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飛機升力演示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教具,尤其涉及飛機升力演示儀。
背景技術:
目前,在初中物理飛機升力的教學中,利用現有教學儀器設備,雖然可以完成相關演示實驗,但其演示設備性能不夠穩定,直觀性不強。在實際教學活動的絕大多數情況下,往往采用利用其它設備演示出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再結合飛機機翼結構圖來推導飛機升力產生的原因和升空原理,目前尚缺乏較為完善的直觀教學儀器設備。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操作簡便、性能穩定、直觀性強,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的飛機升力演示儀。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述飛機升力演示儀,該演示儀包括底座,測力計,透明圓筒,調速風機,牽引繩,機翼模型,標識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設有所述測力計,所述測力計的連桿與所述機翼模型底部連接。所述底座上設有所述透明圓筒和調速風機。所述機翼模型的前端設有所述牽引繩,所述牽引繩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透明圓筒上。所述透明圓筒上設有所述標識線。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由于本實用新型中底座上設有測力計,測力計的連桿與機翼模型底部連接,可以從測力計的示數及其變化中直觀反應出飛機所受升力的產生和升空原理,提高實驗的直觀性和可信性。2、由于本實用新型中底座上設有透明圓筒和調速風機,圓筒可有效集中和增強機翼模型周圍空氣的流動,提高實驗效率;圓筒透明可方便觀察筒內機翼模型的位置及變化;調速風機可提供風源和改變風速,從而有效探究飛機升力的產生、大小和升空條件。3、由于本實用新型中機翼模型的前端設有牽引繩,牽引繩的另一端固定在透明圓筒上,可有效控制實驗中機翼模型的穩定性,尤其是可以有效減小測力計連桿與外殼之間的摩擦,提高實驗操作的科學性。4、由于本實用新型中透明圓筒上設有標識線,可方便觀察機翼模型位置及變化,結合測力計示數的變化,進一步提高實驗探究的直觀性和可信性。
下面 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 一底座2—測力計3—透明圓筒4一調速風機5—牽引繩6—機翼模型7—標識線。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飛機升力演示儀,該演示儀包括底座1,測力計2,透明圓筒3,調速風機4,牽引繩5,機翼模型6,標識線7。測力計2的外殼固定在底座I和透明圓筒3之間。測力計2的連桿與機翼模型6的底部連接。機翼模型6的前端設有牽引繩5。實施例1。(I)將該裝置置于水平臺上,測力計所示壓力為機翼模型受到的重力。(2)打開風機,測力計示數減小,說明機翼模型受到了向上的力,分析可得飛機升力產生的原因。( 3 )通過調節風機轉速逐漸增大空氣的流速,測力計示數逐漸減小,說明飛機升力的大小與空氣的流 速有關。(4)當風機的轉速暨空氣的流速達到一定數值時,測力計示數為零,說明此時飛機受到的重力等于升力。(5)再適當增大空氣的流速,測力計的示數顯示為拉力時,說明飛機受到的升力大于重力,以標識線為參照飛機明顯上升。(6)反之,適當減小空氣流速,飛機受到的升力小于重力時,以標識線為參照飛機明顯下降。
權利要求1.飛機升力演示儀,該演示儀包括底座(1),測力計(2),透明圓筒(3),調速風機(4),牽引繩(5),機翼模型(6),標識線(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上設有所述測力計(2),所述測力計(2)的連桿與所述機翼模型(6)底部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飛機升力演示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上設有所述透明圓筒(3)和調速風機(4)。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飛機升力演示儀,其特征在于:所述機翼模型(6)的前端設有所述牽引繩(5),所述牽引繩(5)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透明圓筒(3)上。
4.如權利要求1所 述的飛機升力演示儀,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圓筒(3)上設有所述標識線(7)。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飛機升力演示儀,該演示儀包括底座,測力計,透明圓筒,調速風機,牽引繩,機翼模型,標識線。所述測力計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測力計的連桿與所述機翼模型底部連接;所述機翼模型的前端設有所述牽引繩,所述牽引繩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透明圓筒上。本實用新型操作簡便,性能穩定,可直觀探究飛機升力產生的原因,尤其是利用本實用新型將飛機升力產生的過程量化探究,增強了實驗探究的趣味性和可信性。
文檔編號G09B23/08GK203149938SQ201320187688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6日
發明者師海滿 申請人:師海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