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led顯示屏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智能公交車站led顯示屏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led是發光二極管lightemittingdiode的英文縮寫,它是一種通過控制半導體發光二極管的顯示方式,由鎵與砷、磷、氮、銦的化合物制成的二極管,當電子與空穴復合時能輻射出可見光,因而可以用來制成發光二極管,led顯示屏是一種平板顯示器,由一個個小的led模塊面板組成,目前在廣告顯示領域,人們也開始使用各種發光led來制作各種led顯示器用作廣告顯示,例如在一些城市公交車上,人們在公交車的尾部設置一些專用的led廣告顯示器來播放廣告,這些led顯示器通常具有較高的亮度,可以將廣告內容以比較清晰的畫面播放出去,起到良好的產品宣傳效果。但是目前公共汽車在行駛的過程中,車輛搖晃比較嚴重,車載顯示屏作為一種電子設備,經常損壞,維修率高。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智能公交車站led顯示屏固定結構。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智能公交車站led顯示屏固定結構,包括安裝殼體、顯示屏;安裝殼體包括外殼體、內殼體、第一罩體和第二罩體,外殼體與內殼體相對布置,第一罩體、第二罩體相對安裝在外殼體與內殼體的長度方向兩端,外殼體、內殼體、第一罩體、第二罩體之間圍成安裝腔;顯示屏安裝在安裝腔內,且外殼體位于顯示屏外側位置安裝有透光板。
優選地,第一罩體為一端開口的框體結構,第一罩體包括第一底板以及設置在第一底板四周并依次首尾連接的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第四側板,第一底板、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第三側板、第四側板之間圍成第一安裝槽,第一側板與第三側板相對布置且第二側板與第四側板相對布置;外殼體、內殼體靠近第一罩體一端分別設有第一邊板、第二邊板,第一邊板、第二邊板均設置在第一安裝槽內,第一邊板外側面與第一側板的內側面抵靠且第一邊板通過第一螺栓與第一側板連接,第二邊板的外側面與第三側板的內側面抵靠且第二邊板通過第二螺栓與第三側板連接。
優選地,第二罩體為一端開口的框體結構,第二罩體包括第二底板以及設置在第二底板四周并依次首尾連接的第五側板、第六側板、第七側板、第八側板,第二底板、第五側板、第六側板、第七側板、第八側板之間圍成第二安裝槽,第五側板與第七側板相對布置且第六側板與第八側板相對布置;外殼體、內殼體靠近第二罩體一端分別設有第三邊板、第四邊板,第三邊板、第四邊板均設置在第二安裝槽內,第三邊板外側面與第五側板的內側面抵靠且第三邊板通過第三螺栓與第五側板連接,第四邊板的外側面與第七側板的內側面抵靠且第四邊板通過第四螺栓與第七側板連接。
優選地,外殼體上開設有階梯矩形卡口,且該階梯矩形卡口的外部卡口長度小于其內部卡口長度,透光板安裝在外部卡口內,顯示屏外側卡接在內部卡口內且顯示屏外側與階梯矩形開口的臺階面相抵靠。
優選地,顯示屏外側與階梯矩形開口的臺階面之間設有第一密封圈。
優選地,內殼體內側設有階梯矩形卡槽,該階梯矩形卡槽包括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槽的長度大于第二卡槽的長度,內殼體上設有與第二卡槽連通的接線孔,顯示屏內側卡接在第一卡槽內且顯示屏內側與階梯矩形卡槽的臺階面相抵靠。
優選地,顯示屏內側與階梯矩形卡槽的臺階面之間設有第二密封圈。
優選地,第一罩體的第一底板、第二側板、第四側板上均設有與安裝腔連通的第一散熱孔;優選地,第一罩體的第一底板外側面上設有第一安裝板,第一安裝板上設有第一裝配孔。
優選地,第二罩體的第二底板、第六側板、第八側板上均設有與安裝腔連通的第二散熱孔;優選地,第二罩體的第二底板外側面上設有第二安裝板,第二安裝板上設有第二裝配孔。
本發明中,外殼體、內殼體、第一罩體、第二罩體之間圍成安裝腔,并將顯示屏安裝在安裝腔內,安裝便捷,結構穩定,防水防震,延長了顯示屏的使用壽命和維修周期;通過設置第一罩體、第二罩體,提高了外殼體與內殼體之間的配合緊密性,使得顯示屏能夠牢固的嵌在安裝腔內,同時,第一罩體、第二罩體的設計增加了整體結構的防水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智能公交車站led顯示屏固定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智能公交車站led顯示屏固定結構中外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智能公交車站led顯示屏固定結構中內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智能公交車站led顯示屏固定結構中第一罩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智能公交車站led顯示屏固定結構中第二罩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智能公交車站led顯示屏固定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智能公交車站led顯示屏固定結構中外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智能公交車站led顯示屏固定結構中內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智能公交車站led顯示屏固定結構中第一罩體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智能公交車站led顯示屏固定結構中第二罩體的結構示意圖。
參照圖1-圖5,本發明提出一種智能公交車站led顯示屏固定結構,包括安裝殼體、顯示屏1,安裝殼體包括外殼體2、內殼體3、第一罩體4和第二罩體5;其中:
外殼體2上開設有階梯矩形卡口,且該階梯矩形卡口的外部卡口203長度小于其內部卡口204長度,外部卡口203內安裝有透光板7。
內殼體3內側設有階梯矩形卡槽,該階梯矩形卡槽包括第一卡槽303和第二卡槽304,第一卡槽303的長度大于第二卡槽304的長度,內殼體3上設有與第二卡槽304連通的接線孔305。
第一罩體4為一端開口的框體結構,第一罩體4包括第一底板401以及設置在第一底板401四周并依次首尾連接的第一側板402、第二側板403、第三側板404、第四側板405,第一底板401、第一側板402、第二側板403、第三側板404、第四側板405之間圍成第一安裝槽406,第一側板402與第三側板404相對布置且第二側板403與第四側板405相對布置,第一罩體4的第一底板401外側面上設有第一安裝板408,第一安裝板408上設有第一裝配孔409。
第二罩體5為一端開口的框體結構,第二罩體5包括第二底板501以及設置在第二底板501四周并依次首尾連接的第五側板502、第六側板503、第七側板504、第八側板505,第二底板501、第五側板502、第六側板503、第七側板504、第八側板505之間圍成第二安裝槽506,第五側板502與第七側板504相對布置且第六側板503與第八側板505相對布置,第二罩體5的第二底板501外側面上設有第二安裝板508,第二安裝板508上設有第二裝配孔509。
外殼體2與內殼體3相對布置,第一罩體4、第二罩體5相對安裝在外殼體2與內殼體3的長度方向兩端,外殼體2、內殼體3靠近第一罩體4一端分別設有第一邊板201、第二邊板301,第一邊板201、第二邊板301均設置在第一安裝槽406內,第一邊板201外側面與第一側板402的內側面抵靠且第一邊板201通過第一螺栓8與第一側板402連接,第二邊板301的外側面與第三側板404的內側面抵靠且第二邊板301通過第二螺栓9與第三側板404連接。外殼體2、內殼體3靠近第二罩體5一端分別設有第三邊板202、第四邊板302,第三邊板202、第四邊板302均設置在第二安裝槽506內,第三邊板202外側面與第五側板502的內側面抵靠且第三邊板202通過第三螺栓10與第五側板502連接,第四邊板302的外側面與第七側板504的內側面抵靠且第四邊板302通過第四螺栓11與第七側板504連接。外殼體2、內殼體3、第一罩體4、第二罩體5之間圍成安裝腔6,第一罩體4的第一底板401、第二側板403、第四側板405上均設有與安裝腔6連通的第一散熱孔407;第二罩體5的第二底板501、第六側板503、第八側板505上均設有與安裝腔6連通的第二散熱孔507。
顯示屏1安裝在安裝腔6內,顯示屏1外側卡接在內部卡口204內且顯示屏1外側與階梯矩形開口的臺階面相抵靠,且顯示屏1外側與階梯矩形開口的臺階面之間設有第一密封圈12。顯示屏1內側卡接在第一卡槽303內且顯示屏1內側與階梯矩形卡槽的臺階面相抵靠,且顯示屏1內側與階梯矩形卡槽的臺階面之間設有第二密封圈13。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智能公交車站led顯示屏固定結構,外殼體2、內殼體3、第一罩體4、第二罩體5之間圍成安裝腔6,并將顯示屏1安裝在安裝腔6內,安裝便捷,結構穩定,防水防震,延長了顯示屏的使用壽命和維修周期;通過設置第一罩體4、第二罩體5,提高了外殼體2與內殼體3之間的配合緊密性,使得顯示屏能夠牢固的嵌在安裝腔6內,同時,第一罩體4、第二罩體5的設計增加了整體結構的防水性能;在第一罩體4、第二罩體5上分別設置第一散熱孔407、第二散熱孔507,可以提高整體結構的散熱性能;在第一罩體4、第二罩體5上分別設置第一安裝板408、第二安裝板508,并通過第一安裝板408、第二安裝板508將整個結構安裝在公交車上,方便安裝且安裝穩定。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