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向液體噴出頭供給液體的方法、液體供給機構以及液體噴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將墨盒等主罐的液體暫時吸引到副罐,并從該副罐向液體噴出頭供給液體的液體供給機構及向液體噴出頭供給液體的方法以及液體噴出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噴墨打印機的墨供給系統,已知有如下的構造具備搭載在打印機主體上的墨盒等主罐和與噴墨頭一同搭載在滑架上的副罐,并在進行印刷時從副罐向噴墨頭供給墨,在噴墨頭停止在原位置期間從主罐向副罐補給墨。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具備該種墨供給系統的噴墨打印機。在專利文獻1中,由隔膜式的墨泵進行向副罐的墨補給動作。該墨泵通過擺動式的桿使隔膜變位而吸引墨。當噴墨頭移動到原位置時,桿的自由端與原位置側的固定部件抵接而使桿擺動,由此隔膜被拉起,墨室擴大,從而進行墨的吸引動作。在副罐與噴墨頭之間設有用于將上游側的壓力變動的傳遞隔斷的自密封單元。當利用噴墨頭側的負壓使自密封單元的流入口打開時,經由自密封單元進行墨從副罐向噴墨頭的供給。專利文獻1特開2010-6 號公報在如上所述的墨供給系統中,提出了在定期沖洗的時刻進行印刷中的墨補給動作的方法。在此情況下,由于不需要另行使噴墨頭返回到原位置,因此不會使處理能力降低, 能夠有效地進行墨補給動作。但是,在墨消耗量多的印刷圖案的情況下,在定期沖洗之前就用完副罐的墨,因此在定期沖洗之前需要另行進行墨補給動作,從而印刷動作被中斷。尤其是在線型頭式的噴墨頭中,由于噴嘴數多,因此墨消耗量變得非常大,在定期沖洗之前用完墨的可能性很大。由此,印刷動作的中斷頻度變大,有可能導致處理能力降低。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液體供給機構、向液體噴出頭供給液體的方法以及液體噴出裝置,其在向副罐補給液體時不需要使液體噴出頭返回確定位置, 在墨補給動作中也能夠持續進行從液體噴出頭噴出墨的動作。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向液體噴出頭供給液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液體供給機構向液體噴出頭供給液體,所述液體供給機構從主罐向副罐吸引液體,并從該副罐經由壓力調整室向液體噴出頭供給液體,在上次向所述副罐補給液體以后,當從所述液體噴出頭噴出的液體噴出量達到預先設定的基準量以上時,進行用于從所述主罐向所述副罐吸引液體的液體補給動作,在為了進行該液體補給動作而不進行液體從所述副罐向所述壓力調整室的供給的期間內,將所述壓力調整室內的液體向所述液體噴出頭供給,且同時進行所述液體噴出頭的液體噴出動作,當進行液體從所述副罐向所述壓力調整室的供給時,將所述副罐內的液體向所述壓力調整室補給,且同時將該壓力調整室內的液體向所述液體噴出頭供給,由此進行所述液體噴出頭的液體噴出動作。如此一來,在本發明中,通常從副罐向壓力調整室補給液體,且同時從壓力調整室向液體噴出頭供給液體,在向副罐的液體補給中,即使停止來自副罐的液體的補給,也能夠將壓力調整室的液體供給到液體噴出頭且同時繼續液體噴出動作。從而,不需要為了向副罐補給液體而中斷液體噴出動作,能夠抑制液體補給所導致的液體噴出動作的處理能力的降低。由此,能夠高速進行液體噴出量多的液體噴出動作。此外,本發明可以適用于所述液體噴出頭是噴墨頭、所述液體是印刷用的墨的構造。在該情況下,在為了向所述副罐進行墨補給動作而不進行墨從所述副罐向所述壓力調整室的供給的期間內,將所述壓力調整室內的墨向所述噴墨頭供給,且同時由所述噴墨頭進行印刷動作,當進行墨從所述副罐向所述壓力調整室的供給時,將所述副罐內的墨向所述壓力調整室補給,且同時將該壓力調整室內的墨向所述噴墨頭供給,由此由所述噴墨頭進行印刷動作。如此一來,不需要為了向副罐補給墨而中斷印刷動作,能夠抑制由于墨補給導致的印刷作業的處理能力的降低。此外,本發明提供一種液體供給機構,其特征在于,具備副罐,其用于向液體噴出頭供給液體;壓力調整室,其設置在從該副罐朝向所述液體噴出頭的液體流路上;止回閥,其設置在所述液體流路上的所述壓力調整室的上游側;液體補給裝置,其用于從主罐向所述副罐補給液體,該液體補給裝置構成為,能夠在所述液體噴出頭的液體噴出動作中在所述副罐內形成負壓而從所述主罐向所述副罐內吸引液體,所述壓力調整室構成為,即使在不進行液體從所述副罐的供給的狀態下,也能夠將該壓力調整室內的液體向所述液體噴出頭側送出,所述壓力調整室的容積為在由所述液體補給裝置向所述副罐進行液體補給動作的期間從所述液體噴出頭噴出的液體量以上。根據上述構成,本發明能夠實現向上述液體噴出頭供給液體的方法。具體來說,在液體補給動作中由止回閥防止液體從壓力調整室側返回副罐,并能夠從主罐側吸引液體。 此外,由于壓力調整室具有足夠的容積,因此,在液體補給動作結束之前,能夠將壓力調整室內的液體繼續供給到液體噴出頭,而不會在液體補給動作中用完壓力調整室內的液體。 從而,不需要為了補給液體而中斷液體噴出動作,能夠抑制由于向副罐補給液體而導致的液體噴出動作的處理能力的降低。在本發明中,所述液體補給裝置具備隔膜,其在所述副罐的中心軸線方向上變位,使所述副罐的容積增減;彈性變形部件,其與該隔膜連結;桿,其一端經由該彈性變形部件與所述隔膜連結,并且,所述桿被支承為能夠在規定的擺動方向及其反方向上擺動,且在所述規定的擺動方向上經由所述彈性變形部件將所述隔膜向所述副罐的容積增大側拉伸;電動機;按壓機構,其根據該電動機的輸出旋轉,將所述桿的另一端向所述規定的擺動方向按壓。如此一來,驅動電動機使副罐的容積增大,由此在副罐內形成負壓而能夠在任意的時刻執行吸引液體的液體補給動作。從而,能夠在繼續液體噴出動作的同時向副罐補給液體。
在此,在設有多個所述副罐的情況下,所述隔膜、所述彈性變形部件及所述桿對應于各副罐而設置,且各桿配置成使所述擺動方向為同一方向。進而,優選,所述按壓機構具備按壓桿,其被支承為能夠在按壓方向及其反方向上移動,且在所述按壓方向上向所述規定的擺動方向同時按壓全部所述桿的另一端;輥,其基于所述電動機的輸出旋轉而沿圓弧狀的移動軌跡移動,并且在移動中向所述按壓方向按壓所述按壓部件。如此一來,能夠利用按壓桿使多個桿同時擺動,不需要在各副罐上分別設置按壓機構。從而,能夠使液體補給機構的構成簡單化。此外,優選,所述液體補給裝置具備用于將所述隔膜向所述副罐的容積減少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如此一來,當在向副罐吸引液體后解除作用在隔膜上的拉伸力時,向壓力調整室側壓出副罐內的墨。從而,能夠將液體噴出動作中減少的液體快速地補充到壓力調整室,使壓力調整室的容積復原。接下來,本發明提供一種液體噴出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液體噴出頭;貯存用于從該液體噴出頭噴出的液體的主罐;連接該主罐和所述液體噴出頭的液體流路;上述的液體供給機構。在本發明的液體噴出裝置中,優選,所述液體噴出裝置還具有控制部,該控制部掌握從所述液體噴出頭噴出的液體噴出量,并對該液體噴出量與預先設定的基準量進行比較判定,在所述液體噴出量達到預先設定的基準量以上時,執行由所述液體補給裝置進行的向所述副罐的所述液體補給動作。如此一來,根據從液體噴出頭噴出的液體噴出量能夠判斷是否需要液體補給,并根據該判斷結果,能夠在用完副罐內的液體之前進行液體補給動作。從而,能夠繼續進行液體噴出頭的連續噴出動作。此外,在本發明中,在所述液體噴出頭是噴墨頭、所述液體是印刷用的墨的情況下,能夠持續由噴墨頭進行印刷動作且同時進行向副罐的墨補給動作。從而,不需要為了向副罐補給墨而中斷印刷動作,能夠抑制由于墨補給導致的印刷作業的處理能力的降低。根據本發明,在向副罐補給液體的過程中,能夠將壓力調整室的液體向液體噴出頭供給且同時繼續液體噴出動作。從而,不需要為了向副罐補給液體而中斷液體噴出動作, 能夠抑制由于液體補給所導致的液體噴出動作的處理能力的降低。由此,能夠高速進行液體噴出量多的液體噴出動作。
圖1是表示噴墨打印機的大致構成的說明圖。圖2是表示噴墨打印機的墨供給系統的大致構成的說明圖。圖3是隔膜泵單元及緩沖器單元的立體圖。圖4是隔膜泵單元的俯視圖。圖5是表示隔膜泵單元的主要部分的剖面構成的說明圖(圖4的X-X剖視圖)。圖6是緩沖器單元的局部俯視圖。圖7是表示緩沖器單元的剖面構成的說明圖(圖6的Y-Y剖視圖)。圖8是表示連續印刷中的副罐及壓力調整室的墨量的變動及輥的旋轉位置的時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應用了本發明的噴墨打印機及其墨供給機構以及向噴墨頭供給墨的墨供給方法進行說明。(噴墨打印機的整體構成)圖1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噴墨打印機的大致構成的說明圖。噴墨打印機1(液體噴出裝置以下稱為打印機1)使用多種彩色墨對從卷筒紙抽出的長條狀的記錄紙進行印刷。 打印機1具備整體上為長方體狀的打印機殼體2,在打印機殼體2的前表面上形成有記錄紙排出口 3。在打印機殼體2內的靠近打印機后端的位置設有卷筒紙裝填部4。從裝填在卷筒紙裝填部4上的卷筒紙拉出的記錄紙沿著經由緊靠記錄紙排出口 3的后方設置的壓板5 的表面的記錄紙輸送路徑而被水平地輸送。在壓板5的上方配置有滑架6及在該滑架6上搭載的噴墨頭7 (液體噴出頭)。滑架6被未圖示的滑架引導機構支承為能夠在上下方向上移動。將噴墨嘴開口的頭面向下而配置噴墨頭7。噴墨頭7構成為,根據滑架的上下移動,能夠移動至在通過壓板5的表面的記錄紙和頭面之間形成有規定間隙的印刷位置及退避到該印刷位置的上方的退避位置。打印機1利用未圖示的記錄紙輸送機構將從卷筒紙抽出的記錄紙沿著壓板5的表面進行輸送,與該輸送動作聯動而從噴墨頭7噴出墨,由此向記錄紙進行印刷。在壓板5的下方設有墨盒裝配部8。墨盒裝配部8裝配有分別儲存青色、洋紅色、 黃色及黑色4色墨的墨盒9a 9d(主罐)。當在墨盒裝配部8上裝配墨盒9a 9d時,設置在墨盒裝配部8的最深部的未圖示的墨供給針插入到在各墨盒9a 9d的后端設置的未圖示的墨供給口。由此,各墨盒9a 9d與用于向噴墨頭7供給墨的墨供給路10 (參照圖 2)的上游端連接。在滑架6及噴墨頭7的打印機后方側配置有隔膜泵單元12,該隔膜泵單元12具備分別儲存青色、洋紅色、黃色及黑色4色墨的副罐Ila lid。此外,在噴墨頭7的上方配置有緩沖器單元14,該緩沖器單元14設有壓力調整室13a 13d。圖2是表示噴墨打印機1的墨供給系統的大致構成的說明圖。墨供給路10的上游側部分由將墨盒9a 9d與副罐Ila Ild連接的4系統的墨流路15a 15d構成。利用隔膜泵單元12的墨吸引動作,墨盒9a 9d內的墨通過墨流路1 15d而被吸引到各副罐Ila Ild內。還有,在送出到噴墨頭7側之前,暫時儲存在各副罐Ila Ild內。另一方面,墨供給路10的下游側部分由將副罐Ila Ild與頭內流路7a 7d連接的4系統的墨流路16a 16d構成。緩沖器單元14設置在墨流路16a 16d的流路中途。儲存在各副罐Ila Ild 中的墨通過止回閥17而供給到緩沖器單元14的壓力調整室13a 13d,然后從此處再次通過一個止回閥18而供給到噴墨頭7的頭內流路7a 7d。如此一來,利用隔膜泵單元12 及緩沖器單元14、以及在經由隔膜泵單元及緩沖器單元的墨流路上設置的止回閥17、18, 構成用于將墨盒9a 9d內的墨向噴墨頭7供給的墨供給機構19(液體供給機構)。(隔膜泵單元及緩沖器單元)圖3是隔膜泵單元12及緩沖器單元14的立體圖。此外,圖4是隔膜泵單元12的俯視圖,圖5是表示隔膜泵單元12的主要部分的剖面構成的說明圖(圖4的X-X剖視圖)。 如圖3所示,隔膜泵單元12的結構如下在各副罐Ila Ild的上部分別設置有用于向各副罐Ila Ild吸引墨的墨吸引機構20 (液體補給裝置),并且在與各副罐Ila Ild相鄰的位置設置有用于驅動墨吸引機構20的驅動機構30 (液體補給裝置)。如圖5所示,副罐lla(llb lid)具備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筒狀的工作缸21,在該工作缸21的底部設有墨室22。在工作缸21上,以閉塞墨室22的上部的方式安裝有隔膜 23。在隔膜23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厚壁部,在該厚壁部上連結有能夠在工作缸21內沿上下方向往復移動的活塞部件24。墨吸引機構20具備設置在工作缸21內的上述隔膜23及活塞部件M、在活塞部件M的上部安裝的螺旋彈簧25 (彈性變形部件)、從螺旋彈簧25的上方向工作缸21的側方呈L字型彎曲延伸的吸引用桿26 (桿)。以在比工作缸21靠打印機后方側的上方位置設置的支軸27為中心能夠擺動地支承吸引用桿26。吸引用桿沈具備從支軸27朝向工作缸21的上方橫向延伸的第1腕部26a和從支軸27向下延伸的第2腕部^b。第1腕部 26a的前端形成有鉤,在該鉤上卡止螺旋彈簧25的上端。此外,第2腕部^b的前端部分 26c向與工作缸21相反的一側突出。當使吸引用桿沈向第1腕部26a上升的擺動方向(圖5的箭頭A所示的方向規定的擺動方向)擺動時,與其連結的活塞部件M向上方移動,使螺旋彈簧25伸展,因此利用該螺旋彈簧25的彈性復位力,隔膜23被向上方拉伸。其結果,墨室22的容積增加,墨室 22內成為負壓狀態,墨從墨盒9a(9b 9d)被吸引并補給到墨室22內。另外,此時,由于在與壓力調整室13a (13b 13d)連通的墨流路16a (16b 16d)上設有止回閥17,因此在墨補給動作期間,阻止來自壓力調整室13a(13b 13d)的墨的逆流。如圖4所示,副罐Ila Ild排成一列,在各副罐Ila Ild上設置的4組墨吸引機構20也同樣排成一列。驅動機構30具備配置于與在同一方向上延伸的4根第2腕部 26b的前端部分對置的位置上的按壓桿31 (按壓部件)。按壓桿31以沿其上端延伸的支軸 32為中心被支承為能夠擺動。此外,驅動機構30具備在按壓桿31的下方旋轉自如地被支承的圓盤狀的齒輪33及在靠近齒輪33外周的部分安裝的輥34(驅動部件)。在與該齒輪 33相鄰的位置上配置有與電動機35的輸出軸連結的蝸桿36及與蝸桿36嚙合的蝸輪37, 該蝸輪37與齒輪33嚙合。通過上述的按壓桿31、支軸32、齒輪33、蝸桿36、蝸輪37等,構成用于根據電動機35的輸出旋轉而按壓吸引用桿沈的第2腕部^b的按壓機構38。電動機35的輸出旋轉經由蝸桿36及蝸輪37而以規定的減速比傳遞到齒輪33。 若齒輪33旋轉,則在其外周緣上配置的輥34沿圓弧狀的軌道移動。通過控制電動機35的旋轉,能夠使輥34在最接近吸引用桿沈的驅動位置Cl和從該驅動位置Cl順時針旋轉90 度后的退避位置C2之間移動。因此,在齒輪33上設有用于檢測齒輪33的旋轉位置的傳感
39 ο輥34從退避位置C2移動到驅動位置Cl時,與按壓桿31的下端31a抵接,使按壓桿31沿將下端31a向第2腕部26b側(圖5的箭頭B方向)移動的方向擺動。此時,按壓桿31將吸引用桿沈的第2腕部^b的前端部分^c向工作缸21側按壓,強制地使吸引用桿沈向箭頭A的方向擺動。若將輥34保持在驅動位置Cl,則經由按壓桿31,以第1腕部 26a上升到最高位置的狀態保持吸引用桿沈,因此進行向墨室22的墨補給。在墨補給結束的時刻,使輥;34返回到退避位置C2時,按壓桿31及吸引用桿沈能夠從由輥34進行保持的保持位置移動。隔膜泵單元12具備在各活塞部件M的上部安裝的加壓彈簧觀(施力部件)。加壓彈簧觀安裝在螺旋彈簧25的外周側,經由活塞部件M對隔膜23向下施力。當向墨室 22的墨補給結束后,使輥34返回到退避位置C2時,吸引用桿沈的保持狀態被解除而成為能夠擺動,因此,隔膜23下降到加壓彈簧觀的加壓力和施加在隔膜23上的墨壓達到平衡的位置。此時,吸引到副罐lla(llb lid)的墨室22中的墨的一部分向墨流路16a(16b 16d)壓出,通過止回閥17供給到壓力調整室13a(13b 13d)。由此,進行向壓力調整室 13a(13b 13d)的墨補給。圖6是表示緩沖器單元14的一部分(設有壓力調整室13a、13b的部分)的局部俯視圖,圖7是表示緩沖器單元14的剖面構成的說明圖(圖6的Y-Y剖視圖)。通過設置規定容積的凹部40,并以隔膜41閉塞其上部而形成壓力調整室13a(i;3b 13d)。在凹部40 的底部中央形成有與來自副罐lla(llb lid)的墨流路16a(16b 16d)連通的墨流入口 42。在墨流入口 42安裝有壓力調整用彈簧43的下端,壓力調整用彈簧43的上端安裝在隔膜41的下表面中央部。此外,在壓力調整室13a(13b 13d)的底部設有未圖示的墨流出口,經由該墨流出口,壓力調整室13a(i;3b 13d)與頭內流路7a(7b 7d)連通。在該墨流出口或其下游側的流路上設有止回閥18(參照圖2),阻止來自噴墨頭7側的墨的逆流。當壓力調整室13a(1 13d)內的墨量少時,隔膜41下降,壓力調整用彈簧43 成為壓縮狀態。此時,利用壓力調整用彈簧43的伸長方向的彈性復位力對隔膜41向上方施力。從而,在能夠從副罐lla(llb lid)供給墨的情況下,從墨流入口 42吸引墨,壓力調整室13a(13b 13d)內的墨量增加。當壓力調整室13a(13b 13d)內的墨量達到規定量時,由于墨壓與壓力調整用彈簧43的彈性復位力達到平衡,因此,以后變為吸引與從壓力調整室13a(13b 13d)向頭內流路7a(7b 7d)側流出的墨相應量的墨,壓力調整室 13a(i;3b 13d)的容積維持在恒定狀態。另外,在該狀態下,利用壓力調整用彈簧43的彈性復位力,能夠緩解壓力調整室13a(i;3b 13d)的上游側的墨壓的急劇的變動。在此,利用上述的墨吸引機構20及驅動機構30的動作,在副罐Ila Ild中形成負壓,進行向副罐Ila Ild的墨補給,在此期間,不從副罐Ila Ild側供給墨。但是,當在此期間噴墨頭7側消耗墨時,根據頭內流路7a 7d側的負壓,壓力調整室13a 13d的隔膜41及壓力調整用彈簧43變位,墨向頭內流路7a 7d側流出。也就是說,在本實施方式中,即使沒有來自副罐Ila Ild的墨補給,通過來自壓力調整室13a 13d的墨供給, 也能夠暫時地持續噴墨頭7的墨噴出動作。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印刷動作中向副罐Ila Ild進行墨補給,此時為了不發生不能向噴墨頭7側供給墨而使印刷動作中斷的情況,以在墨補給中不會用完壓力調整室 13a 13d內的墨的方式來設定壓力調整室13a 13d的容積。即,預先設定墨補給所需要的時間(使輥34從退避位置C2移動并保持在驅動位置Cl,并再次返回到退避位置C2的時間),并且掌握在該時間的期間內可從噴墨頭7噴出的墨量(在墨補給動作中的墨噴出量),以至少持續供給與該墨噴出量相應的墨的方式來設定壓力調整室13a 13d的容積。(向噴墨頭供給墨的方法)圖8是表示連續印刷中的副罐Ila Ild及壓力調整室13a 13d的墨量的變動及輥34的旋轉位置的時序圖。打印機1的控制部(控制裝置)在噴墨頭7的印刷動作中監視從噴墨頭7噴出的各色墨的噴出量。該墨噴出量例如可以根據印刷數據來掌握,并能夠在執行印刷動作的同時在任意的時點掌握上次墨補給動作以后噴出的各色的墨量。另外, 打印機1的控制部根據該墨噴出量判斷是否需要向副罐Ila Ild進行墨補給。還有,也能夠根據搭載在墨盒9a 9d上的IC芯片所記錄的墨噴出量來判斷各色墨的噴出量。在墨噴出量達到預先設定的基準量q的情況下(圖8的Tl的時刻),打印機1的控制部判斷為需要向副罐Ila Ild進行墨補給。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使用4色的墨,因此在任一色的墨噴出量達到基準量q以上時,判斷為需要墨補給。在此,墨噴出量與副罐 Ila Ild內的墨殘量對應,與墨殘量的減少相應地,副罐Ila Ild的容積減少。墨噴出量的基準量q設定在不會用完副罐Ila Ild內的墨的量。從而,也能夠代替墨噴出量,檢測副罐1 Ia 1 Id內的墨殘量,根據該檢測值,判斷是否需要墨補給。打印機1的控制部在Tl的時刻判斷為需要墨補給,據此開始向副罐Ila Ild的墨補給動作。即,在該時刻開始驅動機構30的電動機35的正旋轉。還有,在由傳感器39 檢測到輥34到達驅動位置Cl時(圖8的T2的時刻),停止電動機35。由此,吸引用桿26 經由按壓桿31擺動,使各墨室22中形成負壓,開始由墨吸引機構20吸引來自墨盒9a 9d 的墨。另外,打印機1的控制部在墨補給動作開始的同時重置墨噴出量,并從該時點起,開始監視用于確定下次的墨補給動作的開始時刻的墨噴出量。打印機1的控制部在預先設定的墨補給時間t0期間使輥34保持在驅動位置Cl, 并在此期間完成墨向副罐Ila Ild的吸引。還有,在經過了墨補給時間t0的時刻(圖8 的T3的時刻),使電動機35開始反轉。接著,當由傳感器39檢測到輥34返回到退避位置 C2時(圖8的T4的時刻),停止電動機35。由此,結束墨補給動作。在圖8的Tl至T2的期間內,墨吸引機構20及驅動機構30開始工作,副罐Ila Ild內被逐漸減壓。從而,在此期間中的規定的時點之前,從副罐Ila Ild向壓力調整室 13a 13d持續一點點地供給墨,但以后副罐Ila Ild的負壓變大而停止向壓力調整室 13a 13d供給墨。另一方面,由于持續向噴墨頭7供給墨,因此隨著來自副罐Ila Ild 的墨供給量的減少,壓力調整室13a 13d的容積(壓力調整室13a 13d內的墨量)開始減少。接下來,在圖8的T2至T3的期間內,墨吸引機構20及驅動機構30完全切換到墨補給用的狀態,不會從副罐Ila Ild流出墨。從而,在此期間中,隨著副罐Ila Ild內的墨量的增大,副罐Ila Ild的容積增大,而僅壓力調整室13a 13d的墨供給到噴墨頭 7。因此,在此期間中,隨著墨的流出,壓力調整室13a 13d的容積減少。在副罐Ila Ild達到最大容積VO的時點(圖8的T5的時刻),停止向副罐Ila Ild流入墨。另一方面,由于印刷動作的持續,壓力調整室13a 13d的容積減少同樣持續到T3的時點。接著,在圖8的T3至T4的期間內,墨吸引機構20及驅動機構30進行返回墨補給動作前的狀態的動作。此時,隨著由螺旋彈簧25形成的向上的施予力逐漸減少,在規定的時點轉換到由加壓彈簧觀的加壓力將隔膜23向下施力的狀態,吸引到副罐Ila Ild內的墨開始向壓力調整室13a 13d側壓出。從而,在此期間中的規定的時點,副罐Ila Ild 內的容積開始減少,并且壓力調整室13a 13d的容積減少逐漸變小而切換到容積增大。在圖8的T4的時刻結束了墨補給動作以后,利用上述的加壓彈簧觀的加壓力,吸引到副罐Ila Ild內的墨的一部分繼續壓出到壓力調整室13a 13d。還有,在壓力調整室13a 13d的容積達到與實施墨補給動作前的容積Vl相同的時點(圖8的T6的時刻), 壓力調整室13a 13d的容積增大停止。還有,此后,壓力調整室13a 13d的容積維持恒定,副罐Ila Ild內的容積減少。S卩,將副罐Ila Ild內的墨經由壓力調整室13a 13d向噴墨頭7供給,同時繼續印刷動作。還有,在打印機1的控制部檢測到墨噴出量再次達到基準量q的時點(圖8的T7的時刻)之前,持續該狀態。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用于向副罐Ila Ild吸引墨的墨補給動作(液體補給動作),使驅動機構30的輥34從退避位置C2移動到驅動位置Cl,并在墨補給時間 t0的期間維持在驅動位置Cl,然后進行返回退避位置C2的動作,由此,通過墨吸引機構20 在副罐Ila Ild內形成負壓,并完成向副罐Ila Ild內吸引墨。還有,在為了進行該墨補給動作而無法從副罐Ila Ild供給墨的期間,能夠將壓力調整室13a 13d內的墨向噴墨頭7供給并繼續印刷動作。從而,不需要為了向副罐Ila Ild補給墨而中斷連續印刷,能夠抑制墨補給導致的印刷動作的處理能力的降低。因此,即使是墨消耗量多的印刷動作也能夠高速進行。(變形例)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用于驅動墨吸引機構20的驅動機構30,使用了使輥34沿圓弧狀的軌跡移動,由此驅動按壓桿31的結構,但也可采用根據電動機35的輸出旋轉使吸引用桿26擺動的其它的結構。(其他的實施方式)上述實施方式是將本發明應用在用于向噴墨打印機1及其噴墨頭7供給墨的墨供給機構19以及向噴墨頭7供給墨的方法的例子,但本發明也可應用在噴出墨以外的液體的其他的液體噴出裝置及液體供給機構以及向液體噴出頭供給液體的方法。例如,也可適用于用于從液體噴出頭噴出試藥溶液或液狀的試劑等的液體噴出裝置、用于從液體噴出頭噴出液狀涂料或液狀材料并通過印刷而進行涂敷的液體噴出裝置等。
權利要求
1.一種向液體噴出頭供給液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液體供給機構向液體噴出頭供給液體,所述液體供給機構從主罐向副罐吸引液體, 并從該副罐經由壓力調整室向液體噴出頭供給液體,在上次向所述副罐補給液體以后,當從所述液體噴出頭噴出的液體噴出量達到預先設定的基準量以上時,進行用于從所述主罐向所述副罐吸引液體的液體補給動作,在為了進行該液體補給動作而不進行液體從所述副罐向所述壓力調整室的供給的期間內,將所述壓力調整室內的液體向所述液體噴出頭供給,且同時進行所述液體噴出頭的液體噴出動作,當進行液體從所述副罐向所述壓力調整室的供給時,將所述副罐內的液體向所述壓力調整室補給,且同時將該壓力調整室內的液體向所述液體噴出頭供給,由此進行所述液體噴出頭的液體噴出動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向液體噴出頭供給液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體噴出頭是噴墨頭,所述液體是印刷用的墨,在為了向所述副罐進行墨補給動作而不進行墨從所述副罐向所述壓力調整室的供給的期間內,將所述壓力調整室內的墨向所述噴墨頭供給,且同時由所述噴墨頭進行印刷動作,當進行墨從所述副罐向所述壓力調整室的供給時,將所述副罐內的墨向所述壓力調整室補給,且同時將該壓力調整室內的墨向所述噴墨頭供給,由此由所述噴墨頭進行印刷動作。
3.一種液體供給機構,其特征在于,具備 副罐,其用于向液體噴出頭供給液體;壓力調整室,其設置在從該副罐朝向所述液體噴出頭的液體流路上; 止回閥,其設置在所述液體流路上的所述壓力調整室的上游側; 液體補給裝置,其用于從主罐向所述副罐補給液體,該液體補給裝置構成為,能夠在所述液體噴出頭的液體噴出動作中在所述副罐內形成負壓而從所述主罐向所述副罐內吸引液體,所述壓力調整室構成為,即使在不進行液體從所述副罐的供給的狀態下,也能夠將該壓力調整室內的液體向所述液體噴出頭側送出,所述壓力調整室的容積為在由所述液體補給裝置向所述副罐進行液體補給動作的期間從所述液體噴出頭噴出的液體量以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體供給機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體補給裝置具備隔膜,其在所述副罐的中心軸線方向上變位,使所述副罐的容積增減; 彈性變形部件,其與該隔膜連結;桿,其一端經由該彈性變形部件與所述隔膜連結,并且,所述桿被支承為能夠在規定的擺動方向及其反方向上擺動,且在所述規定的擺動方向上經由所述彈性變形部件將所述隔膜向所述副罐的容積增大側拉伸; 電動機;按壓機構,其根據該電動機的輸出旋轉,將所述桿的另一端向所述規定的擺動方向按壓。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體供給機構,其特征在于, 設有多個所述副罐,所述隔膜、所述彈性變形部件及所述桿對應于各副罐而設置,且各桿配置成使所述擺動方向為同一方向, 所述按壓機構具備按壓部件,其被支承為能夠在按壓方向及其反方向上移動,且在所述按壓方向上同時按壓全部所述桿的另一端而使全部所述桿的另一端向所述規定的擺動方向擺動;驅動部件,其基于所述電動機的輸出旋轉而沿圓弧狀的移動軌跡移動,由此在所述按壓方向上驅動所述按壓部件。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體供給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體補給裝置具備用于將所述隔膜向所述副罐的容積減少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
7.一種液體噴出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液體噴出頭;貯存用于從該液體噴出頭噴出的液體的主罐; 連接該主罐和所述液體噴出頭的液體流路; 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體供給機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液體噴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體噴出裝置還具有控制部,該控制部掌握從所述液體噴出頭噴出的液體噴出量,并對該液體噴出量與預先設定的基準量進行比較判定,在所述液體噴出量達到所述基準量以上的情況下,執行由所述液體補給裝置進行的向所述副罐的所述液體補給動作。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液體噴出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體噴出頭是噴墨頭,所述液體是印刷用的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向液體噴出頭供給液體的方法、液體供給機構以及液體噴出裝置。在連續印刷中,每當墨消耗量超過基準量(q)時,噴墨打印機(1)的控制部進行向副罐(11a~11d)的墨補給動作。在墨補給動作中,將副罐(11a~11d)形成為負壓狀態而吸引墨,但在此期間,將貯存在設置于副罐(11a~11d)與噴墨頭(7)之間的壓力調整室(13a~13d)中的墨向噴墨頭(7)供給。由此,在墨補給動作中也能夠從噴墨頭(7)繼續進行墨噴出動作。此外,將壓力調整室(13a~13d)的容積設定在至少墨補給動作中的墨噴出量以上,由此不需要為了執行墨補給而中斷印刷動作。
文檔編號B41J2/175GK102555495SQ2011103612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24日
發明者鈴木智二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