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布匹印刷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布匹印刷流水線的印刷單元。
背景技術:
在布匹印刷過程中,傳統的印刷輥加墨裝置結構復雜、合理性不足,影響加墨效率;而且印刷輥、刮刀機構等印刷部件經常需要進行維護等操作,但是傳統的印刷機械的構造缺乏合理性,不便于對印刷部件進行維護,給工作人員帶來諸多麻煩。
鑒于此,本案發明人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高效加墨且便于對印刷部件進行工作狀態轉換,操作靈活,維護方便,結構新穎合理,實用性強的布匹印刷流水線的印刷單元。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這樣的技術方案:
一種布匹印刷流水線的印刷單元,包括印刷裝置,和對印刷裝置的部分進行承載的印刷支架;
所述印刷裝置包括處于上方對匹布直接進行印刷的印刷輥和處于下方抵頂于傳送帶下方的抵頂輥;所述印刷輥配設有加墨裝置;所述加墨裝置包括直接與所述印刷輥接觸進行上墨的上墨輥,處于上墨輥下方用于盛裝油墨的墨槽,和向上墨輥噴墨的噴墨裝置;
所述印刷支架包括水平設置于機架上方并沿機架橫向延伸的主支架,和支撐于主支架一端的支腳;所述支腳的下端配設有滾輪;所述印刷支架配設有沿主支架長度方向驅動的橫向驅動裝置;
所述主支架具有與機架連接的第一端,和處于另一端與所述支腳連接的第二端;所述橫向驅動裝置包括處于所述第一端的橫向驅動電機,處于第一端與橫向驅動電機的輸出軸傳動連接的主動鏈輪,處于所述第二端的從動鏈輪,以及連接于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之間的鏈條;所述第一端與所述鏈條連接。
所述加墨裝置的兩端分別通過加墨軌道與所述印刷支架連接,所述加墨軌道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垂直于所述印刷輥,所述加墨裝置的兩端配設有同步驅動加墨裝置沿所述加墨軌道移動的加墨驅動裝置;
所述主支架設有沿機架橫向行走于機架上的導向輪。
所述加墨軌道包括設于所述印刷支架上的加墨滑軌和設于所述墨槽端部與加墨滑軌相配合的加墨滑塊;所述上墨輥的兩端分別通過與所述加墨軌道相平行的上墨軌道連接,所述上墨輥的兩端配設有同步驅動上墨輥沿所述上墨軌道移動的上墨驅動裝置;所述上墨軌道包括設于所述墨槽上的上墨滑軌和設于所述上墨輥端部與上墨滑軌相配合的上墨滑塊;
四個所述導向輪以矩陣形式設于所述主支架的四個角落。
所述噴墨裝置包括沿所述上墨輥設置的噴墨管,所述噴墨管形成有多個沿噴墨管長度方向排列并朝向所述上墨輥的噴墨孔;
所述主支架包括兩個相互平行的主橫支架,和兩個相互平行連接于兩主橫支架兩端之間的主縱支架;所述主橫支架水平設置于機架上方并沿機架橫向延伸,所述主縱支架水平設置于機架上方并沿機架長度方向延伸;所述支腳包括兩個支腳單體,兩所述支腳單體分別連接于處于所述第二端的所述主縱支架兩端,兩所述支腳單體的下端分別設有所述滾輪。
所述加墨裝置設有固定所述噴墨管的管固定部;
所述導向輪配設有導向輪承載部,所述導向輪承載部與所述主支架通過豎向轉軸樞接在一起。
所述管固定部包括兩個對應所述上墨輥兩端設置的彎曲托手,所述彎曲托手承托于所述噴墨管的下方并彎曲弧度與噴墨管的弧度相匹配;
所述主縱支架的端部設有與所述導向輪承載部樞接的樞接部;所述樞接部包括與所述主縱支架的端部設有兩個上下平行排列的樞接板,以及與主縱支架連接并處于兩樞接板之間對所述導向輪承載部的轉動進行限位的限位擋板;所述豎向轉軸連接于兩所述樞接板之間,所述導向輪承載部包括伸入兩所述樞接板之間與所述豎向轉軸連接的延伸樞接部和與所述樞接板相配合對所述導向輪承載部的轉動進行限位的限位臺階。
所述管固定部配設有抵頂鎖緊所述噴墨管的抵頂鎖緊螺桿,所述管固定部形成有與所述抵頂鎖緊螺桿相配合的螺紋孔;
兩所述主縱支架設有相配合對應連接所述印刷輥兩端的連接套環,以及相配合連接所述加墨裝置和所述刮刀裝置的連接板;所述連接板包括處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連接板和處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連接板。
所述上墨輥的周面形成有多個沿上墨輥軸線方向平行排列的環形墨槽;
所述支腳單體呈彎折狀;所述支腳單體包括水平設置于并沿機架橫向延伸的連接段,豎向設置的豎向支撐段,以及連接于連接段和豎向支撐段之間的過渡段;兩所述豎向支撐段之間連接有支腳加強梁。
所述墨槽的端部設有防止所述印刷輥上的油墨沿軸向擴散的擋墨裝置;所述擋墨裝置為柔性材料,下端與所述墨槽連接在一起,上端為受抵頂而向所述印刷輥彎曲的自由端。
所述墨槽設有排泄口;所述排泄口配設有排泄管道,所述排泄管道配設有開關。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的布匹印刷流水線的印刷單元,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加墨裝置對印刷輥進行加墨,具體是上墨輥由噴墨裝置噴墨或在墨槽沾墨進行取墨,多余的墨落入墨槽中,上墨輥對印刷輥進行上墨,印刷時,抵頂輥將布匹向上抵頂于印刷輥上與印刷輥同步運轉對布匹進行印刷;主支架可對印刷輥、刮刀機構等進行承載;主動鏈輪在橫向驅動電機的驅動下與從動鏈輪相配合對鏈條進行驅動,可使主支架和支腳依靠滾輪沿機架橫向進行移動;當對布匹進行印刷時,橫向驅動裝置驅動印刷支架向第一端方向移動與機架結合,即可對布匹進行印刷;當印刷部件需要維護時,橫向驅動裝置驅動印刷支架向第二端方向移動,即可使印刷支架移出機架,便于進行維修等操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布匹印刷流水線的印刷單元,其可高效加墨且便于對印刷部件進行工作狀態轉換,操作靈活,維護方便,結構新穎合理,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第一使用狀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第二使用狀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另一角度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
10-印刷裝置101-印刷輥102-抵頂輥20-加墨裝置201-上墨輥202-墨槽203-噴墨裝置2031-噴墨管204-管固定部2041-彎曲托手2042-抵頂鎖緊螺桿
1-主支架11-導向輪111-導向輪承載部1111-延伸樞接部1112-限位臺階112-豎向轉軸12-主橫支架13-主縱支架131-樞接部1311-樞接板1312-限位擋部132-連接板1321-第一連接板1322-第二連接板
2-支腳21-滾輪22-支腳單體221-連接段222-豎向支撐段223-過渡段23-支腳加強梁
3-橫向驅動裝置31-橫向驅動電機32-主動鏈輪33-從動鏈輪34-鏈條
4-機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
本發明的一種布匹印刷流水線的印刷單元,如圖1-4所示,包括印刷裝置10,和對印刷裝置10的部分進行承載的印刷支架。
印刷裝置10包括處于上方對匹布直接進行印刷的印刷輥101和處于下方抵頂于傳送帶(圖中未示出)下方的抵頂輥102;印刷輥101配設有加墨裝置20;加墨裝置20包括直接與印刷輥101接觸進行上墨的上墨輥201,處于上墨輥201下方用于盛裝油墨的墨槽202,和向上墨輥201噴墨的噴墨裝置203;印刷支架包括水平設置于機架4上方并沿機架4橫向延伸的主支架1,和支撐于主支架1一端的支腳2;支腳2的下端配設有滾輪21;印刷支架配設有沿主支架1長度方向驅動的橫向驅動裝置3;主支架1具有與機架4連接的第一端,和處于另一端與支腳2連接的第二端;橫向驅動裝置3包括處于第一端的橫向驅動電機31,處于第一端與橫向驅動電機31的輸出軸傳動連接的主動鏈輪32,處于第二端的從動鏈輪33,以及連接于主動鏈輪32和從動鏈輪33之間的鏈條34;第一端與鏈條34連接。本發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加墨裝置20對印刷輥101進行加墨,具體是上墨輥201由噴墨裝置203噴墨或在墨槽202沾墨進行取墨,多余的墨落入墨槽202中,上墨輥201對印刷輥101進行上墨,印刷時,抵頂輥102將布匹向上抵頂于印刷輥101上與印刷輥101同步運轉對布匹進行印刷;主支架1可對印刷輥101、刮刀機構(圖中未示出)等進行承載;主動鏈輪32在橫向驅動電機31的驅動下與從動鏈輪33相配合對鏈條34進行驅動,可使主支架1和支腳2依靠滾輪21沿機架4橫向進行移動;當對布匹進行印刷時,橫向驅動裝置3驅動印刷支架向第一端方向移動與機架4結合,即可對布匹進行印刷;當印刷部件需要維護時,橫向驅動裝置3驅動印刷支架向第二端方向移動,即可使印刷支架移出機架4,便于進行維修等操作。
優選地,加墨裝置20的兩端分別通過加墨軌道與印刷支架連接,加墨軌道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垂直于印刷輥101,加墨裝置20的兩端配設有同步驅動加墨裝置20沿加墨軌道移動的加墨驅動裝置;主支架1設有沿機架4橫向行走于機架4上的導向輪11。本發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加墨驅動裝置沿加墨軌道對加墨裝置20進行驅動,使加墨裝置20根據加墨需要靠近或遠離印刷輥101;導向輪11可對印刷支架的移動進行導向,使印刷支架沿機架4的橫向移動更加順暢平穩。
優選地,加墨軌道包括設于印刷支架上的加墨滑軌和設于墨槽202端部與加墨滑軌相配合的加墨滑塊;上墨輥201的兩端分別通過與加墨軌道相平行的上墨軌道連接,上墨輥201的兩端配設有同步驅動上墨輥沿上墨軌道移動的上墨驅動裝置;上墨軌道包括設于墨槽202上的上墨滑軌和設于上墨輥201端部與上墨滑軌相配合的上墨滑塊;四個導向輪11以矩陣形式設于主支架1的四個角落。本發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上墨驅動裝置沿上墨軌道對上墨輥201進行驅動,使上墨輥201根據加墨需要靠近或遠離印刷輥101。四個導向輪11的設置可進一步增強導向輪11的導向效果。
優選地,噴墨裝置203包括沿上墨輥201設置的噴墨管2031,噴墨管2031形成有多個沿噴墨管2031長度方向排列并朝向上墨輥201的噴墨孔(圖中未示出)。主支架1包括兩個相互平行的主橫支架12,和兩個相互平行連接于兩主橫支架12兩端之間的主縱支架13;主橫支架12水平設置于機架4上方并沿機架4橫向延伸,主縱支架13水平設置于機架4上方并沿機架4長度方向延伸;支腳2包括兩個支腳單體22,兩支腳單體22分別連接于處于第二端的主縱支架13兩端,兩支腳單體22的下端分別設有滾輪21。本發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噴墨裝置203利用噴墨管2031輸送漿墨,并利用噴墨孔將漿墨噴灑在上墨輥201上。
優選地,加墨裝置20設有固定噴墨管2031的管固定部204;導向輪11配設有導向輪承載部111,導向輪承載部111與主支架1通過豎向轉軸112樞接在一起。本發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加墨裝置20通過管固定部204對噴墨管進行固定;導向輪11可依靠導向輪承載部11通過豎向轉軸112相對于主支架1進行水平轉動,即當不需要導向輪11進行導向時,可將導向輪11折疊收起,使用靈活方便。
優選地,管固定部204包括兩個對應上墨輥201兩端設置的彎曲托手2041,彎曲托手2041承托于噴墨管2031的下方并彎曲弧度與噴墨管2031的弧度相匹配;主縱支架13的端部設有與導向輪承載部111樞接的樞接部131;樞接部131包括與主縱支架13的端部設有兩個上下平行排列的樞接板1311,以及與主縱支架13連接并處于兩樞接板1311之間對導向輪承載部111的轉動進行限位的限位擋板1312;豎向轉軸112連接于兩樞接板1311之間,導向輪承載部111包括伸入兩樞接板1311之間與豎向轉軸112連接的延伸樞接部1111和與樞接板1311相配合對導向輪承載部111的轉動進行限位的限位臺階1112。
優選地,管固定部204配設有抵頂鎖緊噴墨管2031的抵頂鎖緊螺桿2042,管固定部204形成有與抵頂鎖緊螺桿2042相配合的螺紋孔;兩主縱支架13設有相配合對應連接印刷輥101兩端的連接套環(圖中未示出),以及相配合連接加墨裝置20和刮刀裝置的連接板132;連接板132包括處于第一端的第一連接板1321和處于第二端的第二連接板1322。本發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管固定部204利用抵頂鎖緊螺桿2042與螺紋孔相配合對噴墨管進行抵頂鎖緊。
優選地,上墨輥201的周面形成有多個沿上墨輥201軸線方向平行排列的環形墨槽(圖中未示出);支腳單體22呈彎折狀;支腳單體22包括水平設置于并沿機架4橫向延伸的連接段221,豎向設置的豎向支撐段222,以及連接于連接段221和豎向支撐段222之間的過渡段223;兩豎向支撐段222之間連接有支腳加強梁23。本發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環形墨槽可容納漿墨,可對上墨輥201進行持續均勻的上墨動作。
優選地,墨槽202的端部設有防止印刷輥101上的油墨沿軸向擴散的擋墨裝置(圖中未示出);擋墨裝置為柔性材料,下端與墨槽202連接在一起,上端為受抵頂而向印刷輥101彎曲的自由端。本發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擋墨裝置利用自身柔軟特性,在上墨輥201或墨槽202的抵頂作用下,上端可與印刷輥101貼在一起,對印刷輥101上的油墨進行阻擋,防止油墨沿印刷輥101軸向向外擴散。
優選地,墨槽202設有排泄口(圖中未示出);排泄口配設有排泄管道(圖中未示出),排泄管道配設有開關(圖中未示出)。本發明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當墨槽202中的漿墨需要更換時,可打開開關,將墨槽202中的漿墨由排泄口和排泄管道排出。
本發明的產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圖示和實施例,任何人對其進行類似思路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發明的專利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