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夾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夾子,包括由一水平板和兩傾斜板組成的彈性夾體,在彈性夾體的兩傾斜板外側分別設有一夾柄,在兩夾柄的外端分別固連一片狀磁鐵,兩片狀磁鐵相對一側極性相反設置,在彈性夾體的水平板上靠近水平板端部的位置沿水平板寬度方向設有一條形通孔,一方形插片通過設在其一角處的通孔與條形通孔外側的水平板活動相連接。在夾持票據的時候,合上兩夾柄,在兩片狀磁鐵相互吸引的作用下,可增大兩夾柄的夾持力度,使票據夾持的更牢固;在審核成疊票據的時候,如果中途需要穿插忙碌其他事情,只需把方形插片繞條形通孔外側的水平板滑動并旋轉插入所看票據處即可,給審核票據之類的工作帶來方便。
【專利說明】一種夾子
【技術領域】
: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夾子。
【背景技術】
:
[0002]目前,市面上的夾子大都結構簡單功能單一,主要存在如下缺點:1、經常出現夾持力不足,夾持不牢固的情況,尤其是財務在整理票據的時候,由于票據大小不一,特別容易導致中間部分的票據脫落,給工作帶來麻煩;2、夾柄由鐵絲制成,在用力捏住夾柄打開夾子的時候,夾柄會在手指上產生壓痕并造成手指疼痛;3、在審核用夾子夾好的成疊票據的時候,往往會中途穿插忙碌其他事情,就需要另外找個書簽之類的東西在成疊票據中間做標記,使用很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夾子,它結構設計合理,在夾持票據的時候,合上兩夾柄,在兩片狀磁鐵相互吸引的作用下,可增大兩夾柄的夾持力度,使票據夾持的更牢固;打開夾子的時候,在兩片狀磁鐵相互吸引的作用下,可減輕打開夾子的作用力,由于磁鐵是片狀的,因此可分解手指作用在夾柄上的作用力,不會在手指上產生壓痕并造成手指疼痛;在審核成疊票據的時候,如果中途需要穿插忙碌其他事情,只需把方形插片繞條形通孔外側的水平板滑動并旋轉插入所看票據處即可,給審核票據之類的工作帶來方便,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夾子,包括由一水平板和兩傾斜板組成的彈性夾體,在彈性夾體的兩傾斜板外側分別設有一夾柄,在兩夾柄的外端分別固連一片狀磁鐵,兩片狀磁鐵相對一側極性相反設置,在彈性夾體的水平板上靠近水平板端部的位置沿水平板寬度方向設有一條形通孔,一方形插片通過設在其一角處的通孔與條形通孔外側的水平板活動相連接。
[0006]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結構設計合理,在夾持票據的時候,合上兩夾柄,在兩片狀磁鐵相互吸引的作用下,可增大兩夾柄的夾持力度,使票據夾持的更牢固;打開夾子的時候,在兩片狀磁鐵相互吸引的作用下,可減輕打開夾子的作用力,由于磁鐵是片狀的,因此可分解手指作用在夾柄上的作用力,不會在手指上產生壓痕并造成手指疼痛;在審核成疊票據的時候,如果中途需要穿插忙碌其他事情,只需把方形插片繞條形通孔外側的水平板滑動并旋轉插入所看票據處即可,給審核票據之類的工作帶來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2為圖1的左視圖。
[0009]圖中,1、彈性夾體,2、夾柄,3、片狀磁鐵,4、條形通孔,5、通孔,6、方形插片。【具體實施方式】:
[0010]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并結合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0011]如圖1-2所示,一種夾子,包括由一水平板和兩傾斜板組成的彈性夾體1,在彈性夾體I的兩傾斜板外側分別設有一夾柄2,在兩夾柄2的外端分別固連一片狀磁鐵3,兩片狀磁鐵3相對一側極性相反設置,在彈性夾體I的水平板上靠近水平板端部的位置沿水平板寬度方向設有一條形通孔4,一方形插片6通過設在其一角處的通孔5與條形通孔4外側的水平板活動相連接。
[0012]使用時,合上兩夾柄2,在兩片狀磁鐵3相互吸引的作用下,可增大兩夾柄2的夾持力度,使票據夾持的更牢固;打開夾子的時候,在兩片狀磁鐵3相互吸引的作用下,可減輕打開夾子的作用力,由于磁鐵是片狀的,因此可分解手指作用在夾柄2上的作用力,不會在手指上產生壓痕并造成手指疼痛;在審核成疊票據的時候,如果中途需要穿插忙碌其他事情,只需把方形插片6繞條形通孔4外側的水平板滑動并旋轉插入所看票據處即可,給審核票據之類的工作帶來方便。
[0013]本實用新型未詳述之處,均為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的公知技術。
【權利要求】
1.一種夾子,包括由一水平板和兩傾斜板組成的彈性夾體,在彈性夾體的兩傾斜板外側分別設有一夾柄,其特征在于:在兩夾柄的外端分別固連一片狀磁鐵,兩片狀磁鐵相對一側極性相反設置,在彈性夾體的水平板上靠近水平板端部的位置沿水平板寬度方向設有一條形通孔,一方形插片通過設在其一角處的通孔與條形通孔外側的水平板活動相連接。
【文檔編號】B42F1/02GK204077124SQ201420264980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2日
【發明者】莊圳生 申請人:山東交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