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裝飾擺設的水晶繡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工藝品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裝飾擺設的水晶繡品。
背景技術:
刺繡是一種古老的藝術,刺繡作品也常見于人生的日常生活中,特別是作為一種裝飾品和工藝品,深受人們的歡迎與喜愛。刺繡作品作為一種桌面上的擺件一般要通過裝裱等工藝,刺繡裝裱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產物,是刺繡傳統藝術生發的一種特殊裝潢工藝,在
中國刺繡發展的漫長歷史中,裝裱與刺繡的關系,相輔相成,緊密相連,共同發展,刺繡經過裝裱,不但錦上添花,增加藝術效果,而且同時起著增加刺繡的牢固度,使刺繡作品便于保存和收藏。傳統的刺繡裝裱是將木制的裝裱外框將刺繡作品硬裱起來,再置于木制的支架上,此類裝裱框由于吸潮其結構易變形,容易摔碎,容易開裂,大部分使用壽命不長,同時,人們對于家居裝飾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單一的木制裝裱框無法滿足一些不同的家居裝飾需要,某些情況下無法與現下時尚的家居風格融合。因此,找到一種使用壽命長,風格新穎的刺繡裝裱裝置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使用壽命長,風格新穎的裝飾擺設的水晶繡品。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裝飾擺設的水晶繡品,包括繡品,還包括繡框和水晶支架,所述繡框安裝在所述水晶支架上。其中,所述繡框包括兩塊玻璃和金屬包邊,所述兩塊玻璃形狀相同,所述繡品置于所述兩塊玻璃之間,所述兩塊玻璃的相對位置通過所述金屬包邊相對固定起來,所述金屬包邊上開設兩個孔,所述兩個孔的位置與所述繡框的中心在一條直線上;所述水晶支架上設有兩個安裝支撐孔,所述繡框通過兩個鉸接件安裝在所述水晶支架上,所述鉸接件一端插入所述金屬包邊上的孔,另一端插入所述安裝支撐孔內,所述繡框可以360°轉動。其中,所述兩塊玻璃的形狀是圓形。其中,所述水晶支架呈板狀的水晶支架板,所述水晶支架板上開設半圓形凹槽,所述安裝支撐孔設在所述半圓凹槽的兩端。其中,所述半圓形凹槽設在所述水晶支架板的上部或側邊。其中,所述水晶支架呈板狀的水晶支架板,所述水晶支架板上開設圓形的孔,所述孔壁上開設有安裝支撐孔。其中,所述水晶支架上開設圓孔;所述繡框包括兩塊玻璃和金屬包邊,所述兩塊玻璃為前側玻璃和后側玻璃,所述后側玻璃與所述水晶支架上開設有圓孔相配合,所述前側玻璃為直徑小于所述水晶支架上開設有圓孔的圓形玻璃,所述前側玻璃的側面與所述水晶支架上開設有圓孔的內側表面形成一個環形槽,所述金屬包邊為環形包邊,所述環形包邊的橫截面包括矩形和弧形部分,所述矩形包括嵌入端,所述弧形部分設置在矩形上并遠離嵌入端,所述嵌入端與所述環形槽相配合,所述弧形的兩端與所述水晶支架和所述前側玻璃相接。相對上述背景技術,本發明所提供的用于裝飾擺設的水晶繡品,包括繡品、繡框和水晶支架所述繡框包括兩塊玻璃和金屬包邊,所述兩塊玻璃形狀相同,所述繡品置于所述兩塊玻璃之間,所述兩塊玻璃的相對位置通過所述金屬包邊相對固定起來,所述金屬包邊上開設兩個孔,所述兩個孔的位置與所述繡框的中心在一條直線上;所述繡框上設有兩個安裝支撐孔,所述繡框通過兩個鉸接件安裝在所述水晶支架上,所述鉸接件一端插入所述金屬包邊上的孔,另一端插入所述安裝支撐孔內,所述繡框可以360°轉動。由于其支架是水晶支架,繡框是由玻璃與金屬制成,其不易變形,使用壽命長,且水晶材料與現今的家居風格更為適宜,故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使用壽命長,風格新穎的水晶繡品。
圖I是實施例I的水晶繡品示意圖;圖2是實施例2的水晶繡品示意圖;圖3是實施例3的水晶繡品示意圖;圖4是實施例4的水晶繡品剖面示意圖;圖5是實施例4的金屬包邊的橫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種使用壽命長,風格新穎的裝飾擺設用的水晶繡品,其不易變形,使用壽命長,且與現今的家居風格更為適宜。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實施例I參考圖1,一種用于裝飾擺設的水晶繡品,包括繡品,還包括繡框和水晶支架1,所述繡框包括兩塊形狀相同的圓形玻璃2和金屬包邊3,所述繡品置于所述兩塊玻璃2之間,所述兩塊玻璃的相對位置通過所述金屬包邊3相對固定起來,所述金屬包邊3上開設兩個孔,所述兩個孔的位置與所述繡框的中心在一條直線上;所述水晶支架I是一種板狀的水晶支架板,所述水晶支架板的上部開設有半圓形凹槽,所述所述半圓凹槽的兩端上設有兩個安裝支撐孔,所述繡框通過兩個鉸接件4安裝在所述水晶支架上,所述鉸接件4 一端插入所述金屬包邊上的孔,另一端插入所述安裝支撐孔內,所述繡框可以360 °轉動。實施例2參考圖2,一種用于裝飾擺設的水晶繡品,包括繡品,還包括繡框和水晶支架1,所述繡框包括兩塊形狀相同的圓形玻璃2和金屬包邊3,所述繡品置于所述兩塊玻璃2之間,所述兩塊玻璃的相對位置通過所述金屬包邊3相對固定起來,所述金屬包邊3上開設兩個孔,所述兩個孔的位置與所述繡框的中心在一條直線上;所述水晶支架I是一種板狀的水晶支架板,所述水晶支架板的右側開設有半圓形凹槽,所述所述半圓凹槽的兩端上設有兩個安裝支撐孔,所述繡框通過兩個鉸接件4安裝在所述水晶支架上,所述鉸接件4 一端插入所述金屬包邊上的孔,另一端插入所述安裝支撐孔內,所述繡框可以360 °轉動。實施例3參考圖3,一種用于裝飾擺設的水晶繡品,包括繡品,還包括繡框和水晶支架1,所述繡框包括兩塊形狀相同的圓形玻璃2和金屬包邊3,所述繡品置于所述兩塊玻璃2之間,所述兩塊玻璃的相對位置通過所述金屬包邊3相對固定起來,所述金屬包邊3上開設兩個孔,所述兩個孔的位置與所述繡框的中心在一條直線上;所述水晶支架I是一種板狀的水晶支架板,所述水晶支架板上開設圓形的孔,所述孔壁上開設有安裝支撐孔,所述繡框通過兩個鉸接件4安裝在所述水晶支架上,所述鉸接件4 一端插入所述金屬包邊上的孔,另一端插入所述安裝支撐孔內,所述繡框可以360°轉動。實施例4參考圖4至圖5,一種用于裝飾擺設的水晶繡品,包括繡品,還包括繡框和水晶支架1,所述水晶支架上開設圓孔;所述繡框包括兩塊玻璃和金屬包邊,所述兩塊玻璃為前側玻璃5和后側玻璃6,所述后側玻璃6與所述水晶支架上開設有圓孔相配合,所述前側玻璃5為直徑小于所述水晶支架上開設有圓孔的圓形玻璃,所述前側玻璃5的側面與所述水晶支架上開設有圓孔的內側表面形成一個環形槽,所述金屬包邊為環形包邊7,所述環形包邊的橫截面包括矩形71和弧形部分72,所述矩形包括嵌入端,所述弧形部分72設置在矩形71上并遠離嵌入端,所述嵌入端與所述環形槽相配合,所述弧形的兩端與所述水晶支架I和所述前側玻璃5相接。這種實施方式不用在金屬包邊上打孔,使得生產工藝更簡單,也符合人們的審美。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裝飾擺設的水晶繡品,包括繡品,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繡框和水晶支架,所述繡框安裝在所述水晶支架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裝飾擺設的水晶繡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繡框包括兩塊玻璃和金屬包邊,所述兩塊玻璃形狀相同,所述繡品置于所述兩塊玻璃之間,所述兩塊玻璃的相對位置通過所述金屬包邊相對固定起來,所述金屬包邊上開設兩個孔,所述兩個孔的位置與所述繡框的中心在一條直線上; 所述水晶支架上設有兩個安裝支撐孔,所述繡框通過兩個鉸接件安裝在所述水晶支架上,所述鉸接件一端插入所述金屬包邊上的孔,另一端插入所述安裝支撐孔內,所述繡框可以360。轉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裝飾擺設的水晶繡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兩塊玻璃的形狀是圓形。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裝飾擺設的水晶繡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晶支架呈板狀的水晶支架板,所述水晶支架板上開設半圓形凹槽,所述安裝支撐孔設在所述半圓凹槽的兩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裝飾擺設的水晶繡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半圓形凹槽設在所述水晶支架板的上部或側邊。
6.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裝飾擺設的水晶繡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晶支架呈板狀的水晶支架板,所述水晶支架板上開設圓形的孔,所述孔壁上開設有安裝支撐孔。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裝飾擺設的水晶繡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晶支架上開設圓孔; 所述繡框包括兩塊玻璃和金屬包邊,所述兩塊玻璃為前側玻璃和后側玻璃,所述后側玻璃與所述水晶支架上開設有圓孔相配合,所述前側玻璃為直徑小于所述水晶支架上開設有圓孔的圓形玻璃,所述前側玻璃的側面與所述水晶支架上開設有圓孔的內側表面形成一個環形槽,所述金屬包邊為環形包邊,所述環形包邊的橫截面包括矩形和弧形部分,所述矩形包括嵌入端,所述弧形部分設置在矩形上并遠離嵌入端,所述嵌入端與所述環形槽相配合,所述弧形的兩端與所述水晶支架和所述前側玻璃相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裝飾擺設的水晶繡品,包括繡品,還包括繡框和水晶支架所述繡框包括兩塊玻璃和金屬包邊,所述兩塊玻璃形狀相同,所述繡品置于所述兩塊玻璃之間,所述兩塊玻璃的相對位置通過所述金屬包邊相對固定起來,所述金屬包邊上開設兩個孔,所述兩個孔的位置與所述繡框的中心在一條直線上;所述水晶支架上設有兩個安裝支撐孔,所述繡框通過兩個鉸接件安裝在所述水晶支架上,所述鉸接件一端插入所述金屬包邊上的孔,另一端插入所述安裝支撐孔內,所述繡框可以360°轉動。由于其支架是水晶支架,繡框是由玻璃與金屬制成,其不易變形,使用壽命長,且水晶材料與現今的家居風格更為適宜。
文檔編號B44C5/00GK102658756SQ20121017183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9日
發明者孫正德 申請人:孫正德