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教學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除塵雙面黑板。
背景技術:
兩百多年來,黑板從最早的用黑色涂料涂抹在木板,水泥等堅硬物體表面,到九十年代的水磨玻璃,彩涂鋼板,復合材料板。見證了世界教育事業(yè)的一步步發(fā)展,為人類傳播知識,普及教育,立下了汗馬功勞。 現(xiàn)黑板的種類也開始變得復雜多樣,從顏色上分有黑板,綠板,白板。從表面形狀上分有平面板,弧面板,從結構組成上分有支架活動板,推拉板,升降板,磁性黑板,從用途上分有教學黑板,辦公白板,廣告板,展示板。而教學黑板又有電子黑板,多功能組合板,組合推拉黑板、交互式電子白板,帶幕投影板等等。
傳統(tǒng)的黑白就是一塊硬質的黑板,能夠通過粉筆進行書寫,但是其靈活性不好,書寫滿后擦除通常是用一塊小的粉筆擦,這樣效率非常的底下,而且容易形成大面積粉塵;對于小學生來說擦除黑板上部的字需要借助凳子,既不方便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由于目前大部分使用的黑板都是固定的,教師書寫的面積有限,書寫不夠時擦除以后再寫,既影響授課效率又不利于教師對前面內容的回顧,影響教學質量。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除塵雙面黑板,有效解決了目前教學所用黑板中存在的擦除效率低、粉塵過多、書寫面積有限的問題,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面黑板,在現(xiàn)有黑板的基礎上進行改造,使之可自動一次性擦除黑板上書寫的字,節(jié)省了人力并提高擦除效率,并可隨時收集擦除的粉塵,減少粉塵飛揚量,書寫面板的轉動增加了教師的書寫面積。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除塵雙面黑板,包括除塵框架、黑板框架以及書寫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框架設置為矩形框,除塵框架內豎直設置有預設數(shù)量的傳動軸,傳動軸的表面設置有毛刷層,除塵框架的上端設置有電機,電機通過傳動裝置與傳動軸相連,除塵框架的兩側設置有卡扣件;所述黑板框架與除塵框架鉸接,所述鉸接處的一側設置有吸塵風機,黑板框架的兩側設置有與卡扣件相配合的卡接塊,黑板框架的內部設置有水平轉軸,水平轉軸上穿接有繞水平轉軸轉動的書寫面板。
所述傳動裝置設置為鏈輪鏈條裝置。
所述傳動裝置設置為齒輪嚙合裝置。
所述卡扣件與除塵框架的兩側面鉸接,卡扣件上設置有卡接槽。
所述除塵框架與黑板框架的寬度和高度相等。
所述除塵框架一側的下部設置有控制按鈕。
所述吸塵風機上設置有集塵袋。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除塵雙面黑板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所述除塵雙面黑板包括相互鉸接的除塵框架和黑板框架,除塵框架上設置有電機,電機通過傳動裝置與除塵框架內的傳動軸相連,傳動軸上設置有毛刷層,當黑板框架內的書寫面板上書寫滿字后,與除塵框架合并,然后啟動電機,利用附有毛刷層的傳動軸的轉動一次性擦除寫滿的字,自動化的操作提高了擦除效率,節(jié)省了人力。
2、除塵框架和黑板框架的鉸接處的一側設置有吸塵風機,在擦除過程中運用吸塵風機對飛揚的粉塵吸入,并運用吸塵風機上設置的集塵袋收集起來,減小了粉塵的飛揚量,使所述雙面黑板運用起來更加衛(wèi)生。
3、黑板框架的內部設置有水平轉軸,水平轉軸上穿接有繞水平轉軸轉動的書寫面板,當書寫面板的一面寫滿字后,無需擦除,轉動書寫面板在另一面書寫,增加了書寫面積,又不影響教師回顧之前的授課內容,提高了授課質量和效率。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電機,2.傳動裝置,3.除塵框架,4.傳動軸,5.卡扣件,6.書寫面板,7.黑板框架,8.水平轉軸,9.卡接塊,10.吸塵風機,11.控制按鈕。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1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便公眾更好地掌握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法,本實用新型具體的實施方案為:如附圖1所示,一種除塵雙面黑板,包括除塵框架3、黑板框架7以及書寫面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塵框架3設置為矩形框,除塵框架3內豎直設置有預設數(shù)量的傳動軸4,傳動軸4的表面設置有毛刷層,除塵框架3的上端設置有電機1,電機1通過傳動裝置2與傳動軸4相連,除塵框架3的兩側設置有卡扣件5;所述黑板框架7與除塵框架3鉸接,所述鉸接處的一側設置有吸塵風機10,黑板框架7的兩側設置有與卡扣件5相配合的卡接塊9,黑板框架7的內部設置有水平轉軸8,水平轉軸8上穿接有繞水平轉軸8轉動的書寫面板6。
所述傳動裝置2設置為鏈輪鏈條裝置,所述電機1軸上設置有齒輪,傳動軸4的上部設置有齒輪,齒輪之間連接有鏈條,由電機1帶動傳動軸4轉動,通過傳動軸4上設置的毛刷層擦除書寫面板6上的字體。
所述傳動裝置2設置為齒輪嚙合裝置,所述電機1軸上設置有齒輪,傳動軸4的上部設置有齒輪,齒輪之間相互嚙合設置,由電機1帶動傳動軸4轉動,通過傳動軸4上設置的毛刷層擦除書寫面板6上的字體。
所述卡扣件5與除塵框架3的兩側面鉸接,卡扣件5上設置有卡接槽,卡接槽與卡接塊9相配合,當需要在書寫面板6的另一面書寫時,轉動卡扣件5脫離卡接塊9,使除塵框架3和黑板框架7分離,然后使書寫面板6繞著水平轉軸8轉動到所需的一面,然后再使卡扣件5與卡接塊9卡接,使除塵框架3和黑板框架7合并,使整體結構穩(wěn)定。
所述除塵框架3與黑板框架7的寬度和高度相等,使所述除塵雙面黑板整體結構更美觀。
所述除塵框架3一側的下部設置有控制按鈕11,控制按鈕11用來控制電機1轉動,使擦除過程更自動化。
所述吸塵風機10上設置有集塵袋,集塵袋的作用是收集擦下的粉塵,并定期處理,減少了環(huán)境污染。
以上所述,只是用圖解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原理,本說明書并非是要將本實用新型局限在所示所述的具體結構和適用范圍內,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應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所申請的專利范圍。
除說明書所述技術特征外,其余技術特征均為本領域技術人員已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