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用于高精度蠟模3D打印的通風吸塵裝置。
背景技術:
在高精度蠟模3D打印設備內,需要使已經成型的打印耗材更快的冷卻,降低設備內部運行時的溫度。同時,還需要對打印時所產生的耗材粉塵進行吸塵處理,以避免粉塵吸附在成型好的蠟模上,造成最終的成品表面粗糙。在現有技術中,解決上述問題的主要方式是采用家用吸塵器來處理,用吸塵器的吸塵口與3D打印設備內部對接,以抽吸其內的粉塵。但家用吸塵器存在噪聲大,吸力弱,壽命短,粉塵清理潔凈度低等問題。
有鑒于此,特提出本實用新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高精度蠟模3D打印的通風吸塵裝置,對高精度蠟模3D打印設備內的粉塵有良好的清除效果。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用于高精度蠟模3D打印的通風吸塵裝置,包括殼體,殼體內部被隔板分隔成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所述殼體上設有與第一腔體連通的進風管,所述第一腔體內設有濾塵袋,所述濾塵袋與進風管連接;所述隔板上開設有安裝口,所述安裝口上設有過濾片;在第二腔體內設有風機,風機的進風口與隔板上的過濾片對接;所述殼體上還設有與第二腔體連通的出風口。
可選地或優選地,所述風機的外殼上貼合有由吸音材料制成的吸音部件。
可選地或優選地,所述殼體包括可拆卸的擋板,所述擋板拆下后可露出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所述吸音部件包括第一吸音部件和第二吸音部件;所述第一吸音部件包覆于風機外殼的底面和左側面;所述第二吸音部件固定在所述擋板的內側,且其位置與風機外殼上表面和右側面對應,以使得擋板在固定狀態下,第二吸音部件包覆于風機外殼的上表面和右側面。
可選地或優選地,所述吸音材料為吸音棉。
可選地或優選地,還包括繼電器單元,所述繼電器單元的輸入端與3D打印設備的控制器連接,繼電器單元的輸出端連接風機的電源端。
可選地或優選地,所述濾塵袋的袋體由三層無紡聚酯纖維布疊加而成。
可選地或優選地,濾塵袋的袋口上設有彈性圈,并通過彈性圈與進風管的底部連接。
可選地或優選地,所述過濾片為玻璃纖維布。
可選地或優選地,所述玻璃纖維布表面為褶皺狀。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高精度蠟模3D打印的通風吸塵裝置,包括殼體,殼體內部被隔板分隔成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所述殼體上設有與第一腔體連通的進風管,所述第一腔體內設有濾塵袋,所述濾塵袋與進風管連接;所述隔板上開設有安裝口,所述安裝口上設有過濾片;在第二腔體內設有風機,風機的進風口與隔板上的過濾片對接;所述殼體上還設有與第二腔體連通的出風口。在吸塵裝置內部設有兩道過濾裝置,第一道為濾塵袋,第二道為過濾片,其能夠將濾塵袋漏掉的粉塵進行進一步過濾,因此對粉塵的去除率更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用于高精度蠟模3D打印的通風吸塵裝置的主剖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用于高精度蠟模3D打印的通風吸塵裝置的側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濾塵袋的袋體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用于高精度蠟模3D打印的通風吸塵裝置的電控系統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殼體;101-擋板;102-出風口;2-分隔板;3-第一腔體;4-第二腔體;5-濾塵袋;501-無紡聚酯纖維布;6-風機;601-風機外殼;7-過濾片;8-進風管;9-橡膠圈;10-第一吸音部件;11-第二吸音部件;12-繼電器單元;13-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3D打印設備的通風吸塵裝置,特別是適用于高精度蠟模的3D打印設備。用于清除在蠟模的3D打印過程中產生的耗材粉塵,以保證蠟模的精度。
請參考圖1-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高精度蠟模3D打印的通風吸塵裝置,包括殼體1,殼體1內部由不銹鋼分隔板2分隔成兩部分,一部分為第一腔體3,另一部分為第二腔體4。第一腔體3內設有濾塵袋5,第二腔體4內設有風機6,在分隔板2中部開設有安裝口,并在安裝口上安裝過濾片7,風機6的進風口與過濾片7的位置對接。在殼體1上還開設有與第二腔體4連通的出風口102。
在殼體上開設有進風口并安裝進風管8,進風管8的一部分位于殼體1上部,用于和3D打印設備內部含有粉塵的內腔(圖中未示出)連接,進風管8的下部位于第一腔體3內部,并連接有濾塵袋5。濾塵袋5和進風管8連接的開口處套設有彈性圈,例如可以是橡膠圈9,濾塵袋5和進風管8連接時,橡膠圈9套接在進風管8的外壁上,實現濾塵袋5和進風管8的連通,由于橡膠圈9具有一定的彈性和松緊度,可以緊密地與進風管8外壁貼合,使得吸入的粉塵不易從濾塵袋5和進風管8連接處漏出。濾塵袋5的袋體優選采用三層無紡聚酯纖維布疊501加而成,實現了三重過濾效果。經檢測,三層無紡聚酯纖維布501構成濾塵袋可以使PM1.0-PM3.0的微小粉塵過濾效率達到90%以上。此外,無紡聚酯纖維布具多孔性,透氣性佳,有利于空氣的流通,易保持布面干爽、易洗滌,方便濾塵袋的清洗,且無紡聚酯纖維性能穩定,無毒、無異味,可以提高粉塵過濾后空氣的潔凈度。
在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中,過濾片7為玻璃纖維布,玻璃纖維布固定在不銹鋼邊框(圖中未示出)上,再將不銹鋼邊框固定在分隔板2中部的開口邊緣。玻璃纖維布的型號可以為多種,優選采用規格代號為EWPC61、商業代號為108的玻璃纖維布或規格與其接近的玻璃纖維布。玻璃纖維布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在固定在不銹鋼邊框上后,不容易因重力或風力產生變形,因此可以避免過濾片變形后與不銹鋼邊框產生縫隙,進而防止粉塵順著縫隙直接流入風機。此外,更為優選地,玻璃纖維布的表面可以折疊成褶皺狀,其目的是為了增大過濾片7的表面積,提升過濾效率。經檢測,采用玻璃纖維布和三層無紡聚酯纖維布構成濾塵袋形成二級過濾體系后,能夠99.9%的有效過濾大于PM0.3的粉塵。基本能實現粉塵全部被過濾在濾塵袋區而不會進入風機內,最大程度保障了風機的壽命。
在一些優選的實施方式中,風機的外殼上貼合有由吸音材料制成的吸音部件,以降低風機在運行時產生的噪音。吸音材料的具體種類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實施例中,吸音材料為吸音棉,吸音部件具體可以包括第一吸音部件10和第二吸音部件11,第一吸音部件10的截面大體呈L型,包覆于風機外殼601的底面和左側面。殼體1包括可拆卸的擋板101,擋板101拆下后可露出第一腔體3和第二腔體4,以方便工作人員對濾塵袋5、過濾片7等進行清洗和更換。第二吸音部件11的截面也大體呈L型,包覆在風機外殼601的上表面和右側面。由于第一吸音部件10的一部分位于風機外殼601的底面,可以被外殼底面壓住固定。而第二吸音部件11只位于上部和側面,如果直接搭設在外殼上表面,固定效果差,可能會在風機的震動中脫落,或者因為與風機外殼601結合不嚴而降低吸音效果。為此在優選的實施例中,第二吸音部件11固定在擋板101的內側,其位置與風機外殼601上表面和右側面對應(當第二吸音部件11比較薄時,可適當增加擋板101內側的厚度,以使其在加裝第二吸音部件11后能夠與風機的外殼貼合),這樣,當擋板101在安裝好的固定狀態下,第二吸音部件11恰好包覆于風機外殼601的上表面和右側面。由于第二吸音部件11的固定端位于擋板101處,所以可以較為穩定地包覆風機6的外殼。經檢測,本實施例可以在不減少吸力的情況下使風機的噪音降到55分貝以下。
在一些優選的實施例中,在殼體1的內側安裝有繼電器單元12,具體可以安裝在第二腔體4的內壁上,繼電器單元12的輸入端從殼體中引出并與3D打印設備的控制器13連接,繼電器單元12的輸出端連接風機6的電源端,例如將繼電器的觸點與風機6的電源連接。這樣,繼電器單元12可以接收3D打印設備內部的控制信號,控制繼電器的開閉,進而控制風機6的啟停。這種電控系統可以使得吸塵裝置直接通過3D打印設備來控制,而不用設置獨立的控制單元,方便工作人員在3D打印設備端實現吸塵裝置的控制,簡化了控制流程。
使用時,將進風管8與3D打印設備對接,控制風機6啟動,粉塵先進入濾塵袋5進行一次過濾,而后經過濾片7進行二次過濾,最后經過離心風機6從出風口102排出潔凈的空氣。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高精度蠟模3D打印的通風吸塵裝置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