腔包括頂面和底面,該減振腔內安裝有減振單元,該減振單元包括有:與頂面固定的頂反振板,頂反振板的部分結構朝向底面翹起、且懸設于減振腔內,該翹起結構為頂夾板;與底面固定的底反振板,底反振板的部分結構朝向頂面翹起、且懸設于減振腔內,該翹起結構為底夾板;夾設于頂夾板和底夾板間的阻尼塊,該阻尼塊為橡膠材料或硅膠材料;頂夾板和底夾板間相互平行設置。減噪裝置通過頂反振板和底反振板吸收振動,并將所吸收的振動傳遞給阻尼塊,使其摩擦消耗了墻板的震動能量,從而減小墻板振動,最終實現降低噪音的目的?,F有技術紡織機在進行工作時無法對紡織線進行定位,造成運行中紡織線錯亂,機器運作不受控制,擾亂工作進度。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高精度紡織線定位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紡織機在進行工作時無法對紡織線進行定位,造成運行中紡織線錯亂,機器運作不受控制,擾亂工作進度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高精度紡織線定位裝置,其結構包括固定桿、外殼、一號定位扣、二號定位扣、三號定位扣,所述固定桿的外表面焊接有外殼,所述一號定位扣、二號定位扣、三號定位扣互相平行,所述二號定位扣固定設于一號定位扣的右側,所述一號定位扣與固定桿過盈配合;所述一號定位扣由手柄、托槽、圓環扣、圓環、固定孔、穿線器、穿線孔、固定環、凸槽、連接柱組成,所述手柄的右側通過托槽與連接柱的左側焊接,所述連接柱的右側與固定環焊接,所述固定環的外表面設有凸槽,所述固定環的下方焊接有穿線器,所述穿線器上設有穿線孔,所述固定環上設有圓環扣、圓環,所述圓環扣與圓環過盈配合,所述固定孔設于固定環的內部,所述一號定位扣通過固定孔與固定桿過盈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二號定位扣與固定桿過盈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桿與三號定位扣過盈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二號定位扣的右側設有三號定位扣。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桿為圓柱形。
進一步地,所述外殼采用鋁合金材料制作,具有硬度高、耐磨的特性。
進一步地,所述一號定位扣、二號定位扣、三號定位扣為同一結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通過設有定位扣,紡織機在進行工作時通過定位扣進行固定定位,運行中不會因紡織線錯亂而造成機器不受控制和擾亂工作進度。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為本發明一種高精度紡織線定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號定位扣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固定桿-1、外殼-2、一號定位扣-3、二號定位扣-4、三號定位扣-5、手柄-301、托槽-302、圓環扣-303、圓環-304、固定孔-305、穿線器-306、穿線孔-307、固定環-308、凸槽-309、連接柱-3010。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請參閱圖1、圖2,本發明提供一種高精度紡織線定位裝置:其結構包括固定桿1、外殼2、一號定位扣3、二號定位扣4、三號定位扣5,所述固定桿1的外表面焊接有外殼2,所述一號定位扣3、二號定位扣4、三號定位扣5互相平行,所述二號定位扣4固定設于一號定位扣3的右側,所述一號定位扣3與固定桿1過盈配合;所述一號定位扣3由手柄301、托槽302、圓環扣303、圓環304、固定孔305、穿線器306、穿線孔307、固定環308、凸槽309、連接柱3010組成,所述手柄的右側301通過托槽302與連接柱3010的左側焊接,所述連接柱3010的右側與固定環308焊接,所述固定環308的外表面設有凸槽309,所述固定環308的下方焊接有穿線器306,所述穿線器306上設有穿線孔307,所述固定環308上設有圓環扣303、圓環304,所述圓環扣303與圓環304過盈配合,所述固定孔305設于固定環308的內部,所述一號定位扣3通過固定孔305與固定桿1過盈配合,所述二號定位扣4與固定桿1過盈配合,所述固定桿1與三號定位扣5過盈配合,所述二號定位扣4的右側設有三號定位扣5,所述固定桿1為圓柱形,所述外殼2采用鋁合金材料制作,具有硬度高、耐磨的特性,所述一號定位扣3、二號定位扣4、三號定位扣5為同一結構。
使用者將固定桿1連接在紡織機上的紡織線固定槽內,通過按下手柄301打開圓環扣303,將圓環扣303與固定桿1相連接,松開手柄301,定位扣便固定在固定桿1上,調節定位扣的位置,后將紡織線穿過穿線孔307,將紡織線固定在定位扣上后邊可以運行設備進行工作,通過定位扣定位紡織線,使紡織機在運行中不會出現紡織線錯亂打叉,運行時整潔方便。
本發明所述的手柄301是一種機械配件方便工人操作機械。
本發明的固定桿1、外殼2、一號定位扣3、二號定位扣4、三號定位扣5、手柄301、托槽302、圓環扣303、圓環304、固定孔305、穿線器306、穿線孔307、固定環308、凸槽309、連接柱3010,部件均為通用標準件或本領域技術人員知曉的部件,其結構和原理都為本技術人員均可通過技術手冊得知或通過常規實驗方法獲知,本發明解決的問題是現有技術紡織機在進行工作時無法對紡織線進行定位,造成運行中紡織線錯亂,機器運作不受控制,擾亂工作進度,本發明通過上述部件的互相組合,紡織機在進行工作時通過定位扣進行固定定位,運行中不會因紡織線錯亂而造成機器不受控制和擾亂工作進度,具體如下所述:
所述一號定位扣3與固定桿1過盈配合,所述手柄的右側301通過托槽302與連接柱3010的左側焊接,所述連接柱3010的右側與固定環308焊接,所述固定環308的外表面設有凸槽309,所述固定環308的下方焊接有穿線器306,所述穿線器306上設有穿線孔307,所述固定環308上設有圓環扣303、圓環304,所述圓環扣303與圓環304過盈配合,所述固定孔305設于固定環308的內部,所述一號定位扣3通過固定孔305與固定桿1過盈配合。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