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教學系統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無限可擴展的統一管理教學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任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資料是教學大綱和課本,但是為了更好的提高/改進教學效果,教輔資料是必不可少的。紙質的教學輔導材料是印刷在紙上的,紙質教輔材料的學科和材料里邊的輔導內容也是按照教學大綱來的,是在出廠的時候就已經印刷好了的,任課老師在使用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輔導材料上的內容和實際教學內容不符合,或者是輔導資料陳舊等問題。紙質的材料沒有辦法進行資料的更新,隨著教學進度的推進,輔導材料也在隨著年級更新,紙質的輔導材料就只能去買新的紙制品了。
為了解決紙制品教輔材料無法更新,只能購入新的紙質輔導材料的問題,部分廠家提出了利用PAD等設計電子教輔材料的解決方案。這種解決方案中,為了讓自己的電子教輔材料和教學大綱相匹配,具有普遍性、廣泛適用性等特點。解決方案中會將輔導材料按照教學大綱中的組織形式(學科:如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教學內容,如語文課本中的章節)固化到PAD等電子設備中。同時,為了適應學生的學習進度,同時兼顧PAD中存儲資料的存儲容量等問題,PAD中會只將上述學科、上述章節等信息固化在PAD中,章節中對應的輔導材料會預先存儲在網絡上的數據庫中,學生在使用PAD的過程中會將輔導材料下載到本機的PAD中。從微觀上看,對于單個PAD而言,學生在使用的過程中,教學材料可以隨著課程進度的推進進行自我更新,同時學生在更新后的輔導資料中去查找自己有用的學習材料。但是從宏觀上看,由于輔導資料是預先存儲在數據庫中的,整個解決方案中所擁有的教學資料是靜態的,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并且針對學生在某個時間中下載的資料中,由于資料的總量一定,所以學生在這些資料匯中獲取的知識也是受限制的。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無限可擴展的統一管理教學系統,本發明系統將傳統的教學形式利用模塊化的思想進行拆分和重組,其目的是實現教學過程的無限擴展、教學內容的無限擴展。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無限可擴展的統一管理教學系統,包括相互連接的學生終端、老師終端和云服務器,云服務器用于數據的存儲和處理,并通過聯網隨時更新數據資源;老師終端用于查找云服務器中的數據資源,并進行下載、編輯、保存和傳輸,以及上傳數據資源至云服務器;學生終端接收老師終端發來的數據資源,在權限范圍內進行編輯,并反饋至老師終端。
本發明進一步限定的技術方案是:
前述老師終端包括編輯模塊1、存儲模塊1、數據傳輸模塊1和數據處理模塊1。
前述數據傳輸模塊1連接云服務器和學生終端,并從云服務器中抓取數據資源存儲在存儲模塊1中,或者老師用戶通過編輯模塊1和數據處理模塊1對抓取的數據資源進行編輯組合后存儲在存儲模塊1中,老師用戶可通過數據傳輸模塊1將存儲模塊1中數據資源推送至學生終端。
老師用戶可通過編輯模塊1和數據處理模塊1自行編寫數據資源,并通過數據傳輸模塊1將其上傳至云服務器。
前述學生終端包括編輯模塊2、存儲模塊2、數據傳輸模塊2和數據處理模塊2。
前述數據傳輸模塊2連接云服務器和老師終端,獲得老師用戶推送的數據資源信息,數據傳輸模塊2將該信息轉換成數據資源,學生用戶通過查看該數據資源并完成其對應的任務,在權限范圍內進行編輯并存儲在存儲模塊2中,后將任務完成情況通過數據傳輸模塊2反饋至老師終端。
前述老師終端接收到學生用戶發來的反饋信息,可根據該反饋信息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并將點評信息推送至對應的學生終端上。
進一步的,
前述推送方式為形成二維碼并將該二維碼發送至對方終端,用戶通過其持有的終端識別二維碼并獲得數據資源信息。
前述學生終端、老師終端和云服務器之間采用WiFi進行無線數據傳輸。
前述老師終端和學生終端為PC、pad或智能手機。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輔材料是固定的,不能擴展和更新。本發明中提出的系統不僅課程內容可以無限擴展,課程也能無限擴展,系統中資源的組織形式貼合課堂教學,不受限于教學大綱或者是教材目錄的限制,根據老師自己的教學計劃自行設計教學內容,輔導素材的內容無限制。老師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研究上傳自己設計的試題和文案供其他用戶參考和學習。
本發明針對學習過程中所使用的資源可以無限擴展,系統中所有的資料都存儲在云服務器上,不受硬盤、內存等物理設備的容量限制;資料資源貼合教學過程而不是課本的目錄,并且可根據無限擴展的資源進行隨意組合,所以總體來說就是一個無限、可擴展的教學資源組織形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原理示意圖;
圖2為老師終端的功能模塊圖;
圖3為學生終端的功能模塊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無限可擴展的統一管理教學系統,如圖1所示,包括相互連接的學生終端、老師終端和云服務器,云服務器用于數據的存儲和處理,并通過聯網隨時更新數據資源;老師終端用于查找云服務器中的數據資源,并進行下載、編輯、保存和傳輸,以及上傳數據資源至云服務器;學生終端接收老師終端發來的數據資源,在權限范圍內進行編輯,并反饋至老師終端。
如圖2所示,前述老師終端包括編輯模塊1、存儲模塊1、數據傳輸模塊1和數據處理模塊1。前述數據傳輸模塊1連接云服務器和學生終端,并從云服務器中抓取數據資源存儲在存儲模塊1中,或者老師用戶通過編輯模塊1和數據處理模塊1對抓取的數據資源進行編輯組合后存儲在存儲模塊1中,老師用戶可通過數據傳輸模塊1將存儲模塊1中數據資源推送至學生終端。老師用戶可通過編輯模塊1和數據處理模塊1自行編寫數據資源,并通過數據傳輸模塊1將其上傳至云服務器。
如圖3所示,前述學生終端包括編輯模塊2、存儲模塊2、數據傳輸模塊2和數據處理模塊2。前述數據傳輸模塊2連接云服務器和老師終端,獲得老師用戶推送的數據資源信息,數據傳輸模塊2將該信息轉換成數據資源,學生用戶通過查看該數據資源并完成其對應的任務,在權限范圍內進行編輯并存儲在存儲模塊2中,后將任務完成情況通過數據傳輸模塊2反饋至老師終端。前述老師終端接收到學生用戶發來的反饋信息,可根據該反饋信息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并將點評信息推送至對應的學生終端上。
前述推送方式為形成二維碼并將該二維碼發送至對方終端,用戶通過其持有的終端識別二維碼并獲得數據資源信息。前述學生終端、老師終端和云服務器之間采用WiFi進行無線數據傳輸。前述老師終端和學生終端為PC、pad或智能手機。
本實施例中,系統將教學模式進行拆分,然后按照教學過程進行組合,并按照組合后的結果使用信息技術構建成單個的模塊,這些模塊在老師終端和學生終端進行分開顯示。為了區分這些模塊,并且課時在不同的模塊中顯示不同的功能,在老師終端和學生終端采用“菜單”來構建。一個教學過程模塊對應老師終端和學生終端上的一個相應的菜單。系統中的菜單是存儲在云服務器中的,當因為教學模式的改變造成教學過程改變的時候,只需要在云服務器上進行相應的增加、刪除、修改操作就能快速變更該教學過程或者其顯示的菜單。
由于云服務的容量是沒有限制的,系統將教學過程模塊化,所以增加教學過程/菜單的時候只需要對模塊模版進行稍微修改就能快速向系統中添加一個新的教學過程/菜單。這是教學過程的無限(云服務器上容量無限)、可擴展(教學過程模塊化,可以快速增加教學過程)。
老師用戶通過老師終端上傳數據,老師終端是老師用戶能夠直接看到、使用的。老師用戶把數據錄入以后通過網絡上傳到云服務器中。教學過程的實現對應系統中的菜單,一個菜單對應一個教學過程。一個菜單實現一種教學過程的資源組織形式。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對應的菜單中(用來代替輔導書和習題集),資源的組織形式采用“多層列表”的方式來進行組織。最外層/第一層列表對應的是課程,次外層/第二層列表對應的是本課程中的章節,最內層/第三層對應的是課時即對應真實課堂。
老師用戶可在老師終端上按照自己的真實教學進程來編寫多層列表,該列表依據“課時”來管理教學過程中用的教輔資源。該多層列表的組織形式可稱為“樹”,用來管理教輔資源。最內層/第三層對應的“課時”就是一堂真實的課,對課堂的預習或復習的內容采用“導學單”進行展示,該“導學單”是一種資源的展示模型。
老師用戶通過老師終端選題、出題,并組成一個作業(一個作業里包括多個題目),然后老師用戶將該作業插入到“導學單”中,之后導學單中會形成一個作業的二維碼。學生用戶通過掃描二維碼跳轉到一個頁面上查看對應的作業。
在學生終端,如:PAD上,在導學單的界面中點擊作業的二維碼,此時PAD會打開新窗口,將該作業的信息下載到PAD中,作業的內容在PAD中顯示;學生用戶點擊二維碼時是從云服務器中把數據下載下來,然后由PAD去解析、顯示這些數據。通過三層列表來組織資源,通過“導學單模塊”來展示資源。
上述三層列表是老師用戶可以任意編輯的,任課老師可以按照自己上課的規劃來編輯此列表,系統具有列表的編輯功能,任課老師可以隨意增加、刪除、修改此列表的列表項。如:操作功能:進入“菜單”后,可以直接添加最外層的“課程”;選擇某個“課程”,就能在這個課程下創建對應的“章節”列表;選擇某個“章節”,就能在這個課程下創建對應的“課時”列表;選擇某個“課時”,就能編輯這個課時對應的導學單。
以上實施例僅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是按照本發明提出的技術思想,在技術方案基礎上所做的任何改動,均落入本發明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