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助聽器樣機連接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助聽器樣機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助聽器樣機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為了起到展示新產品外觀及功能的目的,各種類型的廠家都需要加工出與產品外觀一樣,但不具有任何實體工作的樣機,此在助聽器領域亦是如此。如圖1所示,其為現有技術中的一種助聽器樣機9的具體結構,該助聽器樣機9包括可蓋合在一起的上殼體91和下殼體92,該上殼體91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側壁911和第二側壁,該下殼體92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三側壁921和第四側壁922,該第一側壁911與第三側壁921通過快干膠水連接在一起,該第二側壁與第四側壁922通過快干膠水連接在一起,為了便于第一側壁911與第三側壁921的對位以及第二側壁與第四側壁922的對位,該第一側壁911在其與第三側壁921的接觸面外側形成有沿接觸面延伸的第一凸筋912,該第三側壁921在其與第一側壁911的接觸面內側形成有沿接觸面延伸的第三凸筋923,利用第一凸筋912和第三凸筋923之間的限位作用,可以使得第一側壁911和第三側壁921在一個方向上被準確定位,但是在沿接觸面的延伸方向則仍需要靠操作工人的經驗來實現,仍存在定位不夠準確的問題;對于第二側壁和第四側壁922則是同理,不多余描述。另外,由于接觸面呈狹長狀,其需要較多的快干膠水;再者,雖然快干膠水的效率較快,但是其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方能讓第一側壁911和第三側壁921粘合在一起,組裝效率偏慢。有鑒于此,本發明人針對現有助聽器樣機9連接結構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
本案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助聽器樣機連接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定位準確性差、耗費較多膠水以及組裝效率偏慢的問題。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是:一種助聽器樣機連接結構,該助聽器樣機包括可蓋合在一起的上殼體和下殼體,該上殼體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該下殼體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其中,該連接結構具有第一插針、第二插針、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該第一插針形成在第一側壁與第三側壁相接觸的接觸面上,該第二插針形成在第二側壁與第四側壁相接觸的接觸面上,該第一插針插入容設有快干膠水的第一插孔中;該第一插孔形成在第三側壁與第一側壁相接觸的接觸面上,該第二插孔形成在第四側壁與第二側壁相接觸的接觸面上,該第二插針插入容設有快干膠水的第二插孔中。進一步,該第一側壁上間隔形成有兩個第一插針,該第三側壁上間隔形成有兩個第一插孔,該第二側壁上間隔形成有兩個第二插針,該第四側壁上間隔形成有兩個第二插孔。[0010]進一步,該第一插針和第二插針與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的連接處還均形成有加強臺,該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在設置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處則設置有供加強臺容設的容納槽。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助聽器樣機連接結構,其通過第一插針與第一插孔的定位配合,第二插針與第二插孔的定位配合,如此使得本實用新型具有定位非常準確的功效;另外,本實用新型在將上殼體和下殼體連接在一起時,僅需在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中滴入快干膠水即可,大大節省了膠水的用量,另外由于只需將插針和插孔對準即可,而無需如現有技術一樣需要進行保持,如此還具有組裝效率高的功效。
圖1為現有技術中一種助聽器樣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接結構應用在助聽器樣機上時的分解示意圖;圖3為圖2的剖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連接結構應用在助聽器樣機上時的分解示意圖;圖5為圖4的剖視圖 。圖中:助聽器樣機 100 上殼體I第一側壁 11 下殼體2第三側壁 21 第四側壁22連接結構 3 第一插針31第二插針 32 第一插孔33第二插孔 34 加強臺35容納槽36助聽器樣機 9 上殼體91第一側壁 911 第一凸筋912下殼體 92 第三側壁921第四側壁 922 第三凸筋923。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如圖2至圖5所示,其為一種助聽器樣機100,該助聽器樣機100包括可蓋合在一起的上殼體I和下殼體2,該上殼體I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側壁11和第二側壁(圖中未不出),該下殼體2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三側壁21和第四側壁22。具體地,在本實用新型中,該連接結構3具有第一插針31、第二插針32、第一插孔33和第二插孔34,該第一插針31形成在第一側壁11與第三側壁21相接觸的接觸面上,該第二插針32形成在第二側壁與第四側壁22相接觸的接觸面上,該第一插針31插入容設有快干膠水的第一插孔33中;該第一插孔33形成在第三側壁21與第一側壁11相接觸的接觸面上,該第二插孔34形成在第四側壁22與第二側壁相接觸的接觸面上,該第二插針32插入容設有快干膠水的第二插孔34中。如圖2和圖3所示,該第一側壁11上間隔形成有兩個第一插針31,該第三側壁21上間隔形成有兩個第一插孔33,該第二側壁上間隔形成有兩個第二插針32,該第四側壁22上間隔形成有兩個第二插孔34。如此進一步提高上殼體I和下殼體2之間的連接強度。另外,為了提高第一插針31和第二插針32的自身強度,該第一插針31和第二插針32與第一側壁11和第二側壁的連接處還均形成有加強臺35,該第三側壁21和第四側壁22在設置第一插孔33和第二插孔34處則設置有供加強臺35容設的容納槽36,具體如圖3和圖5所示。這樣,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助聽器樣機100連接結構3,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本實用新型通過第一插針31與第一插孔33的定位配合,第二插針32與第二插孔34的定位配合,如此使得本實用新型具有定位非常準確的功效;二、本實用新型在將上殼體I和下殼體2連接在一起時,僅需在第一插孔33和第二插孔34上滴入一些快干膠水即可,大大節省了膠水的用量,降低了成本;三、本實用新型由于只需將插針和插孔對準即可,而無需如現有技術一樣需要進行保持,如此還具有組裝效率高的功效。上述實施例和圖式并非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疇。
權利要求1.一種助聽器樣機連接結構,該助聽器樣機包括可蓋合在一起的上殼體和下殼體,該上殼體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該下殼體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其特征在于,該連接結構具有第一插針、第二插針、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該第一插針形成在第一側壁與第三側壁相接觸的接觸面上,該第二插針形成在第二側壁與第四側壁相接觸的接觸面上,該第一插針插入容設有快干膠水的第一插孔中;該第一插孔形成在第三側壁與第一側壁相接觸的接觸面上,該第二插孔形成在第四側壁與第二側壁相接觸的接觸面上,該第二插針插入容設有快干膠水的第二插孔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助聽器樣機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側壁上間隔形成有兩個第一插針,該第三側壁上間隔形成有兩個第一插孔,該第二側壁上間隔形成有兩個第二插針,該第四側壁上間隔 形成有兩個第二插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助聽器樣機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插針和第二插針與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的連接處還均形成有加強臺,該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在設置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處則設置有供加強臺容設的容納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助聽器樣機連接結構,該助聽器樣機包括可蓋合在一起的上殼體和下殼體,該上殼體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該下殼體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該連接結構具有第一插針、第二插針、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該第一插針形成在第一側壁與第三側壁相接觸的接觸面上,該第二插針形成在第二側壁與第四側壁相接觸的接觸面上,該第一插針插入容設有快干膠水的第一插孔中;該第一插孔形成在第三側壁與第一側壁相接觸的接觸面上,該第二插孔形成在第四側壁與第二側壁相接觸的接觸面上,該第二插針插入容設有快干膠水的第二插孔中。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定位非常準確、節省膠水以及組裝效率高的功效。
文檔編號G09B25/00GK203165329SQ201320151620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9日
發明者葉福魯 申請人:廈門鑫崟工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