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子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顯示屏及其制備方法、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指紋識別模組設于顯示面板的顯示區之外,以避免妨礙顯示。但這樣的結構設計使得顯示區的屏占比(顯示區占整個顯示屏的比例)較小,影響用戶體驗。因此,采用指紋模組與顯示屏相層疊設置的方式,可以提高屏占比,然而此結構下,顯示屏會阻擋指紋模組的信號的傳輸,導致指紋模組采集指紋的效率不高,降低用戶體驗。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顯示屏及其制備方法、移動終端,提高指紋模組采集指紋的效率。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顯示屏,包括依次層疊的頂層、多個第一功能層和底層,所述頂層位于朝向用戶的一側,所述底層位于所述頂層背離用戶一側,所述頂層包括顯示區和非顯示區,所述顯示區設有指紋識別區,所述指紋識別區與相鄰的第一功能層之間、所述多個第一功能層之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的區域之間、所述底層之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的區域以及相鄰的第一功能層之間密封貼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包括上述的顯示屏,所述顯示屏包括朝向用戶的顯示面,所述移動終端還包括超聲波指紋模組和中框,所述超聲波指紋模組和所述顯示屏固定于所述中框上,且所述超聲波指紋模組位于背離所述顯示面的一側。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顯示屏制作方法,包括
成型底層,所述底層具有參考區;
在所述底層上成型多個第一功能層,所述參考區和相鄰的第一功能層之間、所述多個第一功能層正對所述參考區的區域之間密封貼合;及
在所述多個第一功能層上成型頂層,所述頂層具有指紋識別區,所述指紋識別區正對于所述參考區,且所述指紋識別區與相鄰的第一功能層之間密封貼合。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屏,包括依次層疊的頂層、多個第一功能層和底層,所述頂層朝向用戶,所述底層位于所述頂層背離用戶一側,所述頂層設有指紋識別區,所述指紋識別區與相鄰的第一功能層之間、所述多個第一功能層之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的區域之間、所述底層之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的區域與相鄰的第一功能層之間密封貼合,方便透過指紋模組發射的感應信號,提高指紋模組采集指紋效率,提高用戶體驗。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屏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沿aa`的截面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屏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屏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屏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屏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屏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示意圖。
圖9是圖8沿bb`的截面圖。
圖10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屏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屏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屏制作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請參閱圖1及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屏100。所述顯示屏100包括依次層疊的頂層110、多個第一功能層120和底層130。所述頂層110位于朝向用戶的一側,所述底層130位于所述頂層110背離用戶一側。所述頂層110包括顯示區101及與所述顯示區101鄰接的非顯示區102。所述顯示區101為顯示屏100顯示圖像的區域,所述非顯示區102可以用于安裝攝像頭、擴音器等電子元件。所述顯示區101設有指紋識別區111,用以用戶指紋識別功能。所述指紋識別區111與相鄰的第一功能層之間、所述多個第一功能層120之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111的區域之間、所述底層130之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111的區域與相鄰的第一功能層之間密封貼合,即圖2中虛線框103區域內密封貼合。
本發明實施例通過設置所述指紋識別區111、所述多個第一功能層120之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111的區域和所述底層130之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111的區域相互之間密封貼合,并將超聲波指紋模組210固定于所述顯示屏100背離用戶的一側,且正對于所述指紋識別區111設置,以減少所述顯示屏100中空氣對于所述超聲波指紋模組的干擾,從而提高所述超聲波指紋模組210采集指紋信息的準確率。
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屏100可以為有機電激光顯示屏(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或液晶顯示屏(liquidcrystaldisplay,lcd)等。
具體而言,所述第一功能層為包括但不限于各種電子元件、機械部件、和/或光學部件、實現特定電路功能的薄膜狀或板狀結構。多個所述第一功能層之間電連接或存在光線傳導、反射、折射等,使得多個所述第一功能層的功能相呼應。在多個所述第一功能層的共同作用下,能夠形成人眼從顯示屏100外部觀看到的顯示區101。
一種實施方式中,請參閱圖3,所述顯示屏100是lcd顯示屏。所述頂層110可以為玻璃蓋板。所述頂層110包括顯示區101和非顯示區102,所述顯示區101具有朝向用戶的第一表面1101及與所述第一表面1101相對設置的第二表面1102。所述第一表面1101設有指紋識別區111。所述多個第一功能層120包括依次層疊的上偏光層121、彩色濾光層122、液晶層123、薄膜晶體管層124及下偏光層125,所述上偏光層121鄰近所述頂層110,且貼合于所述第二表面1102。所述底層130可以是背光層。所述指紋識別區111、所述上偏光層121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111處、所述彩色濾光層122正對于所述指紋識別區111處、所述液晶層123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111處、所述薄膜晶體管層124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111處、所述下偏光層125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111處、所述底層130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111處之間密封貼合,即圖3中103區域內密封貼合。
請參閱圖4,所述底層130具有參考138,所述參考區138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111,所述參考區138包括層疊多個第二功能層,所述多個第二功能層包括依次層疊的擴散層141、導光層142和反射層143,所述擴散層141鄰近所述下偏光層125。以上所述多個第二功能層之間密封貼合,即圖4中104區域內密封貼合。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5,所述底層130還包括光源131及邊框132,所述光源設于所述導光層142的周側,所述邊框132用以容置所述光源131、擴散層141、導光層142和反射層143,且將所述光源131固定于所述導光層142的周側。所述邊框132內壁設有夾持部134,所述夾持部134固定于所述導光層142和所述光源132。
一種實施方式中,請參閱圖6,所述邊框132為密封框133,且所述密封框133內呈真空設置,使得所述密封框133之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111的區域內密封貼合,無間隙。
進一步地,所述密封框133包括相對設置的頂蓋135和底蓋136,及連接于所述頂蓋135與所述底蓋136之間側蓋137。所述側蓋137環繞于所述導光層142的四周設置。所述夾持部134可以固定于所述側蓋137上,將所述導光層142固定于所述密封框133中。所述底層130還包括反射層和擴散層等。所述反射層層疊與所述導光層142和所述光源132的遠離所述頂蓋135的一側,用以反射所述光源132發射至所述反射層的光線,所述光線在導光層142和反射層中多次折射和反射后朝向所述頂蓋135的方向射出。
所述底層130設于所述下偏光層125遠離所述薄膜晶體管層124的一側,具體地,所述密封框133的所述頂蓋135貼合于所述下偏光層125,所述頂蓋135之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111的區域與所述下偏光層125之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111的區域之間密封貼合。所述頂蓋135可以為透光頂蓋135,以確保所述底層130發射的光線可以照射至所述多個第一功能層120,以顯示圖像。
一種實施方式中,請參閱圖7,所述顯示屏400是oled顯示屏。所述頂層410為玻璃蓋板。所述頂層110包括顯示區101和非顯示區102,所述顯示區101具有朝向用戶的第三表面4101及與所述第三表面4101相對設置的第四表面4102。所述第三表面4101具有指紋識別區411。所述多個第一功能層420包括依次層疊的陰極層441、有機發光層442和陽極層443。所述頂層410用以阻擋被所述陽極層443反射的光線射出顯示屏400。所述陰極層441鄰近所述頂層410。所述底層430可以是基板。所述頂層410中的指紋識別區411處、所述陰極層441正對于所述指紋識別區411處、所述有機發光層442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411處、所述陽極層443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411處、所述底層430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411處之間密封貼合,即圖7中的105區域沒有空氣。
本申請對于所述指紋識別區111的大小和數量不做限定,所述指紋識別區111可以是所述顯示區101的局部區域,也可以是整個顯示區101區域。所述指紋識別區111是所述顯示區101的局部區域時,所述指紋識別區111可以為一個也可以為多個。
本申請對于所述指紋識別區111的形狀不做限定,所述指紋識別區111可以為圓形或方形或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狀。所述不規則形狀可以為適應于手指與顯示屏100的接觸面形狀。
請參閱圖8及圖9,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200,包括上述任一實施方式所述的顯示屏100。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移動終端200可以為一便攜式電子裝置或者通信裝置,例如,智能手機、個人數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簡稱pda)、平板電腦、筆記本、pos機,甚至可以是車載電腦,不限于此。
所述顯示屏100包括朝向用戶的顯示面201。所述移動終端200還包括超聲波指紋模組210和中框211,所述超聲波指紋模組210和所述顯示屏100固定于所述中框211上。所述超聲波指紋模組210位于背離所述顯示面201的一側,即所述超聲波指紋模組210位于所述底層130背離所述多個第一功能層120的一側,且所述超聲波指紋模組210正對于所述指紋識別區111設置。所述超聲波指紋模組210與所述底層130之間密封貼合。所述超聲波指紋模組210包括超聲波發射器212和超聲波接收器213,所述超聲波發射器212和所述超聲波接收器213與所述顯示屏100之間密封貼合。
請參閱圖9,所述超聲波指紋模組210的超聲波發射器212發射超聲波信號,該超聲波信號穿過所述顯示屏100后,部分超聲波信號直接投射至手指指紋面214的嵴214a,部分超聲波信號穿過空氣介質后透射至手指指紋面214的峪214b。由于皮膚和空氣對于超聲波的吸收、穿透與反射的程度不同,皮膚與空氣對于超聲波信號的阻抗差異可以區分手指指紋面214的嵴214a與峪214b所在的位置。超聲波信號被手指指紋面214反射后被超聲波接收器213接收,超聲波接收器213處理所述超聲波信號,以得到指紋的紋路信息,實現指紋采集和指紋識別。另一方面,超聲波指紋模組210根據檢測超聲波信號從發射到反射回來的時間,可以計算出發射點距反射點的距離。所述超聲波信號對手指指紋面214進行多點掃描,可由多點反射的超聲波信號得到手指指紋面214的三維信息,從而提高指紋檢測準確性和效率。
本實施例通過在顯示屏100的頂層110設置指紋識別區111,在顯示屏100背離用戶一側且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111的位置設置超聲波指紋模組210,設置所述超聲波指紋模組210與所述顯示屏100之間、所述顯示屏100內正對于所述指紋識別區111處之間沒有空氣,從而使得超聲波信號的傳輸不會受到移動終端200內部的空氣干擾,進而能有效地準確地采集指紋圖像信息,從而提高指紋采集效率,增加用戶體驗。此外,超聲波指紋模組210可有效地減少因用戶手上有水、汗液等污漬情況下,指紋識別無效或不準確的情況,可適應于各類場景下的指紋識別。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超聲波指紋模組210還可以設于所述顯示屏100內,如頂層120與所述上偏光層121之間、上偏光層121與彩色濾光層122之間,或彩色濾光層122與液晶層123之間,或液晶層123與薄膜晶體管層124之間,或薄膜晶體管層124與下偏光層125之間,或所述下偏光層125與底層130之間。
請參閱圖12,本申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屏100制作方法s100,包括
s101、請參閱圖10,成型底層130,所述底層130具有參考區138。具體地,所述底層130具有朝向用戶的上表面1301。所述底層130可以為基板或背光層。
s102、請一并參閱圖3、圖7和圖10,在所述底層130上成型多個第一功能層120,所述參考區138和相鄰的第一功能層之間、所述多個第一功能層120之正對所述參考區138的區域之間密封貼合。具體地,在所述上表面1301上成型多個第一功能層120,所述成型方法可以包括沉積、涂布、蒸鍍、光刻等;所述多個第一功能層120可以是上偏光層121、彩色濾光層122、液晶層123、薄膜晶體管層124及下偏光層125,也可以是陰極層441、有機發光層442和陽極層443。
所述參考區138可以與所述指紋識別區111大小和形狀相同,所述參考區138的位置正對于所述指紋識別區111的位置。
s103、在所述多個第一功能層120上成型頂層110,所述頂層110具有指紋識別區111,所述指紋識別區111正對于所述參考區138,且所述指紋識別區111與相鄰的第一功能層之間密封貼合。具體地在所述多個第一功能層120上成型頂層110,所述成型方法可以包括貼合、沉積、涂布、蒸鍍、光刻等;所述頂層110可以為偏光層。
一種實施方式中,請參閱圖4,通過熱壓工藝去除所述指紋識別區111與相鄰的第一功能層之間、所述多個第一功能層120之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111的區域之間、所述參考區138與相鄰的第一功能層之間的空氣。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還可以通過在真空室中成型所述底層130、多個第一功能層120和頂層110,或將成型后的顯示屏100進行抽真空處理,以所述顯示屏100內正對于所述指紋識別區111處的各層之間密封貼合,沒有空氣間隙,提高所述超聲波指紋模組210的識別準確率。
一種實施方式中,請參閱圖11,所述底層130包括擴散層141、導光層142、反射層143、光源132和密封框133。所述光源132固定于所述導光層142的周側,所述導光層142與所述光源132固定于所述密封框133中,對所述密封框133抽真空,使得所述密封框133內呈真空設置。所述底層130的制備可以在真空室中完成。具體地,在真空室中,依次密封貼合擴散層141、導光層142與反射層143,將光源132固定于所述導光層142的周側,并將所述光源132和擴散層141、導光層142與反射層143固定于所述密封框133中,對所述底層130進行抽真空處理,以防擴散層141、導光層142與反射層143之間存在空氣間隙,影響所述指紋模組的指紋識別準確率。
進一步地,所述密封框133包括相對設置的頂蓋135和底蓋136,及連接于所述頂蓋135與所述底蓋136之間側蓋137。對所述底層130抽真空處理前,在所述密封框133的側蓋137開設通孔139,所述通孔139用于在抽真空過程中,排出所述密封框133中的氣體,以避免所述密封框133內的框膠膨脹失效。本申請對于所述通孔139大小、形狀、位置和數量均沒有限定。對所述密封框133抽真空處理后,使用密封膠密封所述通孔139。
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熱壓工藝去除所述底層130中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111的區域的空氣。
進一步地,將所述密封框133的頂蓋135貼合于相鄰的第一功能層,可以使用光學膠貼合所述頂蓋135與所述相鄰的第一功能層之間,及使用熱壓工藝對頂蓋135和相鄰的第一功能層之間加壓加熱,以增加頂蓋135和相鄰的第一功能層之間的粘結強度和去除頂蓋135和相鄰的第一功能層之間的空氣。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屏100制作方法,包括成型底層130;在所述頂層110上成型多個第一功能層120;在所述多個第一功能層120上成型頂層110;所述頂層110設有所述指紋識別區111。通過熱壓工藝或抽真空使得所述指紋識別區111與相鄰的第一功能層之間、所述多個第一功能層120之正對所述指紋識別區111的區域之間、所述參考區138與相鄰的第一功能層之間密封貼合,以減少所述顯示屏100中空氣對于所述超聲波指紋模組210的干擾,從而提高所述超聲波指紋模組210采集指紋信息的準確率,增加用戶體驗。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但該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該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均可作各種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界定的范圍為準。
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