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顯示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顯示模組。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卷軸式的柔性顯示裝置,在將柔性面板卷在卷軸表面時,柔性面板一層層卷在卷軸表面,各層的柔性面板之間存在接觸和刮擦,導致柔性面板的損壞,進而縮短了柔性顯示裝置的壽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顯示模組,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解決了柔性面板因接觸和刮擦導致的柔性面板易損壞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顯示模組,包括:
柔性面板,沿所述柔性面板相背的兩個側(cè)邊分別形成有凸起部,且所述凸起部在所述柔性面板厚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柔性面板的厚度;
兩個卷曲的滑軌且兩個所述滑軌對向平行設置,每個所述滑軌具有沿所述滑軌的卷曲方向延伸的用于收納所述凸起部的凹槽且每個所述凹槽在滑軌的一端形成用于進入所述凹槽的凹槽入口;兩個所述滑軌及兩者之間的空間形成用于收納所述柔性面板的收納軌道;
兩個所述凸起部能從兩個所述滑軌的凹槽的凹槽入口進入所述凹槽,所述凸起部能沿其所在的凹槽移動帶動所述柔性面板卷曲收納于所述收納軌道及帶動所述柔性面板從所述收納軌道伸出。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卷曲的每個所述滑軌至少在部分位置重疊,每個所述滑軌在重疊位置層疊設置且相鄰層之間具有間隔。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每個所述滑軌是螺旋形的滑軌。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所述凹槽設置在兩個所述滑軌對向設置的一側(cè)且兩個所述滑軌的凹槽的槽口對向設置。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所述凹槽的槽壁阻止位于該凹槽內(nèi)的所述凸起部從所述凹槽的槽口脫離該凹槽且自所述槽口向所述槽底的深度方向,所述凹槽的槽壁與所述槽口平行位置的寬度逐漸變大或逐漸變大再變小。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所述凸起部是條狀且所述凸起部的橫截面為梯形,所述凸起部的梯形橫截面較短的上底與所述柔性面板固定,所述凹槽的形狀與所述凸起部相配合;
或者所述凸起部是條狀且所述凸起部的橫截面為大半圓形,所述凸起部的大半圓形的橫截面的弦與所述柔性面板固定,所述凹槽的形狀與所述凸起部相配合;
或者所述凸起部是多個球順序固定形成的鏈形凸起部,所述凹槽的內(nèi)壁圍成橫截面為大半圓的中空柱狀。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還包括卷軸;所述柔性面板的側(cè)邊中與所述凸起部相連接的其中一個側(cè)邊與所述卷軸通過柔性連接件固定;
所述卷軸轉(zhuǎn)動所述柔性連接件卷繞在所述卷軸表面且?guī)铀鐾蛊鸩垦厮霭疾垡苿訉⑺鋈嵝悦姘寰砬占{于所述收納軌道及帶動所述柔性面板從所述收納軌道伸出。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還包括中空的軸筒,所述收納軌道位于所述軸筒內(nèi);
所述軸筒具有用于所述凸起部進入所述滑軌凹槽的凸起部入口,所述兩個凸起部入口之間具有用于柔性面板進入所述軸筒的柔性面板入口。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所述凸起部是彈性材料制成的凸起部。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式,所述凸起部的材料的摩擦系數(shù)小于0.5,和/或所述凹槽的內(nèi)壁的材料的摩擦系數(shù)小于0.5。
本發(fā)明提供的顯示模組包括柔性面板和兩個卷曲的滑軌;其中,沿所述柔性面板相背的兩個側(cè)邊分別形成有凸起部,且所述凸起部在所述柔性面板厚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柔性面板的厚度;兩個所述滑軌對向平行設置,每個所述滑軌具有沿所述滑軌的卷曲方向延伸的用于收納所述凸起部的凹槽且每個凹槽在滑軌的一端形成用于進入凹槽的凹槽入口;兩個所述滑軌及兩者之間的空間形成用于收納所述柔性面板的收納軌道;兩個所述凸起部能從兩個所述滑軌的凹槽的凹槽入口進入所述凹槽,所述凸起部能沿其所在的凹槽移動帶動所述柔性面板卷曲收納于所述收納軌道及帶動所述柔性面板從所述收納軌道伸出。柔性面板相背的兩個側(cè)邊分別設置有凸起部且凸起部在柔性面板厚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柔性面板的厚度,凸起部在收納于滑軌的凹槽里,那么滑軌的在柔性面板厚度方向的尺寸肯定是大于柔性面板的厚度的,在凸起部卷曲收納于凹槽內(nèi)時,如果滑軌沒有重疊,則柔性面板單層卷曲收納于收納軌道,不存在接觸和刮擦的問題;如果柔性面板多層卷曲收納于收納軌道,由于凸起部在柔性面板厚度方向的尺寸較大,使得相鄰層之間的柔性面板之間也是存在間隙的,避免或最大程度的減小了相鄰層之間的柔性面板之間的接觸和刮擦的問題,保護了柔性面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顯示模組的柔性面板及凸起部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圖1所示的柔性面板及凸起部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顯示模組的滑軌及設置位置的示意圖;
圖4為圖3中凹槽未露出的滑軌的示意圖;
圖5為圖4中滑軌設置有凹槽一側(cè)的示意圖;
圖6為圖3所示的滑軌在重疊位置示意圖;
圖7為圖3所示的滑軌的凹槽內(nèi)收納凸起部的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的顯示模組的柔性面板及凸起部的示意圖;
圖9為圖8所示的柔性面板及凸起部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10為本發(fā)明的顯示模組的柔性面板從收納軌道伸出的示意圖;
圖11為本發(fā)明的顯示模組的柔性面板被收納軌道收納過程中的示意圖;
圖12為本發(fā)明的顯示模組的軸筒的立體示意圖。
主要元件附圖標記說明:
110柔性面板,120凸起部,200滑軌,210凹槽,211凹槽入口,
300卷軸,400柔性連接件,500軸筒,510凸起部入口,520柔性面板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jié)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顯示模組,如圖1,圖2,圖3,圖4,圖5,圖6和圖7所示,包括:
柔性面板110,沿柔性面板相背的兩個側(cè)邊分別形成有凸起部120,且凸起部120在柔性面板110厚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柔性面板110的厚度;
兩個卷曲的滑軌200且兩個滑軌200對向平行設置,每個滑軌200具有沿滑軌的卷曲方向延伸的用于收納凸起部的凹槽210且每個凹槽在滑軌的一端形成用于進入凹槽的凹槽入口211;兩個滑軌200及兩者之間的空間形成用于收納柔性面板的收納軌道;
兩個凸起部120能從兩個滑軌的凹槽210的凹槽入口進入凹槽210,凸起部120能沿其所在的凹槽移動帶動柔性面板110卷曲收納于收納軌道及帶動柔性面板110從收納軌道伸出。
本實施例的顯示模組包括柔性面板和兩個卷曲的滑軌;其中,沿柔性面板相背的兩個側(cè)邊分別形成有凸起部,且凸起部在柔性面板厚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柔性面板的厚度,在圖2中,柔性面板厚度方向用箭頭及x表示;兩個滑軌對向平行設置,每個滑軌具有沿滑軌的卷曲方向延伸的用于收納凸起部的凹槽且每個凹槽在滑軌的一端形成用于進入凹槽的凹槽入口;兩個滑軌及兩者之間的空間形成用于收納柔性面板的收納軌道;兩個凸起部能從兩個滑軌的凹槽的凹槽入口進入凹槽,凸起部能沿其所在的凹槽移動帶動柔性面板卷曲收納于收納軌道及帶動柔性面板從收納軌道伸出。柔性面板相背的兩個側(cè)邊分別設置有凸起部且凸起部在柔性面板厚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柔性面板的厚度,凸起部在收納于滑軌的凹槽里,那么滑軌的在柔性面板厚度方向的尺寸肯定是大于柔性面板的厚度的,在凸起部卷曲收納于凹槽內(nèi)時,如果滑軌沒有重疊,則柔性面板單層卷曲收納于收納軌道,不存在接觸和刮擦的問題;如果柔性面板多層卷曲收納于收納軌道,由于凸起部在柔性面板厚度方向的尺寸較大,使得相鄰層之間的柔性面板之間也是存在間隙的,避免或最大程度的減小了相鄰層之間的柔性面板之間的接觸和刮擦的問題,保護了柔性面板。
關于滑軌的具體形式,可以是卷曲的每個滑軌至少在部分位置重疊,每個滑軌在重疊位置層疊設置且相鄰層之間具有間隔a。如圖5,圖6和圖7所示,滑軌200在重疊位置層疊設置且相鄰層之間具有間隔a。這樣,如圖5所示,在柔性面板卷曲收納于兩個滑軌及兩個滑軌之間形成的收納軌道時,柔性面板110在重疊位置相鄰層之間的間隙較大,進一步避免或最大程度的減小了相鄰層之間的柔性面板之間的接觸和刮擦的問題,保護了柔性面板;同時,柔性面板的卷曲程度較小,減少了柔性面板因卷曲過度導致的損壞的發(fā)生。
具體的,如圖3,圖4和圖5所示,每個滑軌200是螺旋形的滑軌。螺旋形的滑軌是一種滑軌在重疊位置之間具有間隙的情況。
關于凹槽設置在滑軌的位置,可以是如圖6和圖7所示的凹槽210設置在兩個滑軌200相向的一側(cè)且兩個滑軌的凹槽的槽口對向設置。這樣,凸起部收納于凹槽內(nèi),柔性面板不與滑軌接觸使得柔性面板不會與滑軌之間不存在接觸和刮擦的問題,保護了柔性面板。
為了實現(xiàn)在凹槽的槽口向下的情況下凹槽依然能收納凸起部,凹槽的槽壁阻止位于該凹槽內(nèi)的凸起部從凹槽的槽口脫離該凹槽且自槽口向槽底的深度方向,凹槽的槽壁與槽口平行位置的寬度逐漸變大或逐漸變大再變小。這樣結(jié)構(gòu)的凹槽及槽壁保證了凹槽在槽口朝下的條件下依然可以收納凸起部,保證了凹槽對凸起部的收納。
具體的,凸起部可以是多種形狀的,與之配合的凹槽形狀與之配合。如圖2,圖6和圖7所示,凸起部120是條狀且凸起部120的橫截面為梯形,凸起部的梯形橫截面較短的上底與柔性面板固定,凹槽210的形狀與凸起部120相配合;
或者凸起部是條狀且凸起部的橫截面為大半圓形,凸起部的大半圓形的橫截面的弦與柔性面板固定,凹槽的形狀與凸起部相配合;
或者如圖8和圖9所示,凸起部120是多個球順序固定形成的鏈形凸起部,凹槽的內(nèi)壁圍成橫截面為大半圓的中空柱狀。
上述形狀的凸起部和凹槽的形狀,能夠?qū)崿F(xiàn)凹槽在槽口朝下的條件下依然可以收納凸起部,保證了凹槽對凸起部的收納。
為了實現(xiàn)將柔性面板收納于收納軌道或?qū)⑷嵝悦姘鍙氖占{軌道伸出,如圖10和圖11所示,顯示模組還可以包括卷軸300;柔性面板的側(cè)邊中與凸起部相連接的其中一個側(cè)邊與卷軸300通過柔性連接件400固定;
卷軸300轉(zhuǎn)動柔性連接件400卷繞在卷軸表面且?guī)油蛊鸩?20沿凹槽210移動將柔性面板110卷曲收納于收納軌道及帶動柔性面板從收納軌道伸出。
卷軸和柔性面板固定,卷軸的存在使得用戶可以通過操作卷軸沿滑軌的卷曲方向移動帶動凸起部沿凹槽移動,實現(xiàn)柔性面板卷曲收納于收納軌道及柔性面板從收納軌道伸出操作起來更方便。
為了更好的保護柔性面板,如圖12所示,顯示模塊還包括中空的軸筒500,收納軌道位于軸筒500內(nèi);
軸筒500具有用于凸起部進入滑軌凹槽的凸起部入口510,兩個凸起部入口之間具有用于柔性面板進入軸筒的柔性面板入口520。
軸筒存在凸起部入口和柔性面板入口,可以供柔性面板進出軸筒;軸筒的存在,能夠?qū)砬占{于收納軌道的柔性面板起到保護作用。
為了實現(xiàn)柔性面板的卷曲,位于其相背的兩個側(cè)邊的凸起部也是需要可以進行卷曲的,因此,凸起部是彈性材料制成的凸起部。
這樣,凸起部可以在沿其所在的凹槽移動時發(fā)生形變,沿著其所在的凹槽發(fā)生卷曲。
為了減小凸起部在凹槽內(nèi)移動的阻力,凸起部的材料的摩擦系數(shù)小于0.5,和/或凹槽的內(nèi)壁的材料的摩擦系數(shù)小于0.5。
這樣,凸起部在凹槽內(nèi)移動時,阻力相對較小,柔性面板卷曲收納于收納軌道及柔性面板從收納軌道伸出的過程會相對平滑。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實施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fā)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fā)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nèi),則本發(fā)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