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教學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教學專用的使用方便的智能型黑板。
背景技術:
使學生能直觀、形象地理解教學內容所使用的各類器具及教師授課時使用的用具的總稱。教具簡稱。教具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感性認識,幫助形成明確的概念,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一般分普通教具、特殊教具、幼兒教具三類。
現有的黑板功能單一,使用不便,難以清潔,灰塵大容易對人體造成傷害,在教師后排的同學難以看到的問題,為此我們提出一種教學專用的使用方便的智能型黑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教學專用的使用方便的智能型黑板,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黑板功能單一,使用不便,難以清潔,灰塵大容易對人體造成傷害,在教師后排的同學難以看到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教學專用的使用方便的智能型黑板,包括黑板固定框架和控制器,所述黑板固定框架的上方右端設置有投影幕布存放盒,所述投影幕布存放盒的內部中間位置設置有幕布卷軸,所述幕布卷軸的右上方設置有幕布電機,所述黑板固定框架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擴音音響,且黑板固定框架的左側靠近擴音音響的下方設置有話筒,所述話筒的下方設置有外置存儲設備接口,所述黑板固定框架的內部左側設置有可觸控液晶顯示屏,所述控制器安裝在黑板固定框架上靠近可觸控液晶顯示屏的下方,所述黑板固定框架的內部右側設置有可上下滑動黑板,所述可上下滑動黑板的下方設置有照明燈,所述黑板固定框架右側靠近擴音音響的下方設置有人臉識別器,所述擴音音響、可觸控液晶顯示屏、幕布電機、人臉識別器和話筒均與控制器電性連接,所述黑板固定框架的右側中間位置處設置有網絡接口。
優選的,所述可上下滑動黑板共設置有兩塊,且兩塊可上下滑動黑板均勻安裝在黑板固定框架的內部右側。
優選的,所述擴音音響共設置有兩個,且兩個擴音音響分別安裝在黑板固定框架的左右兩側。
優選的,所述幕布卷軸與幕布電機通過皮帶傳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可觸控液晶顯示屏為長方形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科學合理,使用安全方便,擴音音響方便坐在教室后排的學生能夠聽清講課內容,便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可觸控液晶顯示屏便于減少粉筆和油筆的使用,進而減少黑板的灰塵,便于保護學生和教師的身體健康,幕布卷軸便于使用投影儀的使用,便于后排同學能夠看清,人臉識別器便于減少上課前點名時間,有利于到課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擴音音響、2-黑板固定框架、3-可觸控液晶顯示屏、4-投影幕布存放盒、5-幕布卷軸、6-幕布電機、7-可上下滑動黑板、8-網絡接口、9-人臉識別器、10-照明燈、11-控制器、12-外置存儲設備接口、13-話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教學專用的使用方便的智能型黑板,包括黑板固定框架2和控制器11,黑板固定框架2的上方右端設置有投影幕布存放盒4,投影幕布存放盒4的內部中間位置設置有幕布卷軸5,幕布卷軸5的右上方設置有幕布電機6,黑板固定框架2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擴音音響1,且黑板固定框架2的左側靠近擴音音響1的下方設置有話筒13,話筒13的下方設置有外置存儲設備接口12,黑板固定框架2的內部左側設置有可觸控液晶顯示屏3,控制器11安裝在黑板固定框架2上靠近可觸控液晶顯示屏3的下方,黑板固定框架2的內部右側設置有可上下滑動黑板7,可上下滑動黑板7的下方設置有照明燈10,黑板固定框架2右側靠近擴音音響1的下方設置有人臉識別器9,擴音音響1、可觸控液晶顯示屏3、幕布電機6、人臉識別器9和話筒13均與控制器11電性連接,黑板固定框架2的右側中間位置處設置有網絡接口8。
可上下滑動黑板7共設置有兩塊,且兩塊可上下滑動黑板7均勻安裝在黑板固定框架2的內部右側。擴音音響1共設置有兩個,且兩個擴音音響1分別安裝在黑板固定框架2的左右兩側。幕布卷軸5與幕布電機6通過皮帶傳動連接。可觸控液晶顯示屏3為長方形結構。
本實用新型中的人臉識別器9內部設置有高清攝像頭,采集人臉的圖像信息,然后內部的處理器將圖像信息轉換為數字信息,并與數據庫比對,進而實現識別。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該教學專用的使用方便的智能型黑板,通過黑板固定框架2固定安裝在墻體上,將外置存儲設備插入到外置存儲設備接口12中,接通電源,課前通過人臉識別器9進行點名,然后通過控制器11啟動可觸控液晶顯示屏3,當需要使用可上下滑動黑板7可打開照明燈10,同時可使用話筒13將聲音從擴音音響1擴大。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