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繪畫工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畫板。
背景技術:
目前美術考生所用的畫板基本都是一塊木制平板,在繪畫的時候還需要通過外部輔助工具才能將畫紙固定在畫板上,同時在浪費膠布等輔助工具上也需要花費時間在這些準備工作上面,使繪畫的效率大打折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畫板,可優化作畫前期固定畫紙的流程,減少前期準備工作的時間,提高作畫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畫板,包括底板、面框和轉軸。其中,所述轉軸設于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面框繞所述轉軸可旋轉地安裝于所述底板,畫紙夾持固定于所述面框與所述底板之間,所述底板與所述面框之間設置有限位件,所述面框相對于所述底板轉動至極限位置時,所述限位件處于限位狀態。還包括第一連接件和與所述第一連接件可拆卸連接的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設置于所述面框上,所述第二連接件設置于所述底板上。
在繪畫之前,將畫紙放置于面框和底板之間,通過面框的作用使得畫紙固定在底板上,同時,由于面框和底板之間設有轉軸,且面框可繞轉軸旋轉并連接于底板上,便于使用時面框的開合。為在打開面框放置畫紙時保持穩定性,在面框和底板之間還設有限位件,方便放置畫紙。該畫板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不需要外部輔助工具,可優化作畫前期固定畫紙的流程,減少前期準備工作的時間,提高作畫效率。
另外,本實施例的畫板還包括第一連接件和與所述第一連接件可拆卸連接的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一連接件設置于所述面框上,所述第二連接件設置于所述底板上。面框可通過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的作用貼緊底板,使畫紙可穩定地夾持于面框和底板之間,可有效的避免由于面框和底板中存在一定的縫隙而引起的畫紙發生移動。
優選地,所述限位件設于所述轉軸上,所述底板包括與所述限位件相適配的限位段,所述限位件處于限位狀態時,所述限位段抵靠于所述限位件。
優選地,所述面框和所述底板之間的旋轉角度為0~90°。
優選地,所述第一連接件為磁鐵,所述第二連接件為磁性材料。
優選地,所述面框包括第一面框和第二面框,所述第一面框和所述第二面框分別設于所述底板的兩側。
優選地,位于所述第一面框側的畫紙的大小為530mmX375mm,位于所述第二面框側的畫紙的大小為375mmX260mm。
優選地,所述底板上設有與所述畫紙相適配的凹槽,所述畫紙放置于所述凹槽內。
優選地,所述面框由外向內設有傾斜面,所述傾斜面由外向內與所述底板之間的距離逐漸減小。
優選地,所述面框的內側設有軟硅膠。
優選地,所述底板和所述面框均為塑膠材料。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畫板的閉合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畫板的打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畫板雙面框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
1 底板
2 面框
21 第一面框
22 第二面框
3 轉軸
4 卡位部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畫板,如圖1、圖2所示,包括底板1、面框2和轉軸3。其中,轉軸3設于底板1的一端,面框2繞轉軸3可旋轉地安裝于底板1,畫紙夾持固定于面框2與底板1之間,底板1與面框2之間設置有限位件,面框2相對于底板1轉動至極限位置時,限位件處于限位狀態。還包括第一連接件和與第一連接件可拆卸連接的第二連接件,第一連接件設置于面框2上,第二連接件設置于底板1上。
在繪畫之前,將畫紙放置于面框2和底板1之間,通過面框2的作用使得畫紙固定在底板1上,同時,由于面框2和底板1之間設有轉軸3,且面框2可繞轉軸3旋轉并連接于底板1上,便于使用時面框2的開合。為在打開面框2放置畫紙時保持穩定性,在面框2和底板1之間還設有限位件4,方便放置畫紙。該畫板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不需要外部輔助工具,可優化作畫前期固定畫紙的流程,減少前期準備工作的時間,提高作畫效率。
同時,本實施例的畫板還包括第一連接件和與第一連接件可拆卸連接的第二連接件,第一連接件設置于所述面框2上,第二連接件設置于底板1上。面框2可通過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的作用貼緊底板1,使畫紙可穩定地夾持于面框2和底板1之間,可有效的避免由于面框2和底板1中存在一定的縫隙而引起的畫紙發生移動。
另外,為使畫紙放置于底板1上后,面框2落下時能將該畫紙穩定的夾持在面框2和底板1之間,在底板1上還可以設有高度可調的卡位部件4,該卡位部件4所在位置形成方形區域,畫紙設于方形區域內,卡位部件4的設置有利于限定畫紙的放置位置,避免因位置不合適而再次進行調節,更方便使用,減少前期準備工作的時間,提高作畫效率。
本實施例中的限位件設置在轉軸3上,在底板1設有與限位件相適配的限位段,當轉軸3旋轉至一定角度時,限位件由于與限位段的抵靠作用使得轉軸3不能繼續旋轉,即面框2已旋轉至極限角度,達到限位狀態。當然,也可以將限位件直接設于面框2上,當面框2繞轉軸3旋轉至極限角度時,該限位件也可以和底板1上的限位段相配合達到限位作用。
面框2旋轉至一定的角度后,放置畫紙,然后再將面框2的旋轉角度調回零,為方便放置畫紙,面框2的開合角度不應太小,但是面框2的旋轉角度沒必要太大,為考慮方便開合,將面框2和底板1之間的旋轉角度為0~90°,即極限角度為90°,在此范圍內方便面框2的開合也方便放置畫紙。
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的設置是為底板1和面框2能夠貼緊并將畫紙穩定夾持于底板1和面框2之間,其中,第一連接件為磁鐵,第二連接件為磁性材料,也就是說,在面框2內設有磁鐵,在底板1上設有磁性材料,所以當面框2貼合于底板1時,由于磁鐵和磁性材料的作用使得面框2緊貼于并可將畫紙穩定的夾持于底板1和面框2之間,使用磁鐵和磁性材料的方式可將其設置于面框2和底板1內部,使用時無需對其進行調整,并且對畫板或者畫紙均無損傷。
由于在同一時期可能存在同時作兩幅畫的情況,即第一幅畫還未完成,第二幅畫就已開始的情況,若將未完成的第一幅畫取下,再安裝時可能位置發生變化或者不利于放置等原因,本實施例中的面框2包括第一面框21和第二面框22,第一面框21和第二面框22分別設于底板1的兩側,如圖3所示,底板1的兩面均設有面框2,若第一幅畫未完成而要進行第二幅畫時,只需將該畫板翻過來,用第二面框22重新固定另一畫紙作畫即可。此項設計更便于作畫人員使用。
同時,第一面框21和第二面框22的設計使得該畫板還可以作為畫架使用,如,當第一面框21中裝有畫好的畫紙時,將第二面框22張開一定的角度,然后將該畫板放置于平面上,由于第二面框22的支撐作用使得該底板1以一定的角度穩定的放置于該平面上。
第一面框21和第二面框22的設計還可以使用不同規格的畫紙,如位于第一面框21側的畫紙的大小為530mmX375mm,即使用四開畫紙,位于第二面框22側的畫紙的大小為375mmX260mm,即使用八開的畫紙,便于根據作畫者的需要選用不同規格的畫紙進行作畫。
為使每次放置畫紙時,放置位置準確,還可在底板1上開設與畫紙相適配的凹槽,當將畫紙放置于底板1上時,直接將其放于凹槽內,然后通過面框2將其夾持住即可,而且由于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的作用,該凹槽不會對畫紙的穩定性造成影響。
由于每次取放畫紙時,都需要將面框2打開后將畫紙放好然后再放下面框2將畫紙夾緊,本實施例的面框2由外向內還設有傾斜面,該傾斜面由外向內與底板1之間的距離逐漸減小,可增加舒適度,避免在打開面框2時由于直角邊緣出現刮手的現象。
在面框2的內側設有軟硅膠,該軟硅膠具有一定的防水性,主要功能在于避免繪畫人員在使用水性顏料的過程中出現顏料溢出面框2的現象。
底板1和面框2可以選用木質或金屬等材料,但考慮到木質畫板遇潮濕易發霉、表面難處理,且金屬畫板易生銹且重量較大不便于搬運的等情況,本實施例的底板1和面框2均選用塑膠材料,能有效避免因潮濕發霉、表面難處理的現象使畫板的使用壽命增加,且易于搬運。
另外還可以在底板1上設有卡槽,內置卡片,該卡片上標有唯一的作畫人員ID,如在教室使用時,由于學生較多,在各畫板的卡片上寫下該畫板作畫人員的名稱,相當于座位標記,方便學生使用。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盡管上面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