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置,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物理實驗裝置。
背景技術:
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可以讓學生對物理原理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在物體運動中,運動是相互獨立的,根據物理原理可知,在同一高度水平拋出的物體與垂直落下的物體會同時落地。但是在學生的習慣思維中,通常會認為水平拋出的物體由于要進行水平運動所以會比垂直落下的物體晚落地。目前還沒有一種實驗裝置能直觀的演示上述現象,因此需要一種實驗裝置來演示這一現象,以加深學生對該物理原理的理解。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物理實驗裝置。
一種物理實驗裝置,包括底座9,在所述底座9上設置有兩根立柱10,通過所述立柱10支撐臺面6,所述臺面6上固定有弧形支架,在所述弧形支架的弧面上開設有可供第一小球5滑動的弧形滑槽4,所述弧形滑槽4的底部平行于所述臺面6,在所述臺面6上開設有與所述弧形滑槽4相對的豁口11,在所述豁口11的末端安裝有可吸附第二小球2的電磁鐵1,所述電磁鐵1的底部與所述弧形滑槽4的末端位于同一高度,所述電磁鐵1通過導線7與蓄電池8相連,所述導線7上放置有細絲3,所述細絲3位于所述弧形滑槽4的末端。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成本低,能使學生對運動原理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具有很好的物理教學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優勢將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比例繪制附圖,重點在于示出本實用新型的主旨。
如圖1、2所示,一種物理實驗裝置,包括底座9,在所述底座9上設置有兩根立柱10,通過所述立柱10支撐臺面6,所述臺面6上固定有弧形支架,在所述弧形支架的弧面上開設有可供第一小球5滑動的弧形滑槽4,所述弧形滑槽4的底部平行于所述臺面6,在所述臺面6上開設有與所述弧形滑槽4相對的豁口11,所述弧形滑槽4的末端恰好與所述豁口11的一端相接,在所述豁口11的末端安裝有可吸附第二小球2的電磁鐵1,所述電磁鐵1的底部與所述弧形滑槽4的末端位于同一高度,所述電磁鐵1通過導線7與蓄電池8相連,所述導線7上放置有細絲3,所述細絲3位于所述弧形滑槽4的末端,所述導線7通過所述細絲3構成一連通的導線。弧形支架的高度根據小球水平飛行距離設定,即保證第一小球5沿拋物線運行的落點與第二小球2垂直落下的落點相通即可。
在實驗中,將細絲3放置于導線7上,導線通電,電磁鐵1得電,通過電磁鐵1將第二小球2吸住,將第一小球5放置于弧形滑槽4的始端(最高點),松開手,第一小球5沿弧形滑槽4滑落,在第一小球5運動到弧形滑槽4的末端時由于弧形滑槽4的末端與臺面6平行,第一小球5僅具有水平速度,垂直速度為零,第一小球5撞擊細絲3,細絲3被撞落,導線7斷開,電磁鐵1失電,第二小球2落下,通過這種設計可以保證第一小球5與第二小球2同時落下,第一小球5做拋物線運動,第二小球2自由落體,由于第一小球5與第二小球2從同一高度落下,第一小球5與第二小球2會同時落于底座9上的同一點。通過這樣的實驗裝置,學生可以直觀的觀察到第一小球5與第二小球2的運動過程,對于運動原理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具有很好的物理教學效果。
在以上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本實用新型能夠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上面公開的具體實施的限制。同時任何熟悉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術內容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保護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