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顯示面板及其中的柵極驅動器的制作方法
顯示面板及其中的柵極驅動器技術領域:
本發明內容是有關于一種顯示面板,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顯示面板中的柵極驅動器。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液晶顯示器具有高品質的影像顯示能力與低耗電的特性,因此其已普遍被使用作為顯示裝置。以液晶顯示器而言,其顯示面板主要是由驅動電路來驅動,且驅動電路包含柵極驅動電路與源極驅動電路,其中柵極驅動電路依序產生柵極信號于柵極線上傳送,用以逐列地依次開啟畫素單元,而源極驅動電路則產生數據信號通過數據線傳送至畫素單元,使得影像得以顯示于顯示面板上。上述柵極驅動電路可以多種型態呈現,其中之一即是以陣列上柵極驅動電路 (Gate Driver On Array,GOA)的型態形成于顯示面板上。在此類型的柵極驅動電路中,元件(如晶體管開關)可以由非晶硅(a-Si)或銦鎵鋅氧化物(IGZO)等材料制作而成。然而, 當柵極驅動電路采用非晶硅或銦鎵鋅氧化物等材料所制成的元件時,此等元件通常會有漏電流的情形,使得輸出信號會有漣波(ripple)現象產生,亦即輸出信號中會出現明顯的干擾噪聲信號,同時亦使得功率損耗增加。其次,若是要減少漣波現象產生,則需要增加穩壓電路,藉此增加穩壓能力,但如此一來則需要更多功率消耗及電路布局(layout)面積。下述將以一般的柵極驅動電路為例來作說明。圖I繪示一種現有柵極驅動器中柵極驅動單元的電路示意圖。如圖I所示,在柵極驅動單元100啟動的情形下,晶體管開關Ml依據輸入信號INl作動,使得節點Q具有相對應的電壓準位,致使晶體管開關M7相對應地作動,柵極信號G[N]因此產生而輸出至一柵極線。接著,穩壓電路(如晶體管開關M5和M6)對所輸出的柵極信號G[N]進行穩壓。然而,當柵極驅動單元100在啟動狀態時,上述節點Q以及晶體管開關M5和M6均會有漏電流的情形發生,例如節點Q可能因元件特性所致而與晶體管開關Ml間形成一漏電流路徑。其次,當柵極驅動單元100在關閉狀態時,晶體管開關均操作在一定電壓(如Vgs =OV)下,但由于晶體管開關(如M1 M7)采用非晶硅或銦鎵鋅氧化物等材料所制成,故元件本身特性會導致漏電流偏高,使得漣波現象相當明顯,亦使得額外的功率損耗顯著增加。
發明內容本發明內容是關于一種顯示面板及柵極驅動器,藉以解決其中電路具有漏電流以及功率損耗過多等問題。本發明內容之一實施方式是一種柵極驅動器,其包含多個串接的驅動級,這些驅動級中每一者包含第一移位暫存電路以及第二移位暫存電路。第一移位暫存電路包含第一輸入單元、第一驅動輸出單元以及第二驅動輸出單元。第一輸入單元用以依據前級驅動信號輸出第一控制信號。第一驅動輸出單兀用以依據第一控制信號以及第一驅動時序信號輸出本級驅動信號。第二驅動輸出單元用以依據第一控制信號以及第二驅動時序信號輸出后級驅動信號。第二移位暫存電路電性耦接第一移位暫存電路,并包含第二輸入單元、第一輸出單元。第二輸入單元用以依據前級驅動信號輸出第二控制信號。第一輸出單元用以依據第二控制信號以及第一柵極時序信號輸出本級柵極信號。本發明內容的另一實施方式是一種顯示面板,其包含多條數據線、多條柵極線以及柵極驅動器。這些柵極線與這些數據線交錯配置。柵極驅動器耦接這些柵極線,并用以依序輸出多個柵極信號至這些柵極線,其中柵極驅動器包含多個串接的驅動級,這些驅動級中每一者包含第一輸入單元、第一開關、第二開關、第二輸入單元、第三開關、第一拉降單兀以及第二拉降單兀,其中第三參考電壓大于第一參考電壓,第二參考電壓大于第一參考電壓。根據本發明的技術內容,應用前述顯示面板及柵極驅動器,可通過單一驅動級的操作而輸出多個柵極信號,藉此減少柵極驅動器所需的電路級數量,亦可使其中開關元件于未操作時處于逆偏狀態,隔絕漏電流路徑,避免漏電流的產生,并可使所需的穩壓電路或元件大幅縮小,進一步降低所需的功率消耗及電路布面積。本發明內容旨在提供本揭示內容的簡化摘要,以使閱讀者對本揭示內容具備基本的理解。此發明內容并非本揭示內容的完整概述,且其用意并非在指出本發明實施例的重要/關鍵元件或界定本發明的范圍。
圖I繪示一種現有柵極驅動器中柵極驅動單元的電路示意圖。圖2依照本發明實施例所繪示之一種顯示面板的示意圖。圖3依照本發明實施例所繪示之一種柵極驅動器的示意圖。圖4依照本發明實施例所繪示之一種柵極驅動器中驅動級的電路示意圖。圖5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驅動級的電路示意圖。圖6A-6D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繪示數個驅動級的電路示意圖。圖7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繪示一種控制信號的時序圖。圖8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繪示一種如圖5所示的驅動級操作的時序圖。圖9依照本發明次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驅動級的電路示意圖。圖10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驅動級的電路示意圖。圖11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驅動級的電路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0 :柵極驅動單元200 :顯示面板210 :影像顯示區220 :源極驅動器215 :顯示畫素230、300 :柵極驅動器305 :第一驅動級
7
307 :第二驅動級
309 :第三驅動級
310 :控制器
400、500、900、1000、1100 驅動級
401、501、901、1001、1101:第一移位暫存電路
402、502、902、1002、1102:第二移位暫存電路
410 :第一輸入單元
420 :第一驅動輸出單元
430 :第二驅動輸出單元
440 :第二輸入單元
450,1150 :第一輸出單元
460,1160 :第二輸出單元
470 :第三輸出單元
480,580,1080 :拉降控制單元
490、590、990、1090 :第一拉降單元
495、595、1195 :第二拉降單元
DLl DLN :數據線
GLl GLM :柵極線
Ml M11、M22、M33、M44、M55、M66、M71、M72、M73 :開關具體實施方式
下文舉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但所提供的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所涵蓋的范圍,而結構運作的描述非用以限制其執行的順序,任何由元件重新組合的結構, 所產生具有均等功效的裝置,皆為本發明所涵蓋的范圍。此外,圖式僅以說明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圖。關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約』、『大約』或『大致』一般通常是指數值的誤差或范圍于百分之二十以內,較好地是于百分之十以內,而更佳地則是于百分之五以內。文中若無明確說明,其所提及的數值皆視作為近似值,即如『約』、『大約』或『大致』所表示的誤差或范圍。另外,關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耦接』或『連接』,均可指二或多個元件相互直接作實體或電性接觸,或是相互間接作實體或電性接觸,而『耦接』還可指二或多個元件元件相互操作或動作。圖2依照本發明實施例所繪示之一種顯示面板的示意圖。顯示面板200包含影像顯示區210、源極驅動器220以及柵極驅動器230。影像顯示區210包含由多條數據線(如 N條數據線DLl DLN)與多條柵極線(如M條柵極線GLl GLM)交錯配置而形成的陣列以及多個顯示畫素215,且顯示畫素215配置于上述陣列中。源極驅動器220耦接數據線 DLl DLN,并用以輸出數據信號通過數據線DLl DLN傳送至影像顯示區210,而柵極驅動器230耦接柵極線GLl GLM,并用以輸出柵極信號依序至柵極線GLl GLM,通過柵極線 GLl GLM傳送至影像顯示區110。圖3依照本發明實施例所繪示之一種柵極驅動器的示意圖。此柵極驅動器300可應用于圖2所示的顯示面板200。柵極驅動器300包含多個串接的驅動級(如第一驅動級305、第二驅動級307、第三驅動級309、…),且上述驅動級中每一者包含一第一移位暫存電路SRl以及一第二移位暫存電路SR2,其中第一移位暫存電路SRl用以輸出一本級驅動信號和一后級驅動信號,第二移位暫存電路SR2用以輸出一本級柵極信號以及二個后級柵極信號;換言之,每一驅動級可輸出三個柵極信號依序分別至三條柵極線。以圖3中第一驅動級305為例,第一移位暫存電路SRl輸出本級驅動信號k[N]和后級驅動信號(如第(N+3)級驅動信號k[N+3]),第二移位暫存電路SR2輸出本級柵極信號 (如第N級柵極信號G[N])及二個后級柵極信號(如第(N+1)級柵極信號G[N+1]、第(N+2) 級柵極信號G[N+2]);換言的,第一驅動級305可輸出G[N]、G[N+1]、G[N+2]三個柵極信號依序分別至三條柵極線。此外,第一驅動級305所輸出的驅動信號k[N]亦用以驅動第二驅動級307的第二移位暫存電路SR2,且第一驅動級305連同第二驅動級307 (或與第二驅動級307共用)所輸出的驅動信號k[N+3]則用以驅動第三驅動級309的第二移位暫存電路SR2,而第一驅動級305的第二移位暫存電路SR2則用以接收前級驅動信號(如第(N-3)級驅動信號k [N-3]) 和后級驅動信號(如第(N+9)級驅動信號k[N+9]),使得第二移位暫存電路SR2據以作動。其次,顯示面板中更可包含控制器310,其中控制器310可制作于柵極驅動器300 中或柵極驅動器300外部,并可用以提供時序信號(如時序信號CKl CK6、XCK1 XCK6、 CCKU CCK4、XCCKU XCCK4)、參考電壓(如參考電壓Vssl、Vss2、Vss3)、啟始信號ST等所需的控制信號或電壓供柵極驅動器300進行操作。圖4依照本發明實施例所繪示之一種柵極驅動器中驅動級的電路示意圖。此驅動級400可應用于圖3所示的柵極驅動器300,且為方便說明起見,以第N級驅動級為例。驅動級400包含第一移位暫存電路401以及第二移位暫存電路402,其中第二移位暫存電路 402電性耦接第一移位暫存電路401。第一移位暫存電路401包含第一輸入單元410、第一驅動輸出單元420以及第二驅動輸出單元430。第一輸入單元410用以電性耦接電源電壓Vdd和參考電壓Vss2,并具有接收端INI、IN2,分別用以接收前級驅動信號k[N-3]以及后級驅動信號k[N+9],據以輸出控制信號,使得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BI [N]具有相對應的電位。第一驅動輸出單元420電性耦接第一輸入單元410于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BI [N],并用以接收驅動時序信號CCKl,依據第一輸入單元410所輸出的控制信號(代表BI [N]電位)和驅動時序信號CCKl操作,而于本級驅動信號輸出端OTl輸出本級驅動信號k[N]。第二驅動輸出單元430電性耦接第一輸入單兀410于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BI [N],并用以接收驅動時序信號CCK4,依據第一輸入單元410所輸出的控制信號(代表BI [N]電位)和驅動時序信號CCK4操作,而于后級驅動信號輸出端0T2輸出另一后級驅動信號k[N+3]。第二移位暫存電路402包含第二輸入單元440、第一輸出單元450、第二輸出單元460以及第三輸出單元470。第二輸入單元440用以電性耦接電源電壓Vdd和參考電壓Vss2,并具有接收端IN11、IN22,分別用以接收前級驅動信號k[N-3]以及后級驅動信號 k[N+9],據以輸出另一控制信號,使得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B2[N]具有相對應的電位。第一輸出單元450電性耦接第二輸入單元440于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B2[N],并用以接收柵極時序信號CKl,依據第二輸入單元440所輸出的控制信號(代表B2[N]電位)和柵極時序信號CKl操作,而于本級柵極信號輸出端OUTl輸出本級柵極信號G [N]。第二輸出單兀460電性耦接第二輸入單元440于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B2 [N],并用以接收柵極時序信號CK2,依據第二輸入單兀440所輸出的控制信號(代表B2[N]電位)和柵極時序信號CK2操作,而于后級柵極信號輸出端0UT2輸出后級柵極信號G[N+1]。第三輸出單元470電性耦接第二輸入單元440于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B2 [N],并用以接收柵極時序信號CK3,依據第二輸入單兀440所輸出的控制信號(代表B2[N]電位)和柵極時序信號CK3操作,而于另一后級柵極信號輸出端0UT3輸出另一后級柵極信號G[N+2]。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移位暫存電路401可更包含拉降控制單元480,其中拉降控制單元480由代表BI [N]電位的控制信號所控制,以依據驅動時序信號CCKl或電源電壓Vdd 輸出拉降控制信號A[N]。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移位暫存電路401可更包含第一拉降單元490,其中第一拉降單元490電性耦接驅動信號輸出端OTl和0T2,并依據上述拉降控制信號A[N]啟動,用以將驅動信號輸出端OTl和0T2電性耦接至參考電壓Vss3,藉此對驅動信號輸出端OTl和 0T2進行穩壓操作。在次一實施例中,第二移位暫存電路402可更包含第二拉降單元495,其中第二拉降單元495電性耦接柵極信號輸出端0UT1、0UT2、0UT3,并依據拉降控制信號A[N]啟動,用以將柵極信號輸出端OUTl、0UT2和0UT3電性耦接至參考電壓Vssl,藉此對柵極信號輸出端0UT1、0UT2和0UT3進行穩壓操作,其中參考電壓Vssl大于參考電壓Vss3。圖5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驅動級的電路示意圖。此驅動級500可應用于圖3所示的柵極驅動器300。驅動級500包含第一移位暫存電路501以及第二移位暫存電路502,其中第二移位暫存電路502電性耦接第一移位暫存電路501。第一移位暫存電路501包含第一輸入單元410、第一驅動輸出單元420、第二驅動輸出單元430、拉降控制單元580以及第一拉降單元590。第一輸入單元410、第一驅動輸出單元420和第二驅動輸出單元430的連接與操作關系同上所述,故于此不再贅述。相較于圖4所示的實施例,圖5所示實施例中拉降控制單元580可更包含開關M5, 其中開關M5的控制端電性耦接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BI [N],開關M5之一端(即節點Q)通過元件MlO接收驅動時序信號CCK1,而開關M5的另一端則用以電性耦接參考電壓Vss3。操作上,開關M5由代表BI [N]電位的控制信號所控制,當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BI [N]的電位為高準位時,開關M5導通,使得節點Q具有參考電壓Vss3的準位,且拉降控制信號A[N]處于低準位的狀態;當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BI [N]的電位為低準位時,開關M5關閉,使得驅動時序信號CCKl經由拉降控制單元580傳送以輸出為拉降控制信號A[N]。相較于圖4所示的實施例,圖5所示實施例中第一拉降單元590可更包含開關M6、 M7和M8。開關M6的控制端電性耦接開關M5于節點Q,開關M6之一端電性耦接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BI [N],開關M6的另一端電性耦接本級驅動信號輸出端0T1,其中開關M6依據拉降控制信號A [N]導通,用以將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BI [N]電性耦接至本級驅動信號輸出端 OTl。其次,開關M7的控制端電性耦接開關M5于節點Q,開關M7之一端電性耦接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BI [N],開關M7的另一端電性耦接后級驅動信號輸出端0T2,其中開關M7依據拉降控制信號A[N]導通,用以將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BI [N]電性耦接至后級驅動信號輸出端0T2。再者,開關M8的控制端電性耦接開關M5于節點Q,開關M8之一端電性耦接后級驅動信號輸出端0T2,開關M8的另一端用以電性耦接參考電壓Vss3,其中開關M8依據拉降控制信號A[N]導通,用以將后級驅動信號輸出端0T2電性耦接至參考電壓Vss3。相較于圖4所示的實施例,圖5所示實施例中第二拉降單元595可更包含開關 M71、M72、M73和M66。開關M71的控制端電性耦接開關M5于節點Q,開關M71之一端電性耦接本級柵極信號輸出端0UT1,開關M71的另一端電性耦接參考電壓Vssl,其中開關M71 依據拉降控制信號A[N]導通,用以將本級柵極信號輸出端OUTl電性耦接至參考電壓Vssl。 開關M72的控制端電性耦接開關M5于節點Q,開關M72之一端電性耦接后級柵極信號輸出端0UT2,開關M72的另一端電性耦接參考電壓Vssl,其中開關M72依據拉降控制信號A[N] 導通,用以將后級柵極信號輸出端0UT2電性耦接至參考電壓Vssl。其次,開關M73的控制端電性耦接開關M5于節點Q,開關M73之一端電性耦接后級柵極信號輸出端0UT3,開關M73 的另一端電性耦接參考電壓Vssl,其中開關M73依據拉降控制信號A[N]導通,用以將后級柵極信號輸出端0UT3電性耦接至參考電壓Vssl。再者,開關M66的控制端電性耦接開關 M5于節點Q,開關M66之一端電性耦接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B2[N],開關M66的另一端電性耦接參考電壓Vss2,其中開關M66依據拉降控制信號A[N]導通,用以將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B2 [N]電性耦接至參考電壓Vss2,其中參考電壓Vssl大于參考電壓Vss2,參考電壓Vss2 大于參考電壓Vss3。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輸入單元410可更包含開關Ml和M2,且第二輸入單元440可更包含開關Mll和M22。開關Ml的控制端用以接收前級驅動信號k[N-3],開關Ml之一端用以電性耦接電源電壓Vdd,開關Ml的另一端電性耦接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BI [N],其中開關Ml依據前級驅動信號k[N-3]導通,用以將電源電壓Vdd電性耦接至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BI [N]。開關M2的控制端用以接收后級驅動信號k[N+9],開關M2之一端用以電性耦接參考電壓Vss2,開關M2的另一端電性耦接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BI [N],其中開關M2依據后級驅動信號k[N+9]導通,用以將參考電壓Vss2電性耦接至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BI [N]。類似地,開關Ml I的控制端用以接收前級驅動信號k [N-3],開關Ml I之一端用以電性耦接電源電壓Vdd,開關Ml I的另一端電性耦接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B2 [N],其中開關 Mll依據前級驅動信號k[N-3]導通,用以將電源電壓Vdd電性耦接至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 B2 [N]。開關M22的控制端用以接收后級驅動信號k [N+9],開關M22之一端用以電性耦接參考電壓Vss2,開關M22的另一端電性耦接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B2 [N],其中開關M22依據后級驅動信號k[N+9]導通,用以將參考電壓Vss2電性耦接至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B2 [N]。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驅動輸出單元420可更包含開關M3,第二驅動輸出單元430 可更包含開關M4。開關M3的控制端電性耦接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BI [N],開關M3之一端用以接收驅動時序信號CCK1,開關M3的另一端電性耦接本級驅動信號輸出端0T1,其中開關M3用以依據代表BI [N]電位的控制信號作動,以輸出驅動時序信號CCKl作為本級驅動信號k[N]。其次,開關M4的控制端電性耦接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BI [N],開關M4之一端用以接收驅動時序信號CCK4,開關M4的另一端電性耦接后級驅動信號輸出端0T2,其中開關 M4用以依據代表B1[N]電位的控制信號作動,以輸出驅動時序信號CCK4作為后級驅動信號 k[N+3]。
在次一實施例中,第一輸出單元450可更包含開關M33,第二輸出單元460可更包含開關M44,而第三輸出單元470可更包含開關M55。開關M33的控制端電性耦接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B2[N],開關M33之一端用以接收柵極時序信號CKl,開關M33的另一端電性率禹接本級柵極信號輸出端0UT1,其中開關M33用以依據代表B2[N]電位的控制信號作動,以輸出柵極時序信號CKl作為本級柵極信號G[N]。其次,開關M44的控制端電性耦接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B2 [N],開關M44之一端用以接收柵極時序信號CK2,開關M44的另一端電性耦接后級柵極信號輸出端0UT2,其中開關M44用以依據代表B2[N]電位的控制信號作動,以輸出柵極時序信號CK2作為后級柵極信號G[N+1]。再者,開關M55的控制端電性耦接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B2[N],開關M55之一端用以接收柵極時序信號CK3,開關M55的另一端電性耦接后級柵極信號輸出端0UT3,其中開關M55用以依據代表B2[N]電位的控制信號作動,以輸出柵極時序信號CK3作為另一后級柵極信號G[N+2]。如此一來,便可通過單一驅動級的操作而輸出多個柵極信號,例如為輸出三個柵極信號G[N]、G[N+1]、G[N+2],依序分別傳送至三條柵極線,藉此減少所需的電路級數量。實作上,上述開關均可以類比開關、數位開關、晶體管開關、薄膜晶體管(TFT)開關等不同類型的開關來實現。第6A圖至第6D圖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繪示數個驅動級的電路示意圖。如第6A圖至第6D圖所示,第一驅動級至第四驅動級以串接方式彼此電性耦接,并各自依據相關的時序信號和驅動信號進行操作。具體來說,第6A圖所示第一驅動級用以接收驅動信號k[N-3]、 k[N+9]、柵極時序信號CK1、CK2、CK3以及驅動時序信號CCK1、CCK4,并據以輸出驅動信號 k[N]、k[N+3]以及柵極信號G [N]、G[N+1]、G [N+2];第6B圖所示第二驅動級用以接收驅動信號k[N]、k[N+12]、柵極時序信號CK4、CK5、CK6以及驅動時序信號CCK4、XCCK1,并據以輸出驅動信號k[N+3]、k[N+6]以及柵極信號G[N+3]、G[N+4]、G[N+5];第6C圖所示第三驅動級用以接收驅動信號k[N+3]、k[N+15]、柵極時序信號XCK1、XCK2、XCK3以及驅動時序信號 XCCKl、XCCK4,并據以輸出驅動信號 k[N+6]、k[N+9]以及柵極信號 G[N+6]、G[N+7]、G[N+8]; 第6D圖所示第四驅動級用以接收驅動信號k[N+6]、k[N+18]、柵極時序信號XCK4、XCK5、 XCK6以及驅動時序信號XCCK4、CCKl,并據以輸出驅動信號k[N+9]、k[N+12]以及柵極信號 G[N+9]、G[N+10]、G[N+11]。圖7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繪示一種控制信號的時序圖。如圖7所示,信號Vst與Vend 分別為啟始信號和終止信號,分別用以啟始最前驅動級和關閉最末驅動級。另外,柵極時序信號CKl CK6依次相差期間H(即時序信號的工作周期的十二分之一),柵極時序信號 XCKl XCK6依次相差期間H,柵極時序信號CKl CK6分別與柵極時序信號XCKl XCK6 反相(如時序信號CKl與時序信號XCKl相位相反)。其次,驅動時序信號CCKl與CCK4 相差期間3H(即時序信號的工作周期的四分之一),時序信號XCCKl、XCCK4相差期間3H,時序信號CCK1、CCK4分別與時序信號XCCK1、XCCK4反相,其中信號CCKl與CKl同相位,信號 CCK4與CK4同相位,信號XCCKl與XCKl同相位,信號XCCK4與XCK4同相位。此外,柵極時序信號CKl CK6、XCK1 XCK6的低電壓準位具有參考電壓Vssl的準位,柵極時序信號CKl CK6、XCK1 XCK6的高電壓準位具有電源電壓Vdd的準位,而驅動時序信號CCK1、CCK4、XCCKU XCCK4的低電壓準位具有參考電壓Vss3的準位,驅動時序信號CCK1、CCK4、XCCK1、XCCK4的高電壓準位具有電源電壓Vdd的準位,其中參考電壓Vssl大于參考電壓Vss3。另一方面,再參照第6圖,每一驅動級的電路架構均可類似圖5所示的電路架構, 惟若該驅動級為啟始驅動級的話,則其電路架構可如第一驅動級所示。具體而言,于第一驅動級為啟始驅動級的情形下,第一驅動級中第一移位暫存電路可更包含開關M9,其中開關 M9的控制端電性耦接開關M5于節點Q,開關M9之一端電性耦接本級驅動信號輸出端OTl, 開關M9的另一端用以電性耦接參考電壓Vss3,其中開關M9依據拉降控制信號A[N]導通, 用以將后級驅動信號輸出端0T2電性I禹接至參考電壓Vss3。另一方面,在第一驅動級中,由于輸出后級驅動信號k[N+3]的輸出端0T2可通過開關M8進行穩壓,因此第二驅動級中輸出后級驅動信號k[N+3]的輸出端OTl便可通過第一驅動級中的開關M8進行穩壓,而同樣具有穩壓的效果,其余驅動級依此類推。下述將以實施例來說明驅動級的操作情形。圖8依照本發明實施例繪示一種如圖 5所示的驅動級操作的時序圖。下述說明請同時參照圖5和圖8。于時間t0,開關Ml和MlI接收前級驅動信號k[N_3]而導通,使得電源電壓Vdd經由開關Ml和Mll分別對端點BI [N]和B2[N]充電,致使端點BI [N]和B2[N]的電位上升至一定電位,開關M3、M4、M33、M44、M55據以導通,且開關M5亦據以導通而將節點Q的電位拉降至參考電壓 ¥883,使得開關] 6、]\17、]\18、]\166、]\171、]\172、]\173 均關閉。由于節點Q的電位經拉降至參考電壓Vss3,而開關M66之一端耦接參考電壓 Vss2,開關M71、M72、M73之一端耦接參考電壓Vssl,參考電壓Vss3小于參考電壓Vss2和 Vssl,因此于第二移位暫存電路502作動時,開關M66、M71、M72、M73處于逆偏狀態,不會有漏電流流經開關M66、M71、M72、M73的情形發生。此外,由于開關M22的控制端耦接后驅動級,而用以接收后級驅動信號k[N+9],故開關M22的控制端經由后驅動級中的驅動信號輸出端(如輸出端OTl或0T2)以及導通的開關(如開關M3或M4)接收處于低準位(即參考電壓Vss3準位)的驅動時序信號,開關 M22的控制端準位為參考電壓Vss3而小于其一端所耦接的參考電壓Vss2,致使開關M22也處于逆偏狀態,不會有漏電流流經M22的情形發生。于時間tl,驅動時序信號CCKl自低準位轉換至高準位,使得端點BI [N]的電位依據驅動時序信號CCK1,通過開關M3的電容耦合效應被推升至較高準位,且驅動時序信號 CCKl經由開關M3傳送至輸出端OTl輸出作為本級驅動信號k[N]。此時,由于節點Q的電位經拉降至參考電壓Vss3,使得開關M7關閉,而驅動時序信號CCK4仍在低準位的狀態,輸出端0T2并未輸出信號,因此開關M7具有漏電流路徑,致使端點BI [N]的電位于時間tl之后逐漸下降達期間3H,直到于時間t4再被推升至較高電位。同理,下一驅動級的端點BI [N+3] (如第6圖所示第二驅動級的端點BI [N+3])的電位也會有下降的情形。以第6圖所示的第一驅動級和第二驅動級為例,并同時參照圖8,由于第一驅動級所接收的驅動時序信號CCK1、CCK4彼此相差期間3H,且第二驅動級所接收的驅動時序信號 CCK4、XCCKl彼此相差期間3H,因此第二驅動級中端點Β1[Ν+3]的電位變化,相對第一驅動級中端點BI [N]的電位變化延遲有期間3H的相位,故上述端點BI [N+3]的電位因漏電而下降的部分,便可通過端點BI [N]于時間t4 t5期間所具有的電位來作補償,且其余驅動級亦依此類推。如此一來,彼此串接的驅動級中端點BI的電位便可于操作時進行補償,避免因漏電而造成驅動能力降低的影響。
此外,于時間tl,柵極時序信號CKl亦自低準位轉換至高準位,使得端點B2[N]的電位依據柵極時序信號CK1,通過開關M33的電容耦合效應被推升至較高準位,且柵極時序信號CKl經由開關M33傳送至輸出端OUTl輸出作為本級柵極信號G[N]。于時間t2,柵極時序信號CK2自低準位轉換至高準位,使得端點B2[N]的電位依據柵極時序信號CK2,通過開關M44的電容耦合效應被推升至更高準位,且柵極時序信號CK2 經由開關M44傳送至輸出端0UT2輸出作為后一級柵極信號G[N+1]。于時間t3,柵極時序信號CK3自低準位轉換至高準位,使得端點B2[N]的電位依據柵極時序信號CK3,通過開關M55的電容耦合效應被推升至又更高準位,且柵極時序信號 CK3經由開關M55傳送至輸出端0UT3輸出作為再后一級柵極信號G[N+2]。于時間t4,驅動時序信號CCK4自低準位轉換至高準位,使得端點BI [N]的電位依據驅動時序信號CCK4,通過開關M4的電容耦合效應又被推升至較高準位直到時間t5,且驅動時序信號CCK4經由開關M4傳送至輸出端0T2輸出作為后級驅動信號k[N+3]。接著,于時間t5、t6、t7,驅動時序信號CCKl以及柵極時序信號CK1、CK2、CK3對應地自高準位轉換至低準位,使得端點BI [N]和B2[N]的電位據以降至次高準位,然后于時間 t8,開關Ml和Mll關閉,使得端點BI [N]和B2 [N]的電位降至原先的低準位。另一方面,于驅動級500輸出驅動信號k[N]、k[N+3]以及柵極信號G[N]、G[N+1]、 G[N+2]后,開關Ml和Mll關閉,開關M2和M22接收后級驅動信號k[N+9]而導通,使得端點BI [N]和B2[N]的電位拉降至參考電壓¥882,開關]\0、]\14、]\03、]\144、]\155據以關閉,且開關M5亦據以關閉。當驅動時序信號CCKl再次自低準位轉換至高準位時,節點Q的電位經由元件MlO依據驅動時序信號CCKl被拉升至高準位,使得拉降控制信號A[N]據以產生,致使開關1718均導通,以將端點則[剛和輸出端0T2分別拉降至參考電壓Vss3,并致使開關 M66、M71、M72、M73均導通,以將端點B2[N]拉降至參考電壓Vss2及將輸出端OUTl、0UT2、 0UT3拉降至參考電壓Vssl,藉此對上述端點進行穩壓的操作。由于開關Mll的控制端耦接前驅動級,而用以接收前級驅動信號k[N_3],故開關 Mll的控制端經由前驅動級中的驅動信號輸出端(如輸出端OTl或0T2)以及導通的開關 (如開關M3或M4)接收處于低準位(即參考電壓Vss3準位)的驅動時序信號,開關Mll 的控制端準位為參考電壓Vss3而小于其一端(即端點B2[N])的參考電壓Vss2準位,致使開關Mll處于逆偏狀態,不會有漏電流流經開關MlI的情形發生。此外,由于開關M33、M44、M55的控制端(即端點B2[N])準位為參考電壓Vss2,其小于開關M33、M44、M55各自一端(即輸出端0UT1、0UT2、0UT3)的參考電壓Vssl準位,故開關M33、M44、M55也處于逆偏狀態,不會有漏電流流經開關M33、M44、M55的情形發生,且干擾噪聲信號也不易影響開關M33、M44、M55而造成輸出端0UT1、0UT2、0UT3有擾動的情形。由上可知,當第二移位暫存電路502暫停操作時,所有的開關均處于逆偏狀態,因此不易有漏電流流經開關的情形發生,使得干擾噪聲信號不易影響整體電路及輸出信號, 亦可使所需的穩壓電路或元件大幅縮小,進一步降低所需的功率消耗及電路布局(layout) 面積。圖9依照本發明次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驅動級的電路示意圖。此驅動級900可應用于圖3所示的柵極驅動器300。驅動級900包含第一移位暫存電路901以及第二移位暫存電路902,其中第二移位暫存電路902電性耦接第一移位暫存電路901,且第一移位暫存電
14路901及第二移位暫存電路902所包含的元件或開關及其彼此間的耦接和操作關系均與圖 5所示的實施例類似,故于此不再贅述。此外,圖9所示實施例中第一拉降單元990包含開關M6、M7和M8,其中開關M6、 M7、M8與其它元件的耦接和操作關系均與圖5所示的實施例類似,故于此不再贅述。相較于圖5所示的實施例,第一拉降單元990可更包含開關M9,開關M9的控制端電性耦接開關 M5于節點Q,開關M9之一端電性耦接本級驅動信號輸出端OTl,而其另一端則用以電性耦接參考電壓Vss3,其中開關M9依據拉降控制信號A[N]導通,用以將本級驅動信號輸出端OTl 電性耦接至參考電壓Vss3。圖9所示的驅動級900的操作類似圖5所示的實施例,兩者差別之一在于驅動級 900中有額外開關M9對端點OTl進行穩壓的操作。依據上述,相較于第6圖所示的實施例,在圖9所示的驅動級900應用于柵極驅動器的情形下,每一驅動級中均會額外有開關M9對端點OTl進行穩壓的操作。實作上,上述開關均可以類比開關、數位開關、晶體管開關、薄膜晶體管(TFT)開關等不同類型的開關來實現。圖10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驅動級的電路示意圖。此驅動級1000可應用于圖3所示的柵極驅動器300。驅動級1000包含第一移位暫存電路1001以及第二移位暫存電路1002,其中第二移位暫存電路1002電性耦接第一移位暫存電路1001,且第一移位暫存電路1001及第二移位暫存電路1002所包含的元件或開關及其彼此間的耦接和操作關系均與圖9所示的實施例類似,故于此不再贅述。相較于圖9所示的實施例,圖10所示實施例中拉降控制單元1080包含開關M5,其中開關M5的控制端電性耦接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BI [N],開關M5之一端(即節點Q)通過元件MlO用以耦接電源電壓Vdd,而開關M5的另一端則用以電性耦接參考電壓Vss3。操作上,開關M5由代表B1[N]電位的控制信號所控制,當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BI [N]的電位為高準位時,開關M5導通,使得節點Q具有參考電壓Vss3的準位,且拉降控制信號A [N]處于低準位的狀態;當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BI [N]的電位為低準位時,開關M5關閉,使得電源電壓Vdd由拉降控制單元1080輸出作為拉降控制信號A[N]。此外,相較于圖9所示的實施例,圖10所示實施例中第一拉降單元1090包含開關 M8、M9及M7。開關M8的控制端電性耦接開關M5于節點Q,開關M8之一端電性耦接后級驅動信號輸出端0T2,開關M8的另一端用以電性耦接參考電壓Vss3,其中開關M8依據拉降控制信號A[N]導通,用以將后級驅動信號輸出端0T2電性耦接至參考電壓Vss3。其次,開關 M9的控制端電性耦接開關M5于節點Q,開關M9之一端電性耦接本級驅動信號輸出端OTl, 而其另一端則用以電性耦接參考電壓Vss3,其中開關M9依據拉降控制信號A[N]導通,用以將本級驅動信號輸出端OTl電性耦接至參考電壓Vss3。另,開關M7的控制端電性耦接開關M5于節點Q,開關M7之一端電性耦接端點BI [N],而其另一端則用以電性耦接參考電壓Vss3,其中開關M7依據拉降控制信號A[N]導通,用以將端點B1[N]電性耦接至參考電壓 Vss30圖10所示的驅動級1000的操作類似圖9所示的實施例,兩者差別之一在于驅動級1000中開關M7對端點BI [N]進行穩壓的操作。依據上述,相較于第6圖所示的實施例,在圖10所示的驅動級1000應用于柵極驅動器的情形下,每一驅動級中均會有開關M7對端點BI [N]進行穩壓的操作。實作上,上述開關均可以類比開關、數位開關、晶體管開關、薄膜晶體管(TFT)開關等不同類型的開關來實現。圖11依照本發明再一實施例繪示一種驅動級的電路示意圖。此驅動級1100可應用于圖3所示的柵極驅動器300。驅動級1100包含第一移位暫存電路1101以及第二移位暫存電路1102,其中第二移位暫存電路1102電性耦接第一移位暫存電路1101,且第一移位暫存電路1101及第二移位暫存電路1102所包含的元件或開關及其彼此間的耦接和操作關系均與圖5所示的實施例類似,故于此不再贅述。相較于圖5所示的實施例,圖11所示實施例中第二移位暫存電路1102用以輸出本級柵極信號G[N]和后級柵極信號G[N+1],而未輸出另一后級柵極信號G[N+2]。具體來說,圖11所示第二移位暫存電路1102除了包含開關Mll和M22的外,更包含第一輸出單兀1150、第二輸出單兀1160以及第二拉降單兀1195。第一輸出單兀1150用以接收柵極時序信號CK1,依據代表B2[N]電位的控制信號和柵極時序信號CKl操作,而于本級柵極信號輸出端OUTl輸出本級柵極信號G[N]。第二輸出單元1160用以接收柵極時序信號CK2,依據代表B2[N]電位的控制信號和柵極時序信號CK2操作,而于后級柵極信號輸出端0UT2輸出后級柵極信號G[N+1]。第二拉降單元1195電性耦接柵極信號輸出端OUTl 和0UT2,并依據拉降控制信號A[N]啟動,用以將柵極信號輸出端OUTl和0UT2電性耦接至參考電壓Vssl,藉此對柵極信號輸出端OUTl和0UT2進行穩壓操作。在一實施例中,第一輸出單元1150可包含開關M33,第二輸出單元1160可包含開關M44。開關M33的控制端電性耦接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B2 [N],開關M33之一端用以接收柵極時序信號CK1,開關M33的另一端電性耦接本級柵極信號輸出端0UT1,其中開關M33用以依據代表B2[N]電位的控制信號作動,以輸出柵極時序信號CKl作為本級柵極信號G[N]。 其次,開關M44的控制端電性耦接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B2 [N],開關M44之一端用以接收柵極時序信號CK2,開關M44的另一端電性耦接后級柵極信號輸出端0UT2,其中開關M44用以依據代表B2[N]電位的控制信號作動,以輸出柵極時序信號CK2作為后級柵極信號G[N+1]。在次一實施例中,第二拉降單元1195可包含開關M71、M72和M66。開關M71的控制端電性耦接開關M5于節點Q,開關M71之一端電性耦接本級柵極信號輸出端0UT1,開關 M71的另一端電性耦接參考電壓Vssl,其中開關M71依據拉降控制信號A[N]導通,用以將本級柵極信號輸出端OUTl電性耦接至參考電壓Vssl。開關M72的控制端電性耦接開關M5 于節點Q,開關M72之一端電性耦接后級柵極信號輸出端0UT2,開關M72的另一端電性耦接參考電壓Vssl,其中開關M72依據拉降控制信號A[N]導通,用以將后級柵極信號輸出端 0UT2電性耦接至參考電壓Vssl。開關M66的控制端電性耦接開關M5于節點Q,開關M66之一端電性耦接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B2[N],開關M66的另一端電性耦接參考電壓Vss2,其中開關M66依據拉降控制信號A[N]導通,用以將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B2 [N]電性耦接至參考電壓Vss2,其中參考電壓Vssl大于參考電壓Vss2,參考電壓Vss2大于參考電壓Vss3。由上述本發明的實施例可知,應用前述顯示面板及柵極驅動器,不僅可通過單一驅動級的操作而輸出多個柵極信號,例如為輸出三個柵極信號依序分別傳送至三條柵極線,藉此減少柵極驅動器所需的電路級數量,亦可使其中開關元件于未操作時處于逆偏狀態,隔絕漏電流路徑,避免漏電流的產生。
此外,由于柵極驅動器中的驅動級不易有漏電情形,因此其可保持較佳的驅動能力,且干擾噪聲信號不易影響整體電路及輸出信號,亦可使所需的穩壓電路或元件大幅縮小,進一步降低所需的功率消耗及電路布局(layout)面積。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視后附的申請專利范圍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柵極驅動器,包含多個串接的驅動級,所述驅動級中每一者包含一第一移位暫存電路,包含一第一輸入單元,用以依據一前級驅動信號輸出一第一控制信號;一第一驅動輸出單兀,用以依據該第一控制信號以及一第一驅動時序信號輸出一本級驅動信號;以及一第二驅動輸出單兀,用以依據該第一控制信號以及一第二驅動時序信號輸出一后級驅動信號;以及一第二移位暫存電路,電性耦接該第一移位暫存電路,并包含一第二輸入單元,用以依據該前級驅動信號輸出一第二控制信號;一第一輸出單元,用以依據該第二控制信號;以及一第一柵極時序信號輸出一本級柵極信號。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柵極驅動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移位暫存電路更包含一第二輸出單兀,用以依據該第二控制信號以及一第二柵極時序信號輸出一第一后級柵極信號;以及一第三輸出單兀,用以依據該第二控制信號以及一第三柵極時序信號輸出一第二后級柵極信號。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柵極驅動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移位暫存電路更包含一拉降控制單元,由該第一控制信號所控制以依據該第一驅動時序信號或一電源電壓輸出一拉降控制信號。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柵極驅動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移位暫存電路更包含一第一拉降單元,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一本級驅動信號輸出端以及一后級驅動信號輸出端電性稱接至一第一參考電壓。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柵極驅動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拉降單元更包含一第一開關,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該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該本級驅動信號輸出端;一第二開關,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該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該后級驅動信號輸出端;一第三開關,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該后級驅動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該第一參考電壓。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柵極驅動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拉降單元更包含一第四開關,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該該本級驅動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該第一參考電壓。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柵極驅動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拉降單元更包含一第一開關,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一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該第一參考電壓;一第二開關,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該本級驅動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該第一參考電壓;以及一第三開關,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該后級驅動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該第一參考電壓。
8.根據權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柵極驅動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移位暫存電路更包含一第二拉降單元,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一本級柵極信號輸出端、一第一后級柵極信號輸出端以及一第二后級柵極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一第二參考電壓;其中該第二參考電壓大于該第一參考電壓。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柵極驅動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拉降單元更包含一第一開關,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該本級柵極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該第二參考電壓;一第二開關,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該第一后級柵極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該第二參考電壓;一第三開關,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該第二后級柵極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該第二參考電壓;以及一第四開關,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一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一第三參考電壓。
10.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柵極驅動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輸入單元更包含一第一開關,用以依據該前級驅動信號將該電源電壓電性耦接至該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以及一第二開關,用以依據一第一后級驅動信號將一第三參考電壓電性耦接至該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該第二輸入單元更包含一第三開關,用以依據該前級驅動信號將該電源電壓電性耦接至該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以及一第四開關,用以依據該第一后級驅動信號將該第三參考電壓電性耦接至該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其中該第三參考電壓大于該第二參考電壓,該第三參考電壓大于該第一參考電壓。
11.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柵極驅動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驅動輸出單兀更包含一第一開關,該第一開關依據該第一控制信號傳送該第一驅動時序信號作為該本級驅動信號;且該第二驅動輸出單元更包含一第二開關,該第二開關依據該第一控制信號傳送該第二驅動時序信號作為該后級驅動信號。
12.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柵極驅動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輸出單元更包含一第一開關,該第一開關依據該第二控制信號傳送該第一柵極時序信號作為該本級柵極信號;該第二輸出單元更包含一第二開關,該第二開關依據該第二控制信號傳送該第二柵極時序信號作為該第一后級柵極信號;且該第三輸出單元更包含一第三開關,該第三開關依據該第二控制信號傳送該第三柵極時序信號作為該第二后級柵極信號。
1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柵極驅動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驅動時序信號與該第二驅動時序信號相差四分之一周期的相位,該第一柵極時序信號、該第二柵極時序信號和該第三柵極時序信號互相具有不同相位,該第一驅動時序信號與該第一柵極時序信號具有相同相位。
1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柵極驅動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驅動時序信號與該第二驅動時序信號具有一電源電壓的高電壓準位以及一第一參考電壓的低電壓準位,該第一柵極時序信號、該第二柵極時序信號與該第三柵極時序信號具有該電源電壓的高電壓準位以及一第二參考電壓的低電壓準位,其中該第二參考電壓大于該第一參考電壓。
15.一種顯不面板,包含多條數據線;多條柵極線,與所述數據線交錯配置;以及一柵極驅動器,耦接所述柵極線,并用以依序輸出多個柵極信號至所述柵極線,其中該柵極驅動器包含多個串接的驅動級,所述驅動級中每一者包含一第一輸入單元,用以依據一前級驅動信號將一電源電壓電性耦接至一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或依據一第一后級驅動信號將一第一參考電壓電性耦接至該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一第一開關,用以依據該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的電壓準位輸出一第一驅動時序信號作為一本級驅動信號;一第二開關,用以依據該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的電壓準位輸出一第二驅動時序信號作為一第二后級驅動信號;一第二輸入單元,用以依據該前級驅動信號將該電源電壓電性耦接至一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或依據該第一后級驅動信號將該第一參考電壓電性耦接至該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一第三開關,用以依據該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的電壓準位輸出一第一柵極時序信號作為一本級柵極信號;一第一拉降單兀,用以依據一拉降控制信號將一本級驅動信號輸出端以及一第二后級驅動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一第二參考電壓;以及一第二拉降單元,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一本級柵極信號輸出端、一第一后級柵極信號輸出端以及一第二后級柵極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一第三參考電壓;其中該第三參考電壓大于該第一參考電壓,該第二參考電壓大于該第一參考電壓。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級中每一者更包含一第四開關,用以依據該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的電壓準位輸出一第二柵極時序信號作為一第一后級柵極信號;以及一第五開關,用以依據該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的電壓準位輸出一第三柵極時序信號作為一第二后級柵極信號。
17.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拉降單元更包含一第六開關,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該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該本級驅動信號輸出端;一第七開關,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該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該第二后級驅動信號輸出端;一第八開關,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該第二后級驅動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該第二參考電壓。
18.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拉降單元更包含一第六開關,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該第一控制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該第二參考電壓;一第七開關,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該本級驅動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該第二參考電壓;以及一第八開關,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該第二后級驅動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該第二參考電壓。
19.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拉降單元更包含一第六開關,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該本級柵極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該第三參考電壓;一第七開關,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該第一后級柵極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該第三參考電壓;一第八開關,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該第二后級柵極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該第三參考電壓;以及一第九開關,用以依據該拉降控制信號將該第二控制信號輸出端電性耦接至該第一參考電壓。
20.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顯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驅動時序信號與該第二驅動時序信號具有該電源電壓的高電壓準位以及該第二參考電壓的低電壓準位,該第一柵極時序信號、該第二柵極時序信號與該第三柵極時序信號具有該電源電壓的高電壓準位以及該第三參考電壓的低電壓準位。
全文摘要
一種柵極驅動器,其包含數個串接的驅動級,前述驅動級中每一者包含第一移位暫存電路以及第二移位暫存電路。第一移位暫存電路用以輸出本級驅動信號和后級驅動信號。第二移位暫存電路電性耦接第一移位暫存電路,并用以輸出本級柵極信號、第一后級柵極信號及第二后級柵極信號。此外,一種顯示面板亦在此揭露。
文檔編號G09G3/36GK102592559SQ201210063690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30日
發明者丁友信, 劉匡祥, 周士翔, 張庭瑞, 曾建彰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