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電子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顯示屏、顯示裝置及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目前手機的顯示屏占據了手機正面的大部分,使得手機內部的元器件被遮蓋。然而,由于手機內部的元器件需要對外發射信號,而顯示屏對元器件的信號存在阻擋,導致手機內部元器件的信號不易發射至手機外部,降低用戶體驗。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以上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提高用戶體驗的顯示屏、顯示裝置及移動終端。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顯示屏,其中,所述顯示屏包括顯示部,所述顯示部包括依次層疊的第一顯示層、導光層和第二顯示層,所述第一顯示層朝向用戶,所述第一顯示層設有多個相互分隔的第一通孔,所述導光層設有多個導光通道,每一所述導光通道具有一個正對每一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端口和相對所述第一端口偏移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顯示層設有多個相互分隔的顯示單元,每一所述顯示單元與所述第二端口正對,每一所述顯示單元經所述導光通道和所述第一通孔發出光信號。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顯示屏。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移動終端,其中,所述移動終端包括權上述的顯示裝置。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屏、顯示裝置及移動終端,通過所述第一顯示層設多個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顯示層設多個顯示單元,而每一所述顯示單元經所述導光層的每一導光通道將光信號傳導至所述第一通孔,利用多個所述第一通孔透過信號,使得所述顯示屏對信號阻擋降低,提高用戶體驗。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實施例的顯示屏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提供的實施例的顯示屏的另一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提供的實施例的顯示屏的另一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提供的實施例的顯示屏的另一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提供的實施例的顯示屏的另一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提供的實施例的顯示屏的另一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提供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提供的移動終端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請參閱圖1,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屏100。所述顯示屏100包括顯示部10,所述顯示部10包括依次層疊的第一顯示層20、導光層30和第二顯示層40,所述第一顯示層20朝向用戶,所述第一顯示層20設有多個相互分隔的第一通孔21,所述導光層30設有多個導光通道31,每一所述導光通道31具有一個正對每一所述第一通孔21的第一端口311和相對所述第一端口311偏移的第二端口312,所述第二顯示層40設有多個相互分隔的顯示單元41,每一所述顯示單元41與所述第二端口311正對,每一所述顯示單元41經所述導光通道31和所述第一通孔21發出光信號。
通過所述第一顯示層20設多個第一通孔21,所述第二顯示層40設多個顯示單元41,而每一所述顯示單元41經所述導光層30的每一導光通道31將光信號傳導至所述第一通孔21,利用多個所述第一通孔21透過信號,使得所述顯示屏100對信號阻擋降低,提高用戶體驗。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顯示部10為所述顯示屏100可以顯示圖像的部分。所述顯示屏100還包括固定于所述顯示部10一側的非顯示部50。所述非顯示部50構成所述第一顯示層20、導光層30和第二顯示層40的封裝結構,以及為所述第一顯示層20、第二顯示層40設置芯片結構,以構成所述第一顯示層20和所述第二顯示層40的電信號端口。由于所述非顯示部50不需要安裝元器件,使得所述非顯示部50的尺寸可以減小,即所述非顯示部50的屏占比減小,而所述顯示部10的屏占比增大,用戶可以觀看到的顯示圖像面積增大,提高用戶體驗。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顯示層20可以顯示圖像。所述第一顯示層20為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機電致發光)層。所述第一顯示層20由依次層疊的陰極層、發光層、陽極層和基層構成。所述第一顯示層20具有柔性可折彎性能。多個所述第一通孔21減小所述第一顯示層20的內應力,使得所述第一顯示層20柔性提高。多個所述第一通孔21在所述第一顯示層20上陣列。每一所述第一通孔21可以圓形孔,也可以是方形孔。當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顯示層20也可以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顯示)層,所述第一顯示層20由依次層疊的彩色濾光層、液晶層、薄膜晶體管層和背光層構成。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導光層30由復合材料構成。所述導光層30的導光通道31由導光材料構成。所述導光層30在所述導光通道31之外由透光材料構成。所述導光通道31的第一端口311設置于所述導光層30靠近所述第一顯示層20的表面。所述第二端口312設置于所述導光層30靠近所述第二顯示層40的表面。所述第二端口312將所述顯示單元41的光線傳導至所述第一端口311。由于所述第一端口311與所述第一通孔21正對。第一端口311的顯示光線經所述第一通孔21射出,用戶觀察所述第一顯示層20可以經所述第一通孔21觀察所述顯示單元41的圖像,以及觀察到所述第一顯示層20在所述第一通孔21之外的圖像。所述顯示單元41的顯示圖像與所述第一顯示層20在所述第一通孔21之外的顯示圖像拼接,使得用戶可以觀察到完整的平面圖像。所述第二端口312在所述第一顯示層20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1之外的區域。利用所述第二端口312相對所述第一端口311偏移,使得所述顯示單元41相對所述第一通孔21偏移,即所述顯示單元41在所述第一顯示層20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通孔21之外的區域。所述顯示單元41可以受所述第一顯示層20保護,增加所述顯示屏100的使用壽命。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顯示層40的每一顯示單元41可以顯示圖像。所述第二顯示層40為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機電致發光)層。每一所述顯示單元41由依次層疊的陰極層、發光層、陽極層和基層構成。所述第二顯示層40具有柔性可折彎性能。多個所述顯示單元41陣列設置。每一所述顯示單元41在所述導光層30的正投影與所述第二端口312重合。當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顯示層40也可以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顯示)層,每一所述顯示單元41由依次層疊的彩色濾光層、液晶層、薄膜晶體管層和背光層構成。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2,所述第一顯示層20與所述導光層30之間存在第一間距22。所述第一顯示層20的第一通孔21與所述第一間距22貫通。從而使得位于所述顯示屏100與所述第一顯示層20相背離一側的元器件發出信號可以經所述第一間距22和所述第一通孔21射出。所述顯示屏100還包括第一功能器件60,所述第一功能器件60位于所述第一間距22內。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功能器件60可以是柔性電路板,所述第一功能器件60對所述第一顯示層20和第二顯示層40導通。所述第一功能器件60還可以是指紋芯片或者光傳感芯片或者壓力傳感芯片。所述第一功能器件60的信號經所述第一通孔21傳輸。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3,所述導光層30與所述第二顯示層40之間存在第二間距32。所述顯示單元41的光信號經所述第二間距32發射至所述第二端口312。所述顯示屏100還包括第二功能器件70,所述第二間距32內容納所述第二功能器件70。所述第二功能器件70的信號可以穿過所述導光層30,并經所述第一間距22和所述第一通孔21與外部傳輸。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功能器件70可以是天線輻射體或者磁場線圈。所述第二功能器件70收容于所述第二間距32內,所述第二功能器件70的信號阻礙減小,提高所述第二功能器件70的信號傳輸。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4,所述第二顯示層40正對每一所述第一通孔21設有第二通孔42。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孔42與所述第二間距32相貫通。位于所述第二顯示層40背離所述導光層30的元器件可以經所述第二通孔42傳輸信號至所述第二間距32,使得所述第二顯示層40減小元器件的信號阻擋。所述第二通孔42減小所述第二顯示層40的內應力。使得所述顯示屏100的柔性提高,使得所述顯示屏100的應用性能增加。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5,所述導光層30還設有多個信號通道33,所述信號通道33具有相對每一所述第一通孔21偏移的第一開口331和與所述第二通孔42正對的第二開口332。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信號通道33可以是通孔。所述第一開口331與所述第一間距22貫通,所述第一開口331在所述第一顯示層20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通孔21之外的區域。所述第二開口331與所述第二間距32相貫通。所述第二開口331在所述第二顯示層40的正投影與所述第二通孔42相重合。位于所述第二顯示層40背離所述導光層30的元器件可以經所述第二通孔42、第二間距32、信號通道33、第一間距22和所述第一通孔21傳輸至所述顯示屏100的另一側。所述顯示屏100移動終端內部的元器件信號傳輸阻礙減小,提高了用戶體驗。
進一步地,請參閱圖6,所述顯示屏100還包括層疊于所述第一顯示層20與所述導光層30相背離一側的透光蓋板80。所述透光蓋板80對應所述第一通孔21設有第三通孔81。所述第三通孔81與所述第一通孔21相貫通,方便所述顯示屏100透過元器件的信號。所述透光蓋板80對所述第一顯示層20進行防護。所述透光蓋板80覆蓋所述顯示部10和所述非顯示部50。
如圖7所示,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200,所述顯示裝置200包括所述顯示屏100,所述顯示屏100還包括元器件90.。所述元器件90貼合于所述第二顯示層40與所述導光層30相背離一側。所述元器件90的信號經所述第二通孔42、第二間距32、信號通道33、第一間距22、第一通孔21和第三通孔81傳輸至所述透光蓋板80與所述第一顯示層20相背離一側。
如圖8所示,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移動終端300,所述移動終端300包括主板301和背殼302。所述顯示屏100與所述背殼302相蓋合。所述主板301固定于所述顯示屏100和所述背殼302之間,并電連接所述攝像頭模組50和所述顯示屏10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移動終端100可以是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本電腦等。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屏、顯示裝置及移動終端,通過所述第一顯示層設多個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顯示層設多個顯示單元,而每一所述顯示單元經所述導光層的每一導光通道將光信號傳導至所述第一通孔,利用多個所述第一通孔透過信號,使得所述顯示屏對信號阻擋降低,提高用戶體驗。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但該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發明,該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均可作各種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界定的范圍為準。
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