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模組測試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顯示模組測試夾具。
背景技術:
顯示模組,是一種具備顯示功能的集成顯示部件,可以嵌入到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等設備。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顯示模組越來越多應用于各行各業當中。顯示模組主要由觸摸屏、顯示屏、背光等部件組成。
目前的顯示模組(以下簡稱模組)生產線中,有模組閃爍校準,模組顯示測試,觸摸功能測試等崗位需要使用專用夾具測試,測試時需要將模組與測試夾具連接:閃爍校準需要將模組與閃爍測試夾具連接,通過測試夾具點亮模組并顯示特定的閃爍畫面;顯示測試需要將模組與顯示測試夾具連接,模擬手機主板將模組點亮并顯示特定檢測畫面,就可以檢查模組是否有顯示缺陷;觸摸功能測試也需要將模組與觸摸測試夾具連接,然后測試觸摸功能。
模組一般通過連接器與夾具連接。連接器由2部分組成,一部分焊接在模組的柔性電路板(簡稱FPC)上,另外一部分焊接在測試夾具(或手機主板)上,使用時將兩部分插接在一起,可以接通模組和測試夾具(或手機主板)之間的線路,就可以測試模組的功能。
但連接器尺寸很小,引腳間距只有0.3-0.4mm,對位精度要求很高,主要通過人工進行插接,需配備專門的操作人員,且每個崗位均需對產品進行插拔,影響生產效率,而且模組連接器的頻繁插拔,導致模組連接器容易損壞。
另外,模組連接器使用人工插拔,給設備開發造成很高難度,嚴重阻礙以上崗位的自動化推廣。
綜上所述,如何解決模組連接器容易損壞的問題,已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顯示模組測試夾具,減少了模組連接器的插拔次數,降低了模組連接器的損壞幾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顯示模組測試夾具,包括與模組測試儀連接的測試基板和轉換板,所述測試基板上設置有探針,所述轉換板的頂面設置有與所述連接器連接的端口,所述轉換板的底面設置有凹槽,且所述凹槽內設置有與所述探針對應的連接點,所述探針設置在與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上。
優選地,所述連接點的間距為2.5mm。
優選地,所述凹槽的端部設置有第一導向斜角,所述凸起對應所述第一導向斜角設置有第二導向斜角。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顯示模組測試夾具,包括與模組測試儀連接的測試基板和轉換板,測試基板上設置有探針,轉換板的頂面設置有與連接器連接的端口,轉換板的底面設置有凹槽,且凹槽內設置有與探針對應的連接點,探針設置在與凹槽配合的凸起上。相比于背景技術中所介紹的內容,上述顯示模組測試夾具中,在進行閃爍校準測試、顯示測試、觸摸功能測試等不同測試時,只需將連接器與轉換板連接,根據不同的測試要求,轉換板與對應的模組測試儀上的測試基板連接進行相應的測試,避免了連接器與測試基板的插拔,減少了連接器的插拔次數,降低了模組連接器的損壞幾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模組測試夾具的轉換板的頂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模組測試夾具的轉換板的底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模組測試夾具的測試基板的結構示意圖。
上圖1-3中:
測試基板1、探針2、轉換板3、連接器4、端口5、模組6、凹槽7、連接點8、凸起9。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種顯示模組測試夾具,減少了模組連接器的插拔次數,降低了模組連接器的損壞幾率。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模組測試夾具,包括與模組測試儀連接的測試基板1和轉換板3,測試基板上設置有探針2,轉換板的頂面設置有與連接器4連接的端口5,轉換板的底面設置有凹槽7,且凹槽7內設置有與探針2對應的連接點8,探針2設置在與凹槽7配合的凸起9上。
相比于背景技術中所介紹的內容,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模組測試夾具中,在進行閃爍校準測試、顯示測試、觸摸功能測試等不同測試時,只需將連接器與轉換板連接,根據不同的測試要求,轉換板與對應的模組測試儀上的測試基板連接進行相應的測試,避免了連接器與測試基板的插拔,減少了連接器的插拔次數,降低了模組連接器的損壞幾率。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連接點8的間距為2.5mm。引腳間距放大后,就容易通過探針將轉換板與測試基板進行連接。而一般連接器的引腳間距為0.3-0.4mm,對位精準度要求極高,插拔對準比較困難。采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模組測試夾具,通過將上述連接點8的間距設為2.5mm,使得轉換板與測試基板對位連接順暢,更加便于應用自動化設備進行操作,解決了多個崗位自動化設備對位難的問題,可以實現模組6的自動化測試。
舉例說明,模組測試時,將模組6通過連接器對接在轉換板的端口5上,并放入流水線。當流至閃爍校準崗位時,采用機械手抓取轉換板(需要說明的是,模組6可以放置在轉換板上,且機械手可以同時抓取),并放在對應的閃爍校準測試儀上的測試基板上,通過閃爍校準測試儀上的測試基板上間距為2.5mm的探針與轉換板上的連接點接通,進而點亮模組并進行測試。測試完成后由機械手抓取轉換板并放回流水線。
當流至顯示測試崗位時,由機械手抓取轉換板(包含模組),放在顯示測試儀上的測試基板上,通過顯示測試儀上的測試基板上的探針與轉換板上的連接點接通,點亮模組并進行顯示功能測試。測試完成后仍由機械手抓取轉換板(包含模組)并放回流水線。
當流至觸摸功能測試崗位時,同樣通過機械手抓取轉換板(包含模組)放在觸摸功能測試儀上的測試基板上,通過觸摸測試儀上的測試基板上的探針與轉換板上的連接點接通并進行觸摸功能測試。測試完成后仍由機械手抓取轉換板(包含模組)并放回流水線。
更進一步地,上述凹槽7的端部設置有第一導向斜角,凸起9對應第一導向斜角設置有第二導向斜角。通過設置第一導向斜角和第二導向斜角,使得凸起和凹槽配合時,更加順暢,更加便于自動化生產。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顯示模組測試夾具進行了詳細介紹。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還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