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筆的自動化裝配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筆的筆頸浮動導入裝置。
背景技術:
筆頸在記號筆中應用非常廣泛,使筆頸裝配技術在記號筆自動化裝配應用中顯的非常重要,現在的記號筆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具有個性化、大容量、體積小、裝配要求高等特點。而現有技術的一種技術如圖1所示筆頸承料座1將從流道垂直落下的筆頸11乘接,然后按箭頭13所指方向旋轉90°至水平位置后,再向前推進至由V型定位部件2定位的筆桿12端口完成裝配,由于現在的記號筆產品體型做的相對較小,筆頸前端不能做較大的裝配導向,不能解決筆頸與筆桿的相對精確定位問題,使得筆頸裝入對產品尺寸的均一性要求較高,裝入不穩定,易裝偏造成不良率高,增加了企業的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筆頸浮動導入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如下技術方案:筆頸裝入浮動導入裝置包括筆頸承料座和浮動定位裝置,所述浮動定位裝置包括通過水平滑動實現讓位的讓位裝置及用于固定筆頸固定的筆頸定位裝置,所述筆頸定位裝置與所述讓位裝置相連接并通過所述讓位裝置的移動而做水平方向的往復運動。
所述筆頸承料座在豎直方向上將自由落下的筆頸承接后旋轉90°到水平位置的同時所述讓位裝置帶動浮動定位裝置讓位,此時筆頸對準浮動定位裝置,并通過定位裝置進行定位。
優選地,所述讓位裝置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導向軸,第一動力源,滑塊和彈簧,所述第一支撐板與所述第二支撐板分別固定安裝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兩端,所述導向軸固定安裝在所述第一與第二支撐板的上端,所述滑塊安裝在所述導向軸上,所述彈簧安裝在所述導向軸上且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撐板上另一端與所述滑塊相連。
優選地,所述筆頸定位裝置包括殼體,上定位部件,下定位部件和第二動力源和第三動力源,所述上定位部件,下定位部件和第二動力源,第三動力源安裝在所述殼體內部,所述上定位部件位于所述下定位部件的上端,所述第二動力源位于上定位部件的上端,所述第三動力源位于所述下定位部件的下端。
所述殼體內部兩側各設有支撐滑道,所述上定位部件與下定位部件通過所述支撐滑道可上下自由滑動。
所述殼體的上端固定安裝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可輔助第二動力源完成所述上定位部件的在所述殼體內部的所述滑道內滑動。
所述上定位部件下端設有多個上筆槽,所述下定位部件上端設有與上定位部件的上筆槽相同數量的下筆槽,所述上筆槽與下筆槽大小,位置關系相對應,且兩者組合的孔徑大小與筆頸外徑大小相匹配,通過上下定位部件可以夾持所述筆頸并將其定位。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實現筆頸精準裝配,減少不良品,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的筆頸導入裝置部分剖面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筆頸浮動導入裝置主視部分剖面示意圖,其中筆頸承料座為剖面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筆頸浮動導入裝置左視剖面示意圖。
附圖標記:1、筆頸承料座,2、V型定位部件,3、第一動力源,4、殼體,5、第一支撐板,6、第一固定板,7、第二支撐板,8、彈簧,9、導向軸,10、滑塊,11、筆頸,12、筆桿,41、第二固定板,42、第二動力源,43、上定位部件,44、下定位部件,45、第三動力源,46、支撐滑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結合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筆頸浮動導入裝置,其包括筆頸承料座和浮動定位裝置,所述浮動定位裝置包括讓位裝置和筆頸定位裝置,所述筆頸定位裝置與所述讓位裝置相連接,所述筆頸承料座固定在所述筆頸定位裝置的左側所述讓位裝置的上方,所述筆頸承料座1在豎直方向上將自由落下的筆頸承接后按箭頭11所指方向旋轉90°到水平位置方向同時所述讓位裝置帶動筆頸定位裝置讓位,當筆頸對準筆頸定位裝置,并通過筆頸定位裝置進行定位。
進一步地,如圖2中所示的讓位裝置,所述讓位裝置包括第一固定板6,第一支撐板5,第二支撐板7,導向軸9,第一動力源3,滑塊10和彈簧8,所述第一支撐板5和所述第二支撐板7分別固定安裝在所述第一固定板6的兩端,所述導向軸9固定安裝在所述第一支撐板5和第二支撐板7的上端,所述滑塊10安裝在所述導向軸9上,所述彈簧8安裝在所述導向軸9外側且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撐板7上端另一端與所述滑塊10相連,當第一動力源3推動滑塊10向右(如圖2)移動,彈簧8被壓縮,與滑塊10相連的筆頸定位裝置也隨之向右移動,為筆頸承料座1讓位,筆頸承料座1到達水平位置時,讓位裝置通過彈簧8回到原來的位置。
進一步地,如圖3所述的筆頸定位裝置,所述筆頸定位裝置包括殼體4,上定位部件43,下定位部件44和第二動力源42和第三動力源45,所述殼體4的內壁兩側各設有支撐滑道46,上定位部件43與下定位部件44安裝在支撐滑道46內部,所述上定位部件下端設有多個上筆槽,所述下定位部件上端設有與上定位部件的上筆槽相同數量的下筆槽,當筆頸到達上筆槽與下筆槽形成的組合孔內,此時第二動力源42推動上定位部件43向下同時第三動力源45推動下定位部件44向上運動,將筆頸夾持在筆槽內實現定位。
下面結合圖2、圖3完整的闡述本實用新型筆頸浮動導入裝置的工作原理,筆頸承料座1將自由落下的筆頸11承接,同時第一動力源3驅動滑塊10帶動筆頸定位裝置給裝有筆頸11的筆頸承料座1讓位,筆頸承料座1按箭頭13所指的方向完成90°旋轉到水平位置,筆頸承料座1即將到達水平位置的同時,第一動力源3退回,筆頸定位裝置在彈簧8的作用下回位使筆頸槽與筆頸對位,同時圖3中所示的上定位部件43與下定位部件44在第二動力源42與第三動力源45的推動下將筆頸牢牢夾持實現筆頸的定位;然后在動力作用下筆頸承料座1按箭頭14所指方向帶動筆頸11與筆頸定位裝置整體移動到筆桿位置并完成筆頸11與筆桿12的裝配,裝配完成后上定位部件43與下定位部件44在第二動力源42與第三動力源45的帶動下回位,筆頸承料座1隨之退回后旋轉90°到原位,讓位裝置帶動筆頸定位裝置回位,完成一個完整的筆頸裝配。
本實用新型具有減少筆頸裝配不良帶來的損失,使裝配穩定,對產品尺寸的變動的包容性高,提高機器的工作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及技術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仍可能基于本實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種種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的替換及修飾,因此,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應不限于實施例所揭示的內容,而應包括各種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替換及修飾,并為本專利申請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