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平板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平板顯示裝置及其顯示控制電路。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由于畫面質量卓越、重量輕、厚度薄及功耗低這樣的特點,平板顯示裝置正作為顯示裝置而被大量使用。平板顯示裝置包括液晶顯示器、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等,它們中的大部分正進行著商業利用。
目前,市場上的平板顯示裝置主要采用主控芯片與顯示屏驅動芯片結合的技術方案,然而,上述方案中并不具備背光驅動功能,所以現有技術還需要在采用主控芯片和顯示屏驅動芯片的基礎上增加背光驅動電路,以滿足對平板顯示裝置實現背光驅動控制的要求,從而導致平板顯示裝置中的電路結構復雜和制造成本增加,因此,現有技術存在電路結構復雜且成本高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平板顯示裝置及其顯示控制電路,旨在解決現有技術無法解決的顯示電路連接復雜、生產成本高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平板顯示裝置的顯示控制電路,與平板顯示裝置中的顯示屏和背光模組連接;顯示控制電路包括主控模塊和背光驅動模塊,主控模塊的第一輸出端連接顯示屏的輸入端,主控模塊的第二輸出端連接背光驅動模塊的輸入端,背光驅動模塊的輸出端連接背光模組。
主控模塊包括一主控芯片,主控模塊用于輸出低壓差分信號至顯示屏,并對接收到的顯示數據進行處理以驅動顯示屏進行顯示,且輸出背光驅動控制信號。
背光驅動模塊包括一背光驅動芯片,背光驅動模塊用于根據背光驅動控制信號對背光模組的發光狀態進行控制。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平板顯示裝置,包括顯示屏和背光模組,平板顯示裝置還包括上述一種平板顯示裝置的顯示控制電路。
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采用包括主控模塊和背光驅動模塊的平板顯示裝置的顯示控制電路,主控模塊的第一輸出端連接顯示屏的輸入端,主控模塊的第二輸出端連接背光驅動模塊的輸入端,背光驅動模塊的輸出端連接背光模組;主控模塊輸出低壓差分信號至顯示屏,并對接收到的顯示數據進行處理以驅動顯示屏進行顯示,且輸出背光驅動控制信號,控制背光驅動模塊據背光驅動控制信號對背光模組的發光狀態進行控制,在滿足平板顯示裝置實現背光驅動控制的要求下,簡化了電路結構,降低了生產成本,從而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平板顯示裝置中的電路結構復雜和生產成本高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顯示控制電路的模塊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顯示控制電路的另一模塊結構圖;
圖3是圖2所示的主控模塊的內部模塊結構圖;
圖4是圖3所示的主控模塊的內部電路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平板顯示裝置及其顯示控制電路,其中,平板顯示裝置包括常用的顯示屏、背光模組以及上述的顯示控制電路。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通過在平板顯示裝置中采用包括主控模塊和背光驅動模塊的顯示控制電路,由主控模塊輸出低壓差分信號至顯示屏,并對接收到的顯示數據進行處理以驅動顯示屏進行顯示,且輸出背光驅動控制信號控制背光驅動模塊對背光模組的發光狀態進行控制,在滿足平板顯示裝置實現背光驅動控制的要求的同時,簡化了電路結構,降低了生產成本。
圖1示出了上述顯示控制電路的模塊結構,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了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相關的部分,詳述如下:
顯示控制電路2設置于一電路板上,且與平板顯示裝置1中的顯示屏3和背光模組4連接;其中,顯示屏3用于顯示圖像,背光模組4用于為顯示屏3提供背光源。
顯示控制電路2包括主控模塊10和背光驅動模塊20,主控模塊10的第一輸出端連接顯示屏3的輸入端,主控模塊10的第二輸出端連接背光驅動模塊20的輸入端,背光驅動模塊20的輸出端連接背光模組4。
主控模塊10包括一主控芯片100,主控模塊10用于輸出低壓差分信號至顯示屏3,并對接收到的顯示數據進行處理以驅動顯示屏3進行顯示,且輸出背光驅動控制信號。
背光驅動模塊20包括一背光驅動芯片200,背光驅動模塊20用于根據背光驅動控制信號對背光模組4的發光狀態進行控制。
具體地,背光驅動模塊20包括以背光燈驅動控制芯片200為核心的背光驅動控制電路和Boost升壓電路。
上述背光驅動控制電路在工作時,LED電壓值可達到一個數值范圍(具體數值根據需要調整),以便驅動LED背光燈條發光;背光驅動控制電路未工作時,LED電壓值保持在另一數值,流過LED背光燈條的電流不會使LED背光燈條發光,從而起到保護LED背光燈條的作用。
背光驅動控制電路中的PWM調光控制單元接收背光驅動芯片發出的調光控制脈沖信號,通過調節調光控制脈沖信號的占空比使PWM調光控制單元所輸出的脈寬調制信號的占空比得到相應的調整,以進一步調節LED電壓,從而可改變LED背光燈條上的電流,控制燈條發光強度。
背光驅動控制電路通過背光驅動芯片內部的過壓保護電路,在輸出的LED驅動電壓超過設定值的情況下,實現過壓保護。
Boost升壓電路是一種常用的開關直流升壓電路,它可以使輸出電壓比輸入電壓高。
圖2示出了上述顯示控制電路2的另一模塊結構,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了與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相關的部分,詳述如下:
顯示控制電路2還包括:供電模塊30,供電模塊30的輸出端連接主控模塊10的第四輸入端;供電模塊30用于為主控模塊10供電。
供電模塊30包括:模擬電壓供電電路300和數字電壓供電電路301。
模擬電壓供電電路300的輸出端連接主控芯片100的模擬電源引腳AVDD,數字電壓供電電路301的輸出端連接主控芯片100的數字電源輸出引腳VDDP。
圖3示出了上述主控模塊10的內部模塊結構,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了與實用新型實施例相關的部分,詳述如下:
主控模塊10包括:主控芯片100、串行閃存單元101、按鍵控制單元102、復位單元103及振蕩單元104。
主控芯片100的第一輸入端為主控模塊10的第一輸入端,主控芯片100的第一輸出端為主控模塊10的第一輸出端,主控芯片100的第二輸出端為主控模塊10的第二輸出端,主控芯片100的第三輸出端為主控模塊10的第三輸出端,主控芯片100的第四輸入端為主控模塊10的第四輸入端。
串行閃存單元101的第一輸入端連接主控芯片100的芯片選通引腳SCZ、時鐘引腳SCK及數據輸入引腳SDI,串行閃存單元101的第二輸入端連接主控芯片100的第一脈寬調制輸出引腳PWM2/GPIO_P24,串行閃存單元101的輸出端連接主控芯片100的數據輸出引腳SDO,按鍵控制單元102的輸入輸出端連接主控芯片100的第一類比數位轉換引腳GPIO_P00/SAR1、第二類比數位轉換引腳GPIO_P00/SAR2、第二脈寬調制輸出引腳GPIO_P07及第三脈寬調制輸出引腳GPIO_P06,復位單元103的輸出端連接主控芯片100的復位引腳RST,振蕩單元104的輸入端連接主控芯片100的晶振輸入引腳XIN,振蕩單元104的輸出端連接主控芯片100的晶振輸出引腳XOUT。
主控芯片100用于輸出低壓差分信號至顯示屏3,并對接收到的顯示數據進行處理以驅動顯示屏3進行顯示,且輸出背光驅動控制信號。
串行閃存單元101用于存儲主控芯片100的運行程序。
按鍵控制單元102用于根據接收的按鍵操作向主控芯片100發出的相應的按鍵控制信號,以使主控芯片100根據按鍵控制信號對顯示屏3進行相應的顯示控制。
復位單元103用于在上電或復位過程中輸出復位信號使主控芯片100復位。
振蕩單元104用于向主控芯片100提供時鐘振蕩信號。
圖4示出了上述主控模塊10的內部電路結構,為了便于說明,僅示出了與本實施例相關的部分,詳述如下:
串行閃存單元101包括:串行閃存芯片U7、電容C47及電阻R52。
串行閃存芯片U7的數據輸出引腳SO連接主控芯片100的數據輸出引腳SDO,串行閃存芯片U7的芯片選通引腳CS#連接主控芯片100的芯片選通引腳SCZ,串行閃存芯片U7的時鐘引腳SCK連接主控芯片100的時鐘引腳SCK,串行閃存芯片U7的芯片數據輸入引腳SI連接主控芯片100的數據輸入引腳SDI;串行閃存芯片U7的電源引腳VCC、串行閃存芯片U7的電源引腳暫停復位引腳HOLD#及電容C47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電壓源+3.3V(其輸出電壓可以為3.3V),電容C47的第二端接地,串行閃存芯片U7的寫入保護引腳WP#、主控芯片100的第一脈寬調制輸出引腳PWM2/GPIO_P24及電阻R52的第一端相連接,串行閃存芯片U7的接地引腳GND與電阻R52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按鍵控制單元102包括:電阻R48、電阻R49、電阻R53、電阻R54、、電阻R64、電阻R65、電阻R66、電阻R67、電容C51、電容C52、電容C53、電容C54、三極管Q7、三極管Q8及按鍵板CN4。
電容C51的第一端連接按鍵板CN4的第一端1,電容C52的第一端連接按鍵板CN4的第二端2,電容C53的第一端連接按鍵板CN4的第三端3,電容C54的第一端連接按鍵板CN4的第四端4,電容C51的第二端、電容C52的第二端、電容C53的第二端、電容C54的第二端及按鍵板CN4的第五端5共接于地,電阻R64的第一端與三極管Q7的基極連接主控芯片100的第二脈寬調制輸出引腳GPIO_P07,電阻R64的第二端與三極管Q7的發射極共接于第二電壓源VCC5V(其輸出電壓可以為5V),三極管Q7的集電極連接電阻R65的第一端,電阻R65的第二端連接按鍵板CN4的第四端4,電阻R66的第一端與三極管Q8的基極連接主控芯片100的第三脈寬調制輸出引腳GPIO_P06,電阻R66的第二端與三極管Q8的發射極共接于第二電壓源(第二電壓源的電壓可以為VCC5V),三極管Q8的集電極連接電阻R67的第一端,電阻R67的第二端連接按鍵板CN4的第三端3,按鍵板CN4的第一端1連接主控芯片100的第一類比數位轉換引腳GPIO_P00/SAR1,按鍵板CN4的第二端2連接主控芯片100的第二類比數位轉換引腳GPIO_P00/SAR2。
復位單元103包括:電阻R45、電阻R46、電容C43及電容C46。
電容C43的第一端連接第二電壓源VCC5V(其輸出電壓可以為5V),電容C43的第二端與電阻R46的第一端、電容C46的第一端及電阻R45的第一端相連接,電阻R46的第二端與電容C46的第二端共接于地,電阻R45的第二端連接主控芯片100的復位引腳RST。
振蕩單元104包括:電阻R58、電容C48、電容C49及晶振X1。
電阻R58的第一端、晶振X1的第一端及電容C48的第一端共接于主控芯片100的晶振輸入引腳XIN,電阻R58的第二端、晶振X1的第二端及電容C49的第一端共接于主控芯片100的晶振輸出引腳XOUT,電容C48的第二端、晶振X1的第三端及電容C49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通過在平板顯示裝置中采用包括主控模塊10和背光驅動模塊20的顯示控制電路2,主控模塊10的第一輸出端連接顯示屏3的輸入端,主控模塊10的第二輸出端連接背光驅動模塊20的輸入端,背光驅動模塊20的輸出端連接背光模組4;主控模塊10輸出低壓差分信號至顯示屏3,并對接收到的顯示數據進行處理以驅動顯示屏3進行顯示,且輸出背光驅動控制信號,控制背光驅動模塊20據背光驅動控制信號對背光模組4的發光狀態進行控制,在滿足平板顯示裝置1實現背光驅動控制的要求的同時,簡化了電路結構,降低了生產成本。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各種等效的修改或替換,這些修改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