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打印領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種打印機。
背景技術:
打印機(Printer)是計算機的輸出設備之一,用于將計算機處理結果打印在相關介質上。衡量打印機好壞的指標有三項:打印分辨率,打印速度和噪聲。打印機的種類很多,按打印元件對紙是否有擊打動作,分擊打式打印機與非擊打式打印機。按打印字符結構,分全形字打印機和點陣字符打印機。按一行字在紙上形成的方式,分串式打印機與行式打印機。按所采用的技術,分柱形、球形、噴墨式、熱敏式、激光式、靜電式、磁式、發光二極管式等打印機。
打印機是由約翰·沃特與戴夫·唐納德發明的,通過將計算機的運算結果或中間結果以人所能識別的數字、字母、符號和圖形等,依照規定的格式印在紙上的設備。打印機正向輕、薄、短、小、低功耗、高速度和智能化方向發展。
但是,現有的打印機為了適應打印紙的規格,往往體型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的打印機。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打印機,其包括具有內腔的殼體、電池模塊、驅動模塊、處理模塊、傳輸模塊、存儲模塊、打印模塊以及若干個輪子;所述殼體開設若干個輪槽,每一輪子對應設置于一所述輪槽;所述驅動模塊與至少一所述輪子連接;所述電池模塊、所述驅動模塊、所述處理模塊、所述傳輸模塊以及所述打印模塊均設置于所述殼體的所述內腔中;所述電池模塊分別與所述驅動模塊、所述處理模塊、所述傳輸模塊、所述存儲模塊以及所述打印模塊連接;所述傳輸模塊與所述處理模塊連接,所述傳輸模塊用于接收打印信息,傳輸給所述處理模塊;所述處理模塊與所述存儲模塊連接,所述處理模塊用于緩存所述打印信息到所述存儲模塊;所述處理模塊與所述打印模塊連接,所述處理模塊用于輸出所述打印信息到所述打印模塊進行打印;所述處理模塊與所述驅動模塊連接,所述處理模塊用于控制所述驅動模塊驅動所述輪子。
例如,所述打印機還包括轉向組件,所述轉向組件與所述驅動模塊連接,所述處理模塊還用于控制所述驅動模塊調整所述轉向組件的方向;各所述輪槽中至少一所述輪槽為轉向輪槽,所述轉向輪槽設置所述轉向組件,并且所述轉向輪槽對應的所述輪子設置于所述轉向組件。
例如,所述打印機還設置加熱模塊,所述加熱模塊分別與所述電池模塊及所述處理模塊連接,所述處理模塊用于輸出所述打印信息到所述打印模塊,在所述打印模塊打印所述打印信息時,控制所述加熱模塊加熱所述打印模塊。
例如,所述殼體上設置定位框架,所述定位框架用于限定打印起始位置,以使所述打印模塊在所述起始位置打印所述打印信息。
例如,所述打印機還設置識別模塊,所述識別模塊分別與所述電池模塊及所述處理模塊連接,所述處理模塊用于輸出所述打印信息到所述打印模塊,在所述打印模塊打印所述打印信息時,控制所述識別模塊識別打印位置,并控制所述驅動模塊分別驅動各所述輪子以調整所述打印位置。
優選的,所述驅動模塊與所述打印模塊聯動設置,所述打印模塊用于在所述驅動模塊驅動各所述輪子時打印所述打印信息。
優選的,所述打印機還設置開關組件,所述殼體開設開關槽,所述開關組件設置于所述開關槽;所述電池模塊通過所述開關組件分別與所述驅動模塊、所述處理模塊、所述傳輸模塊、所述存儲模塊以及所述打印模塊連接。
優選的,所述殼體在其壁部開設所述開關槽,所述開關組件包括按鍵。
優選的,所述開關槽設置于所述殼體的內部,所述開關組件包括無線接收裝置。
例如,所述開關槽設置于所述殼體的非底部處,所述開關組件包括指紋識別單元。
優選的,所述打印機還包括與所述電池模塊連接的無線充電單元。
優選的,所述無線充電單元包括無線充電線圈。
優選的,所述無線充電單元還包括充電控制模塊,所述無線充電線圈通過所述充電控制模塊連接所述電池模塊。
優選的,所述傳輸模塊包括USB輸入端和/或無線收發單元。
優選的,所述打印模塊設置激光打印單元。
優選的,所述打印模塊設置噴墨打印單元。
采用上述方案,本發明通過在打印時移動打印機而非傳統模式的打印紙張的設計,突破了打印領域的傳統常規設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縮小打印機的體積,并緩存打印信息到存儲模塊,使得口袋式的隨身攜帶的打印機成為可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模塊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下面的實施例可以組合使用,并且,本發明可利用各種形式來實現,不限于本說明書所描述各個具體的實施例,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對本發明的公開內容更加透徹全面地便于理解。進一步需要說明的是,當某一結構固定于另一個結構,包括將該結構直接或間接固定于該另一個結構,或者將該結構通過一個或多個其它中間結構固定于該另一個結構。當一個結構連接另一個結構,包括將該結構直接或間接連接到該另一個結構,或者將該結構通過一個或多個其它中間結構連接到該另一個結構。并且,所述的“和/或”包括了“和”與“或”兩種可能的實施例。
本發明的一個例子是,一種打印機,其包括具有內腔的殼體、電池模塊、驅動模塊、處理模塊、傳輸模塊、存儲模塊、打印模塊以及若干個輪子;所述殼體開設若干個輪槽,每一輪子對應設置于一所述輪槽;所述驅動模塊與至少一所述輪子連接;所述電池模塊、所述驅動模塊、所述處理模塊、所述傳輸模塊以及所述打印模塊均設置于所述殼體的所述內腔中;如圖1所示,所述電池模塊分別與所述驅動模塊、所述處理模塊、所述傳輸模塊、所述存儲模塊以及所述打印模塊連接;所述傳輸模塊與所述處理模塊連接,所述傳輸模塊用于接收打印信息,傳輸給所述處理模塊;所述處理模塊與所述存儲模塊連接,所述處理模塊用于緩存所述打印信息到所述存儲模塊;所述處理模塊與所述打印模塊連接,所述處理模塊用于輸出所述打印信息到所述打印模塊進行打印;所述處理模塊與所述驅動模塊連接,所述處理模塊用于控制所述驅動模塊驅動所述輪子。可以采用各種的處理模式來控制打印模塊進行打印,例如,所述處理模塊用于根據所述打印信息控制所述打印模塊進行打印;又如,所述處理模塊用于輸出所述打印信息到所述打印模塊,所述打印模塊用于打印所述打印信息;又如,所述處理模塊用于處理所述打印信息并生成打印數據,并輸出到所述打印模塊,所述打印模塊用于打印所述打印數據;例如,所述處理模塊處理所述打印信息,根據打印模塊的參數設置,生成打印數據,輸出到所述打印模塊,由所述打印模塊進行打印。這樣,傳輸模塊接收打印信息,傳輸給處理模塊;處理模塊緩存打印信息到存儲模塊,并輸出打印信息到打印模塊,還控制驅動模塊分別驅動各輪子,使得打印機一邊打印一邊移動,實現了打印紙張不動、打印機自身移動的效果。
例如,所述驅動模塊與一個或多個所述輪子連接,所述處理模塊用于控制所述驅動模塊驅動所述驅動模塊所連接的一個或多個所述輪子;又如,所述驅動模塊分別與各所述輪子連接,所述處理模塊用于控制所述驅動模塊分別驅動各所述輪子;例如,若干個輪子中,至少一輪子為主動輪,主動輪用于受控轉動;所述驅動模塊與所述主動輪連接;所述處理模塊與所述驅動模塊連接,所述處理模塊用于控制所述驅動模塊驅動所述主動輪。也就是說,所述驅動模塊與至少一所述輪子連接,包括所述驅動模塊與所述主動輪連接、以及所述驅動模塊與每一個輪子連接的技術方案或實施例。例如,若干個輪子中,至少一輪子為主動輪,其余輪子均為從動輪,從動輪用于跟隨移動或轉動,例如在主動輪轉動時,從動輪跟隨移動或跟隨轉動,從而使打印機移動。例如,所述殼體開設若干個輪槽,包括主動輪槽及從動輪槽,每一主動輪對應設置于一所述主動輪槽,每一從動輪對應設置于一所述從動輪槽;所述主動輪槽具有圓形截面,用于適配主動輪的轉向,所述從動輪槽具有矩形截面或橢圓形截面,用于從動輪的跟隨滾動。例如,相對于打印面或水平面,所述主動輪槽具有圓形截面,所述從動輪槽具有矩形截面或橢圓形截面。
例如各所述從動輪分別一一對應地軸接設置于一所述輪槽。所述驅動模塊僅連接所述主動輪,用于受控驅動所述主動輪。優選的,所述打印機僅設置一所述主動輪。例如,總共設置三個所述輪子,其中一個輪子為所述主動輪,兩個為所述從動輪。優選的,所述主動輪與兩個所述從動輪排列成三角形;優選的,所述主動輪與兩個所述從動輪排列成等腰三角形。例如,所述主動輪位于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頂角,所述打印機打印時,驅動模塊驅動主動輪轉動,從動輪跟隨轉動。
優選的,設置兩個所述主動輪。例如,總共設置四個所述輪子,其中兩個為所述主動輪,另兩個為所述從動輪。優選的,兩個所述主動輪與兩個所述從動輪排列成菱形或矩形。例如,兩個所述主動輪位于所述矩形的一條邊上。優選的,全部輪子均為所述主動輪,所述驅動模塊與至少一所述主動輪連接。優選的,所述驅動模塊分別與各所述主動輪連接。所述打印機打印時,驅動模塊驅動各主動輪同步轉動。
為了便于輸入打印信息,優選的,所述傳輸模塊包括USB輸入端和/或無線收發單元。例如,USB輸入端通過USB輸入方式或無線收發單元通過無線輸入方式接收打印信息,又如,通過USB輸入方式或無線輸入方式設定打印機的一些功能參數,例如打印模式等。又如,打印機還通過無線收發單元實現信息的交換。例如,所述無線收發單元包括WIFI模塊或藍牙模塊或ZigBee模塊,通過上述各種無線傳輸方式實現信息的交換。
例如,如圖2所示,打印機包括具有內腔的殼體100;所述殼體開設若干個輪槽110,每一輪槽設置一輪子,打印機具有第一輪子111和第二輪子112,所述打印模塊設有打印端120(亦稱打印頭),所述打印端凸出設置于所述殼體外部,且所述打印端與各所述輪子均設置于所述殼體的底部,從而在所述殼體的底部實現打印功能。例如,所述打印模塊設有兩個打印端,這樣,能夠實現更多打印模式,例如,同時打印兩行,例如,同時打印兩行文字;又如,在打印一行時,兩路同時輸出以實現快速打印。例如,如圖3所示,打印機包括具有內腔的殼體100;所述殼體開設若干個輪槽110,每一輪槽設置一輪子,打印機具有第一輪子111、第二輪子112和第三輪子113,所述打印模塊設有第一打印端121與第二打印端122。例如,第一打印端與第二打印端對稱設置。
例如,所述打印端凸出于所述殼體外部的凸出高度等于所述輪子凸出于所述殼體外部的凸出高度,這樣,輪子轉動時,打印端與打印紙張接觸,直接在上面打印。優選的,所述打印端凸出于所述殼體外部的凸出高度小于所述輪子凸出于所述殼體外部的凸出高度,這樣,輪子支撐打印機,打印端懸浮,不與打印紙張接觸,在確保打印效果的前提下,有利于保護打印端。又如,所述打印端凸出于所述殼體外部的凸出高度小于所述輪子凸出于所述殼體外部的凸出高度0.5~3毫米。優選的,所述打印端凸出于所述殼體外部的凸出高度小于所述輪子凸出于所述殼體外部的凸出高度1~2毫米。例如,所述打印端凸出于所述殼體外部的凸出高度小于所述輪子凸出于所述殼體外部的凸出高度1毫米或1.2毫米。又如,所述打印模塊設置保護套,所述保護套套至于所述打印端上,且所述保護套的套沿部延伸設置在所述打印端外部;例如,所述打印模塊設置保護套,所述保護套具有本體及與所述本體相連接的套沿部,所述本體套至于所述打印端上,所述套沿部延伸設置在所述打印端外部;例如,所述打印端凸出于所述殼體外部的凸出高度小于所述輪子凸出于所述殼體外部的凸出高度,所述套沿部的高度為所述輪子凸出于所述殼體外部的凸出高度與所述打印端凸出于所述殼體外部的凸出高度的差值,這樣,在不使用時,保護套及其套沿部能夠保護打印端。優選的,所述套沿部于所述輪子滾動方向相反的位置設置有開口,即空置部分,這樣,在打印時,輪子滾動,套沿部于所述輪子滾動方向處與打印紙張接觸,于所述輪子滾動方向相反的位置不與打印紙張接觸,從而能夠避免影響打印效果。
優選的,所述打印模塊設置激光打印單元或設置噴墨打印單元,通過激光輸出方式或者噴墨輸出方式實現打印。為了方便設置墨水,例如,所述打印模塊設置儲墨囊,例如,所述儲墨囊與所述打印端連接,用于輸出墨水到所述打印端;為了方便添加或更換墨水,例如,所述殼體的內壁上開設固定槽,所述儲墨囊固定設置于所述固定槽中。又如,所述殼體包括主體及封蓋,所述主體及所述封蓋相互扣合連接,所述主體及所述封蓋之間形成所述內腔,所述輪槽、所述固定槽等設置于所述主體。這樣,在需要更換墨水或者需要維護時,只需拆開所述封蓋即可。
為了達到更好的長期使用效果,優選的,所述打印機還包括與所述電池模塊連接的無線充電單元,用于為所述電池模塊進行充電或者為所述電池模塊中的蓄電池進行充電。例如,所述無線充電單元包括無線充電線圈;又如,所述無線充電單元包括無線充電線圈及充電控制模塊,具體的無線充電線圈及充電控制模塊可以采用現有材料或裝置實現,本發明在此提供了無線充電的技術方案。又如,所述無線充電單元還包括充電控制模塊,所述無線充電線圈通過所述充電控制模塊連接所述電池模塊。這樣,通過無線充電方式,在打印或者非打印時,都可以將打印機放在無線充電板或者其他無線充電區域內,進行無線充電,從而可以實現電池的持久耐用。
為了達到更好的長期供電使用效果,優選的,所述打印機還包括與所述電池模塊連接的光能充電單元,用于為所述電池模塊進行充電或者為所述電池模塊中的蓄電池進行充電。優選的,所述光能充電單元設置于所述殼體的外表面,用于在光照狀態下實現充電效果。為了便于使用,優選的,所述光能充電單元包括第一光能充電模組與第二光能充電模組,所述第一光能充電模組與所述第二光能充電模組對稱設置于所述殼體的外表面。優選的,所述第一光能充電模組與所述第二光能充電模組分別具有適配于所述殼體的外表面的形狀,例如,所述第一光能充電模組與所述第二光能充電模組分別具有部分球面形狀,或者具有弧形截面的結構。這樣,掰開殼體時,所述光能充電單元的所述第一光能充電模組與所述第二光能充電模組不受影響,亦不形成阻礙。優選的,所述光能充電單元為太陽能充電單元或者微光充電單元,用于在室內外光照環境下為所述電池模塊或其中的蓄電池進行充電。
例如,所述驅動模塊與所述打印模塊聯動設置,所述打印模塊用于在所述驅動模塊驅動各所述輪子時打印所述打印信息。例如,所述打印機還設置聯動結構,所述聯動結構設置于所述殼體的所述內腔中,所述驅動模塊通過所述聯動結構與所述打印模塊聯動設置。進一步地,為了實現更好地保護打印端,所述殼體設置打印槽,所述打印端設置于所述打印槽中,所述打印模塊還設置伸縮結構,所述伸縮結構設置于所述殼體的所述內腔中,所述伸縮結構分別與所述聯動結構及所述打印端連接,用于在所述驅動模塊驅動各所述輪子時,將所述打印端伸出所述打印槽以使所述打印端露置于所述殼體外,且所述打印端凸出于所述殼體外部的凸出高度小于所述輪子凸出于所述殼體外部的凸出高度,從而實現打印功能,并且在所述驅動模塊停止驅動各所述輪子時,將所述打印端縮回所述打印槽中以使所述打印端整體位于所述殼體及其打印槽之內,這樣,在不使用時,能夠有效地保護打印端。優選的,又如,所述打印模塊設置保護套,所述保護套具有若干固定端與若干活動端,各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打印端上,以使所述保護套整體套至于所述打印端上,且各所述活動端分別轉動連接于所述打印槽,用于封閉所述打印槽,這樣,在輪子滾動時,伸縮結構驅動打印端伸出所述打印槽以使所述打印端露置于所述殼體外從而實現打印功能,在輪子不動時,伸縮結構驅動打印端縮回所述打印槽中以使所述打印端整體位于所述殼體及其打印槽之內,且保護套封閉所述打印槽,從而能夠更好地保護打印端。例如,所述保護套具有套沿部,所述套沿部延伸設置在所述打印端外部;例如,所述打印模塊設置保護套,所述保護套具有本體及與所述本體相連接的套沿部,所述本體套至于所述打印端上,所述套沿部延伸設置在所述打印端外部;例如,所述套沿部包括若干連接條,每一所述連接條具有一固定端與一活動端,每一所述連接條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打印端上,每一所述連接條的活動端轉動連接于所述打印槽;又如,所述套沿部包括若干彈性條,每一所述彈性條具有第一固定端與第二固定端,每一所述彈性條的第一固定端固定于所述打印端上,每一所述彈性條的第二固定端固定于所述打印槽。優選的,所述套沿部于所述輪子滾動方向相反的位置設置有開口,即空置部分,這樣,在打印時,輪子滾動,套沿部于所述輪子滾動方向處與打印紙張接觸,于所述輪子滾動方向相反的位置不與打印紙張接觸,從而能夠避免影響打印效果。
為了便于在打印到紙張端部時實現轉向功能,從而能夠連續打印,例如,所述打印機還包括轉向組件,所述轉向組件與所述驅動模塊連接,所述處理模塊還用于控制所述驅動模塊調整所述轉向組件的方向;各所述輪槽中至少一所述輪槽為轉向輪槽,所述轉向輪槽設置所述轉向組件,并且所述轉向輪槽對應的所述輪子設置于所述轉向組件。這樣,打印完一行時,能夠自動轉向。優選的,所述處理模塊用于將所述傳輸模塊接收的原始打印信息轉換成連續折線形的打印信息,并將所述連續折線形的打印信息緩存到所述存儲模塊,以及將所述連續折線形的打印信息輸出到所述打印模塊,所述打印模塊用于打印所述連續折線形的打印信息,所述處理模塊還用于控制所述驅動模塊分別驅動各所述輪子對應轉動以使所述打印機按所述連續折線形進行移動。其中,連續折線形,即所述連續折線形,為連續的“己”或“?”字形,亦即連續的蛇形,所述連續折線形的折角處為90度。這樣,有利于實現連續不間斷的打印,尤其是段落打印,從而能夠提升正頁文檔的打印效果。優選的,所述處理模塊用于將所述傳輸模塊接收的原始打印信息,按段落轉換成連續折線形的打印信息。即,每一段的打印信息為連續折線形的打印信息,下一段則繼續從頭開始打印。
為了避免打印端的墨水凝固影響打印效果,例如,所述打印機還設置加熱模塊,所述加熱模塊分別與所述電池模塊及所述處理模塊連接,所述處理模塊用于輸出所述打印信息到所述打印模塊,在所述打印模塊打印所述打印信息時,控制所述加熱模塊加熱所述打印模塊。例如,所述加熱模塊與所述打印模塊連接,優選的,所述加熱模塊與所述打印模塊的所述打印端連接。例如,所述加熱模塊設置于所述打印模塊的所述打印端旁邊;例如,所述加熱模塊在所述打印端旁設置熱傳導單元,所述熱傳導單元與所述打印端相接觸,用于在所述打印模塊打印所述打印信息時,由所述處理模塊控制所述加熱模塊加熱,將熱量通過所述熱傳導單元傳輸到所述打印端,以使所述打印端的墨水受熱,這樣可以避免干燥積墨影響打印效果甚至于堵塞打印端導致無法打印。
為了避免打印受限,以及實現智能化打印,例如,所述殼體上設置定位框架,所述定位框架用于限定打印起始位置,以使所述打印模塊在所述起始位置打印所述打印信息。例如,定位框架為柔性邊框;優選的,定位框架包括標識部,例如,標識部為三角形。為了更好地識別打印紙張的打印位置,避免打印位置不對影響打印效果,例如,所述打印機還設置識別模塊,所述識別模塊分別與所述電池模塊及所述處理模塊連接,所述處理模塊用于輸出所述打印信息到所述打印模塊,在所述打印模塊打印所述打印信息時,控制所述識別模塊識別打印位置,并控制所述驅動模塊分別驅動各所述輪子以調整所述打印位置。這樣,即使是用戶在打印紙張上隨手一放,所述打印機亦可自動智能地找到打印起始位置,以使所述打印模塊在所述起始位置打印所述打印信息,從而實現了更為人性化、智能化的打印紙張端部識別效果。
為了便于控制輸出,以及在不用時節約電能,優選的,所述打印機還設置開關組件,所述殼體開設開關槽,所述開關組件設置于所述開關槽;所述電池模塊通過所述開關組件分別與所述驅動模塊、所述處理模塊、所述傳輸模塊、所述存儲模塊以及所述打印模塊連接。優選的,所述殼體在其壁部開設所述開關槽,所述開關組件包括按鍵。這樣,可以通過按壓按鍵的方式,控制所述電池模塊的功能,從而實現對打印的控制。優選的,所述開關槽設置于所述殼體的內部,所述開關組件包括無線接收裝置。這樣,可以實現無線接收數據以控制所述打印機,例如,所述無線接收裝置與所述處理模塊連接,用于接收數據,例如,通過無線接收數據方式開啟或使能所述打印機。又如,所述開關組件還與所述處理模塊連接。例如,所述開關槽設置于所述殼體的非底部處,所述開關組件包括指紋識別單元,例如,如圖4所示,指紋識別單元200設置于所述殼體100上。例如,所述指紋識別單元設置于所述封蓋。這樣,可以方便地通過指紋識別方式控制所述打印機,例如,通過指紋識別方式開啟或使能所述打印機。例如,所述指紋識別單元與所述處理模塊連接,用于實現指紋識別控制。這樣,只有合法用戶才能使用所述打印機進行打印。
進一步地,本發明的實施例還包括,上述各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相互組合形成的打印機,具有能一邊打印一邊移動、體積小、超便攜等優點。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各技術特征繼續相互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舉的各種實施例,均視為本發明說明書記載的范圍;并且,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而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