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急性炎癥白細胞滲出演示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醫學教學用教具,特別是急性炎癥白細胞滲出演示模型。
背景技術:
在病理學教學中,當講解“急性炎癥白細胞滲出的過程”時,主要利用教材中插圖及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教材中插圖多為靜態圖片,不能動態演示其滲出過程; 2、多媒體的動漫演示,只能間接觀察而不能用眼看到實物,不具有直接的視覺刺激效果,即演示性技能明顯不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急性炎癥白細胞滲出演示模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教學直觀易懂,實現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包括底座、演示板、血管模型、白細胞移動管和組織間隙模型,在底座上固定演示板,在演示板上固定有血管模型和組織間隙模型,血管模型腔內裝有白細胞移動管模型,其起始部于血管模型腔中央,未端通過血管壁縫隙與組織間隙模型接通,白細胞移動管模型內裝有淋巴細胞模型、單核細胞模型、嗜酸性粒細胞模型、嗜堿性粒細胞模型和中性粒細胞模型。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模擬白細胞滲出過程演示模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是有以下優
占-
^ \\\
1、直觀性強且能動態演示其白細胞滲出的過程
2、學生可親自動手操作從而獲得生動的表象及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注意力,可提高教學效果。3、結構簡單、制作容易。
圖I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圖中
1-血管模型
2-白細胞移動管模型
3-淋巴細胞模型
4-嗜堿粒細胞模型
5-嗜酸粒細胞模型
6-單核細胞模型
7-中性粒細胞模型
8-白細胞靠邊
9-白細胞附壁
10-血管壁縫隙
11-血管壁縫隙調節開關12-白細胞游出
13-底座
14-演示板
15-組織間隙模型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I提供的本發明一個具體實 施例,對其結構作進一步描述。附圖I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其結構特點是,主要由底座13、演示板14、血管模型I、白細胞移動管模型2和組織間隙模型15組成,在底座13上固定演示板14,演示板14上固定有血管模型I和組織間隙模型15,血管模型I腔內裝有白細胞移動管模型2,白細胞移動管模型2起始于血管模型I腔中央并向前下走行,末端通過血管壁縫隙10與組織間隙模型15接通。白細胞管2內依次裝有中性粒細胞模型7、單粒細胞模型6、嗜酸性粒細胞模型5、嗜堿性粒細胞模型4和淋巴細胞模型3。所述血管壁縫隙設置有調節開關11。在本裝置中,血管模型I為淡紅色透明材料,白細胞移動管模型2為無色透明材料,單核細胞模型6的細胞核為腎形,中性粒細胞模型7的細胞核為分葉狀,嗜酸性粒細胞模型5的細胞質有紅色顆粒,嗜堿性粒細胞模型4的細胞質有淡藍色顆粒。使用時,首先關閉血管縫隙調節開關11,將紅色液體(模擬血液)倒入白細胞移動管模型2周圍的血管模型I腔內,并將中性粒細胞模型7、單核細胞模型6、嗜酸性粒細胞模型5、嗜堿性粒細胞模型4和淋巴細胞模型3依次裝入白細胞移動管模型2內,靠重力作用順著白細胞移動管模型2逐漸向前下滑動,由血管模型I腔中央(軸流)逐漸移向血管模型I邊緣,從而演示了白細胞從軸流進入邊流并靠近血管壁,稱為白細胞靠邊8 ;繼續沿著血管壁緩慢向前滾動,稱為白細胞附壁9。最后打開血管壁縫隙調節開關11,使白細胞穿過血管壁縫隙10進入組織間隙模型,稱為白細胞游出12,至此演示了急性炎炎白細胞靠邊、附壁和游出的滲出過程。從本發明上述技術方案看,本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教學直觀形象,學生易于理解白細胞的滲出過程。
權利要求
1.急性炎癥白細胞滲出演示模型,主要由底座、演示板、血管模型、白細胞移動管模型和組織間隙模型組成,在底座上固定演示板,其特征在于演示板上固定有血管模型和組織間隙模型,血管模型腔內裝有白細胞移動管模型,白細胞移動管模型起始于血管模型腔中央并向前下走行,白細胞移動管模型未端通過血管壁縫隙與組織間隙模型接通,白細胞移動管模型內依次裝有中性粒細胞模型、單核細胞模型、嗜酸性粒細胞模型、嗜堿性粒細胞模型和淋巴細胞模型。
2.如權利要求I所述,所述的急性炎癥白細胞滲出演示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壁縫隙設置有調節開關。
全文摘要
本發明為一種病理學教學用教具,急性炎癥白細胞滲出的過程演示。其技術方案為急性炎癥白細胞滲出演示模型,主要由底座、演示板、血管模型、白細胞移動管模型和組織間隙模型組成,在底座上固定演示板,演示板上固定有血管模型和組織間隙模型,血管模型腔內裝有白細胞移動管模型,白細胞移動管模型起始于血管模型腔中央并向前下走行,白細胞移動管模型未端通過血管壁縫隙與組織間隙模型接通,白細胞管模型內依次裝有中性粒細胞模型、單粒細胞模型、嗜酸性粒細胞模型、嗜堿性粒細胞模型和淋巴細胞模型。所述血管壁縫隙設置有調節開關。本發明具有直觀性強,能動態演示急性炎癥白細胞滲出的過程,學生可親自動手操作從并能活躍課堂氣氛。
文檔編號G09B23/28GK102723032SQ20121020747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2日
發明者關真民, 段旭艷 申請人:關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